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3)
2023(8671)
2022(7592)
2021(7051)
2020(5866)
2019(13227)
2018(13136)
2017(25793)
2016(14127)
2015(15751)
2014(15665)
2013(15096)
2012(14161)
2011(12859)
2010(13420)
2009(12813)
2008(12882)
2007(11991)
2006(10977)
2005(10317)
作者
(39183)
(32487)
(32434)
(31262)
(21143)
(15415)
(14730)
(12428)
(12295)
(12029)
(11134)
(10801)
(10597)
(10583)
(10511)
(10042)
(9713)
(9524)
(9455)
(9348)
(8251)
(7924)
(7896)
(7443)
(7374)
(7301)
(7300)
(7293)
(6499)
(6452)
学科
管理(53572)
(52991)
经济(52904)
(46456)
(41191)
企业(41191)
(21699)
方法(18270)
(17875)
(15623)
中国(15344)
数学(14586)
数学方法(14375)
业经(14001)
环境(13455)
(13269)
(12477)
(12162)
地方(11959)
(11390)
财务(11359)
财务管理(11322)
(10875)
贸易(10869)
(10806)
银行(10799)
企业财务(10763)
(10654)
(10350)
体制(10108)
机构
学院(203178)
大学(201414)
(88117)
经济(86187)
管理(79897)
研究(69131)
理学(67578)
理学院(66923)
管理学(66144)
管理学院(65715)
中国(53909)
(48370)
(41955)
科学(37380)
财经(35859)
(33787)
(33124)
(32322)
中心(31421)
研究所(29692)
(27279)
经济学(26820)
北京(26440)
财经大学(26187)
(25542)
(25408)
(24856)
师范(24677)
业大(24144)
经济学院(23969)
基金
项目(126180)
科学(101006)
研究(97907)
基金(92400)
(78216)
国家(77562)
科学基金(67620)
社会(63765)
社会科(60563)
社会科学(60550)
(48830)
基金项目(47631)
教育(44421)
自然(41234)
(40479)
自然科(40223)
自然科学(40213)
编号(39863)
自然科学基金(39508)
资助(37924)
成果(34753)
(30562)
(29096)
课题(28368)
重点(28359)
(27424)
(26578)
(26502)
国家社会(26392)
教育部(25589)
期刊
(106249)
经济(106249)
研究(66383)
中国(44018)
(39637)
管理(32955)
(25843)
科学(25105)
学报(24443)
(23443)
金融(23443)
教育(21758)
大学(20000)
学学(18803)
财经(18525)
农业(16836)
业经(16599)
技术(16567)
经济研究(16392)
(15878)
问题(13663)
(11966)
国际(10527)
现代(10225)
理论(9656)
世界(9598)
改革(9465)
(9465)
(9403)
论坛(9403)
共检索到322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卓  潘敏杰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竞争视角,结合我国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体制,考察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的策略选择行为及对雾霾污染的作用。静态博弈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通过权衡自身的环境规制收益与成本进行策略选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中央政绩考核体系的不断调整,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竞争中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选择,对雾霾污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肯定环境规制政策与财政分权对治理雾霾污染的积极效果。为此,应继续完善并加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及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上官绪明  葛斌华  
基于2007—2016年我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及工具变量,系统地考察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和环境治理策略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逐底的税收竞争显著加剧了本地雾霾污染,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环境治理强度对本地防霾治霾具有积极的效果,对邻近地区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逐底的税收竞争抑制了环境治理政策的减霾效应,环境治理政策未达到引导良性税收竞争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竞争和环境治理强度对大中城市治霾的影响显著低于小城市,且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治理策略的防霾治霾效果越来越显著。因此,需引导地方政府税收由逐底竞争转向逐顶竞争,在充分考虑城市异质性下强化环境治理政策的倒逼效应,并构建地方政府间防霾治霾的联防联控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晓  张壮壮  
基于2000~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为了追赶周边省份或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制定的地方政策促进了污染排放;环境规制依旧是减少污染排放的强有力手段;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污染排放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有效抑制了污染排放,进一步支持了"污染光环"假说;人口密集度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污染排放,而技术创新可有效抑制污染排放。分区域检验表明,当将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时,不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促进了污染排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国高  邵忠林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策略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从全国层面来看,命令控制型、市场型和自主型三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均有助于本地产能利用率提升;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下地方政府采取模仿竞争策略,竞相降低环境规制强度会加剧产能过剩;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地方政府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易造成污染企业转入地区出现产能过剩;自主型环境规制下地方政府的竞争策略尚不明确。(2)从区域层面来看,三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本地产能利用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幅度不同。与东部地区相比,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下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模仿竞争策略和市场型环境规制下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更加显著,易形成产能过剩;自主型环境规制下东部地区地方政府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易加剧污染企业转入地区产能过剩问题,而中西部地区自主型环境规制的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周力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中国流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关注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动态、成因及后果。新世纪以来,中国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呈现出"逆流而上"的态势,若其污染物"顺流而下",则会加大下游地区的环境风险。本文基于中国七大流域干流县域数据,首次实证验明了这一"污染回流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污染回流效应"主要是由于上下游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而以"国控点"环境监测制度为代表的垂直型环境规制可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污染回流效应"主要发生于内资企业而非外资企业。该效应也会被辖区内的"标尺竞争"进一步放大。为治理流域污染问题,国家应统筹考虑流域经济带的税收、财政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严控由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非期望环境后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陆立军  陈丹波  
