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
- 2023(1950)
- 2022(1522)
- 2021(1182)
- 2020(854)
- 2019(1942)
- 2018(1914)
- 2017(3341)
- 2016(2135)
- 2015(2320)
- 2014(2251)
- 2013(2372)
- 2012(2327)
- 2011(2217)
- 2010(1959)
- 2009(1421)
- 2008(1281)
- 2007(1177)
- 2006(948)
- 2005(767)
- 学科
- 环境(8487)
- 管理(7277)
- 济(6494)
- 经济(6491)
- 学(6418)
- 生态(3767)
- 壤(3744)
- 土壤(3731)
- 划(3537)
- 森(3283)
- 森林(3283)
- 林(3277)
- 规划(3257)
- 环境规划(3226)
- 资源(3175)
- 业(2870)
- 和(2535)
- 方法(2264)
- 经济学(2209)
- 企(2168)
- 企业(2168)
- 数学(2034)
- 数学方法(2007)
- 环境经济(1986)
- 农(1712)
- 部门(1626)
- 门环(1617)
- 发(1486)
- 域(1466)
- 区域(1463)
- 机构
- 学院(30794)
- 大学(30687)
- 研究(14295)
- 科学(12520)
- 农(12350)
- 业大(10622)
- 济(9736)
- 经济(9571)
- 管理(9378)
- 中国(9362)
- 农业(9301)
- 所(8720)
- 研究所(8443)
- 理学(8069)
- 理学院(7967)
- 管理学(7654)
- 管理学院(7624)
- 京(7572)
- 林业(7397)
- 室(6749)
- 实验(6699)
- 省(6476)
- 实验室(6367)
- 农业大学(6295)
- 林(6285)
- 环境(6215)
- 院(6103)
- 重点(6024)
- 资源(5755)
- 中心(5722)
共检索到41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梦娟 石朔蓉 姜春前 王书韧 王辉 王景弟
[目的 ]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冈栎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响应。[方法 ]以湖南省天心阁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设置4种间伐强度(对照:0%;弱度间伐:15%;中度间伐:30%;强度间伐:50%),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结果 ](1)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弱度间伐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一致;(3)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23%~0.54%、0.40%~0.78%、16.54%~47.30%和6.46%~14.29%,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表明间伐提高了不稳定碳的比例,且颗粒有机碳对间伐处理更敏感;(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活性组分碳间转化依赖于总有机碳量的变化,且在一定的水分和氮素条件下易发生分解转变。[结论 ]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强度间伐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加快土壤中的碳素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梦娟 石朔蓉 姜春前 王书韧 王辉 王景弟
[目的 ]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冈栎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响应。[方法 ]以湖南省天心阁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设置4种间伐强度(对照:0%;弱度间伐:15%;中度间伐:30%;强度间伐:50%),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结果 ](1)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弱度间伐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一致;(3)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23%~0.54%、0.40%~0.78%、16.54%~47.30%和6.46%~14.29%,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表明间伐提高了不稳定碳的比例,且颗粒有机碳对间伐处理更敏感;(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活性组分碳间转化依赖于总有机碳量的变化,且在一定的水分和氮素条件下易发生分解转变。[结论 ]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强度间伐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加快土壤中的碳素循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窦艳星 侯琳 马红红 张硕新 田瑞选
为探讨抚育间伐对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秦岭火地塘林区松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间伐强度和间伐残留物移除强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和间伐残留物移除强度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在42.65~86.03 mg·kg-1和91.30~510.76 mg·kg-1之间波动,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20%~0.39%和0.41%~2.05%;当间伐强度为16.34%~17.05%、间伐残留物移除强为35.86%~40.69%时,土壤DOC和MBC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澳 赵毅辉 吴继来 吴艳萍 李同欣 严一博 叶建丰 王懿祥
【目的】研究遭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危害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分布特征,揭示采伐后自然恢复对马尾松次生林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为有机碳库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2023年3—6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与临安区,采用空间替代时间调查法,以未遭受危害的马尾松林为对照(ck),设置4种植被恢复类型:中度采伐恢复5 a (ML5)、中度采伐恢复15 a (ML15)、重度采伐恢复5 a (HL5)和重度采伐恢复15 a(HL15),比较不同采伐强度采伐后自然恢复下马尾松次生林各土层(0~10、10~20、20~40 cm)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究其机制。【结果】(1)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且随着土层加深其质量分数相应降低,ML15的0~1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为33.53g·kg-1, ck的20~40 cm土层中水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最低,为136.55 mg·kg-1。(2)相同采伐强度下的马尾松次生林土壤各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均表现为随着其自然恢复年限增加而提高,其中各土层间颗粒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最大,15 a的各土层高于5 a各土层的2.6倍以上;(3)ML15的0~10 cm土层中各活性有机碳组分质量分数均表现为最高,且均显著高于ck (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各活性有机碳组分之间及其与硝态氮、铵态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度采伐对马尾松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随自然恢复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质量分数增加,适度采伐马尾松纯林并让其自然恢复可促进土壤碳库积累。图3表3参4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思齐 龙时胜 肖化顺 刘发林 胡满
