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0)
- 2023(6954)
- 2022(5877)
- 2021(5287)
- 2020(4179)
- 2019(9684)
- 2018(9416)
- 2017(17391)
- 2016(9474)
- 2015(10728)
- 2014(11000)
- 2013(10829)
- 2012(10704)
- 2011(10056)
- 2010(10333)
- 2009(9300)
- 2008(9206)
- 2007(8340)
- 2006(7678)
- 2005(7411)
- 学科
- 济(47368)
- 经济(47327)
- 业(21043)
- 管理(20531)
- 贸(19168)
- 贸易(19153)
- 易(18516)
- 地方(18406)
- 中国(16630)
- 农(14275)
- 企(14099)
- 企业(14099)
- 方法(12345)
- 业经(11217)
- 地方经济(10067)
- 数学(9886)
- 数学方法(9807)
- 农业(9599)
- 发(9448)
- 融(9090)
- 金融(9088)
- 银(8440)
- 银行(8427)
- 行(8350)
- 学(8180)
- 关系(7716)
- 环境(7638)
- 制(7444)
- 发展(7074)
- 展(7053)
- 机构
- 学院(140591)
- 大学(137303)
- 济(62833)
- 经济(61496)
- 研究(58775)
- 管理(46933)
- 中国(43891)
- 理学(38551)
- 理学院(38008)
- 管理学(37403)
- 管理学院(37151)
- 科学(34550)
- 所(31512)
- 京(31201)
- 研究所(28338)
- 农(26739)
- 财(26181)
- 中心(25478)
- 江(23175)
- 院(21344)
- 范(21176)
- 师范(20943)
- 农业(20842)
- 北京(20684)
- 业大(19823)
- 财经(19720)
- 州(19039)
- 经济学(18692)
- 省(18455)
- 科学院(18227)
- 基金
- 项目(86106)
- 科学(66223)
- 研究(65889)
- 基金(58434)
- 家(51337)
- 国家(50834)
- 科学基金(41348)
- 社会(40375)
- 社会科(38290)
- 社会科学(38286)
- 省(35116)
- 基金项目(29898)
- 划(29486)
- 教育(29277)
- 编号(27572)
- 发(26218)
- 自然(24504)
- 资助(24244)
- 自然科(23881)
- 自然科学(23877)
- 自然科学基金(23421)
- 成果(23125)
- 发展(21380)
- 展(20992)
- 课题(20800)
- 重点(20310)
- 部(18579)
- 创(17969)
- 创新(16838)
- 年(16813)
共检索到240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俞剑平
虽然在1997年亚洲出现若干国家的金融危机等使经济增长减速的现象,但1998年亚洲仍将主导全球经济的增长,成为“火车头”。根据英国经济学人EIU的预测,今后5年大中华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将接近8%,东盟各国约7.3%。这样一来,亚洲各国的高经济增长率,又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煤炭需求增势更猛,由此必将带动这一地区的煤炭贸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查尔斯·J·约翰逊
亚洲几乎一半的能源需求(47%)依赖于煤的供应,而世界其它地区的能源供应仅1/4(22%)依赖于煤,因而亚洲在世界煤炭市场中扮演主要角色。展望亚洲未来的20年,随着煤的消耗增加,每年将超过10亿吨。到2010年,进口煤将达到4亿吨。进口的动力煤的比例将从今年稍低于50%增加到2010年的75%以上。在1990年到2010年这一期间,澳大利亚对亚洲煤炭出口将保持优势。这份报告论证了煤炭在亚洲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到2010年煤炭生产、消耗和贸易的预测,讨论了动力煤市场和将影响未来贸易模式的因素。亚洲未来煤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亚洲煤炭生产、消耗和贸易变化的重要因素是:(1)亚洲经济和电力的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文娟
世界各国(地区)的煤炭供需状况各异,据此可把世界各国(地区)大体划分为四大类型:煤炭自给自用型、煤炭出口型、煤炭部分进口型和纯进口型。属后三类的国家和地区近90个,其中纯进口型30余个。正是世界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邓飞霞 聂姝媚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渐解决,同时中俄贸易结合度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为两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双边贸易 商品结构 贸易结合度 易互补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井娟
文章借助于FAO渔业统计数据库,从供给总量、国别分布、生产方式以及品种结构等方面对亚洲虾产品的生产现状及变迁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虾产品市场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以期对亚洲虾产品主产国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亚洲 虾产品 供给现状 发展展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妍 李京文
在分析1991年以来我国煤炭资源消费量变化以及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变化的基础上。指出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是煤炭资源的主要消耗行业,2005年它们消耗的煤炭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85%。考虑这四大行业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煤炭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未来能源效率提高潜力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采用主要耗煤部门法预测2010、2020年我国国内煤炭需求量。考虑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及我国节能目标等相关因素,采用单位产值能耗法、能源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我国能源需求,然后采用相关部门对除煤炭以外的其他一次能源需求的预测,间接求得我国20102、020年煤炭需求量。比较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最终得出我国煤炭需求...
关键词:
煤炭消费 需求预测 中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佩桦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澳大利亚则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两国煤炭供需状况、储量与质量、资源分布,以及煤炭运输基础设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状况等因素构成了双方煤炭贸易坚实的合作基础。随着中澳煤炭贸易不断深入和多样化,双方的合作将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应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并拓展。
关键词:
中澳 经济贸易关系 能源合作 煤炭贸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滢
有机农业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和保证人类食品安全的生产方式,是传统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本文从有机农业耕地面积、有机农业耕地占比、非农业用地有机面积、有机农业生产者数量、有机农业产值、年人均消费量和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会员机构数量7个方面分析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并从有机农业耕地面积、销售额和种植结构分析了近年来亚洲有机农业的发展。最后,通过对亚洲地区多个国家有机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
亚洲地区 有机农业 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内地与香港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一)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香港对内地贸易占香港对外贸易的比重持续增加在香港回归后的10多年来,内地和香港的贸易往来不断深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威 崔卫杰
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更趋优化,对我国进一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面临国际、国内最新形势,未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体将在波动中上升、结构将更趋优化合理、国际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宇馨
BEC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与东亚国家的中间品贸易在其贸易总量中的占比日渐升高,中国成为东亚生产网络的核心,美国则成为制成品的重要输出地。然而,TIVA指数表明中国出口产品国内含量较少,一直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劳动力优势不断丧失、欧美国家制造业回归和价值链重整、东亚国家的崛起、TPP谈判等使得中国"亚洲工厂"的地位受到挑战。中国应该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继续提高自身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和区域经济合作等方式维护和巩固自身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
关键词:
中间品贸易 价值链 东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陆燕 夏申
世界贸易呈现全面增长,增势强劲 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日前公布的1份报告,1995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在1994年增长9.5%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增长率为8%,大大超过过去10年平均5.5%的水平。若从贸易额看(即未剔除价格因素),受美元疲软以及某些农矿产品价格较高的影响,1995年世界商品出口额增长幅度是1979年以来最高的,为19%,贸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得警
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是贯通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其地理位置独特,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价值。2013年9月,习主席提出了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中亚地区再度被世人所重视,中亚五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一方面可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加快供给侧改革,服务中国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可惠及当地,使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