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9)
- 2023(8512)
- 2022(6976)
- 2021(6432)
- 2020(5482)
- 2019(12339)
- 2018(12249)
- 2017(23701)
- 2016(12793)
- 2015(14231)
- 2014(13862)
- 2013(13243)
- 2012(11771)
- 2011(10580)
- 2010(10598)
- 2009(9721)
- 2008(9166)
- 2007(7912)
- 2006(6679)
- 2005(5773)
- 学科
- 济(51624)
- 经济(51574)
- 管理(38795)
- 业(35391)
- 企(29005)
- 企业(29005)
- 方法(28450)
- 数学(26062)
- 数学方法(25532)
- 农(13442)
- 环境(12662)
- 财(11882)
- 中国(11594)
- 学(11585)
- 贸(10678)
- 贸易(10675)
- 业经(10564)
- 易(10423)
- 划(9376)
- 农业(8962)
- 技术(8550)
- 理论(8215)
- 地方(7753)
- 务(7699)
- 财务(7667)
- 财务管理(7656)
- 制(7534)
- 和(7258)
- 企业财务(7241)
- 银(6542)
- 机构
- 学院(181930)
- 大学(180663)
- 管理(72245)
- 济(71862)
- 经济(70576)
- 理学(64428)
- 理学院(63731)
- 管理学(62218)
- 管理学院(61948)
- 研究(58501)
- 中国(43221)
- 科学(40143)
- 京(37509)
- 农(36519)
- 业大(33009)
- 所(30327)
- 财(29429)
- 农业(29359)
- 研究所(28403)
- 中心(26845)
- 江(24883)
- 财经(24716)
- 北京(22854)
- 经(22588)
- 范(21683)
- 经济学(21670)
- 师范(21299)
- 院(21280)
- 农业大学(20210)
- 经济管理(20067)
- 基金
- 项目(134098)
- 科学(105287)
- 基金(98977)
- 家(89855)
- 国家(89195)
- 研究(88383)
- 科学基金(76235)
- 社会(57197)
- 社会科(54423)
- 社会科学(54406)
- 自然(53336)
- 省(52642)
- 基金项目(52623)
- 自然科(52155)
- 自然科学(52141)
- 自然科学基金(51194)
- 划(45085)
- 资助(41041)
- 教育(40885)
- 编号(33933)
- 重点(30541)
- 部(28520)
- 创(28260)
- 发(27722)
- 计划(27308)
- 科研(26774)
- 创新(26486)
- 成果(24315)
- 国家社会(24138)
- 大学(24066)
共检索到242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Dietzenbacher和Los提出的完全结构分解方法建立了最终需求模式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中国最终需求模式变化对S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6年,中国的最终需求模式变化整体上是不利于减少SO2排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最终需求中出口的份额大幅上升而消费的份额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SO2排放强度高的产品或服务在整个最终需求中的份额有所上升。不过,相对于需求总量和技术变化的影响而言,需求模式变化对SO2排放的影响很小。因此,未来中国要通过税收等灵活有效的激励措施加强或进一步推动需求管理,形成更具有可持续性的需求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蔚翰 周素红
出租车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在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已有研究分析了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出租车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但受限于交通大数据的可获取性,尚未考虑到该影响在时间维度上的差异,而研究时空差异恰恰可为制定更符合居民出行需求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日常管理与决策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本文考察了在时间维度下,建成环境对出租车出行需求影响机制的时空特征与模式。结果发现,人口密度的影响在外围地区具有全天候的正向作用,而在城市内部则一直呈现负向影响且随时间推移,影响的"负值中心"逐渐西移;就业岗位密度的影响在全域空间上均为正向影响强度由中心向外围地区逐渐增强,且随时间推移影响的强弱区域范围发生融合与重组;土地利用混合度的影响强度较大,作用机制与所处地区的中心地级别有关,但时间维度上的差异不明显;道路网密度在全域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且外环路以内地区为全天候影响较弱的区域晩高峰时间段出现"双弱中心"的时空演变格局。最后通过聚类发现,人口密度主导影响的地区全天都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带,就业岗位密度与之相似;土地利用混合度主导影响的地区从早至晚有从中心城区向外扩散的趋势,且呈现中心地区负向作用、外围地区正向作用的影响机理;道路网密度主导影响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呈现跃迁与扩张变化,经历了从郊区到中心区再回到外围生态休闲用地上的过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任青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学术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并针对学术信息需求的特点指出网络环境下研究图书馆信息服务应是采取学科门户服务形式的知识服务模式。
关键词:
学术研究 信息需求 信息服务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洪民 张晓青
文章基于用户需求的学科信息环境的概念、基本架构、组成要素,分析了学科信息环境及各主要功能模块组成要素的信息传递模式及其在学科信息服务中的作用。认为学科信息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模式除单向、双向、多向主动(被动)传递外,还有超越上述概念的更为复杂的信息传递模式———搜索传递、组合传递、社会化传递等模式。学科信息环境中,不同的信息传递模式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学科信息服务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发挥着不同的学科信息传递效益。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红泉
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拥有”与“存取”两种模式的立场观念和不足之处 ;叙述了两种模式的辩证互动关系对图书馆馆藏的影响 ;提出了如何在馆藏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合理运用两种模式创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发展工作新局面的平衡点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馆藏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
网络 图书馆 信息资源 比较研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詹勇虎
