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1)
2023(4489)
2022(3825)
2021(3927)
2020(3179)
2019(7406)
2018(7424)
2017(12601)
2016(7923)
2015(9009)
2014(9087)
2013(8077)
2012(7750)
2011(7066)
2010(7500)
2009(6379)
2008(6399)
2007(5924)
2006(5434)
2005(5005)
作者
(19459)
(16260)
(16148)
(15491)
(10682)
(7880)
(7539)
(6450)
(6249)
(5881)
(5671)
(5361)
(5296)
(5206)
(5189)
(5043)
(5032)
(4847)
(4772)
(4648)
(4379)
(4039)
(3991)
(3827)
(3825)
(3774)
(3701)
(3527)
(3355)
(3246)
学科
(20817)
经济(20774)
教育(18878)
(16593)
管理(16215)
(13289)
企业(13289)
中国(12524)
方法(8445)
理论(7997)
(7293)
(7062)
数学(6909)
数学方法(6777)
(6129)
教学(5836)
(5109)
技术(4845)
农业(4718)
(4585)
发展(4574)
(4452)
业经(4300)
(4253)
贸易(4250)
(4166)
(3955)
金融(3955)
(3711)
银行(3704)
机构
大学(108560)
学院(101622)
研究(39211)
(35461)
经济(34534)
管理(34313)
理学(29769)
理学院(29311)
管理学(28648)
管理学院(28425)
教育(28393)
(24599)
师范(24462)
(24450)
中国(22329)
科学(21743)
师范大学(20527)
(19266)
研究所(17541)
(17450)
中心(16530)
(16504)
北京(16425)
财经(13928)
(13892)
(13732)
技术(13684)
职业(12772)
(12714)
业大(12664)
基金
项目(64659)
研究(54993)
科学(53177)
基金(44790)
(39201)
国家(38304)
教育(34115)
社会(33093)
科学基金(31755)
社会科(30910)
社会科学(30902)
(25045)
编号(24701)
(23967)
成果(23663)
基金项目(22665)
课题(20158)
自然(18789)
自然科(18372)
自然科学(18367)
资助(18318)
自然科学基金(18059)
(17176)
(16897)
重点(16012)
教育部(15645)
规划(15552)
(15150)
项目编号(14893)
(14756)
期刊
教育(46944)
研究(41355)
(38443)
经济(38443)
中国(29645)
学报(13673)
科学(13033)
(12827)
管理(12289)
(12200)
大学(11910)
技术(11534)
职业(11024)
学学(9406)
农业(8453)
技术教育(7258)
职业技术(7258)
职业技术教育(7258)
财经(7063)
(6782)
论坛(6782)
(6775)
金融(6775)
(6138)
经济研究(5653)
(5633)
业经(5319)
图书(5268)
高等(5248)
(4996)
共检索到163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章丹  刘馨月  徐志刚  
在研究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文献中,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对父母教育方式的研究很多,但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父母教育方式选择和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言传和身教两个维度将父母教育方式细化为四类,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5期面板数据,研究父母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及父母教育方式选择的决策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言传",父母"身教"能更好地约束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言传"和"身教"的作用会相互促进,父母"言而不教""不言不行"更易加剧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父母教育方式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还显著受到社区周边家庭父母教育方式和对网络活动偏好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宁可  朱哲毅  朱臻  
青少年网络成瘾威胁其身心健康,亟需引起关注。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考察了同伴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家庭干预方式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同伴效应是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率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城市、高年龄、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影响更显著。父母的教育引导和行为监督能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同伴效应。因此,为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建议结合青少年特征采取不同的家庭干预方式和公共措施,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佩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价值引领作为道德教育中自觉度比较高的道德建设形式,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文章从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价值引领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价值引领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良  张立冬  
本文从理论层面深入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制。基于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两期数据,采用OLS和Ologit回归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家庭结构会影响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与父母双方共同居住的青少年的不良社会行为发生率要低于单亲居住或双亲非同住的青少年,其作用效果在父母之间有差异,总体来看母亲在规范农村青少年不良行为发挥的作用要大于父亲。其次,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父母监管与理解两种途径作用于子女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父母监管在家庭结构影响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作用要强于父母理解。再次,家庭结构对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与地区差异,女性负面影响大于男性,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最后,选择工具变量法以及PSM进行稳健性检验,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由于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不仅影响自身的人生轨迹,而且关系着国家经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农村“双亲非同住或单亲同住家庭”对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房超  方晓义  申子姣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从济南市某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02名中学生为样本,采用Shek等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量表、陈淑惠等编制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查。结果:(1)1年之后,父母的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均有显著增加。(2)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女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3)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1年后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男生1...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玉龙  
