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6)
2023(9524)
2022(8581)
2021(8206)
2020(6770)
2019(15895)
2018(15873)
2017(30414)
2016(16862)
2015(19005)
2014(18916)
2013(18750)
2012(17130)
2011(15314)
2010(14993)
2009(13483)
2008(12920)
2007(10946)
2006(9384)
2005(7933)
作者
(50242)
(41517)
(41350)
(39395)
(26473)
(20114)
(18708)
(16551)
(15939)
(14703)
(14454)
(13963)
(13241)
(13081)
(12977)
(12797)
(12760)
(12543)
(11895)
(11873)
(10521)
(10104)
(10005)
(9385)
(9316)
(9257)
(9252)
(9148)
(8400)
(8330)
学科
(62066)
经济(62002)
管理(45844)
(42511)
(35824)
企业(35824)
方法(30692)
数学(26576)
数学方法(26258)
(16997)
(15934)
中国(14984)
(14560)
业经(13756)
地方(12959)
理论(10907)
(10803)
(10773)
贸易(10768)
农业(10739)
(10432)
环境(10143)
技术(10015)
(9611)
(9548)
财务(9489)
财务管理(9475)
教育(8933)
企业财务(8924)
(8715)
机构
大学(235514)
学院(233327)
管理(92988)
(83376)
理学(81577)
经济(81402)
理学院(80623)
研究(79148)
管理学(79019)
管理学院(78626)
中国(56026)
科学(54628)
(50532)
(42299)
(41044)
业大(39964)
研究所(38149)
(36453)
中心(34908)
农业(33587)
(32390)
北京(31746)
(31211)
师范(30808)
财经(30231)
(29639)
(27547)
(26877)
技术(25987)
师范大学(25050)
基金
项目(170876)
科学(131686)
基金(122164)
研究(120178)
(108940)
国家(108060)
科学基金(91004)
社会(71992)
社会科(68077)
社会科学(68057)
(67460)
基金项目(66213)
自然(62577)
自然科(61038)
自然科学(61023)
自然科学基金(59897)
(57611)
教育(54213)
资助(50493)
编号(48676)
成果(38954)
重点(38517)
(36356)
(35938)
(35268)
科研(33699)
课题(33580)
计划(33324)
创新(32918)
大学(31046)
期刊
(87792)
经济(87792)
研究(64220)
学报(44524)
中国(39333)
科学(38890)
(37447)
管理(32470)
大学(32037)
学学(30364)
农业(26694)
(25588)
教育(24885)
技术(18946)
(15507)
金融(15507)
业经(14786)
财经(13643)
(13623)
图书(13570)
经济研究(13388)
科技(13179)
理论(12177)
林业(12047)
业大(11917)
实践(11547)
(11547)
(11419)
问题(11397)
(11361)
共检索到322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石嘉  李铁华  文仕知  何功秀  彭颖姝  
为了了解青冈栎的生长规律,合理保护和培育青冈栎珍贵用材资源,对湖南省永顺县的43年生青冈栎林进行了样地调查,通过树干解析法、分层切割法所得的数据,探讨青冈栎的生长规律和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1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青冈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23年与平均生长量相交;青冈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第43年时与平均生长量仍没有相交,说明此时青冈栎尚没有达到数量成熟。43年生的青冈栎单株总生物量高达280.74 kg/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占总生长量的69.89%和30.11%,整株各器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满  曾思齐  龙时胜  
青冈栎次生林作为亚热带地区次生林的典型代表之一,研究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可以更好地开展次生林经营指导工作。通过对9块青冈栎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在0~12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2~25 m尺度呈随机分布,大于25 m尺度趋于均匀分布态势;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随机分布;2)样地内青冈栎、杜鹃和拟赤杨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甜槠、杉木和檵木基本在所有尺度呈随机分布。3)样地内建群种青冈栎与杉木在所有尺度呈负相关,与其它主要树种在小尺度呈负相关,随着尺度增加变为不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0~2 m为负相关,在其它尺度上不相关为主。青冈栎次生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且空间分布格局和主要树种间的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李志辉  王佩兰  李何  
【目的】研究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人工林的生长规律,为赤皮青冈人工林的培育以及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培育和推广珍贵用材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涟源市龙山国有林场34年生赤皮青冈人工林内设置标准样地(20 m×20 m),选择3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解析木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及生物量分布。【结果】34年生赤皮青冈去皮胸径总生长量为25.18 cm,在0~6 a,胸径生长过程处于缓慢状态,6~21 a生长速度加快,21~34 a胸径生长逐渐趋于平缓,且胸径生长随着树龄的增加不断增加。胸径连年生长量在12 a时达到峰值,为1.07 cm,12 a后逐渐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状态。赤皮青冈胸径平均生长量曲线变化稳定,胸径平均生长量在18 a时达到最大值,为0.803 3 cm/a;34年生赤皮青冈树高总生长量为19.6 m,且树高总生长量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增加,0~6 a树高生长过程缓慢,12~34 a树高增长速度加快,且树高连年生长量波动变化明显,平均生长曲线和连年生长曲线分别在19、27 a时相交;34年生赤皮青冈材积总生长量为0.425 4 m3,材积总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长呈现出递增的关系,是一个先缓慢后加快的增长过程,材积总生长曲线呈“S”型,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在34 a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还未相交,说明34年生赤皮青冈的材积仍处于增长的速生期,未达到数量成熟年龄;34年生赤皮青冈总生物量为422.867 kg,全树生物量分布以树干占比最高,其次为树根、树枝,树叶的生物量占比最低,树根生物量占比为粗根>中根>细根。【结论】34年生赤皮青冈仍未达到数量成熟龄,根据解析木分析情况预测赤皮青冈人工林将在60 a时达到主伐年龄,建议今后的抚育管理措施以调整林分密度和空间结构为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立彬  李铁华  文仕知  杨柳  
