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4)
- 2023(8840)
- 2022(7888)
- 2021(7554)
- 2020(6506)
- 2019(15432)
- 2018(15576)
- 2017(29858)
- 2016(16704)
- 2015(19339)
- 2014(19758)
- 2013(19505)
- 2012(17916)
- 2011(16348)
- 2010(17188)
- 2009(15727)
- 2008(15663)
- 2007(13973)
- 2006(12078)
- 2005(10749)
- 学科
- 济(67396)
- 经济(67333)
- 管理(45376)
- 业(42705)
- 方法(35836)
- 企(34863)
- 企业(34863)
- 数学(32132)
- 数学方法(31493)
- 农(18209)
- 中国(16893)
- 财(15978)
- 学(15055)
- 理论(13169)
- 地方(12880)
- 业经(12854)
- 制(11960)
- 贸(11959)
- 贸易(11949)
- 农业(11885)
- 易(11581)
- 和(10745)
- 务(10053)
- 银(10039)
- 银行(10012)
- 财务(9993)
- 财务管理(9966)
- 行(9462)
- 融(9362)
- 金融(9360)
- 机构
- 学院(240157)
- 大学(239791)
- 济(91091)
- 管理(90589)
- 经济(88776)
- 研究(79253)
- 理学(77726)
- 理学院(76800)
- 管理学(74912)
- 管理学院(74473)
- 中国(59995)
- 京(52066)
- 科学(51693)
- 农(43292)
- 所(41388)
- 财(41113)
- 业大(38813)
- 江(37815)
- 研究所(37690)
- 中心(37583)
- 农业(34325)
- 北京(33052)
- 财经(32632)
- 范(32152)
- 师范(31767)
- 州(30190)
- 经(29394)
- 技术(28917)
- 院(28582)
- 经济学(27143)
- 基金
- 项目(158420)
- 科学(122262)
- 研究(113349)
- 基金(111454)
- 家(97950)
- 国家(97155)
- 科学基金(82193)
- 社会(67137)
- 省(64011)
- 社会科(63468)
- 社会科学(63446)
- 基金项目(58358)
- 教育(55451)
- 自然(55377)
- 划(54555)
- 自然科(54078)
- 自然科学(54063)
- 自然科学基金(53047)
- 资助(47958)
- 编号(47784)
- 成果(39223)
- 重点(36371)
- 部(34498)
- 课题(34043)
- 发(33304)
- 创(32653)
- 科研(30667)
- 创新(30441)
- 计划(30441)
- 大学(29839)
共检索到353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建 曾帆 贾刘强
已报道的针对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研究多囿于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导致在整体上对重建规划过程的规律性认识不足,不利于对实践的宏观指导。震后恢复重建规划是一项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工程,从系统论角度对重建规划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解决实践中的诸多困惑。根据系统辨析震后重建规划的构成要素,将其内在逻辑关系抽象表达于三维坐标系,形成了震后重建规划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震后重建规划系统逻辑关系的进一步细化,尝试建构震后重建规划系统的思维模型(ERPTM),并结合案例对模型进行解读,以期为重建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之所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建 曾帆 贾刘强
已报道的针对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研究多囿于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导致在整体上对重建规划过程的规律性认识不足,不利于对实践的宏观指导。震后恢复重建规划是一项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工程,从系统论角度对重建规划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解决实践中的诸多困惑。根据系统辨析震后重建规划的构成要素,将其内在逻辑关系抽象表达于三维坐标系,形成了震后重建规划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震后重建规划系统逻辑关系的进一步细化,尝试建构震后重建规划系统的思维模型(ERPTM),并结合案例对模型进行解读,以期为重建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之所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骏 张照
以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为例,在对其灾后三个不同阶段规划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小城镇灾后重建规划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安排规划时序,处理好应急建设与长期发展关系;突出小城镇特色,加强防灾和减灾规划;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特色产业振兴规划,并及时统筹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小城镇 灾后重建规划 映秀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 金凤君 刘毅
规划理论和实践中的空间观念塑造着我们周围的人造环境。空间观念的发展呈现出从绝对到相对、从时空分离转向时空关联、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趋势。20世纪以来规划理论逐渐吸纳相对空间观念,但迄今为止规划实践仍以绝对空间观念为主导。绝对空间观念成为规划实践低效性的深层原因,但是完全放弃绝对空间观念而将相对空间观念引入规划理论和实践不仅存在很多困难,而且会造成认识和实践上的混乱,科学的空间观念应该将绝对和相对结合起来形成多元空间观。我国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仍以绝对空间观念为主导,了解绝对空间观念的不足和吸纳相对空间观念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金林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法治化、民主化是《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模式彻底转变的标志。公民参与有利于提高灾后恢复重建效率,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有利于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还有利于灾后社会秩序的恢复与发展。必须立足现实,探索有效的公民参与机制,避免非制度化无序的公民参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建构一个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调动一切力量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
关键词:
灾后恢复重建 公民有效参与 有效决策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永 刘蕾 农兰晶
