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4)
2023(8493)
2022(7121)
2021(6628)
2020(5202)
2019(11358)
2018(11217)
2017(20911)
2016(11431)
2015(12201)
2014(11822)
2013(11140)
2012(9859)
2011(8864)
2010(9261)
2009(8801)
2008(7597)
2007(6597)
2006(5734)
2005(5056)
作者
(29768)
(24678)
(24415)
(23634)
(15412)
(11860)
(11138)
(9333)
(9268)
(8826)
(8364)
(8309)
(7719)
(7699)
(7563)
(7473)
(7472)
(7250)
(7237)
(6944)
(6095)
(6060)
(5860)
(5605)
(5566)
(5505)
(5502)
(5426)
(4965)
(4859)
学科
(38505)
经济(38476)
管理(29896)
(26425)
(21815)
企业(21815)
方法(13227)
(12975)
中国(12431)
(11018)
数学(10989)
数学方法(10738)
业经(10478)
地方(9909)
(9341)
农业(8500)
理论(8010)
(7993)
(7509)
贸易(7502)
(7295)
金融(7292)
(7227)
(7150)
(7135)
银行(7122)
财务(7113)
财务管理(7089)
产业(6840)
(6790)
机构
学院(149164)
大学(141907)
(53427)
经济(51979)
管理(51178)
研究(46928)
理学(43487)
理学院(42918)
管理学(41916)
管理学院(41652)
中国(35648)
科学(29826)
(29378)
(26499)
(23807)
(22985)
中心(22010)
(21777)
(21567)
师范(21535)
财经(20700)
研究所(20533)
业大(20243)
(19671)
技术(18897)
(18609)
北京(18042)
(17889)
师范大学(16734)
农业(16721)
基金
项目(97690)
科学(76296)
研究(74752)
基金(67530)
(58295)
国家(57781)
科学基金(49772)
社会(45860)
社会科(43439)
社会科学(43429)
(41053)
教育(35652)
基金项目(35482)
(33412)
编号(32990)
自然(31046)
自然科(30308)
自然科学(30302)
自然科学基金(29711)
资助(26611)
成果(26465)
课题(23626)
重点(22610)
(22299)
(20792)
(20743)
(19898)
项目编号(19825)
创新(19321)
(19150)
期刊
(65878)
经济(65878)
研究(43399)
中国(30076)
教育(22605)
学报(21430)
(21331)
(21195)
科学(19554)
管理(19510)
大学(16532)
学学(15472)
技术(14414)
农业(14395)
业经(13371)
(13247)
金融(13247)
经济研究(10763)
财经(9363)
职业(8367)
(8220)
问题(8063)
图书(8021)
商业(7702)
(7524)
现代(7324)
财会(6848)
(6710)
(6700)
(6608)
共检索到221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崔学刚  王成新  王雪芹  
我国大都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雾霾危机却暴露出大都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多重矛盾。该文从雾霾影响机制分析入手,通过空间结构诸因子的视角重新审视雾霾的形成机理。结果发现,雾霾的产生在空间结构范畴内是人口、产业、土地、交通等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后果。反思雾霾危机下大都市空间结构中表现出的问题,以人为本的背离、落后产业的滞留、功能布局的偏离、土地利用的粗放以及生态空间的干扰均产生了负面效应。最后,基于雾霾危机背景总结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战略,提出偏重居住空间、重构产业空间、规整土地空间、强化生态空间四类空间结构优化新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潘海啸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快速城市化,机动化的问题,传统超高密度单中心的城市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如何构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所关心的一个重点问题。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定得启示。由于城市发展的特殊性,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加以总结。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站点周边土地使用,交通出行的响应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结构的优化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颖  孙平军  李诚固  宋云婷  
以长春大都市区内的长德新区为例,探析城乡共建新区这一新型地理空间框架推进大都市区城乡空间统筹的基本模式与内在机理。基于长春大都市区城乡空间开发隔离、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中心地体系不完善与基本公共服务失衡等问题,在城乡共建新区的视角下,从相关主体空间利益关系协调、产业空间关联网络构建、大都市边缘新城的诱导三个层次,深入分析了长德新区推动城乡空间统筹的总体效应,进一步提炼"利益协调—产业融合—服务均衡"的城乡共建新区推动城乡空间互动的基本模式,最后深入探讨了城乡共建新区成功推动大都市区城乡统筹的机理,以期为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颖  孙平军  李诚固  宋云婷  
以长春大都市区内的长德新区为例,探析城乡共建新区这一新型地理空间框架推进大都市区城乡空间统筹的基本模式与内在机理。基于长春大都市区城乡空间开发隔离、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中心地体系不完善与基本公共服务失衡等问题,在城乡共建新区的视角下,从相关主体空间利益关系协调、产业空间关联网络构建、大都市边缘新城的诱导三个层次,深入分析了长德新区推动城乡空间统筹的总体效应,进一步提炼"利益协调—产业融合—服务均衡"的城乡共建新区推动城乡空间互动的基本模式,最后深入探讨了城乡共建新区成功推动大都市区城乡统筹的机理,以期为大都市区地域城乡空间统筹实践总结经验、提供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明生  康琪雪  刘蜜蜜  
已有文献较多研究了在聚集经济作用下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我们从环境因素中凝练出环境容量因素,确定其既是决定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又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要求,这样,在聚集经济和环境容量的共同作用下,大都市就形成了同时促进节能环保和经济增长的产业空间结构。对于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证明了上述结论:高关联度服务业围绕着市中心或次中心集中布局,知识密集型重工业主要布局在外围区,高关联度重工业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布局在近郊区和远郊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华杰媛  孙斌栋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与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新城或新区的规模集聚效应有限,单中心"摊大饼"式发展格局依旧。利用2010年我国大都市区的横截面数据,分别运用四种方法测度了大都市区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提高大都市区的经济绩效具有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对于东部地区或人口规模大于100万的大都市区尤为明显,但并不适用于中西部地区和人口规模小于100万的大都市区。因此,建议大都市区政府部门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科学地制定城市空间政策,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芸  梁进社  李育华  