针对中国环境规制政策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的特点,本文构建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自滞后模型,验证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的污染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通过权衡成本和收益实施环境规制策略,存在"逐底竞争"和"趋好竞争"两个均衡点;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明显降低本地区的污染排放,但会引发污染的就近转移;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污染治理效应由东向西逐渐增强,而污染转移效应则由东向西逐渐减弱;创新补偿效应是推动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由"逐底竞争"向"趋好竞争"转变的主要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视角,梳理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污染性产业转移之间的理论机制,又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解释了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性产业的驱逐现象;地方政府以环境治理目标为竞争方式,环境规制政策明显减少了污染性产业的聚集,起到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规制通过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环境规制"逐顶竞争",而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视角,梳理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污染性产业转移之间的理论机制,又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解释了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性产业的驱逐现象;地方政府以环境治理目标为竞争方式,环境规制政策明显减少了污染性产业的聚集,起到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规制通过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环境规制"逐顶竞争",而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乐才  杨宏翔  
地方政府竞争引致污染红利的内在机理表现如下:首先,地方政府竞争会导致政府污染规制乏力;其次,政府污染规制乏力会导致污染红利。利用我国2001-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具体体现在:表征地方政府竞争的三个变量对污染红利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且显著性极强,说明我国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红利的增加具有正向影响;分地区回归结果显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均导致了污染红利增加;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的污染红利与人均收入不具库兹涅茨特征而呈现一种正向的线性关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凤芝  杨浩昌  
首先分析了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生态环境污染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2000—2016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面板分位数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加环境分权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竞争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两者的共同影响能够显著降低生态环境污染。此外,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环境分权加剧了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而地方政府竞争有助于改善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在中西部地区,环境分权有助于改善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竞争则加剧了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据此,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应适度加大环境分权力度,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环境管理权限,同时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机制,并完善地方政府治污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政府竞争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趋良效应"方向转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春文; 武赫;  
过往有关地方政府竞争对于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存在两大缺陷:第一,很多研究没有考虑使用空间计量模型,从而导致无法对地方政府的竞争进行很好的计量描述;第二,在使用了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中仅仅关注地方政府间针对FDI的竞争,而忽略了针对环境规制所导致的污染排放量竞争。本文通过将被解释变量(污染排放量)的空间滞后引入解释变量的做法,来描述政府间针对环境规制所导致的污染排放量竞争。通过参数估计,我们发现这种竞争确实存在,同时针对FDI的竞争也是存在的,并且一系列的控制变量符号均符合我们的理论预期。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本研究解读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春文  武赫  
过往有关地方政府竞争对于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存在两大缺陷:第一,很多研究没有考虑使用空间计量模型,从而导致无法对地方政府的竞争进行很好的计量描述;第二,在使用了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中仅仅关注地方政府间针对FDI的竞争,而忽略了针对环境规制所导致的污染排放量竞争。本文通过将被解释变量(污染排放量)的空间滞后引入解释变量的做法,来描述政府间针对环境规制所导致的污染排放量竞争。通过参数估计,我们发现这种竞争确实存在,同时针对FDI的竞争也是存在的,并且一系列的控制变量符号均符合我们的理论预期。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本研究解读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费聿珉  张景静  
基于2003~2018年的全国地级市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地方政府竞争、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加剧了本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并对临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污染损害了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居民健康水平,地方政府竞争对其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因此,为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需要提高资金准入的环境门槛,进一步完善地方污染治理激励机制同,切实将环境指标纳入到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之中。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冉启英  杨小东  任思雨  
首先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两步SYSGMM和广义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来看,地方政府竞争恶化了环境质量,即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明显;(2)从不同的分位区间来看,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冲击呈现出"低污染地区增加污染,高污染地区抑制污染"的倒"V"型特征;(3)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东-中-西"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抑制到促进的阶梯型转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姜翔程  张青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水污染治理"依旧处于困境之中。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在于水污染规制策略执行人——地方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理性目标的差异。基于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的分析框架,引入中央政府约束和激励机制,分析地方政府间对于水污染规制博弈策略的动态演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的外部性不会影响地方政府间博弈策略;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水污染指标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权重,降低水污染规制成本,减弱企业利润对地方政府支付水平的影响程度,构建约束和激励机制来防止地方政府间的博弈陷入"囚徒困境",促使地方政府水污染规制策略的高效执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