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9)
2023(2188)
2022(1899)
2021(1685)
2020(1566)
2019(2964)
2018(2817)
2017(4915)
2016(2846)
2015(2902)
2014(2757)
2013(2749)
2012(2604)
2011(2240)
2010(2231)
2009(2012)
2008(1949)
2007(1684)
2006(1478)
2005(1185)
作者
(9937)
(8647)
(8551)
(8183)
(5472)
(4220)
(3770)
(3375)
(3375)
(3029)
(3012)
(2902)
(2886)
(2873)
(2738)
(2697)
(2686)
(2626)
(2573)
(2452)
(2362)
(2156)
(2144)
(1999)
(1981)
(1915)
(1859)
(1828)
(1814)
(1791)
学科
(8763)
经济(8761)
管理(4782)
(4195)
(3782)
方法(3639)
数学(3341)
数学方法(3262)
(3097)
企业(3097)
地方(3017)
中国(2707)
(2221)
环境(1674)
(1653)
业经(1621)
(1581)
地方经济(1546)
农业(1506)
生态(1351)
(1331)
森林(1331)
(1293)
城市(1278)
资源(1277)
(1231)
(1230)
(1227)
(1214)
银行(1193)
机构
大学(39387)
学院(38385)
研究(17544)
科学(14434)
(12047)
中国(11652)
(10933)
管理(10583)
经济(10529)
业大(10224)
(9999)
农业(9650)
研究所(9517)
理学(9406)
(9403)
理学院(9142)
管理学(8617)
管理学院(8560)
中心(7911)
(7126)
(7030)
(6946)
实验(6840)
实验室(6619)
农业大学(6610)
(6372)
重点(6316)
(6095)
师范(6021)
研究院(5783)
基金
项目(32564)
科学(24650)
基金(23858)
(23779)
国家(23655)
科学基金(19107)
研究(17332)
自然(15064)
自然科(14731)
自然科学(14724)
自然科学基金(14434)
基金项目(13283)
(13048)
(11561)
社会(10453)
社会科(9944)
社会科学(9937)
资助(9405)
计划(8337)
科技(8050)
重点(7998)
教育(7738)
科研(6787)
(6703)
(6313)
专项(6128)
(6087)
创新(6052)
编号(5296)
大学(5068)
期刊
学报(13421)
(11603)
经济(11603)
(10864)
科学(10668)
研究(9755)
大学(9322)
学学(9106)
农业(7223)
中国(7071)
林业(4837)
业大(4411)
(4139)
管理(3493)
(3287)
农业大学(3258)
(3025)
科技(3006)
自然(2930)
资源(2876)
地理(2668)
中国农业(2408)
(2360)
自然科(2307)
自然科学(2307)
教育(2236)
城市(2202)
(2148)
金融(2148)
统计(2130)
共检索到54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国模  金爱武  
研究了雷竹林的冠层特性和叶片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雷竹竹冠部位上升 ,分枝角度逐渐变小 ,而立竹密度变大 ,分枝角度略偏大 ;竹株不同留枝数量、胸径和林分不同立竹密度对叶量分布有较大影响 ,随着留枝盘数的增加 ,单株竹株的全叶重显著增加 ,在留枝盘数为 1 5~ 1 6档时 ,每株叶量最大 ;随胸径增大 ,全株叶重增大 ,在胸径为 3 7cm左右时叶量增幅最小 ,而后趋于平缓 ;立竹密度的增加 ,导致林冠叶量重心逐渐上移 ,立竹密度为 2 5 6~ 2 92× 1 0 4株·hm-2 ,林冠上层叶重比例达到 6 3 1 3%,林冠下层自然落叶现象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春华  李少昆  王克如  卢艳丽  柏军华  谢瑞芝  高世菊  李晓君  谭海珍  
【目的】对不同株型小麦冠层叶片垂直分布的方向光谱响应进行研究,探索精确描述小麦冠层空间信息的途径,为农田作物快速、无损的光谱监测提供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以2个株型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自下向上分层切片方法,分析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对冠层方向光谱的影响。【结果】去除不同叶位叶片后,小麦冠层光谱在300~700,800~1300,1400~1800nm波段差别明显;不同观测角度中,与传统90°视角获得反射信息比较,30°和60°视角反射光谱包含较多下部叶片信息,下部叶片对冠层光谱反射率贡献较大,0°视角反射光谱包含较多上部叶片信息,上部叶片对冠层光谱反射率贡献较大;小麦冠层的穗层和倒1叶对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玮  王鑫梅  潘庆梅  谢锦忠  张劲松  孟平  
[目的]研究雷竹冠层叶片反射光谱特征及其水分敏感波段,筛选与叶片水分指标相关性较高的光谱指数,为雷竹叶片水分的非破坏性估算提供参考。[方法]以重要笋用竹种雷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失水法研究叶片反射光谱对叶片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常用反射光谱指数对叶片水分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对不同反射光谱指数与叶片相对含水量进行了回归方程拟合。[结果]雷竹叶片含水量与其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区呈负相关关系;光谱反射率敏感性分析表明,在1 400~1 600、1 800~2 000 nm波段附近,光谱反射率对叶片水分变化较其他波段敏感;不同光谱指数与叶片水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回归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所选光谱指数中水分胁迫指数MSI(R_(820)/R_(1600))、比值指数SRI(R_(1300)/R_(1450))与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雷竹叶片水分含量与其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区,尤其1 400~1 600、1 800~2 000 nm波段附近呈负相关关系,水分胁迫指数MSI(R_(820)/R_(1600))、比值指数SRI(R_(1300)/R_(1450))对雷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估算精度较其它光谱指数更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吉春容  李世清  冯宏昭  李生秀  