主要从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不同集聚机制对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路径着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城市资本、就业与基础设施三大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北京大都市区几个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实例,在探讨其不同形成、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扩展演化具有怎样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认为产业集聚对北京大都市区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主导资本流动格局、重塑劳动力市场分布和推动周边房地产市场3个方面;并以此推动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由"摊大饼"向轴向发展延伸,促进了近郊区城市副中心和远郊区新城的形成,使得北京城市空间向多极核、多功能的结构模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培源  叶丽云  
空间相互作用力和空间分布轴线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要素。利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公式分析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环泉州湾和厦门市已成为两大增长极,漳州市区和南安市则是重要的增长点,该大都市区核心区呈"J"字型发展;由于各县市间的锁定效应与屏蔽效应,城市发展偏心化严重。因此,厦漳泉大都市区不仅要注重其"J"字型发展轴,也要强调多中心理念,规避屏蔽效应,降低空间不平衡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克婴  张翔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城市经历了从工业城市到现代创意城市的演变与发展。城市演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产业经济的结构变迁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变化:文化产业在国际创意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集聚改变了中心城区的功能、改变了过去单中心的城市形态而构建了多中心的城市形态,并带来了国际创意大都市人口、土地及就业密度的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培源  许红妹  
厦、漳、泉区域内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在时间截面上构建引力模型确定各县市间最大引力方向的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分析大都市区内各县市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而剖析其空间结构与空间分布轴线。结果显示:位于高高集聚区的环泉州湾和由点到面向外拓展的厦门市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极,位于高低集聚区的南安和漳州市区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点;着力发挥南安和漳州市区拓展核心区、承接低低集聚县市的作用,可以降低大都市区的空间不平衡性,加速同城化。此时,厦漳泉大都市区将呈现出"J"字形串珠式空间发展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刚  姚士谋  
塑造宁波市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包括塑造特色形象 ,建设标志性建筑 ,确定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作者提出要点、线、面结合 ,把城市风貌分区和景观点建设相结合 ,优化城市的空间形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为民  蒋琦珺  
多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区域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部门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随着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通过多规合一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上海市的实践探索,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多规合一推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为民  蒋琦珺  
多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区域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部门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随着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通过多规合一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上海市的实践探索,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多规合一推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所谓现代性,主要体现为以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理论以及启蒙运动引发的理性精神和历史意识,特点为“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现代性的核心理念为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在启蒙精神的指引下,教育理论也开始了现代性之路,主要表现在目的观、研究观、课程与教学观、教师观上。现代性及其教育观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现代性没有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观也没有丧失它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性的教育观之出路在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教育观的有机整合,即走和合之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涵  
本文选取我国8大都市圈的样本,实证研究了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单核心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相对较高;而且在我国,当都市圈规模较小时,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更能得到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