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0)
2023(10172)
2022(8730)
2021(7929)
2020(6616)
2019(14570)
2018(14495)
2017(27459)
2016(14817)
2015(16531)
2014(15987)
2013(15590)
2012(14113)
2011(12873)
2010(13037)
2009(12591)
2008(11943)
2007(10747)
2006(9613)
2005(8790)
作者
(42153)
(35227)
(34895)
(33263)
(22425)
(16886)
(15797)
(13301)
(13267)
(12640)
(11999)
(11876)
(11561)
(11076)
(10951)
(10831)
(10788)
(10474)
(10353)
(10326)
(8713)
(8700)
(8443)
(8070)
(8064)
(7886)
(7867)
(7783)
(7275)
(6966)
学科
(50765)
经济(50672)
管理(45323)
(41018)
(32133)
企业(32133)
方法(19686)
(16951)
(16548)
(15552)
数学(15462)
中国(15295)
数学方法(15253)
业经(13787)
(11595)
(10600)
(10594)
贸易(10593)
(10332)
理论(10229)
农业(10044)
(9711)
银行(9684)
(9315)
(9255)
地方(9233)
财务(9229)
财务管理(9199)
(8909)
金融(8906)
机构
学院(205879)
大学(204337)
(78365)
经济(76403)
管理(76018)
研究(70442)
理学(64293)
理学院(63543)
管理学(62390)
管理学院(61997)
中国(53376)
(43473)
科学(43308)
(40969)
(35487)
(34090)
(33010)
中心(32182)
研究所(31789)
财经(30963)
业大(29172)
(28424)
师范(28029)
(27862)
北京(27185)
农业(26731)
(26252)
(25888)
经济学(23855)
(22800)
基金
项目(136859)
科学(107321)
研究(101206)
基金(98241)
(86339)
国家(85614)
科学基金(72684)
社会(64588)
社会科(61040)
社会科学(61025)
(54416)
基金项目(51507)
教育(46214)
自然(46052)
(45703)
自然科(44938)
自然科学(44922)
自然科学基金(44121)
编号(42085)
资助(40119)
成果(35052)
重点(31238)
(30386)
(30001)
(29478)
课题(29286)
(28796)
创新(26978)
国家社会(26764)
项目编号(26224)
期刊
(94580)
经济(94580)
研究(60109)
中国(45020)
学报(33138)
(32533)
(32134)
科学(30310)
管理(28636)
大学(25086)
教育(23702)
学学(23396)
农业(21551)
(18710)
金融(18710)
业经(16729)
技术(16263)
财经(15327)
经济研究(15117)
图书(14662)
(13251)
问题(11855)
书馆(11008)
图书馆(11008)
(10573)
(10544)
(10232)
(9894)
商业(9248)
科技(9078)
共检索到318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婷  张峰  
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背景下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国家战略。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和体系构建上,鲜有研究能从游客"真实"的公共服务需求角度去审视现有的供给体系。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需求视阈下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要素和形成机制,理清了关键服务接触点和要素的相互关系,为下一步需求测度和量表开发提供了依据,同时发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公共服务要素的缺失,而在于各要素的衔接是否顺畅,据此提出应以服务协同作为游客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实现的重要保障。研究有助于丰富旅游公共服务研究的理论体系,也为我国现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黎忠文  张学梅  唐建兵  赵丽琴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广泛社会需求和当前各地正在兴起的示范区建设,迫切需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理论作指导。本文从智慧旅游的视角,深入地研究了旅游公共服务概念、旅游公共服务主客体和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和供给模式选择的依据。提出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新特点、公共服务供给流程,基于安全关键分析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原理,最后给出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希望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做一些积累,同时也为当前的示范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爽  黄福才  李建中  
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等相关理论,从旅游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特性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等方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范畴、特征进行界定和探讨。根据旅游公共服务的属性特征、内容构成、存在形态、受益影响范围以及需求差异,笔者对旅游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理论基础的决策依据,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旅游公共服务需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阳   李斯   张錡棋  
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方面,更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难点。文章基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厘清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明确“宜融区域”,结合相关理论揭示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价值,阐释融合发展的阶段和实践指向。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已经历了以“设施出圈、空间嵌入”为主要特征的探索期,和“机构融合、服务叠加”的突破期,将进入“以人为本、主客共享”的深化期。在新的融合发展阶段,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引领下,从理念融合、资源融合、服务融合、平台融合和标准融合5个方面统筹推进,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协同并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傅林放  
