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88)
- 2023(21711)
- 2022(18265)
- 2021(16932)
- 2020(14400)
- 2019(32758)
- 2018(32646)
- 2017(62979)
- 2016(34082)
- 2015(38591)
- 2014(38540)
- 2013(37959)
- 2012(35167)
- 2011(31815)
- 2010(32433)
- 2009(30156)
- 2008(30400)
- 2007(27574)
- 2006(24273)
- 2005(22333)
- 学科
- 济(151106)
- 经济(150930)
- 业(115679)
- 管理(111542)
- 企(101094)
- 企业(101094)
- 方法(65496)
- 数学(54656)
- 数学方法(53840)
- 财(43412)
- 农(42326)
- 业经(40003)
- 中国(39465)
- 制(32887)
- 地方(31929)
- 务(29200)
- 财务(29110)
- 财务管理(29044)
- 农业(28808)
- 企业财务(27590)
- 学(26697)
- 贸(26332)
- 贸易(26311)
- 易(25492)
- 理论(25282)
- 技术(25074)
- 银(24878)
- 银行(24838)
- 和(24084)
- 行(23747)
- 机构
- 学院(494259)
- 大学(490017)
- 济(204302)
- 经济(199976)
- 管理(192868)
- 理学(164600)
- 研究(163889)
- 理学院(162847)
- 管理学(159918)
- 管理学院(159000)
- 中国(128349)
- 京(104115)
- 财(98832)
- 科学(98416)
- 所(83189)
- 农(82475)
- 江(77527)
- 财经(77055)
- 中心(76400)
- 研究所(74511)
- 业大(70790)
- 经(69703)
- 北京(65821)
- 农业(64384)
- 范(62296)
- 经济学(61722)
- 师范(61627)
- 州(61517)
- 院(59175)
- 财经大学(56778)
- 基金
- 项目(319153)
- 科学(252461)
- 研究(233530)
- 基金(231758)
- 家(201070)
- 国家(199310)
- 科学基金(172453)
- 社会(148040)
- 社会科(140486)
- 社会科学(140452)
- 省(126120)
- 基金项目(121163)
- 自然(111830)
- 自然科(109278)
- 自然科学(109249)
- 教育(108482)
- 自然科学基金(107335)
- 划(105280)
- 资助(96368)
- 编号(95435)
- 成果(77775)
- 重点(71876)
- 部(70487)
- 发(70381)
- 创(67774)
- 课题(66268)
- 创新(62891)
- 科研(61018)
- 国家社会(60923)
- 教育部(60718)
- 期刊
- 济(233406)
- 经济(233406)
- 研究(144983)
- 中国(102849)
- 财(80925)
- 管理(77669)
- 农(75992)
- 学报(72958)
- 科学(69325)
- 大学(56354)
- 学学(53145)
- 教育(53100)
- 农业(51192)
- 融(50436)
- 金融(50436)
- 技术(47144)
- 业经(39525)
- 财经(39089)
- 经济研究(36612)
- 经(33675)
- 问题(30409)
- 业(29821)
- 技术经济(26372)
- 统计(25749)
- 贸(24124)
- 策(23878)
- 商业(23130)
- 版(22992)
- 现代(22693)
- 理论(22413)
共检索到755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黄永春
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并不仅仅依赖创新产品的先进程度,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创新产品迎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程度和渠道商的控制力。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受到创新产品渠道商的市场势力、运作效率、用户或消费者对于创新产品的偏好程度等因素影响。然后,利用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数据,对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关键词:
需求规模 渠道控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任志成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与大学组建研发团队和成立研发公司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较为普遍的合作模式。通过构建数量模型我们发现,在监督不可行的情况下,企业与大学采取组建研发团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比成立研发公司的合作模式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但是,在监督可行的条件下,企业与大学采取成立研发公司的合作模式,比组建研发团队的合作模式,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其后利用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与理论研究是相一致的。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自主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军伟 王剑华
本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数据,应用DEA方法,将金融支持作为投入要素,对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绩效进行了测度、评价及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从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呈现出较大的省际差异,技术因素与效率显著相关。同时,金融体制机制运行和管理效率、金融发展的规模效应以及金融发展环境也是影响因素。金融资源作为投入要素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长三角地区都出现了冗余情况,而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出不足主要根源在于其成长能力的不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保全 任优生
加快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增长质量是推动长三角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生产率的提升是其核心。文章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研究表明: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滑趋势;前期呈现出"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低端化趋势;后期分别呈现"低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轻技术创新"的低端化趋势。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申俊喜 杨若霞
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从影响因素、时间序列以及增长方式等维度对2007—2015年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项进行研究,并利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方程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降低,产业总体呈现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双低的低端化发展倾向;从产业高端化的两个维度,将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分为3种不同类型——高效增长型、粗放增长型、悲惨增长型,不同类型企业增长方式差异显著,即应采取适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放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但是鉴于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整合对接强势市场资源,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安徽省利用长三角市场资源的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长三角市场资源整合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艳杰
国际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引起广泛重视,承载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多项重要功能。长三角地区发展到现阶段已面临较明显的资源、空间、成本等制约,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目前长三角一些新兴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内外部环境总体利好。近期宜进一步细化和聚焦重点领域,分类加大政府扶持或完善市场环境,加快技术创新占领产业链高端,制定行业标准并实施动态监测,深化分工合作实现区域共赢。
关键词:
长三角 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征 趋势 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程贵孙 张雍 芮明杰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BCC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2005-2011年期间的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两种类型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都是非有效的,它们的综合效率偏低更多是由纯技术效率大幅度降低所导致的;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个行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据包络分析 技术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晓东 谭运嘉 李静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有待加强,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在保持和延续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是我国当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产业关联度分析显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部门的关联度较高,但目前增长动力不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丹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组织特征,决定了其主体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为载体展开对产权激励的研究,能更好的获得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本文在整合、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际,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调查问卷并在全国展开调查,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要素的因子分析,归纳出四个主成分因子。最后,根据对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深入理解和四个主成分因子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了以实施制度体系为主、保障体系为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思路框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中明 童婕 盛竹筠
通过投入产出角度建立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苏浙沪105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要提高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效率,必须同时提高该产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公司的上市行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俊周 童超 秦建军
以2014—2016年山西省2568家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Probit选择模型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结构、企业经营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显著高于集体控股企业和私人控股企业,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和企业利润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风险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负向影响。企业流动性风险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为忠 刘瑶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率先提升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演化特征以及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较大,与良性协调仍存在一定差距;各省的关键障碍因子既存在着相对集中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申俊喜 杨若霞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先测算了2007—2015年间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接下来,运用混合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产业整体来看,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呈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双低的低端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政府补贴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企业员工素质不高、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都使得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低端化发展的趋势,而股权集中度适中、成长率较高的企业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政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的共识。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从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看,技术约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内部约束。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适宜的模式,指出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