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45)
- 2023(18800)
- 2022(16213)
- 2021(15008)
- 2020(12490)
- 2019(28906)
- 2018(28600)
- 2017(55364)
- 2016(29957)
- 2015(33547)
- 2014(33451)
- 2013(32816)
- 2012(30349)
- 2011(27379)
- 2010(27576)
- 2009(25086)
- 2008(24440)
- 2007(21489)
- 2006(18597)
- 2005(16425)
- 学科
- 济(127021)
- 经济(126894)
- 管理(85184)
- 业(82692)
- 企(67399)
- 企业(67399)
- 方法(59244)
- 数学(52171)
- 数学方法(51360)
- 中国(34249)
- 农(33654)
- 财(30270)
- 地方(28349)
- 业经(27992)
- 学(26036)
- 农业(22984)
- 贸(21871)
- 贸易(21857)
- 制(21502)
- 易(21128)
- 理论(20739)
- 技术(19856)
- 务(19396)
- 财务(19302)
- 银(19288)
- 财务管理(19260)
- 银行(19239)
- 融(18953)
- 金融(18951)
- 环境(18854)
- 机构
- 学院(423734)
- 大学(423707)
- 济(169601)
- 管理(166996)
- 经济(166028)
- 理学(144935)
- 理学院(143327)
- 研究(141476)
- 管理学(140426)
- 管理学院(139670)
- 中国(105899)
- 京(90400)
- 科学(88346)
- 财(77409)
- 所(70902)
- 农(70390)
- 中心(64711)
- 研究所(64604)
- 业大(64130)
- 财经(62368)
- 江(61720)
- 北京(57098)
- 经(56841)
- 范(56037)
- 师范(55453)
- 农业(55041)
- 院(51791)
- 经济学(51430)
- 州(50389)
- 财经大学(46599)
- 基金
- 项目(291548)
- 科学(229528)
- 基金(211631)
- 研究(210833)
- 家(185081)
- 国家(183540)
- 科学基金(158180)
- 社会(132585)
- 社会科(125780)
- 社会科学(125751)
- 省(113874)
- 基金项目(111055)
- 自然(104120)
- 自然科(101782)
- 自然科学(101756)
- 自然科学基金(99916)
- 教育(98043)
- 划(96128)
- 资助(89131)
- 编号(85521)
- 成果(68359)
- 重点(65252)
- 部(64140)
- 发(63919)
- 创(60356)
- 课题(59104)
- 创新(56348)
- 科研(56018)
- 教育部(55037)
- 国家社会(54630)
- 期刊
- 济(181683)
- 经济(181683)
- 研究(122670)
- 中国(81164)
- 学报(67522)
- 农(63296)
- 科学(62277)
- 管理(61692)
- 财(58142)
- 大学(51718)
- 教育(48947)
- 学学(48751)
- 农业(44006)
- 技术(39540)
- 融(37168)
- 金融(37168)
- 业经(30902)
- 财经(30068)
- 经济研究(29825)
- 经(25676)
- 问题(23473)
- 业(23171)
- 图书(21581)
- 统计(21384)
- 技术经济(21201)
- 科技(20045)
- 版(19684)
- 策(19507)
- 理论(19495)
- 商业(19184)
共检索到616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任曙明 孙飞
需求规模扩大对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提升生产率水平至关重要。文章使用2003-2011年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ACF法测算了生产率,率先在企业层面考察了需求规模如何通过异质性研发投入支撑了生产率增长。结果表明,需求规模的扩大对生产率水平低的企业的影响超过了对生产率水平高的企业的影响;只有当需求规模超过门槛值后(LnD>24.9780),异质性研发投入增加才能促进生产率增长。结论表明,未来的政策设计应转向研发激励和需求侧创新并重的政策组合。
关键词:
需求规模 异质性研发 生产率 ACF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帅 刘春学 蒋睿
基于生产率困境理论,运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际数据,通过对实体经济技术效率的结构分解,分析异质性研发对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的影响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持续性技术效率增长停滞是制约实体经济总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颠覆式创新对提高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存在抑制作用;渐进式创新对提升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要突破中国实体经济生产率困境,必须注重政府和市场对不同研发活动的互补效应,颠覆式创新更需要"有为政府"的大力支持,渐进式创新更注重"有效市场"的配置作用和"有限有为政府"的外部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史青
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异质性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两种假说来概括——"自我选择出口"和"出口导致增长"。文章回顾了十多年来学者们用各个国家的企业数据对这两种假说的验证,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实证结果的原因等,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原因进行总结与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毛琦梁
从异质性角度研究基础设施对地区生产率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影响的差异性以及空间异质性。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0-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地区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对于地区生产率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科技、信息、以可达性度量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多数基础设施明显有助于提高地区生产率;而诸如教育、以路网密度度量的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影响不显著。在空间异质性方面,诸如交通与信息等具有网络特性的基础设施空间溢出负效应明显,即对周边地区经济效率具有负面作用。另外,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影响也具有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生产率 异质性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荃 张天华
中国政府规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沿用HsieH and Klenow(2009)的方法,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市级财政数据,在对中国各地级市1998—2007年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精确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规模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以政府规模衡量的政府经济干预恶化了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政府规模对国有经济部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比对非国有经济部门更大;在时间上,政府规模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在短期中断后会重现,并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美莎 邸勍 冯涛
