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2)
2023(4141)
2022(3089)
2021(2690)
2020(1876)
2019(4337)
2018(3961)
2017(7802)
2016(4299)
2015(4604)
2014(4305)
2013(4087)
2012(3777)
2011(3323)
2010(3315)
2009(3015)
2008(3144)
2007(2818)
2006(2676)
2005(2476)
作者
(11392)
(9443)
(9171)
(9014)
(5920)
(4374)
(4298)
(3696)
(3587)
(3386)
(3206)
(3169)
(3137)
(2995)
(2978)
(2908)
(2793)
(2710)
(2709)
(2602)
(2329)
(2306)
(2232)
(2215)
(2204)
(2159)
(2008)
(1953)
(1943)
(1882)
学科
(18477)
经济(18465)
管理(16100)
(13096)
(12590)
企业(12590)
方法(6807)
环境(6443)
业经(6358)
(5625)
数学(5341)
数学方法(5307)
(5244)
中国(5071)
地方(5006)
(4762)
(4206)
(4096)
(3768)
国家(3525)
体制(3475)
产业(3464)
(3434)
规划(3379)
环境规划(3304)
(3157)
(3145)
贸易(3145)
(3075)
(3057)
机构
学院(59997)
大学(58719)
(26854)
经济(26408)
管理(24443)
理学(21168)
理学院(21014)
管理学(20777)
管理学院(20665)
研究(20486)
中国(14993)
(12826)
(11594)
科学(10975)
财经(10052)
(9226)
(9212)
中心(9035)
(8846)
经济学(8621)
研究所(8286)
(7892)
经济学院(7844)
业大(7741)
(7529)
财经大学(7470)
(7076)
北京(7008)
(6942)
师范(6893)
基金
项目(41790)
科学(33895)
研究(31702)
基金(30834)
(26459)
国家(26258)
科学基金(23363)
社会(22330)
社会科(21291)
社会科学(21281)
(16701)
基金项目(16032)
教育(13689)
自然(13557)
(13409)
自然科(13244)
自然科学(13241)
自然科学基金(12996)
编号(11631)
资助(11574)
国家社会(9883)
(9619)
重点(9588)
成果(9506)
(9129)
(9075)
(9072)
创新(8586)
课题(8521)
发展(8184)
期刊
(30341)
经济(30341)
研究(17801)
中国(11218)
(10236)
管理(9904)
学报(8385)
科学(8107)
(7130)
大学(6781)
学学(6556)
(5396)
金融(5396)
财经(5225)
业经(5082)
教育(4980)
经济研究(4964)
农业(4890)
技术(4786)
(4562)
问题(3868)
技术经济(3115)
现代(3000)
(2969)
(2883)
科技(2835)
经济管理(2742)
(2734)
世界(2621)
统计(2621)
共检索到87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邓慧慧  杨露鑫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权衡一直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已为人所熟知,但是环境治理对工业发展的效果受到的关注相对不足。本文基于2006—2016年30个省份PM_(2.5)浓度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IV-2SLS)和广义空间三阶段回归(GS3SLS)模型,对雾霾治理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①雾霾治理能够显著推动当地工业绿色转型,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②机制评估发现,工业产业结构改善和生产效率提升是雾霾治理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③引入地方政府行为和污染空间溢出效应后发现,地区间的模仿竞争总体上会严重削弱雾霾治理激励工业绿色转型的效果,且地方政府在执行雾霾治理政策时呈现出东部地区"模仿抑制"、中西部地区"模仿无效"的异质性策略互动特征;④进一步对各地雾霾治理边际成本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雾霾治理政策存在资源错配,这种错配抑制了雾霾治理对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正向效应;除此之外,市场分割所导致的资源错配也是影响雾霾治理正向效应发挥的重要原因;而政府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有助于强化雾霾治理的正向效果,但需要更加重视创新性指标,激励地方政府依靠科技创新来治理环境的积极性,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上官绪明  葛斌华  
基于2007—2016年我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及工具变量,系统地考察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和环境治理策略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逐底的税收竞争显著加剧了本地雾霾污染,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环境治理强度对本地防霾治霾具有积极的效果,对邻近地区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逐底的税收竞争抑制了环境治理政策的减霾效应,环境治理政策未达到引导良性税收竞争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竞争和环境治理强度对大中城市治霾的影响显著低于小城市,且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治理策略的防霾治霾效果越来越显著。因此,需引导地方政府税收由逐底竞争转向逐顶竞争,在充分考虑城市异质性下强化环境治理政策的倒逼效应,并构建地方政府间防霾治霾的联防联控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杜龙政  赵云辉  陶克涛  林伟芬  
现有关于制度因素如何影响波特假说的研究,更多是关注所有制结构的单方面影响,而忽略了治理转型与绿色竞争力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也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治理转型"过程。本文首先基于治理转型的视角,指出不同治理类型对企业创新影响的不同导致创新阶段差异化特征的差异,然后运用全局曼奎斯特—鲁恩博格生产率指数重新估算了2001—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工业绿色竞争力,再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等计量方法,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治理转型对中国工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的复合效应,发现中国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在中国情景下验证了波特假说。在此基础上加入治理转型,产生了初步复合效应,证明对工业绿色竞争力的作用是积极的,可加快环境规制拐点到来、波特假说实现;进而加入治理转型与研发交互项,产生深度复合效应,进一步加速了拐点到来和波特假说实现。本文为考察工业绿色增长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刘育杰  
推进雾霾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水平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县域数据实证分析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重点考察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治理效应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产生作用。雾霾治理的促进效应集中于中低发展地区、非资源型地区和中部地区。政府间策略模仿行为总体上强化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独立促进”、中部“模仿促进”、西部“模仿无效”的区域特征;县域间产业结构相似性并未强化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地区“独立促进”、中西部地区“模仿无效”的特征。县域资源错配恶化和锦标赛体制抑制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杰刚   杨军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利用200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横向政府竞争与纵向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以及省级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纵向竞争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U”型关系。此外,纵向政府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纵向政府竞争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可知,横向政府竞争在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而纵向政府竞争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构建横向财政协调机制和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弹性调整央地之间的财政分权比重、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龙  周云蕾  
本文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对环境分权与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并基于我国2004—2015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分权有利于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环境分权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依赖于地方政府竞争,且随着地方政府竞争程度的加剧,环境分权对绿色发展的正向影响作用会减弱,当地方政府竞争处于很高水平时,环境分权负向影响绿色发展。进一步讨论发现,环境分权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在其细分指标之间存在异质性。因此,应推进中央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事权和管理权的合理划分,合理引导地方政府行为,完善环境事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加快中国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华  