【目的】气孔是叶片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和水分交换的重要通道,探讨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叶片气孔特性的差异变化,对深入研究气孔特性与光合和蒸腾等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株型分别为平展型、中间型和紧凑型的玉米品种陕单9号、农大108和陕单902 3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及不同冠层叶片气孔密度等特性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全生育期内,各夏玉米品种叶片气孔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生育期推进,叶片气孔密度逐渐上升,气孔面积显著下降,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株型玉米品种间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均以紧凑型品种高于其他株型品种,平均分别为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弘  温国胜  
为了解不同竹龄毛竹对于光能的动态响应,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3种竹龄(2年生、4年生、6年生)的冠层叶片(2龄)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100)和相对叶绿素含量计(SPAD-502),研究不同竹龄毛竹冠层叶片光系统Ⅱ(P SⅡ)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3种竹龄毛竹在荧光参数日变化均值(NPQ、qN、ETR)、PSII可逆恢复趋势(F_t、F_o、F_m)和RLC曲线(α、E TRmax、Ik)皆为4年生>2年生>6年生,表明在相同环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兆麟  孙其信  
以 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为试验材料 ,对超高产基因型小麦冠层结构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有关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与非超高产基因型相比 ,其冠层叶片具有明显的生理优势 ,表现为 :①灌浆中期至灌浆结束 ,叶面积指数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②冠层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 ,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较小时较低 ;③叶绿素含量平均高 1 1%~ 15 6 % ;④SOD酶活性高 5 6 %~ 16 0 % ;⑤MDA含量从抽穗一直到灌浆后期保持较低水平 ;⑥上三叶光合速率平均高 15 6 %。相关分析表明 ,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与单位叶面积粒数、单位叶面积粒重、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秀伟  毛子军  
在生长季定期测定兴安落叶松林主要组成树种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树冠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当年生枝针叶在8、9月份最大净光合速率在冠层间差异显著。8月份最高,从上至下分别为13.09、8.63和9.07μmolCO2·m-2s-1。落叶松往年生枝针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季差异不显著,其平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8.22μmolCO2·m-2s-1。在整个生长季白桦冠层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差异显著,从上至下,依次为17.56、13.01和9.58μmolCO2·m-2s-1;白桦叶片、落叶松当年生枝针叶和落叶松往年生枝针叶的暗呼吸速率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晓东  朱春全  雷静品  巨关升  白锐  
通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冠层上部、下部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PAR)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建立了其相互转换的关系方程 ;研究了PAR的日、季变化特征 ;根据Beer Lambert方程 ,结合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动态及林冠各层次的叶面积指数 (LAI) ,计算出生长季内各天的消光系数 (K)及任一时刻冠层内不同深度的光分布 ;并对PAR的透过率与林分消光系数K及累积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集约经营林木冠层各层次叶面积数值较粗放经营林木的大 ,因而对PAR的截获也较多 ,这是导致集约经营林分生产力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以上研究 ,为进一步计算林分光合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毕润霞  杨洪强  杨萍萍  范伟国  陈锦璞  樊树雷  吴瑞刚  
【目的】探讨地下穴灌技术对苹果树冠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叶片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明确地下穴灌方法的作用特点。【方法】以8年生苹果树为试材,通过穴贮肥水和地面集中灌溉的比较,研究地下穴灌处理果树冠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分析苹果叶片光合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采用地面集中灌溉处理,果树冠下土壤含水量在灌溉后第3天快速下降,土壤水分主要集中于10—30 cm土层,水分分布区呈"盘子状"。采用地下穴灌土壤含水量在灌溉7 d后迅速下降,土壤水分主要集中在40—60 cm土层。