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3)
2023(3344)
2022(2733)
2021(2421)
2020(2106)
2019(5010)
2018(4879)
2017(9617)
2016(5117)
2015(6048)
2014(5886)
2013(6047)
2012(5961)
2011(5485)
2010(5313)
2009(4828)
2008(4737)
2007(4127)
2006(3666)
2005(3374)
作者
(18123)
(15097)
(14823)
(14186)
(9707)
(7252)
(6898)
(5831)
(5792)
(5377)
(5161)
(5130)
(5069)
(5025)
(4915)
(4751)
(4623)
(4553)
(4470)
(4462)
(3933)
(3749)
(3714)
(3626)
(3529)
(3498)
(3288)
(3260)
(3173)
(3117)
学科
(20697)
经济(20669)
管理(11669)
方法(10931)
(10614)
数学(9853)
数学方法(9742)
(8491)
企业(8491)
(6261)
(5974)
贸易(5969)
(5601)
中国(4847)
(4824)
(4785)
(3894)
业经(3852)
理论(3524)
(3416)
金融(3416)
(3320)
银行(3292)
(3143)
(2852)
财务(2849)
财务管理(2837)
(2667)
企业财务(2627)
(2610)
机构
大学(77403)
学院(76194)
研究(31942)
(30820)
经济(30177)
中国(25838)
管理(23600)
科学(21645)
(19777)
理学(19696)
理学院(19411)
管理学(18856)
管理学院(18763)
(18316)
(17524)
研究所(16666)
农业(16212)
(14652)
业大(14556)
中心(14312)
(11760)
财经(11441)
(11286)
北京(11249)
(10571)
(10445)
(10386)
农业大学(10179)
经济学(10082)
科学院(9955)
基金
项目(50623)
科学(38513)
基金(37170)
(35216)
国家(34975)
研究(31050)
科学基金(28060)
自然(20771)
自然科(20295)
自然科学(20286)
自然科学基金(19947)
(19281)
基金项目(18670)
社会(18312)
(17657)
社会科(17372)
社会科学(17364)
资助(17053)
教育(14271)
重点(12139)
计划(12103)
编号(11232)
(10990)
科技(10632)
科研(10626)
(10610)
(10296)
创新(9805)
成果(9230)
(9208)
期刊
(34244)
经济(34244)
研究(25476)
学报(19441)
(17307)
中国(17285)
科学(15295)
大学(13426)
学学(12878)
(12294)
金融(12294)
农业(11352)
(11183)
管理(9630)
经济研究(8476)
(6316)
业经(6059)
财经(6043)
教育(5794)
业大(5615)
技术(5470)
(5207)
商业(5203)
国际(5149)
(5078)
农业大学(4720)
(4562)
问题(4017)
理论(3965)
世界(3883)
共检索到122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光辉  柴曼莹  
一、问题的提出在观察宏观市场运行状况时,不少人习惯于通过观察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流通速度的变动,来判断总供求矛盾的激化程度。例如,在中国零售市场方面,1984年至1989年的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由102.8上升到117.8,平均每年上升11.6%;货币流通速度由1.71次下降到1.16次,平均每年下降7.5%;商品流通速度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海虹  
货币流通速度与隐性通货膨胀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海虹通货膨胀压力表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差额,它又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即通货膨胀压力一物价上涨十短缺。可见,通货膨胀压力将主要以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在我国的经济转轨中,特别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佳  靳玉英  
近年来,我国巨额的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不断增加,进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激增直接造成了国内货币供给的扩张,但货币供给的扩张未能显著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基于货币数量论分析框架得知,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忽略了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以Kumhof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表明,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起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志华  
将经济转轨、货币需求膨胀 ① 与货币流通速度联系起来是本文的尝试。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需求膨胀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货币交易需求膨胀 ;其二是居民储蓄存款静态膨胀。前一种膨胀表现为货币供给M1比名义GDP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后一种膨胀表现为M 2比M 1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由于两种膨胀的性质不同 ,因而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不同 :前一种膨胀使得M1的收入流通速度下降 ,但交易流通速度基本稳定 ;后一种膨胀加剧了M 2收入流通速度的下降 ,但由于它是一种静态膨胀 ,因而不会对M2的收入流通速度构成长期影响。结论 :货币供给量仍不失为目前我国适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海虹  
通货膨胀压力形成过程中的货币流通速度效应刘海虹通货膨胀压力表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差额,通货膨胀压力又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即通货膨胀压力=物价上涨+短缺。可见,通货膨胀压力将主要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显性的通货膨胀,一种是隐性的通货膨胀。在我国的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亚轩  
在发达国家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众多央行资产负债表显著扩张的条件下,全球仍处于一个低通货膨胀的环境,甚至不时要担心通缩威胁。这似乎违背了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的道理,从而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货币数量方程式也许是一个简洁的分析框架,并且能够引发不少有意义的讨论。欧文·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的购买力》中提出货币数量方程PY=MV,即物价乘以实际产出等于货币供给乘以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方琳  赵袁军  张晨曲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和货币政策效力存在相对冲进而会弱化货币政策,因此提出货币流通速度逆变速之谜。通过研究预期通货膨胀循环阻碍货币政策影响实际通胀率的运行机理和传导机制,探讨了公众通胀预期是货币流通速度逆变速的根本原因。在资本市场存在泡沫的前提下,设定不同政策目标与力度的货币政策会瞬时对冲,对冲击后的产出缺口和通胀波动进行分析,得出不考虑对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形成影响的情况,执行严格的货币政策最有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俊  
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通货膨胀是否完全由货币供给所决定却很值得研究。近期国内对央行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过量货币供给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而不论该国的经济状态如何。本文通过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并比较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情况,发现中国目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在国内经济进一步增长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保持充分的货币供给是维护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俊  
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通货膨胀是否完全由货币供给所决定却很值得研究。近期国内对央行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其潜台词就是过量货币供给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而不论该国的经济状态如何。本文通过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并比较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情况,发现中国目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在国内经济进一步增长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保持充分的货币供给是维护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文章评价和综合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 ,从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基础出发 ,建立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是 :制度的转型改变着经济主体的微观机制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价格自由化进程、利率制度安排的特殊性、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我国货币需求持续扩张和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个结论。最后结合未来经济转型 ,对我国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理论预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海峰  冯静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经典论题,其研究遵循着货币需求、货币均衡的理论规范,先后经历了近代数量论、凯恩斯理论和现代数量论三个主要范式,但目前已不为西方经济学界所重视;而国内学术界对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的理论与实证规范还正在建立中,由于中国一些特定的因素,对其研究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可能仍然存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花兰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网上交易已经成为新常态,第三方支付的应用也日益频繁和常态化。第三方支付和电子货币的应用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支付和结算方式,人们可以跨过银行直接进行支付和计算,这给人们的日常交易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影响着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效率。文章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将经济增长率、现金比率以及第三方支付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将货币流通速度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对变量进行单整检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最后得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第三方支付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呈正方向变动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革生  曾令华  杨新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壑  
论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李壑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处于停息状态,一是正处于媒介商品状态。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停息时间长短。停息时间越长,流通速度越慢,反之越快。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停息所可分为居民户、企业、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彤玉  冯菲  
本文基于拓展的交易方程式提出总体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总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各部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以及各部门交易货币持有量占总交易货币量比重的变化。本文根据我国资金流量表的分部门结构,分析了企业、居民、政府三个主要经济部门货币流通速度的特征,并对三部门交易货币持有量占总交易货币量比重的变化对总体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做了分析。总体货币流通速度的分部门考察为我们揭示狭义货币流通速度(GNP/M1)的变动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