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5)
- 2023(7594)
- 2022(6568)
- 2021(6093)
- 2020(5107)
- 2019(11484)
- 2018(11214)
- 2017(22503)
- 2016(11780)
- 2015(13135)
- 2014(12433)
- 2013(12048)
- 2012(10862)
- 2011(9778)
- 2010(9755)
- 2009(9260)
- 2008(8642)
- 2007(7595)
- 2006(6473)
- 2005(5663)
- 学科
- 济(55901)
- 经济(55843)
- 管理(35235)
- 业(33480)
- 方法(29606)
- 企(27626)
- 企业(27626)
- 数学(27558)
- 数学方法(27395)
- 财(14062)
- 农(13825)
- 中国(12796)
- 贸(11130)
- 贸易(11125)
- 易(10724)
- 制(9644)
- 地方(9644)
- 业经(9587)
- 务(9539)
- 财务(9523)
- 财务管理(9507)
- 企业财务(9125)
- 融(8773)
- 金融(8772)
- 农业(7881)
- 银(7835)
- 银行(7832)
- 市场(7565)
- 行(7468)
- 学(6544)
- 机构
- 学院(161694)
- 大学(160919)
- 济(74974)
- 经济(73772)
- 管理(66187)
- 理学(57717)
- 理学院(57204)
- 管理学(56384)
- 管理学院(56101)
- 研究(48922)
- 中国(40260)
- 财(35057)
- 京(34896)
- 财经(28690)
- 经(26380)
- 科学(24839)
- 经济学(24516)
- 中心(23622)
- 所(22411)
- 经济学院(22376)
- 江(22318)
- 北京(22157)
- 财经大学(21797)
- 农(20690)
- 业大(20551)
- 研究所(19795)
- 商学(18973)
- 商学院(18783)
- 范(18145)
- 师范(17974)
- 基金
- 项目(108119)
- 科学(87437)
- 基金(82251)
- 研究(80846)
- 家(69405)
- 国家(68896)
- 科学基金(61574)
- 社会(54494)
- 社会科(52009)
- 社会科学(52002)
- 基金项目(42958)
- 省(39799)
- 自然(38846)
- 自然科(38086)
- 自然科学(38081)
- 教育(37931)
- 自然科学基金(37452)
- 资助(34829)
- 划(33886)
- 编号(32426)
- 部(25263)
- 成果(25018)
- 重点(23603)
- 创(22977)
- 国家社会(22976)
- 教育部(22932)
- 发(22634)
- 人文(22578)
- 课题(21477)
- 大学(21474)
共检索到234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韦锋 张岚 杜在超 李涵
本文利用京沪高铁开通及其后发生的温州动车事故自然实验数据,分析了需求冲击下的航空公司价格反应。我们发现,京沪高铁沿线航空公司票价在高铁开通后下降显著,而在温州动车事故后又有显著的回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需求冲击对双寡头市场的价格冲击最大,对多寡头市场的价格冲击。其次,对垄断市场最小的价格冲击。随后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确立了需求冲击同市场结构间的非单调性关系。
关键词:
需求冲击 价格效应 市场结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琼 黄旭东
京沪高铁开通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捷和实惠的同时,也对民航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可持续发展,是民航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基于对京沪高铁开通给民航业带来影响的实证研究,对民航业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指出民航业只有通过转型才能更好地面对竞争,求得发展。
关键词:
京沪航线 高铁开通 民航票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金学 金凤君 王姣娥 刘东
高铁的发展会对航空运输产生严重冲击,在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高速铁路与民航的竞争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经济、快速、舒适、便捷和安全等指标效益,运用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分担模型,计算在不同运输距离下高铁和航空的运输市场占有率情况,结果表明,500—900km是高铁和航空竞争博弈的显著距离,而692km是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分界距离。以京沪高铁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机场规模和位置关系,得出高铁与航空竞争关系的一般规律:高铁对小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大于对大城市机场的影响,对中间地带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大于对两端城市机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铁与民航竞争引致的空间效应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认为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发展优势发生改变,使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均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珩 佟琼
根据2008-2017年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可达性模型和DID模型,刻画京沪高铁对各沿线站点城市出行机会和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京沪高铁的开通对京沪沿线城市出行机会公平与区域经济公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铁的开通和提速减少了沿线站点城市的平均旅行时间,缩短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平均旅行时间的差距,促进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间出行机会的公平;虽然京沪高铁的开通很大程度促进了沿线站点城市GDP的增长,但是京沪高铁的开通产生了虹吸效应,出现了工作城市与居住城市的分离,使人才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城市移动,加大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GDP的差距,京沪高铁的开通不利于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公平。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区域公平 可达性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馨月 孔繁利
文章通过梳理高速铁路发展对沿线区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利用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该影响效应和机理进行了检验,以2005—2018年京沪高铁沿线18个城市和京广高铁沿线24个城市为样本,就高速铁路开通对区域经济联系程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均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程度,但同京广高铁相比,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程度更高。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均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的引力值,同时两条高铁线对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引力值提升作用高于普通城市,从整体上看,京沪高铁引力值提升程度高于京广高铁。京沪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京广高铁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如果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资本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京沪高铁 京广高铁 引力值 溢出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振宇 吴立春
本文以京沪高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京沪高铁对其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发展同时具有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虹吸效应促进了高铁沿线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极化发展,溢出效应则表现为沿线一线城市第二产业明显地向沿线其他城市的溢出。京沪高铁建设推动了沿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对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影响差异化相对显著,端点大城市的房价增幅快于中间非端点城市房价的增幅,成交面积恰好相反。
关键词:
虹吸效应 京沪高铁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恩斌