地下穴灌使土壤含水量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最高水平,土壤水分"上少下多",分布区如正立的"葫芦状";采用穴贮肥水灌溉处理后,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潇予  于海燕  崔艺凡  范思琪  毕泉鑫  李迎超  王利兵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耐旱性差异,为节水耐旱文冠果种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的3个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法设置充足水分(W1)、正常供水(W2)、轻度干旱(W3)和重度干旱(W4)4个水分梯度,采用指甲油印迹技术,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气孔变得小而多,趋于旱生植物的叶片气孔分布结构特征;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与河南三门峡、山西晋中两个种源相比,河北承德种源叶片在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均具有小而多的气孔,以及较强的气孔调节能力。[结论] 3个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趋于旱生结构;河北承德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器比其他2个种源均相对小而多,且调节能力强,属华北地区抗旱优良种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贺盛  张亚黎  易小平  薛军  罗毅  罗宏海  张旺锋  
【目的】探讨海岛棉和陆地棉两个棉花栽培种群体物质生产存在差异的原因,揭示海岛棉和陆地棉产量形成的机理,为选育高光效棉花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能适应北疆棉区的海岛棉品种(系)(新海22号、H858)和陆地棉主栽品种(新陆早13号、新陆早33号)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冠层开度、叶片向日性运动、群体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等指标,探讨海岛棉和陆地棉两个栽培种间群体冠层结构、叶片光合组分和光合生产特性等的差异。【结果】陆地棉品种冠层上部叶片数量多,叶面积指数大,冠层开度小,上部叶片光截获量占冠层光截获总量的比例大,冠层中...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董大川  孔振  杨伟晰  李爽爽  高荣孚  高培军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高效的固碳植物,但在不同光环境下成长的叶片之间有何差异?毛竹怎样最大程度地利用光能?这些问题尚未明确。对1,2,3度毛竹叶片分别从不同朝向,不同冠层高度叶片和不同年龄等3个维度测量了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反射光谱,并以Origin为平台对反射光谱数据进行四阶导数处理。结果表明:弱光环境下会造成毛竹叶绿素变化,叶绿素a/b值下降,叶黄素水平降低,类胡萝卜素升高,辅助色素种类增加。随着竹龄增加色素组成改变,光合效能降低。四阶导数能有效地分离重叠峰,提高光谱信息的可读性。结合原始光谱和四阶导数光谱的对比分析,可以有效对毛竹叶片色素含量进行定性定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车豪   全小强   王立冬   李小玉   胥清利   梁海燕   王燕茹   马祥庆   闫小莉  
[目的]合理的造林密度和冠层结构可有效提高林木光合效率和生长发育,研究不同造林密度下的杉木幼林不同冠层、方向和枝条部位的叶片光合特征,可为杉木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中科学界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修枝高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杉木林为对象,于5个造林密度(M_1:833、M_2:1 667、M_3:2500、M_4:3 333、M_5:6 667株·hm~(-2))样地中选择3株标准木,分5个不同冠层(距离树体基部1、2、3、4、5m处)、枝条朝向(东西和南北)、枝条叶片部位(尖端和末梢),测量光合特性值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1)在冠层2 m处,P_n、WUE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冠层3~5 m处P_n、G_s、T_r、WUE随造林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 P_n、G_s、T_r、WUE均随冠层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树冠5 m处的枝叶光照条件充足,光合作用较强。3)除在M_4、M_5密度下树冠2~3 m处的杉木叶片P_n、G_s、T_r、WUE在不同枝条部位表现为末梢叶>尖端叶外,其余的不同冠层和不同密度下的杉木叶片P_n、G_s、T_r、WUE在不同枝条部位表现为尖端叶>末梢叶。[结论]5个造林密度中M_2密度(1667株·hm~(-2))的杉木叶片在不同冠层和枝条方向上的光合能力整体上更强,在4个冠层中各造林密度下均为树冠5 m处的杉木叶片表现出更大的光合潜力,尖端叶的光合能力强于末梢叶,东西向枝条叶片光合能力强于南北向枝条叶片。在M_5造林密度(6667株·hm~(-2))的冠层2和3 m处、M_4密度造林(3333株·hm~(-2))的冠层2 m处的枝条叶片净光合速率出现负值,即密度的增加会对林内光照资源产生影响,特别是位于低冠层的枝叶,且密度越大冠层光合能力受到的影响也越明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钦彦  刘志刚  潘向丽  韩海荣  张戎  
根据 1 991~ 1 992年生长季中 2 9d的观测资料和 32株伐倒木分层测定数据 ,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冠结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林木一级侧枝倾角随枝龄增长而增大 ,随着枝高度增加而减小 ;枝长随着枝高度降低而增大 .林分叶面积指数约 3/ 5分布在冠深 2 .5~ 4.5m (高密林分 )和 3.5~ 5 .5m (低密林分 )的空间内 .叶面积指数、枝表面积指数随冠深的累积分布曲线均呈S型 .生长季林冠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平均透过率和反射率均为 7月 <7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宽宽  卢建  刘仁林  李中阳  李江  
在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两种生境类型的常绿阔叶林群落,即虾公塘山谷生境类型的群落和山脊生境类型的群落,分别设置群落样方进行调查、取样,并测量了不同植物、不同高度的叶片中12个化学元素的含量,分析、探讨叶片化学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群落Ⅰ为罗浮栲林,乔木有8科、12属、16种,群落Ⅱ为米槠林,乔木有10科、11属、14种。在物种水平上,不同植物叶片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生境类型条件下,山谷的草本层物种平均化学元素的含量顺序为K>Ca>Mg>P>Mn>na>Fe>Zn>B>Cu>Se,山谷和山脊的灌木层物种平均化学元素含量顺序相同,为K>Ca>Mg>P>Mn>na>Fe>Z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