震后初期应急救援的重点主要表现为伤员救援和急需物资的配送,且伤员救援和急需物资配送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震后损失,提出了集伤员救助和救灾物资分配一体的震后救援资源综合调度模型。针对该模型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算例检验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震后初期的实际特点,且求解算法快速有效,对震后救援资源的高效调度和减少震后损失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勇建 王循庆 乔晓娇
针对震后次生灾害的演化问题,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提取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事件的属性,从属性层次按照"事件类型、关键属性、从属属性、环境属性和危害评估属性"对其进行结构化描述,分析震后次生灾害事件的属性特征,绘出了震后次生灾害演化Petri网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渐变型次生灾害事件——震后瘟疫为例,根据随机Petri网与马尔科夫链的同构关系,构建了震后瘟疫事件演化系统随机Petri网模型。最后,通过马尔科夫链及相关数学方法对震后瘟疫事件演化系统进行了评估,分析其中的均衡状态及其变动规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应对地震次生灾害事件提供科学的应急决策支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纯 张洋 吕斌
中国唐山震后重建的案例,显示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中动员和举国支援下,迅速进行震后重建的社会主义国家经验。灾后援助,特别是重建是中国政府抵抗自然灾害最重视的环节,也是通常在灾害发生之后采取的应对措施。本文在唐山地震三十后,从城市规划视角对震后唐山恢复进行再审视,对传统的防灾减灾策略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为当代中国城市安全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发生在1976年的7.8级唐山大地震,震前完全没有任何防灾准备措施,造成了24万人死亡的巨大损失。震后虽然面临着数据和资料缺失的困境,在中央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指挥下,地方党、政、军等力量的全面介入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灾后紧急响应措施。唐山震后规划虽然确定了"易地建设、...
关键词:
震后重建 灾后恢复 抗灾规划 唐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宾 陈兴鹏 庹梅
基于略阳县灾后恢复重建与振兴全县经济的需要和国家、陕西省有关节能减排战略部署的实情,对略阳经济发展现状和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后,认为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可实现协调灾后恢复重建地区经济与完成地区节能减排的目标。研究首先构建适合略阳县的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调控模型,通过选取产业结构调节系数和环保投资比重的不同组合,设定4种情景方案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目标优化,比选出较为适合的节能减排调控策略。研究认为,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和关键参数的确定对于系统动力学建模的质量至关重要,设定不同情景对模型进行仿真和目标优化可为定量决策和科学调控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近期(2010~2012年),采取激励...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系统动力学 系统仿真 目标优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绍仁 马祖军
针对震后应急物流系统中多层次设施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LRP),考虑系统中的动态性、时效性、路网连通性、需求不确定性等特点,建立了一个带时间窗的模糊动态LRP优化模型,据此进行救援过程中不同周期灾区外围应急物资集散点和灾区应急配送中心的定位以及应急物资运输路线安排的联合决策。针对该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改进遗传算法,为防遗传算法过早收敛问题,使用了随机遍历抽样法、重组策略和变化变异率法,并通过特定实值编码、罚函数法和物资需求量分割策略处理模型中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斯颖
通过对汶川地震十几个极重灾区重建景观与社区灾后恢复情况的实地考察,认为讲求速度优先的中国式的灾后重建是一次大规模的精英文化的实践,其建筑空间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精英化的文化景观。因本土文化在重建过程被淡化和边缘化,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新景观与当地居民实际需求相斥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灾民在新社区的适应情况不理想甚至导致景观重新改造的情况。
关键词:
灾后重建 中国模式 精英化 文化适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规划》全文约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规划实施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宗良 范若滢
宏观调控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理论结晶,不仅对中国适用,还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本文从"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有机结合的视角,构建能够较好刻画现实经济的理性综合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宏观调控理论模型并进行阐释,探索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整和政策框架体系,同时分析中国的实践。研究发现,宏观调控是政府作用的重要形式,是一个兼具供给侧和需求侧调控的动态体系,既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平衡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从长期影响经济的潜在增长。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逻辑,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时期面临的突出风险和问题,理性综合选择"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组合,给出具体措施,并在实践中检验、调整。从本质上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型是宏观调控模型在限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理性综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于立君 王辉 宗明扬 赵玉新
针对实验教学中三维场景重建过程存在的误差扰动问题,在研究不同参数对误差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锥体相交几何误差模型,并利用线-圆投影法对该模型进行简化,以此估计出多摄像机立体视觉系统中由量化误差引起的物点定位误差。仿真实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模型简单、计算量小等优点,适用于多摄像机视觉系统下场景的三维重建。对该模型的仿真实验由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际动手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