研究南方地区青冈栎次生林种群的种內与种间竞争关系,可为青冈栎次生林的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逐步扩大范围法确定适用于青冈栎次生林的竞争样圆半径,运用Hegyi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青冈栎次生林种群竞争关系。适用于青冈栎次生林种群竞争关系分析的竞争样圆半径为7 m,青冈栎次生林种间竞争(竞争指数为76.776)大于种內竞争(竞争指数为52.333),种间竞争木对青冈栎林木的竞争强度顺序为:甜槠>杉木>鹿角杜鹃>拟赤杨>枫香>小叶栎>橄榄>马尾松>苦槠>杨梅。青冈栎林木胸径与林分竞争强度服从幂函数关系(y=640.11D-1.904)。青冈栎单木胸径达到25 cm之前应采取必要的人工抚育...
关键词:
青冈栎 种內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勇 钱升平 吕飞舟 朱光玉
以研究青冈栎林木竞争、掌握青冈栎林分竞争结构规律、为评价林木竞争压力状况提供新方法为目的。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构建青冈栎优势木冠幅模型,并采取平均离差百分数调整法对模型进行调整得到青冈栎自由树冠幅模型。分别利用样地偏移法和影响力因子判别法确定对象木和竞争木。基于单木影响圈构建单木影响体,同时结合竞争压力指数(CSI)提出综合竞争压力指数(C-CSI)概念。分析得到CSI、C-CSI以及简单竞争指数CI与胸径均为指数函数关系。三个竞争指数均表明林木胸径越大其受到的竞争压力越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郭丹丹 吴桂藏 杨喜田
森林抚育作为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深刻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根据抚育前后中幼龄栎类Quercus天然次生林林分密度,分为轻度(21%),中度(35%),重度(54%)和对照(0%)等4个抚育处理水平,抚育2a后进行测树学调查,研究乔木层各组分、林下植被、凋落物层和土壤碳储量及碳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16株树干解析资料建立的栎类单株生物量估算模型,可以用来估算栎类各组分生物量;不同抚育强度栎类天然次生林乔木层干、皮、枝、叶和根组分中,叶的碳、氮质量分数最大;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氮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管惠文 董希斌 曲杭峰 陈蕾 张期奇
为改善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的生态环境,观测间伐后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探讨最有利于林地土壤改良的间伐强度。在大兴安岭设置间伐强度分别为9.43%、16.75%、29.00%、40.01%、53.09%、67.25%的实验样地和未间伐的对照样地,样地分别栽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兴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促进林分更新。选取能够反映土壤肥力的化学性质指标和物理性质指标共13项,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各间伐样地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0.222)、有机质(0.145)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偏高,灰色关联度(间伐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0.73(40.01%)> 0.70(29%)> 0.65(16.75%)> 0.64(9.43%)> 0.63(53.09%)> 0.60(0)> 0.55(67.25%)。说明土壤有效磷、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间伐强度40.01%的改造样地土壤肥力最佳,间伐强度9.43%~53.09%的落叶松次生林土壤肥力优于对照样地。适当的间伐强度能够改善林地内的土壤肥力,为大兴安岭落叶松次生林的改造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满 曾思齐 龙时胜
青冈栎次生林作为亚热带地区次生林的典型代表之一,研究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可以更好地开展次生林经营指导工作。通过对9块青冈栎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在0~12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2~25 m尺度呈随机分布,大于25 m尺度趋于均匀分布态势;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随机分布;2)样地内青冈栎、杜鹃和拟赤杨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甜槠、杉木和檵木基本在所有尺度呈随机分布。3)样地内建群种青冈栎与杉木在所有尺度呈负相关,与其它主要树种在小尺度呈负相关,随着尺度增加变为不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0~2 m为负相关,在其它尺度上不相关为主。青冈栎次生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且空间分布格局和主要树种间的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朔蓉 齐梦娟 王书韧 白彦峰 王辉 王景弟 姜春前
【目的】研究植物的生态策略能了解植物在环境中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生态系统功能,为生态恢复、森林经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植物筛选及应用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湘西天心阁青冈栎次生林13个25m×40m的固定样地植被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林下自然更新的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LNC)及叶磷含量(LPC)5个叶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及分析,并用CSR策略模型的方法分析植物生态策略。【结果】31种林下主要木本植物可分为8种生态策略类型,分别是C/CS、C/CSR、CS、CS/CSR、CSR、S、S/CS、S/CSR型策略,不同生态策略在C、S、R3种策略上的投资占比不同。其中,物种数较多有S/CS、CS/CSR、C/CSR型策略,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5.8%、19.4%及19.4%。叶功能性状分析显示,不同生态策略植物在LA、LDMC及SLA性状上差异显著(P <0.05),相对重要值高的物种在与胁迫忍耐能力相关的S策略上投资占比更高。