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8)
- 2023(13574)
- 2022(11999)
- 2021(11332)
- 2020(9485)
- 2019(21255)
- 2018(21259)
- 2017(40461)
- 2016(21790)
- 2015(24145)
- 2014(23405)
- 2013(22712)
- 2012(20474)
- 2011(18332)
- 2010(18305)
- 2009(16886)
- 2008(15812)
- 2007(13708)
- 2006(11764)
- 2005(9951)
- 学科
- 济(78904)
- 经济(78817)
- 管理(67003)
- 业(64884)
- 企(54992)
- 企业(54992)
- 方法(36516)
- 数学(31024)
- 数学方法(30642)
- 农(23453)
- 中国(21447)
- 财(20097)
- 业经(19643)
- 技术(19473)
- 学(17277)
- 农业(16047)
- 地方(15994)
- 理论(15203)
- 制(14635)
- 贸(14044)
- 贸易(14033)
- 易(13609)
- 和(13347)
- 技术管理(13200)
- 务(12980)
- 财务(12915)
- 财务管理(12896)
- 环境(12582)
- 银(12455)
- 划(12454)
- 机构
- 学院(293771)
- 大学(293579)
- 管理(122563)
- 济(112978)
- 经济(110464)
- 理学(107103)
- 理学院(105992)
- 管理学(104224)
- 管理学院(103697)
- 研究(93254)
- 中国(68682)
- 京(61746)
- 科学(58643)
- 财(50076)
- 农(46231)
- 业大(45273)
- 所(45060)
- 中心(42863)
- 江(41836)
- 研究所(41282)
- 财经(40646)
- 范(38805)
- 师范(38459)
- 北京(38368)
- 经(36966)
- 农业(36047)
- 州(34320)
- 院(34254)
- 经济学(32176)
- 技术(31889)
- 基金
- 项目(208528)
- 科学(165187)
- 研究(154948)
- 基金(150887)
- 家(130715)
- 国家(129600)
- 科学基金(112851)
- 社会(96832)
- 社会科(91622)
- 社会科学(91602)
- 省(82922)
- 基金项目(80768)
- 自然(73796)
- 自然科(72138)
- 自然科学(72123)
- 教育(71143)
- 自然科学基金(70847)
- 划(69084)
- 编号(64564)
- 资助(60555)
- 成果(51299)
- 创(47674)
- 重点(45936)
- 部(45046)
- 发(44086)
- 创新(43686)
- 课题(43423)
- 项目编号(40108)
- 科研(39396)
- 大学(39069)
- 期刊
- 济(120527)
- 经济(120527)
- 研究(83520)
- 中国(55754)
- 学报(45059)
- 管理(44915)
- 科学(42403)
- 农(41877)
- 教育(37048)
- 财(37010)
- 大学(34283)
- 学学(32066)
- 农业(29415)
- 技术(26757)
- 融(22636)
- 金融(22636)
- 业经(21670)
- 经济研究(19142)
- 财经(18586)
- 图书(17392)
- 科技(16782)
- 经(15792)
- 业(15286)
- 问题(14850)
- 技术经济(14805)
- 理论(14384)
- 版(13379)
- 实践(13374)
- 践(13374)
- 现代(13292)
共检索到417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耀辉 彭红兰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客户需求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的外在控制变量,是组织边界外不可控制的资源。客户需求主要体现在客户"用中学"知识,将客户"用中学"知识产业化是企业获得创新优势的重要途径。但客户"用中学"知识本身具有不易公开性、模糊性等特征,企业必须通过反复"试错"、自我"比赛"机制激励客户创新,吸收客户闲置知识;发展无边界组织,通过客户内部化激励机制,把客户需求转化为企业内部资源;通过对"用中学"知识产权化,实现客户知识的定向传播。
关键词:
需求诱致 客户需求 用中学 激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湛颖
高科技创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但政府过度介入却不是高科技创业发展的方向。从制度的角度分析,高科技创业的发展最终要向需求诱致型阶段前进,从政府干预到市场机制,是高科技创业制度演进的趋势。本文基于中国内地省际高新区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市场激励越显著的地区,高科技创业受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面向市场的政策导向,应当是高科技创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优化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需求诱致 市场激励 高科技创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冬琴
从需求角度分析我国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未意识到隐性需求,隐性需求未转化为显性需求,显性需求不足和供给与显性需求不一致,由此提出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隐性需求的发掘、隐性需求向显性需求的转化,显性需求的激发和促进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并提出我国政府实施需求侧管理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制定和实施符合民众需求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让"中国制造"满足民众需求;鼓励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合作研发,让需求贴近供给;建立领先市场,推动隐性需求的加速启动;催化式采购和消费者教育相结合,引导消费者需求转变;研究实施商业化前采购,以需求引领创新。
关键词:
需求侧管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驱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梅华
"三农"问题不能回避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几经变迁。现行农地制度在其推行三十年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三种模式只能是理论,而在现实中是难以付诸实践的。作为一种全国性的农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仍是制度变迁的基础,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进行一些诱致性创新:切实加快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放手村民依法自治,明确农地产权主体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土地自发流转;政策导向上要尽量开辟活动空间,允许和鼓励群众自主创新;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创新 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新驱动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基础。基于需求诱致创新理论,分析认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收入差距较大,不利于技术创新。