以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分层收获法对闽楠与木荷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闽楠与木荷胸径的速生期均为8~12 a,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0 a和12 a时达到最大值;2)闽楠与木荷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12 a与第10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速下降,闽楠树高连年、平均生长量在13 a左右相交;3)0~8 a时,闽楠与木荷的材积生长速度缓慢,8 a以后生长速度上升,14 a时仍处于材积增长的速生期;4)闽楠与木荷单株材积生物量分别为61.43 kg和83.29 kg,各个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5)林分总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6.29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值高达93.09%,各层次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乔木层>半分解枯落物层>未分解枯落物层>草本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球  吴际友  杨硕知  程勇  李志辉  陈明皋  
为了掌握青冈栎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规律,为青冈栎人工林经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随机设置5个面积为400 m~2(20 m×20 m)的标准地进行生物量调查,并在每个标准地内各选取6株不同径级的平均木伐倒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1)青冈栎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范围分别在0.15~0.45 m、0.09~0.56 cm和0.000 4~0.01 m~3之间。(2)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 a、15 a和40 a,高峰值分别为0.45 m、0.56 cm和0.010 0 m~3·a~(-1)。(3)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于50 a,林分达到数量成熟,可以确定为主伐年龄。(4)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单株总生物量高达936.22 kg·株~(-1),各组分生物量排布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426.95 kg)>大枝(201.44 kg)>根蔸(134.19 kg)>树皮(41.23 kg)>小枝(36.83 kg)>叶(35.02 kg)>粗根(32.40 kg)>枯枝(15.71 kg)>中根(9.69 kg)>细根(2.76 kg)。(5)青冈栎人工林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595.1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8.33%,其中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为481.32 t·hm~(-2)和113.80 t·hm~(-2),占乔木层比重为80.88%和19.12%。(6)50年生青冈栎林分的总生产力为18.57 t·hm~(-2)a~(-1),3个植被层生产力大小为:乔木层(15.91 t·hm~(-2)a~(-1))>灌木层(1.85 t·hm~(-2)a~(-1))>草本层(0.82 t·hm~(-2)a~(-1));分别占总生产力的85.65%、9.94%、4.41%。青冈栎人工林主伐年龄为50 a。合理调整密度、科学间伐和改善林下环境是促进青冈栎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必要手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小洪  陈启贵  汪海  温中斌  
依据Harper的构件生物结构理论和种群生态学方法,对实心狭叶方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和地下茎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实心狭叶方竹种群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配置为:秆(36.30%)>叶(21.13%)>枝(17.82%)>篼(13.43%)>鞭(10.18%)>根(1.14%)。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75.25%,主要集中在1~3龄;不同年龄地上部分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分配有较大差异。秆、枝、叶的含水率均以1年生新竹最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2)实心狭叶方竹秆基、秆柄和竹鞭等地下茎各构件较小;秆基和竹鞭上萌芽转化为壮芽的成功率较低;竹鞭主要生长在0~15 cm的土层,幼壮龄鞭有趋浅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江平  项文化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424.5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为300.02t.hm-2,占总生物量的70.67%,其次是死亡木111.53t.hm-2,占总生物量的26.27%,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较低,分别为2.59和0.18t.hm-2,所占比例分别为0.61%和0.04%。乔木层中,树干、皮、枝、叶与根的生物量分别为194.59、33.96、20.22、12.39与38.48t.hm-2。随着树木生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大,而枝、叶比例减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婷婷  高永  吴新宏  李鹏  贺晶  吴昊  
【目的】研究小针茅(Stipa klemenzii)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为荒漠草原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小针茅荒漠草原2种草地类型(小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狭叶锦鸡儿-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生长季(2011年5-9月)各月的地下生物量,分析了小针茅草原2种主要草地类型0~60cm土层地下生物量5-9月各月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小针茅草原2种主要草地类型总地下生物量及各层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N"型,地下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呈明显的垂直空间分布格局,之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递减趋势明显,呈"T"型分布;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宝刚  陈飞  王健敏  陈晓鸣  杨子祥  蔡学勇  李彬  