基于2000—2019年京沪高铁沿线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匹配差分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京沪高铁整体上提升了通车城市的创新能力,距离通车时间越近提升效应越大,对沿线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和金融越发达的城市创新能力贡献越大;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创新能力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范围主要为邻近城市;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和创新活跃度对城市创新能力呈空间正溢出,人力资本、政府科技支持和外商投资呈空间负溢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春芳 韩清
本文将高铁运营视为一项"准实验",在PSM&DID的方法下,运用2006-2013年夜间灯光数据检验高铁运营对城市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集聚阴影"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铁运营对城市经济活动存在"集聚阴影"效应,"集聚阴影"的范围为远离高铁站点车程时间距离80-260分钟。高铁运营对距离高铁站点80分钟车程以内的城市经济活动有积极影响,而对80-260分钟车程内城市经济活动有抑制影响,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其负向影响逐渐消失。此结论表明,高铁运营改变了周边城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距离高铁站80分钟以内的城市经济活动是以削弱"集聚阴影"范围内的地区经济为代价而增长的。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应用夜间灯光数据检验中国高铁运营对城市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集聚阴影"效应。高铁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阴影"效应的研究有助于缩小城市间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方 王莹 张文新
鉴于已有研究多关注高铁对社会经济的宏观影响,高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不足,对中小城市的关注不足,本文以京沪高铁13个地级站点城市为对象,采用特征选择模型,研究了高铁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站点的位置、等级与开发范围是影响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受高铁影响显著的行业类型有: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通过对比中国案例与欧洲案例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高铁对中等城市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但由于中外城市在宏观区域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地方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类型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高铁对城市产业的影响效应也有较大差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卓君 郑伯红
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是当前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载体,但二者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均面临困境。研究发现,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之间空间区位耦合、发展阶段契合、产业功能互补,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以高铁站区为枢纽,构建园—站—城三元互动体系,促使二者协同发展形成高铁产业新城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但运用系统分析模型对京沪、京广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区与城郊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时发现,二者普遍处于弱协同阶段。为此,文章从物质空间、产业空间和交通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空间对策,以期为二者的开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卓君 郑伯红
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是当前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载体,但二者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均面临困境。研究发现,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之间空间区位耦合、发展阶段契合、产业功能互补,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以高铁站区为枢纽,构建园—站—城三元互动体系,促使二者协同发展形成高铁产业新城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但运用系统分析模型对京沪、京广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区与城郊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时发现,二者普遍处于弱协同阶段。为此,文章从物质空间、产业空间和交通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空间对策,以期为二者的开发建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宗计川 李纪阳 张睢
理论研究与现实观察均表明,流动性冲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传染性。如何防范流动性冲击触发资产折价销售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银行间市场,很少针对资本市场。对于那些面临赎回压力的基金而言,当遭遇流动性冲击时,市场极易形成"赎回压力—抛售股票—股票价格下跌—赎回扩大—抛售股票"的正反馈,致使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而持续下跌。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股票型基金在赎回压力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市场检验。继而,在实验室的市场环境下,采用协调博弈实验,对流动性冲击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了检验。实证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赎回压力下,流动性冲击极易触发资产折价销售,并通过资产抛售将这一风险传染到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本研究事实上提出了一种监管干预思路:在折价销售循环开始之初,监管部门介入资产市场以阻止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进而防止基金融资能力的下降,以期阻断因折价销售而引起的风险传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天健
历史冲击是催生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报酬递增和正反馈效应使得在历史冲击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得以自我强化,进而实现持续领先。本文考察了“一五”计划时期实施建设的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通过持续提升所在城市的工业集聚水平,156项工程能够长期塑造中国工业集聚的空间格局;第二,156项工程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在远离港口的内陆地区被更好地继承下来,对于内陆地区所在城市工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效应更强,这表明156项工程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平衡了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对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156项工程对于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和空间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历史冲击 工业集聚 156项工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4)采用安慰剂试验、排序检验及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双重差分法所得四市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91、0.141、0.104、0.159,这与合成控制法结果较为接近;(5)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郑西高铁能够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河南各市与西安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较大,而陕西边界各市与郑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