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2)
2023(2743)
2022(2335)
2021(2124)
2020(1919)
2019(4149)
2018(4152)
2017(7964)
2016(4375)
2015(4888)
2014(4883)
2013(4721)
2012(4370)
2011(3832)
2010(3871)
2009(3745)
2008(3889)
2007(3439)
2006(2872)
2005(2583)
作者
(11646)
(9656)
(9576)
(9036)
(6134)
(4553)
(4467)
(3808)
(3704)
(3424)
(3281)
(3215)
(3107)
(3026)
(2963)
(2897)
(2840)
(2835)
(2768)
(2586)
(2488)
(2279)
(2218)
(2162)
(2153)
(2139)
(2104)
(2084)
(1945)
(1817)
学科
(14494)
经济(14475)
(12934)
管理(11085)
(10718)
保险(10626)
(8923)
企业(8923)
方法(8366)
数学(7578)
数学方法(7490)
中国(6772)
(5952)
银行(5951)
(5606)
(4863)
(4817)
(4792)
金融(4791)
各种(4390)
类型(4286)
种类(4285)
各种类型(4277)
保险业(3767)
(3442)
财务(3439)
财务管理(3424)
(3388)
企业财务(3234)
理论(3121)
机构
学院(57333)
大学(56579)
管理(23336)
(23151)
经济(22628)
理学(19156)
理学院(18989)
管理学(18611)
管理学院(18514)
中国(17646)
研究(16073)
(14568)
(11377)
财经(11204)
(10183)
中心(9165)
科学(9109)
(8556)
财经大学(8549)
(8073)
金融(7948)
(7410)
经济学(7356)
北京(7315)
(7211)
(7180)
业大(6998)
经济学院(6724)
公司(6602)
研究所(6597)
基金
项目(37469)
科学(29577)
研究(27857)
基金(27462)
(23075)
国家(22886)
科学基金(20356)
社会(18251)
社会科(17262)
社会科学(17255)
(14690)
基金项目(14101)
自然(12698)
教育(12667)
自然科(12397)
自然科学(12394)
(12162)
自然科学基金(12161)
资助(11918)
编号(11496)
成果(9448)
重点(8241)
(8123)
课题(7827)
国家社会(7712)
(7571)
项目编号(7329)
科研(7323)
(7268)
教育部(7247)
期刊
(22445)
经济(22445)
研究(19149)
(12243)
金融(12243)
中国(11558)
(10936)
管理(7427)
学报(6910)
科学(6409)
(6232)
大学(5502)
学学(5341)
财经(5006)
技术(4890)
统计(4768)
理论(4474)
教育(4421)
保险(4297)
(4297)
实践(4240)
(4240)
(4223)
(4094)
决策(4004)
农业(3881)
经济研究(3616)
财会(3445)
业经(3138)
会计(2717)
共检索到88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琭  
近年来,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要从根本上破解雾霾治理难题,必须科学测度我国雾霾灾害风险程度。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等基础指标进行了降维,有效合成了雾霾灾害风险指数,并对指标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标对雾霾灾害风险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雾霾灾害风险指数的实证分析证明,雾霾灾害风险主要受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在雾霾灾害的治理过程中应重视对空气中颗粒物的治理,加强对工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琭  
近年来,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要从根本上破解雾霾治理难题,必须科学测度我国雾霾灾害风险程度。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等基础指标进行了降维,有效合成了雾霾灾害风险指数,并对指标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标对雾霾灾害风险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雾霾灾害风险指数的实证分析证明,雾霾灾害风险主要受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在雾霾灾害的治理过程中应重视对空气中颗粒物的治理,加强对工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心如  陈广昌  武艳  王伟丽  
利用江苏省6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2012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定义了霾时概念,讨论了重度、中度、轻度及轻微霾时数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霾灾害特点,以区县为评估单元,综合考虑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载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素,选取中度霾时数、重度霾时数、水域面积、植被面积、人口密度、公路里程、公共财政支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等8个因子作为评估的主要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霾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借助于GIS分析工具,进行了霾灾害风险区划。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霞  
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造成的巨大损失,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之一,风险转移技术可以分为控制型和融资型两类。保险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型风险转移技术,可以适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转移。自然灾害风险可以保险方式转移的前提是其必须满足技术、经济与社会三大条件,即符合保险精算原则、供求双方愿意交易和法律政策允许。具体的自然灾害风险转移方式包括保险转移方式、再保险转移方式和ART方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温家洪  尹占娥  孟庆洁  叶欣梁  
从地震灾害的本质与灾害风险管理角度,结合国际灾害风险管理经验,评述汶川地震灾难中暴露出来的中国地震灾难风险管理的一些问题,指出过度强调或依赖地震预报,长于救灾而弱于防灾与减灾,使得中国难以降低地震灾难的严重程度。通过分析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内涵、国际主流风险管理框架(IRGC、ERM、TDRM、GTZ),指出综合灾难风险管理是全面减灾最为有效、积极的手段与途径,中国在自然灾难管理中迫切需要实施综合风险管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尚志海  刘希林  
灾害风险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回答"怎样的安全才是安全",可接受风险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其是在现有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条件下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潜在损失。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生命可接受风险原则和标准上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灾害可接受风险研究还不多。目前可接受风险的主要研究方法有风险矩阵方法、成本效益分析、生活质量指数和FN曲线图法,多以定量风险分析为基础。在总结国内外可接受风险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灾害可接受风险研究进行了展望,期望通过对生命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三种表达形式的探索,来促进自然灾害可接受风险的综合研究,应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害可接受风险标准,达到灾害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宗龙  