利用标准木法测定了不同径级云南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大,5 7.5 cm径级云南松生物量为(6.642±1.129)×103g.株-1;7.6 12.5 cm径级为(2.533±0.387)×104 g.株-1;12.6 17.5 cm径级为(5.897±1.331)×104 g.株-1;17.6 22.5 cm径级为(1.063±0.211)×105 g.株-1;≥22.6 cm径级为(2.208±0.409)×105 g.株-1。在不同径级组成中云南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存在一定的变化:随着径级的增大,主干和根部生物量呈现先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仕知  李铁华  陈亮明  
对湘中紫色页岩区芦竹的生物量和养分分布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年生芦竹杆(含叶)养分含量高于多年生,因此不宜砍伐利用当年生芦竹杆;根茎养分含量较高,是系统中良好的养分贮存库.一年生、二年生、五年生、八年生芦竹的生物量分别为293.00、5258.29、6746.87和480.86 kg.hm-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尉文  庞荣荣  彭潔莹  张硕新  闫琰  
【目的】生物量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估计碳储量的重要依据,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了解其森林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将为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固碳动态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太白山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1.5 hm~2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木本植物数据和地形及土壤养分数据为基础,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林分中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随生境、尺度和径级的变化规律。【结果】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样地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是279.50 t/hm~2和217.81 t/hm~2,且不同生境中的地上生物量各有差异:在原始林土壤全氮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较小,而次生林中速效磷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也较小。同时,在原始林凹凸度较大的生境,其地上生物量较大。在相同取样尺度下原始林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次生林;而在同一块样地中地上生物量与取样尺度不相关。原始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第Ⅵ径级中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次生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而增大。在第Ⅳ~Ⅶ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次生林,而在第Ⅸ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小于次生林。【结论】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异质性、径级大小均会影响太白山锐齿栎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德祥  廖晓丽  
运用扩散系数(C)、丛生指数(I)、扩散指数(Iδ)、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比值(M*/x),Iwao回归和Taylor法则对小叶青冈幼苗的分布格局和动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叶青冈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并且随着演替的进展,小叶青冈幼苗的聚集强度逐渐加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荣  李乐  夏家天  杨旭  王伟  丁炳扬  
为阐明百山祖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的种群结构与格局的形成原因,掌握种群数量动态及发展趋势,在百山祖北坡建立1个5 hm2(250 m×200 m)固定样地,将样地划分成2 000个5 m×5 m的小样方进行调查,获得野外资料。对亮叶水青冈种群进行统计,绘制径级结构图,发现立木级1级和2级所占比例仅为4%,第4~9级处于峰值,表明种群内成熟个体数量所占比例最大(80%),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第10~14级则属于衰退级别,它们所占的比例并不大(13%);应用聚集强度指数(K)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亮叶水青冈除在小树期K=0.588较大外,其余K值在幼苗、中树,大树期分别为0.029,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广全  土小宁  赵士洞  孙升辉  G.Gravenhorst  
秦岭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 (包括 0~ 60cm土层 )营养元素总贮量达 2 9 2 50 0~ 390 1 739t·hm-2 ,其大小为锐齿栎林 >华山松 >油松林 ,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 93 1 0 %~ 99 39% ,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 0 57%~ 3 0 0 %和 0 1 0 %~ 1 99% ;3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木材蓄积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1 2 0 4 83t·hm-2 、1 2 9 384m3·hm-2 和 1 2 2 6 9kg·hm-2 ,锐齿栎林 >油松林 >华山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格日乐图  吴志民  杨校生  傅懋毅  冯志龙  
生物量作为生态系统研究的本底数据,是研究碳汇的基础,也是评价植物生长状况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形成,加速了国际社会森林碳交易进程,使碳汇与生物量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竹类植物生物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关于生物量与碳汇关系研究起步较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