对《旅游权利法案及旅游者法典》的误读造成了对旅游权利理解的诸多混乱。文章从应然的角度分析,旅游权利根据义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针对经营者享有的旅游民事权利,个人针对国家享有的公民旅游权利。前者系私法权利,包括法定权利、约定权利,这一类权利甚少争议。后者属公法权利,包括前往旅游目的地的自由、旅游资源享用权,这一类权利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内涵都十分混乱,比如错误地将休息、休假权、旅行自由等权利视为旅游权利。上述两类权利中,公民旅游权利在当前制度环境下存在救济的困难,但这并不影响旅游权利整体的现实价值,它可以成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晓丽  胡正旭  
在我国旅游业向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是促进旅游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文章认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须同时关注满足社会需求与保证供给的可持续性,同时提出了通过建立复合评价体系、进行供需双方干预、培养低碳理念、采取灵活的供给模式、明确协作机制等途径,以此来实现低碳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孔令学  
公民旅游权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延伸,是一种综合性权利,可分为基础性旅游权和消费性旅游权两大类,旅游保障权、旅游自由权、旅游平等权、旅游资源共享权、旅游发展共享权、旅游消费权和出入境旅游权等七项权利。在我国旅游发展与旅游者权益保护亟待加强的情况下,建议通过相关制度设计构建全面广泛的公民旅游权保障体系,完善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保险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借助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提供公民旅游休闲保障,完善保险制度安排,加强旅游资源保护,进行保险创新,保障公民旅游自由权,加强保险国际合作保障,公民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云鹏  胡中州  黄超  段莉琼  
智慧旅游的丰富实践使研究者不断思考"什么是智慧旅游"的问题,而对这个基本问题虽有很多解答但仍然需要进行探索。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建立起以旅游信息服务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即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该定义旨在强调智慧旅游以旅游者个体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支撑体系,以泛在化作为核心内涵,以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业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为主要外延,并据此对国内外智慧旅游概念进行了全面评价。文章的价值在于将智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璟  吴必虎  李咪咪  
旅游定义的不统一性存在良久,不同学科、不同视角观点不一。首先,从文献回顾开始,按时间顺序梳理了西方旅游定义的发展演变,并从中西方双视角归纳了对旅游本质的认知。其次,基于所收集的中英文双语视角约400条对"旅游"的描述性定义,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中英文定义的时间演变、高频词以及中文定义高频词的共现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英文定义随时间演变的规律与文献回顾所揭示的演变规律具有内在一致性;英文定义多侧重于经济与产业视角,中文定义多侧重于文化与体验视角。最后,从认识论视角总结并提出在认识"旅游"一词时要把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海鹰  李向明  李鹏  李周顺  
水利遗产主要由物质形态、行为和制度形态、精神形态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各形态水利遗产之间存在紧密互动联系。以不同形态水利遗产为载体,可分别开展相应形式的文化旅游体验。水利遗产是人水关系的足迹,是人类水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水文化浓厚性、时空联系广泛性、社会功能延续性等基本特征,其价值体现在文化、社会、经济、科学等多方面。以水利遗产为载体开展文化旅游多元体验或公共文化服务,既利于拓展水利遗产的资源内涵,也能将其满足旅游文化需求的过程转化为文化和经济资本生产过程。从文化旅游视野进行水利遗产的内涵、属性与价值问题解析,是基于遗产与旅游互适角度探寻水利遗产概念和理论框架构建的一种尝试,可为现实中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齐建国  王红  彭绪庶  刘生龙  
中国经济新常态并非经济转型成功并进入理想发展阶段的标志,相反,新常态表明中国经济进入诸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红利加速消失、经济增长的硬约束变得更强、结构转变压力加大的时期。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改革进入新阶段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发生转换的必然结果。同时,经济常态、非常态和新常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目前,中国的新常态不同于美国经济的新常态,实际上是中国经济进入更加接近市场经济正常状态的表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百军  
目前生态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者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人类生态的行为过程,对其研究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协同学中非线性相关理论为研究生态旅游系统提供了一个先进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对生态旅游系统开发、演进中的非线性机制及非线性协同进行研究,能有利于切实有效地保护与发展生态旅游。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张博  张雪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发展任务做出了重要判断,诸多领域正发生着迅速而深刻的变革,旅游业的发展也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何去何从?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著作为蓝本,从人本精神、生态意识、产业理念、外交蓝图四个方面,就习近平旅游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阐释,对以习近平旅游思想为指导,促进我国旅游业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敬武  
本文提出生态旅游理论不是以生态旅游(概念)作为生态旅游理论的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也不是自然环境生态学与旅游理论的联姻。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的是一种类似于生态学中的生态链的平衡关系及变化规律。旅游生态链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广义)和环境四要素组成。初步探讨了生态旅游中的生态链的平衡、准平衡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内容。进而提出生态旅游理论是旅游理论发展的必然,是旅游理论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指出能够出现百种以上的生态旅游概念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是我们在误区中研究生态旅游理论的必然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