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8)
2023(8103)
2022(6582)
2021(6069)
2020(5153)
2019(11487)
2018(10943)
2017(21748)
2016(11189)
2015(12263)
2014(11731)
2013(11397)
2012(10593)
2011(9071)
2010(9673)
2009(9459)
2008(8474)
2007(7697)
2006(6829)
2005(6239)
作者
(29379)
(24341)
(24116)
(23048)
(15338)
(11626)
(10924)
(9290)
(9171)
(8646)
(8364)
(8166)
(7862)
(7692)
(7675)
(7624)
(7120)
(7101)
(6853)
(6683)
(6177)
(5759)
(5654)
(5562)
(5488)
(5434)
(5430)
(5267)
(4808)
(4747)
学科
(48350)
经济(48321)
(40599)
管理(38830)
(35749)
企业(35749)
(25646)
金融(25646)
(23389)
银行(23373)
(22620)
中国(19949)
方法(19763)
(18437)
数学(17650)
数学方法(17510)
(14086)
(13255)
财务(13238)
财务管理(13217)
企业财务(12677)
地方(12523)
技术(12372)
中国金融(11196)
(11076)
业经(11052)
技术管理(9418)
(9257)
产业(8363)
体制(8191)
机构
学院(148679)
大学(147040)
(69875)
经济(68623)
管理(56832)
研究(49110)
理学(48425)
理学院(47970)
管理学(47319)
管理学院(47044)
中国(46170)
(35459)
(29902)
财经(27602)
科学(25758)
(25080)
中心(24998)
经济学(23697)
(23237)
(22143)
经济学院(21524)
财经大学(20784)
研究所(20700)
(20062)
(19874)
金融(19680)
(19488)
银行(18779)
北京(18741)
(18437)
基金
项目(96353)
科学(77655)
研究(72135)
基金(71722)
(61446)
国家(60931)
科学基金(53690)
社会(49014)
社会科(46835)
社会科学(46825)
(38236)
基金项目(37406)
自然(32806)
教育(32442)
自然科(32158)
自然科学(32154)
自然科学基金(31631)
(30777)
资助(29210)
编号(27326)
(23507)
成果(22285)
创新(22259)
重点(22250)
(21592)
(21568)
国家社会(21118)
(19365)
课题(19317)
教育部(19263)
期刊
(74082)
经济(74082)
研究(49135)
(32417)
金融(32417)
中国(30479)
(30029)
管理(23897)
学报(19118)
科学(18637)
(17454)
大学(15557)
学学(14950)
财经(14526)
经济研究(13976)
技术(13021)
(12589)
教育(12395)
业经(10777)
农业(10554)
问题(9353)
技术经济(8343)
财会(8067)
理论(7419)
会计(7339)
(7264)
(7141)
统计(7133)
科技(7069)
商业(6919)
共检索到235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芳  
需求·结构·增长:金融宏观调控的新导向①王晓芳面对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情况和推进两个“三年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金融制度的艰巨任务,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应该进入一个新的运作阶段,由抑制国内需求,刺激出口需求,治“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勤  
我国的金融发展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动因,但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还没有形成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达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国家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樊纲  刘光第  刘溶沧  秦池江  李茂生  胡季  凌涛  周升业  王广谦  杨希天  房郁琴  郑祥芝  郭明奇  许树信  李强  张亦春  唐寿宁  张忠山  张军洲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宏观调控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在整个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宏观调控作用,是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与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新缰金融学会于9月23~27日在乌鲁木齐市联合邀请全国部分知名经济、金融专家学者召开“新形势下金融宏观调控研讨会”。现将专家学者的会议发言摘登如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扬  
“高增长低通胀”与宏观调控刘扬一、调控目标;高增长低通胀(一)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多种组合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的集中表现,纵观改革以来的各次通货膨胀,每一次都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发生的,可以说,我国改革以来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增长、高通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经济运行是受客观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和影响。但是,市场本身存在失灵的可能,如果没有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逆向调控,那么经济既可能在繁荣时走向过热,引发通货膨胀;也可能在萧条时走向衰退,导致社会失业问题凸显。因此,从理论上看,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宏观调控的有效开展还得看宏观调控的方式是否得当,调控的时机是否及时。从2010年年底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就始终面临着控物价和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伟  
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偏离了高速增长的周期,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或者说明显放慢的新周期。这个新周期导致的最尖锐的宏观矛盾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并且真实的失业率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失业率红线,因而很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根据宏观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情况,政府一般是采取扩张性的或者是紧缩性的宏观政策进行调控。2010年,在总量政策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关注:一是刺激总需求的方向变不变;二是如果坚持刺激总需求这个方向,那么程度上是减弱还是增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林  周晓纪  
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经测算和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刺激国内需求和优化产业增长结构,深化改革,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和保障措施,是实现1998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应加大求进力度,提高投资水平,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知识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缓解供需矛盾,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慧  
文章认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指导思想,应是经济增长“速”与“度”的统一,是“速度+效益”的可持续增长。社会全要素劳动率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及其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是“速度+质量”型的经济增长的实质内涵。因此,政府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无论是从人均GDP水平还是从农业劳动力在全社会的就业比重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当前最为严重的宏观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失业率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不活跃。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既有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也有国内长期内需不足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总量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汇率政策、强调需求还是强调供给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近期主要是反衰退;中期是防滞涨;长期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伟  
文章高屋建瓴,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问题有精辟论述。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加宁  
关于我国的经济形势,1992年时争议较大。时至今日,已渐趋一致。多数人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尚属良好,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低速的情况下,能获得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实属难得;但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再不采取措施,就有可能破坏掉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云龙  
试论金融宏观调控问题刘云龙一、整顿金融秩序后的形势剖析由于金融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明显过热和社会投资失控的重要源头,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整顿金融秩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一,整顿金融秩序,有利于遏止通货膨胀。措施之一是管住了货币发行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久  
拉斯·特维德所著畅销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云:经济波动无法消除,因为它如同心跳,是经济肌体的一部分。由此,宏观调控同样逃不开,因为心跳虽然决计不能消除,但防止出现心脏问题却是必需的。宏观调控争论至今,是否需要调控已鲜有争议,如何调控却莫衷一是。笔者倾向于货币视角,即金融宏观调控。曾任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所长的哈勃勒在其关于经济周期的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价值的运动,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成为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银行也就具有了宏观调控职能。经过十年的实践,我们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得到什么启示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