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8)
- 2023(17979)
- 2022(15660)
- 2021(14835)
- 2020(12326)
- 2019(28332)
- 2018(27874)
- 2017(52854)
- 2016(28663)
- 2015(32037)
- 2014(31280)
- 2013(30387)
- 2012(27897)
- 2011(25036)
- 2010(24859)
- 2009(22432)
- 2008(21926)
- 2007(18920)
- 2006(16152)
- 2005(13996)
- 学科
- 济(112190)
- 经济(112079)
- 管理(83945)
- 业(81893)
- 企(69801)
- 企业(69801)
- 方法(51419)
- 数学(44158)
- 数学方法(43518)
- 中国(30277)
- 农(29627)
- 财(28136)
- 业经(26936)
- 学(23321)
- 地方(23310)
- 技术(22626)
- 制(20261)
- 贸(20009)
- 贸易(19996)
- 农业(19764)
- 理论(19510)
- 易(19435)
- 务(18210)
- 财务(18135)
- 财务管理(18098)
- 和(17711)
- 企业财务(17185)
- 银(17160)
- 银行(17116)
- 融(16332)
- 机构
- 大学(388768)
- 学院(388234)
- 管理(157277)
- 济(155602)
- 经济(152388)
- 理学(136971)
- 理学院(135477)
- 管理学(133006)
- 管理学院(132266)
- 研究(129272)
- 中国(95685)
- 京(82070)
- 科学(79755)
- 财(69765)
- 所(62918)
- 农(60480)
- 中心(59533)
- 研究所(57644)
- 业大(57634)
- 财经(56245)
- 江(55930)
- 北京(51334)
- 经(51332)
- 范(51092)
- 师范(50612)
- 院(47932)
- 农业(47127)
- 经济学(46213)
- 州(45533)
- 财经大学(42111)
- 基金
- 项目(272740)
- 科学(215865)
- 研究(199514)
- 基金(198396)
- 家(173004)
- 国家(171565)
- 科学基金(148591)
- 社会(125939)
- 社会科(119419)
- 社会科学(119390)
- 省(106821)
- 基金项目(105077)
- 自然(97166)
- 自然科(94992)
- 自然科学(94968)
- 自然科学基金(93261)
- 教育(91898)
- 划(89888)
- 资助(81065)
- 编号(81021)
- 成果(64728)
- 重点(61005)
- 创(59717)
- 部(59607)
- 发(58210)
- 课题(55496)
- 创新(55210)
- 科研(52167)
- 国家社会(51917)
- 教育部(51382)
- 期刊
- 济(164756)
- 经济(164756)
- 研究(111556)
- 中国(75008)
- 学报(60666)
- 管理(59740)
- 科学(56863)
- 农(53842)
- 财(53371)
- 大学(46771)
- 教育(45694)
- 学学(43771)
- 农业(37585)
- 技术(35938)
- 融(31562)
- 金融(31562)
- 业经(28037)
- 经济研究(27079)
- 财经(26758)
- 经(23028)
- 图书(21969)
- 问题(20939)
- 业(20617)
- 科技(20283)
- 技术经济(19372)
- 理论(18650)
- 版(17845)
- 商业(17380)
- 现代(17275)
- 实践(17055)
共检索到565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 殷朝华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国内有效市场不足、技术创新瓶颈制约等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对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在地区和行业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需求 技术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 殷朝华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国内有效市场不足、技术创新瓶颈制约等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对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在地区和行业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需求 技术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尊厚 李俊强
文章使用2009年~2013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R&D投入、不同创新主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关系。研究发现:R&D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显著推动作用;企业R&D资金投入比政府资金产生更好的直接经济后果;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R&D费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显著不同,企业的R&D费用的影响显著为正,高校R&D费用影响为正(不显著)而研究机构R&D费用影响不确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以流通产业为例,选取我国2000-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依据内生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假说理论,从总体减贫、内部要素、区域差异、空间溢出等四个维度提出假设,讨论流通产业发展能否有效减少贫困。研究发现: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减贫效应,且在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中减贫效应表现突出;流通产业发展内部要素减贫效应存在显性差异;信息化水平减贫效应最大,劳动力、交通投资次之,人力资本减贫效应有待挖掘;流通产业减贫效应存在区域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效应显著且高于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减贫效应 效应测度 空间计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焱林 陈微
本文以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门限面板模型研究了研发投入对成长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随着研发强度的增加,其对成长性的促进作用表现出边际递减的规律。进一步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存在唯一的门限值,在东部地区,研发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研发强度一旦超过门限值,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转变为抑制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焱林 陈微
本文以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门限面板模型研究了研发投入对成长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随着研发强度的增加,其对成长性的促进作用表现出边际递减的规律。进一步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存在唯一的门限值,在东部地区,研发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研发强度一旦超过门限值,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转变为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万伦来 吴少卿
本文利用我国1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即当组织冗余低于最优资源数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而当组织冗余高于最优资源数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抑制作用。同时,随着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和成长性不断提高,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减弱。
关键词:
组织冗余 企业创新绩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斌 杨留洋
本文根据Dagum(1997)的方法测算并刻画了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及演变趋势,并利用全省11个地级市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首先,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分布呈现显著的非均衡特征。其次,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的地区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再次,在赣北、赣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尼系数总体上呈现下降状态,而赣中地区在经历较大幅度的下降后逐步保持平稳;同时赣北、赣中、赣南之间的地区间差距较大,但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然后,通过全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确定自然资源的增加、人力资本的提高、技术溢出的增加、邮政通讯水平的提高、出口规模的扩大可以吸引战略性新兴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琼 耿成轩
文章对多阶段DEA模型加以拓展,同时考虑投入松弛量信息及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构建六阶段Super-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29家上市公司2009-2014年融资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评价,更真实地反映融资效率状况。研究表明:"熨平"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平均融资效率明显下降,说明改善金融生态和创新环境能显著提升融资效率;融资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年均增长有放缓态势;融资效率增长主要依赖技术进步,但效率充分提升还受到技术效率的影响;制约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为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星 刘林
文章基于2014年的实际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11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在11个国家中,从对各个主成分的评价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的环保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和日本,投入产出总体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和日本,而生态创新知识的创生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英国、韩国和中国。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中国和美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最强,其次为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而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3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则相对较弱。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态创新能力 国际比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胡维丽
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其创新转化效率及极化效应。研究得出:我国专利申请导向的产业创新转化效率为0.864,而专利授权导向的创新转化效率仅为0.398;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区域极化效应呈现倒U型,四大板块区域内差异高于区域间差异,东部、中部、东北部三大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收敛;七大产业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极化效应高于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类专利申请主体中,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极化效应减弱。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越 封伟毅 李志欣
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属性不同,如何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也是直接影响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互补性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创新性产业政策、行业FDI、产业集聚、研发资金投入、科研人员投入五个方面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FDI、研发资金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双元创新的协同性发展;科研人员投入与双元创新协同性呈负相关;产业政策、产业集聚与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关系未能证实。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与规模比及创新性产业政策具体内容进一步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前期发展和积累暴露出创新性产业政策对双元创新具有异向性作用、不同类型创新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急需优化等问题。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协同发展考虑,创新性产业政策侧重点应向培育长期探索性创新能力转变,协同引导产业集聚;积极吸引外资,适度扩大开放;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资金利用率;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优化科研人员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艳 苗成林
更新整合的目的在于将分散的能力凝聚成核心能力。文章围绕该问题,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通过考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更新整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赋权的主观性影响,解决了样本数量要求过高和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筛选出恰当的更新整合对象,使更新整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