文章利用中国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竞争为切入点,基于地理邻接、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构造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显示:就纯粹的环境规制而言,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环境规制能有效遏制碳排放,且环境规制的空间策略互动表现为"竞争向上"型;而在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下,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环境规制则显著促进了碳排放,引发环境规制竞争的"逐底效应"和"绿色悖论"现象。因此,为了有效规避"绿色悖论"现象,必须从匡正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入手,改革"中国式分权"下的激励机制,完善环境绩效考核制度与监督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泽将   汪顺   陈欣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先立后破,稳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至关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关注金融在企业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而本文则聚焦于作为中国银行市场化改革的直接成果——银行竞争结构的环境外部性。基于上市公司环保新闻文本数据以及地区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的匹配数据集的分析表明,银行竞争结构具有显著的环境外部性,城市银行竞争指数每上升一个标准差,该地区企业的环保新闻文本情绪约上升7.64%。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银行竞争将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技术升级以及助推资产转型三条路径影响企业的环境绩效。横截面测试结果则表明银行竞争结构的环境外部性大小将受到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绿色信贷政策以及地区转型压力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强化银行竞争这一类金融市场化改革举措同样能够助推企业绿色转型,从缓解融资约束的视角拓宽了实现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也从环境外部性的角度丰富了现有银行竞争类理论文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卓  潘敏杰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竞争视角,结合我国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体制,考察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的策略选择行为及对雾霾污染的作用。静态博弈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通过权衡自身的环境规制收益与成本进行策略选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中央政绩考核体系的不断调整,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竞争中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选择,对雾霾污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肯定环境规制政策与财政分权对治理雾霾污染的积极效果。为此,应继续完善并加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及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彭莹  
地方政府在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对雾霾污染治理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环境规制的"逐底竞争"理论拓展到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中,理论分析不同政绩考核情形下地方政府在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中的行为变化,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两区制空间Durbin模型对中国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中的"逐底竞争"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方政府在参与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中的确存在"逐底竞争"特征。当政绩考核以经济利益为主要标准时,地方政府为了在晋升锦标赛中占据优势地位,会竞相放松雾霾污染治理力度,出现"逐底竞争",尽管中央已经将环境质量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但"逐底竞争"现象依然存在。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宁  施本植  刘明  
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6年中国24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整体来看,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还会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就总效应而言,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仍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支持以上观点;分地区、城市规模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中等城市、小城市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均能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大城市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未能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志安   孟司雨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地理相邻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不利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地方政府环境竞争与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均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环境竞争呈现正向空间溢出作用,而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则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基于此,应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考核指标,扩大环境绩效考核指标覆盖范围,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天伟   朱凯文   刘远辉  
以2007—2020年中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我国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从横向府际竞争与纵向压力型体制双视角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双碳”目标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抑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2)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双碳”目标压力可以弱化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不利影响,二者的叠加效应有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在东部、中部以及超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更为显著,而对西部、东北部以及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并不显著。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纵向协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多维目标管理;针对不同城市异质性,因地制宜地实施目标压力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磊  陈彦  
从工业排放绿色竞争力、工业产品绿色竞争力以及工业要素绿色竞争力三维度构建工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的作用机理。基于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为"倒U型",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多样化集聚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工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存在FDI的双重门槛效应。实际利用外资额占GDP的比重跨越门槛值0.1395后,对工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当增加至0.1417后,促进作用大幅下降且不显著。因此,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集聚,优化FDI投资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工业绿色竞争力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云飞   戴国强  
文章选取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竞争地位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竞争地位的提升会减弱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在东西部地区的企业以及制造业上市企业中,企业竞争地位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企业竞争地位的提升明显减弱了数字化转型对实用新型专利创新的促进作用,而对发明专利创新的影响减弱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