采用青少年自伤问卷和家庭无效环境问卷对287名特殊家庭青少年和325名普通家庭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及与家庭无效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特殊家庭青少年的自伤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家庭青少年;家庭无效环境能显著预测普通青少年和特殊家庭青少年的自伤水平,但对后者的预测力显著高于前者,表明家庭无效环境可能对特殊家庭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消极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凤娥  张锦涛  周楠  李晓敏  方晓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来自北京三所大学的633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网络成瘾耐受性、强迫性上网行为、退瘾反应、人际交往和时间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女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家庭功能较差,更倾向使用退避、幻想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家庭功能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家庭功能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间存在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莉  邹泓  任磊  么娆  
以北京市37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网络偏差行为问卷、一般问题行为问卷考查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两者对一般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最多;(2)网络偏差行为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成瘾者比非成瘾者表现出更多的一般问题行为;(4)网络偏差行为在网络成瘾与一般问题行为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国雄  陆婷  
采用根据班杜拉(1996)改编的问卷测查了832名普通中学生和职校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并探讨了其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遇到道德相关问题时青少年倾向于不认可进行道德推脱,但随年龄增长其道德推脱水平呈上升趋势(除在初二和初三之间有所下降),尤其在初一和初二、高二、高三之间差异显著;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尽管学校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普通高一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同龄的职校一年级学生,在进入高二、高三后道德推脱水平明显向职校生趋同;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显著有关,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高,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低。这些结果揭示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丹  杨广学  
采用问卷法对25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分布特点、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15-16岁组青少年中的分布率高于12-14岁组。(2)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公立学校中的分布率高于私立学校。(3)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住校生中的分布率高于走读生。(4)普通青少年家庭功能状况优于情绪-行为问题青少年。(5)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情感卷入、沟通和行为控制因子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琪  赵欢欢  郭德轩  许燕  克燕南  张和云  
使用家庭教养量表、道德认同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对282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潜变量建模的方法,探讨了道德认同在家庭教养对青少年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教养中情感温暖、行为指导和道德认同对亲社会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罚与控制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指导和道德认同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道德认同在家庭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家庭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负向预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正>作为认识对象的家庭教育实际上一点也不复杂,它无非是由家长主导的指向子女的积极性干预。但对于作为实践主体的家长来说,家庭教育却是一个能令他们头疼甚而焦虑的事情。审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可以发现,其中固然有不得其法的困扰,但处于首位的并不在方法和技术方面,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心理纠结。且不说抱着认识的目的,仅仅为了纾解家长的心理纠结,我们也应该走进现实的家庭教育,指出其中的症结,言明其中的原理,如此或可启发家庭教育主体的理性运用。由于一切非技术之难必然关涉具体事情中的核心关系,因而我们可以从作为教育主体的父与母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理解我们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之难。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曹长德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无一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倾注大量的心血,这固然令人欣喜,但与此同时,部分家庭教育现状与结果却让人忧虑。例如:一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孩子的兴趣需要,违背孩子的意愿,一味偏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宗秋荣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学习观——终身学习。这种学习观认为,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并倡导人类社会向学习化社会迈进。适应这个潮流,我国不少有识之士也在对我国传统学习遗产的挖掘和对现代学习思想吸纳的基础上,努力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