对1996-2006年世界上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收入差距较大,通过与日韩等国比较,发现中国消费率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政策含义方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以及提高其收入是缩小收入差距和刺激消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新驱动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基础。基于需求诱致创新理论,分析认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收入差距较大,不利于技术创新。对1996-2006年世界上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收入差距较大,通过与日韩等国比较,发现中国消费率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政策含义方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以及提高其收入是缩小收入差距和刺激消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鲁芳 王丹丹 罗定提
服务外包下,由于客户企业参与程度、服务提供商的努力水平以及专用性资产投入水平都难以让合作双方有效验证,这三种不可验证性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道德风险,从而降低服务外包的绩效,甚至导致服务外包的失败。为此,本文建立了服务外包下的委托—代理框架,设计了客户企业参与下的服务外包激励机制模型,运用最优化理论分析了客户企业的参与程度以及服务提供商的专用性资产投入水平等因素对激励机制契约设计的影响,并运用数值仿真验证客户企业参与程度和服务提供商专用性资产投入水平对激励系数和服务提供商的努力水平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在服务外包活动中客户企业更多的投入到合作生产中时,对服务提供商的激励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较慢,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惠双民
一、理论表述本文提出一个假说:企业与市场构成一个完整契约──企业内成员之间达成一个隐性契约同时,与企业外市场上竞争者构架一个显性契约。企业内的隐性契约是一个不完全合约,而企业与市场上竞争者构架的显性契约是一个完全合约,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合约。由此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永乐 范红丽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优良的激励机制对我国大学生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现行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完善物质激励、建立评估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建设激励机制、确保激励机制公正公平、使激励机制顺应时代发展等方面来完善大学生激励机制,以满足多维需求。
关键词:
多维需求 激励机制 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玉珍
土地制度是我国现行经济社会体制中的元制度,土地制度创新受需求诱致因素和体制的约束。在体制约束下自下而上的变革困难,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面临制度粘性,处于体制内夹心层的地方政府中间扩散型土地制度创新成为主要路径。该文在分析成都土地整治、重庆地票、天津宅基地换房、嘉兴两分两换土地制度创新在需求诱致和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定位和制度供给基础上,提出在需求诱致下我国现行体制内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姜鑫
历史上不同国家有多种农业增长路径。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认为,那些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应该走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那些劳动力稀缺而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国家,应该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本文结合中国农业增长的实际数据对该理论作了一个实证检验,结合检验结果提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应该以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为侧重点,同时不能忽视机械技术进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辉
根据诱致性创新理论解释,发展中国家应立足于本国国情,探索一种适合农业资源禀赋、满足农业技术发展需求、对应农户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并由政府适当引导的农业支持制度安排。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期具有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禀赋、"土地节约型"的农业技术发展道路、小农经济生产形式所衍生的小农意识等农业发展要素特征,这决定了农业支持目标应定位于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产品竞争力提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新华
企业诱致性技术创新的诱因有两个:一是资源稀缺变化所引起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二是增长的产品需求。诱致性技术创新的原理表明其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技术进步方式,技术引进虽然也是一种技术进步,但是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效率损失。企业诱致性技术创新实现的条件是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创新,实现的最重要途径是准确定位政府的职能和破除既得利益集团。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爱 曾楚宏
梳理半个世纪以来诱致性技术创新的理论演变过程并综述相关文献。该理论成功地揭示了既定资源条件下技术生成和变化的方向,主要被应用于农业发展研究。现有文献多数以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为对象,且多为验证性研究。通过对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表明,以该理论研究中国农业尚存在很大空间。
关键词:
诱致性技术创新 技术变革 农业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通过剖析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参与程度状况,指出了农户参与层次和参与深度有待提升;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励农户参与的机制创新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元补偿激励机制、林权安全保障机制、退耕生态林国家收购机制等政府配套保障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激励 参与 机制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