目前,物联网的全面建设与推广被许多国家提上议事日程,成为众多国家走出"经济沼泽"的选择,日韩的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以及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富强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管是社会经济还是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投入到乡村旅游的时间与金钱也相应增多,这一消费需求的变化恰恰体现了由产品经济以及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的转变。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天然属性大大促进了旅游体验经济的发展,也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关键基础。基于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开辟一条创新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升级与转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消费需求 乡村旅游 产业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砾群 霍学喜
本文运用要素需求模型及我国7个苹果主产省份612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比分析矮化和乔化两种苹果栽培模式对投入品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乔化栽培模式相比,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提升苹果品质的前提下会诱导苹果种植户增加使用农业机械、农家肥、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并有效节约劳动力投入。因此,政府应在苹果适生区逐步推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加快果园适用性作业机械及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完善苹果矮化栽培科学管理制度,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
关键词:
栽培模式 要素需求模型 影响 苹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莫恭佑
日本崛起的神话和日本的管理模式,直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日本在管理中所体现的集体主义——上下协调、终生雇佣制、长远规划等与美国在管理中所体现的个人主义形成鲜明对照,更为世人所关注。但是这一切,随着日本经济进入衰退,已发生了变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习万球
文章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特点,总结了基于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国强
本文首先对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消费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其次基于2000-2015年间我国人口总数、人均消费与碳排放总量等面板数据,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人口规模、消费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针对不同消费特征,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国强
本文首先对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消费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其次基于2000-2015年间我国人口总数、人均消费与碳排放总量等面板数据,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人口规模、消费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针对不同消费特征,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俊江 史本叶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1]经济迅速恢复并持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促进东亚各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日本中小企业利用东亚经济快速发展所提供的良好投资环境和市场空间,凭借日本在整个东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日本大企业在东亚地区投资的带动作用,不断调整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目标、产业结构、地区分布和经营模式,以充分发掘东亚地区的生产基地作用和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解生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仅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到来,为乡镇企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时机。1992年年初以来,乡镇企业的增长势头异常迅猛。据有关资料介绍,1—10月份,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47%。江苏、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詹杰 李振武 邓素芳 应朝阳
以传统清耕茶园、松茶间作、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不同栽培模式茶园为研究对象,对茶园温湿度、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茶树生长光合特性、茶叶品质进行比较,为建立适宜茶园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传统清耕茶园相比,人工种草显著(P<0.05)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自然生草显著(P<0.05)提高了茶园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松茶间作显著(P<0.05)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与传统清耕茶园相比,人工种草、自然生草模式土壤含水量(0-20cm土层)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4.58%、21.84%;松茶间作、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茶园模式空气湿度最低值分别提高了4.88%、6.66%和9.98%,空气温度日变化幅度比传统清耕茶园分别降低了2.2、3.1、5.1℃。与传统清耕茶园相比,人工种草、自然生草模式茶园春夏茶氨基酸含量和夏茶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P<0.05)提高,松茶间作、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模式茶园夏茶产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28%、17%、14%。相对传统清耕茶园,松茶间作、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能改善茶园土壤质量、光、温、湿等小气候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其中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在提高茶园土壤养分、茶叶品质、调控茶园温湿度方面效果更好,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