【结论】湘西青冈栎次生林中存在多种生态策略类型,采取保守型资源策略、胁迫忍耐能力好的物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凡 张会儒 周超凡 张晓红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目标树经营与传统经营的抚育间伐前后蒙古栎次生林空间结构主要指标及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变化,评价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吉林汪清设置9块面积均为1 hm~2的蒙古栎次生林样地,随机区组进行3种处理,分别为传统经营(T1)、目标树经营密度1(T2)和目标树经营密度2(T3)。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间伐前后目标树及林分的空间结构变化,并利用4个指标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CSSI)来综合评价蒙古栎次生林的空间结构对不同抚育间伐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从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的影响来看,目标树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3个指标的改善明显,角尺度改善不明显;从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来看,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内种间隔离程度、降低了密集程度,使林分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随机分布,对林木大小分化度的影响不明显;根据CSSI综合评价得知: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综合指数,提高幅度为T3> T2> T1。【结论】干扰树间伐优化了目标树的空间结构,3种处理的抚育间伐均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基于目标树经营的抚育间伐对空间结构的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的抚育间伐,T3处理,也即目标树选择密度为100株/hm~2时采取的抚育间伐最有利于目标树和林分的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蓓 刘勇 李国雷 甘敬 徐扬
In 2000, the 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ies with five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0%(CK), 30%(slight thinning), 48.75%(middle thinning),53.75%(intense thinning) and 65.6%(super intense thinning) on the soil enzyme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9-year-old aerial seeding Pinus tabulaeformis stands with initial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满 曾思齐 龙时胜 仇建友 俞军剑
青冈栎作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主要建群树种之一,对南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分析其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编制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对死亡率、存活、消失率曲线进行分析,并通过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数量化动态方法的运用,揭示天然次生林中青冈栎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青冈栎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的动态变化指数值为0.0103,表明该种群趋于稳定型;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龄级种群有着相近的死亡率;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10、20、30、40 a后青冈栎种群老龄个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朋辉 党坤良 常伟 李明雨
【目的】探索森林抚育间伐强度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不同碳库的影响,为秦岭林区锐齿栎林合理抚育间伐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照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和抚育间伐强度设置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标准地24块,间伐强度分别为林分蓄积量的5%,15%和25%,并设置不间伐的对照样地。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不同强度间伐3年后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植被层、枯落物层以及土壤层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5%间伐对阳坡和阴坡乔木层碳密度均无显著影响,而阳坡15%,25%间伐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分别比对照低10.53%和21.00%,阴坡分别低14.91%和23.39%;阳坡5%,15%间伐的林分乔木层有...
关键词:
间伐强度 锐齿栎 天然次生林 碳密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莉莉 刘红民 汪成成 赵济川 高英旭 黄夏 肖尧
准确评估抚育间伐后林分碳储量的变化对提高林业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伐后6a和23a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碳储量及其组分分配的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伐后6a)试验中,强度间伐乔木层碳储量低于对照12.6%,中度间伐略高于对照;在长期(伐后23a)试验中,各间伐强度乔木层碳储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伐后森林恢复期的长短对林下植被碳储量的影响不同。在短期内,林下植被碳储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长期内,各间伐强度林下植被碳储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枯落物层碳储量长期、短期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层碳储量的影响短期表现为强度间伐显著高于对照34.70%(p0.05),长期表现为各间伐强度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短期内强度、中度和对照样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83.41,177.21,178.97t·hm-2,强度间伐高于对照2.5%,中度间伐与对照相近。长期内不同间伐强度蒙古栎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高于对照,分别高于对照3.2%, 5.8%和3.3%。由此可知,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受伐后森林恢复时间影响较大,短期内间伐对生态系统碳储量无显著影响,长期表现为间伐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