文章基于熵权理论构建一种新的农业自然灾害灾情指数,以该指数为标的开发自然灾害灾情指数期权合约。以保险精算定价理论为基础,基于跳扩散过程对期权定价。研究表明:不同地区评价因子的权重不同,基于熵权理论的灾情指数编制法能有效避免人为设置权重的主观任意性,该指数能有效捕捉并刻画灾情程度。含跳扩散过程的二元期权价格普遍高于B-S模型下的价格,且到期时间越长,价差越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绍玉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是当今国际社会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和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联合国2005年日本神户世界减灾大会(WCDR)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减灾会议,都把推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战略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积极推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既是同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主流趋势接轨的需要,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安全屏障的现实要求。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复杂的灾害风险,并着重从灾害的社会属性特征、灾害的生成要素、灾害的发生机制、灾害破坏的构成要素以及灾害生命周期等灾害的内在特性上,论述了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体系建构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中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越昆  金林雪  吴瑞芬  姜少杰  
[目的]低温冷害是影响北方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提高投资回报率和节能减排,需精细化建立内蒙古日光温室低温风险指数和揭示日光温室低温灾害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内观测的气温数据与国家站气温数据建立日光温室最低气温预报模型。根据日光温室内种植果菜和叶菜的生长条件需求划定气象指标,使用CLDAS气温数据,建立内蒙古砖墙体和厚墙体两种类型日光温室分别种植果菜和叶菜的低温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并制作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结果表明砖墙体和厚墙体种植果菜和叶菜的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偏西地区,约占全区面积8.2%~21.2%;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偏东和中部偏西地区,约占全区面积20.0%~29.0%;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偏东及以东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55.3%以上。[结论]在保证生产和兼顾成本的前提下,西部大部农区适宜建造砖墙体日光温室,中部及东部偏南以建造厚墙体日光温室为主,东部区建造日光温室需加强保温措施、选择耐寒作物或者冬季间断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惠贞  唐红艳  韩雪  武荣盛  张超  金林雪  越昆  
[目的]秋季霜冻是影响内蒙古大豆优质丰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了揭示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合理布局大豆生产,减轻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方法]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119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初霜冻发生日期,结合内蒙古不同地区大豆成熟期和种植面积资料,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从霜冻灾害的危险性、脆弱性、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评估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风险,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四个因子对霜冻风险指数的贡献,建立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从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来看,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麓和阴山北麓偏南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霜冻发生较早的地区,山地众多,霜冻发生强度频率较高,占全区总面积的36%。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偏南和西部地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4%,主要原因是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初霜冻发生日期相对延迟,有黄河和西辽河的经过,灌溉面积占耕地比例较高。[结论]在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条件下,优化调整种植制度,在内蒙古东南部低风险区扩大优质大豆的种植面积,东北部高风险区应尽量选育和推广早熟抗寒品种,减轻霜冻带来的损失,助力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实现大豆稳产增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思源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现代城市的两大基本职能。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实施防灾减灾是城市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首先,综述国际城市防灾减灾的合作和研究的主要进展;其次,基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特征,探讨城市灾害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形成机制,分析中国城市灾害风险的特征;再次,提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战略,包括:确立城市安全发展的核心战略理念,确定防灾减灾管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构建全面综合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防灾减灾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娄伟平  吴利红  姚益平  
【目的】设计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为开展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水稻遭受暴雨灾害造成的减产率与气象因子、下垫面条件的关系,建立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利用GIS技术将减产率确定到各种复杂地形下,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点,设计精细化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一级的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结果】确定了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基本区域的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不同的典型降雨过程和0716号强台风"罗莎"影响过程资料对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复杂地形下单季稻遭受暴雨灾害减产率分布,能提供可信度高的单季稻暴雨灾害灾损评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恒  鲍文  
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目前的农业保险是以气象灾害保险为主,且存在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律法规滞后、农业灾害保险尚未规范化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指出衡量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成败的四个关键因素,即农民自愿参保率的高低、政府参与气象巨灾风险分担、促进农民保收增收和适度的商业化运作。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市场竞争及灾害救济向参加灾害保险的客户倾斜的机制、加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志德  
略议灾害风险转嫁与社会保险赵志德(一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由水灾、旱灾、冻灾、虫灾、震灾等造成的自然灾害风险和火灾、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人为灾害风险,还有经济领域的非盈即亏的经营风险、投资行为中的投资风险、交通航运中的海难空难风险等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东民  陈匡运  
2018年5月,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发起建立东南亚灾害风险保险基金。同年12月,日本、新加坡、柬埔寨、印尼、老挝和缅甸六国签署了关于成立基金的备忘录。该基金是一个在抵御气候和灾害风险方面为东盟国家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和技术建议的区域合作平台。中国可以适时以捐助者身份加入该基金,这对于促进东亚金融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东南亚灾害风险保险基金的成立背景2017年世界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