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2)
2023(14169)
2022(12404)
2021(11644)
2020(9812)
2019(22820)
2018(22759)
2017(44902)
2016(23986)
2015(27174)
2014(27055)
2013(26597)
2012(24164)
2011(21829)
2010(21643)
2009(19739)
2008(18932)
2007(16357)
2006(14126)
2005(12017)
作者
(67974)
(56387)
(55963)
(53300)
(35669)
(26983)
(25558)
(22199)
(21376)
(19837)
(19090)
(18705)
(17652)
(17527)
(17505)
(16889)
(16853)
(16792)
(16117)
(16028)
(13730)
(13680)
(13463)
(12812)
(12703)
(12505)
(12300)
(12246)
(11313)
(11066)
学科
(96338)
经济(96235)
管理(70506)
(66302)
(54269)
企业(54269)
方法(48827)
数学(43460)
数学方法(42875)
中国(25913)
(25801)
(24965)
业经(20551)
(19113)
(18159)
贸易(18150)
地方(17826)
(17598)
(17572)
农业(16961)
(15547)
环境(15539)
财务(15477)
财务管理(15444)
技术(15406)
理论(15130)
(14897)
(14773)
银行(14739)
企业财务(14619)
机构
大学(342599)
学院(340751)
管理(140056)
(137990)
经济(135123)
理学(122692)
理学院(121421)
管理学(119269)
管理学院(118646)
研究(107253)
中国(79263)
(71467)
科学(65818)
(63504)
财经(52175)
(51810)
业大(50265)
(50243)
中心(49210)
(47542)
研究所(47345)
(46637)
北京(44735)
(43683)
师范(43295)
经济学(41927)
(39543)
农业(39416)
财经大学(39259)
(38269)
基金
项目(238587)
科学(188350)
研究(174610)
基金(174530)
(151170)
国家(149967)
科学基金(130056)
社会(110417)
社会科(104743)
社会科学(104716)
基金项目(93195)
(92150)
自然(85221)
自然科(83257)
自然科学(83235)
自然科学基金(81696)
教育(80751)
(77649)
资助(72178)
编号(71640)
成果(56459)
(53345)
重点(52735)
(50098)
(49527)
课题(47889)
创新(46219)
教育部(46181)
科研(45888)
国家社会(45323)
期刊
(141764)
经济(141764)
研究(97797)
中国(54938)
学报(50992)
管理(50186)
科学(47620)
(46451)
(44275)
大学(39381)
学学(37149)
教育(34594)
农业(31110)
技术(30412)
(26765)
金融(26765)
财经(24578)
业经(24277)
经济研究(23185)
(20889)
问题(19356)
理论(17379)
图书(17214)
技术经济(16719)
科技(16091)
实践(15967)
(15967)
商业(15756)
统计(15603)
(15043)
共检索到474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刚  唐铁球  
构建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模型(SDA),采用改进的两极分解方法,运用1992-2012年我国能源消耗及最终需求的数据,从需求整体及行业层面对消费、投资、出口等驱动我国能源消耗诸效应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需求规模扩张及产业关联效应是期间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能源工业及重工业消耗能源9.62、12.47亿吨,合计占期间总能耗的78.7%,系能源消耗的关键部门。从各类具体需求(消费、投资、出口)自身驱动效应及部门特征来看,消费驱动能源消耗主要集中于农业及服务业,以规模效应为主。投资、出口驱动能源消耗主要集中于工业,以规模效应及中间结构效应为主。因此,实现经济由依靠投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春友  赵奥  卢小丽  吴荻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式开采的日益严重,中国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日渐放大,来自于经济增长和消耗强度的冲击使得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逐年增大。在对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以及消耗构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IPAT方程、LMDI分解法,对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针对作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度,运用费雪指数分解法进行二次结构、效率效应分解,并就分析结果作出具体剖析。研究结论如下:①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呈现"谷峰交替"型变动趋势,消耗压力的增加主要源于经济因素的驱动,消耗压力的减弱主要源于消耗强度的抑制性驱动作用;②结构效应指数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金平  孙晓雨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对我国30个省的产业结构分类,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不同产业结构下省域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间的关系,以及同一产业结构内部不同省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保持长期协整关系,不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对于相同产业结构内部的不同省,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最后,本文针对不同省域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芳  
选取HHI指数测算全国29个省市产业集聚程度,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论表明:产业集聚对我国能耗强度的影响应区分对待。制造业产业集聚整体上增加了中国能耗强度,服务业产业集聚整体上降低了中国能耗强度,各地区产业集聚对能耗强度影响差异性较小。稳健性检验证明回归结果基本可靠。长期来看,制造业产业集聚和服务业产业集聚对能耗强度的影响格局可能会发生逆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娜  张瑾  王震  陈向东  