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突出表现为创新投入快速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TFP)下降之间的矛盾,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识别市场机制对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差异化影响。采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创新困境具体表现为:基础研究有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较长时滞性,应用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2)市场化程度提高对基础研究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缓解应用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3)基于前沿技术差距视角的回归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论在低技术差距行业和高技术差距行业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不仅可为理解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困境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还可为正确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凌云 屈小博 贾鹏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普查数据库中的全样本工业企业以及分布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和非参数检验,从总体和行业层面,具体估计、检验和比较了中国工业企业规模和生产率的异质性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企业整体上仍面临扩张约束,较大规模企业所占比重略小于目标状态;(2)部分规模较大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实际不高,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问题;(3)总体和细分行业层面的生产率分布存在较大差异;(4)在细分行业层面,企业规模和生产率的分布并不能简单类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孙哲
本文以2006年中国30万工业企业的微观统计数据为样本,按照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出口比重对企业进行分组,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分组中,出口贸易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对医药制造等5个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企业规模分组中,出口与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生产率正相关,与中型和小型企业生产率负相关;在出口比重的分组中,对出口依赖性越强的企业,出口贸易对生产率的阻碍作用越大,当出口占总产值份额较小时,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永洪 孙梁 孙传旺
索洛余额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都没有解决函数的内生性和模型参数的时变性问题,ACF方法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本文推导了参数的内生性和时变性问题,基于ACF模型提出了我国的时变参数估计方法,并对我国1990-2017年28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重估。研究结果表明,ACF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从全国来看,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正在逐渐下降,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较弱且波动大。分地区来看,各地区的TFP平均水平有所回落,近年来东北地区的TFP增长率水平最低,2012-2017年均为负值。同时,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ACF方法 时变产出弹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洪功翔 张兰婷 李伟军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分别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和金融集聚指数进行测度,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金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的TFP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银行业集聚对TFP增长的贡献大于证券业集聚。保险业集聚对TFP增长效应存在消极作用,其中,以中、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集聚促进TFP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严乐乐 胡绪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严乐乐 胡绪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刘晓彤 宋尚彬
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测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从企业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效应的差异性,并进行了渠道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实现;该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作用会因盈利能力、融资约束、要素密集度以及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化表现,具体而言,该政策对盈利能力较弱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提升效应更明显,融资约束会对政策产生抑制效应,对处于制度环境较好地区企业的提升效应较弱。本文的研究为科学判断税收政策总体效应与差异性效应、深入认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提供了较好的现实依据,以期有助于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美莎 邸勍 冯涛
中国“生产率困境”突出表现为创新投入快速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下降的不匹配,识别不同类型研发活动对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采用工业2001—2020年“行业—地区—年份”三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基础研究有助于促进TFP提升,但存在较长的时滞性;应用研究对TFP提升具有抑制作用;(2)政府支持力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基础研究对TFP的促进作用;合理范围内的政府支持有助于减弱应用研究对TFP的抑制作用,过度支持则会强化应用研究对TFP的抑制作用。(3)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基础研究与TFP的关系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缓解应用研究对TFP的抑制效应。本研究为如何通过政府精准支持和市场化手段破解“生产率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延兵
本文运用1996—2003年中国地区工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在生产函数理论基础上,通过核算自主研发存量和国内外技术引进存量,运用一阶差分法和固定效应法,本文发现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我国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较低,阻碍了对引进技术的学习和消化,进而影响了生产率增长。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自主研发只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而国外技术引进只对西部地区的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各个地区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基础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率变动中的规模报酬和技术进步——基于指数法的研究与实证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
行业异质性、离岸外包与生产率溢出——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异质性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市场选择——基于中国汽车企业的实证分析
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行业异质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异质性、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基于GPS的实证研究
生产率异质性还是多重异质性——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来源的实证研究
出口贸易对异质性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不同行业类别和企业类别的实证研究
节能减排、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及行业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