本文通过应用设计的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了1997年我国国际贸易36个部门商品的能耗密集度,计算和比较了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能源消耗量,从能源消耗角度考察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果表明,1997年我国出口总的能耗量为37068.53万吨标准煤,进口能耗量为39036.25万吨标准煤,比出口多1967.72万吨标准煤。贸易商品中流入和流出的能耗分别占全国同期总能耗的28.25%和26.83%。从能源消耗角度看,1997年我国是一个净进口国,且进口单位产值的商品中包含的能耗量比出口单位产值商品中包含的能耗量多27%左右。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与贸易问题的改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德山  张淑英  
根据中国2000—2007年的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6部门的完全能耗系数变化趋势,并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变动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各个部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工业对煤、石油的完全能耗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煤和石油的能耗强度总量呈负向变化,主要原因是其直接能耗强度变动;天然气和电力的能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主要原因分别是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和产品技术变化;产品技术变化不利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运仓邮和其他非物质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元华  吴玉峰  李新  程会强  韦子超  夏宾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消耗增量结构分解模型将能耗增量影响因子分解为产出因子、效率因子、结构因子、产出效率因子、产出结构因子、人口因子、生活方式因子和人口生活方式因子。文章通过1995-2009年的数据测算了各因子对中国能耗增量的贡献量,结果表明产出因子是目前中国能耗逐年增长的决定因子,生活方式正在成为能耗增加的显著推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当前促进能源节约的主要方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苏屹  王璐  张赟  
传统的灰色关联模型在进行经济管理的相关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计算结果中可能出现计算结果失真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构建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与各产业耗能的相关性问题,并根据得出的实证结论,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宇  蒋殿春  
本文从外资进入对中国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通过构造特定的能耗强度指标对各地区的能耗状况进行评价,并将其进一步分解得到影响能耗强度变动的产业结构、总体技术进步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指标。以此为基础对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在地区能耗强度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外资进入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进入并未引起中国产业结构向高能耗行业转移,同时外资的流入显著促进了当地和其他地区节能技术的应用,并对当地的环境监管起到明显的强化作用。尽管外资流入会通过弱化其他地区的环境监管引起这些地区能耗强度的提升,但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总体影响仍是积极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玲  
关键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庆龙  
基于IPAT理论,利用GRAPH(1,1)模型比较分析了1991~2011年间中国的能源强度、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解因素等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是最主要推动因素,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能源强度的下降未能减少能耗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低,国际贸易增加了能源消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礼斌  李丽  
科学的预测能源消耗与生产结构的变动趋势,对于制定能源发展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源消耗与生产结构的数据是成分数据,借助成分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非对称变换和球坐标变换,建立单预测和组合预测模型,并运用平均Ait ch i son距离误差标准对预测效果进行了评判。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首先用迪氏因素分解法对能源强度进行了因素分解,得出了引起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技术进步,而在产业技术进步因素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技术进步又占据了最大一部分。然后,作者分别建立了综合能源、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消耗的面板数据模型,并用1985-2008年的数据对各模型的参数分别进行了估计。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了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涛  赵天燕  
在深入分析相关文献以及考察当前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测度,并根据有关历史数据以及预测的资料,就我国能源消耗过程中碳排放趋势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均C和CO2排放量均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政府与企业在环境治理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其没能有效解决由经济快速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增加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量之间的关系向着倒"U"趋势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