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
- 2023(1616)
- 2022(1432)
- 2021(1385)
- 2020(1212)
- 2019(2773)
- 2018(2762)
- 2017(5511)
- 2016(2912)
- 2015(3061)
- 2014(3202)
- 2013(3157)
- 2012(2875)
- 2011(2642)
- 2010(2710)
- 2009(2588)
- 2008(2374)
- 2007(2173)
- 2006(1953)
- 2005(1864)
- 学科
- 济(13192)
- 经济(13190)
- 管理(8640)
- 业(8119)
- 企(7169)
- 企业(7169)
- 方法(6187)
- 数学(5399)
- 数学方法(5342)
- 结构(4784)
- 学(3858)
- 财(3809)
- 产业(3760)
- 中国(3553)
- 制(3521)
- 产业结构(2911)
- 地方(2880)
- 体(2754)
- 农(2753)
- 务(2610)
- 财务(2601)
- 财务管理(2597)
- 业经(2558)
- 企业财务(2522)
- 银(2517)
- 银行(2507)
- 体制(2505)
- 行(2383)
- 融(2360)
- 金融(2360)
- 机构
- 大学(44346)
- 学院(43679)
- 济(17689)
- 经济(17314)
- 管理(16283)
- 研究(15780)
- 理学(14097)
- 理学院(13926)
- 管理学(13584)
- 管理学院(13514)
- 中国(12173)
- 科学(10814)
- 京(10079)
- 所(8234)
- 财(7874)
- 农(7657)
- 研究所(7647)
- 业大(7349)
- 中心(7169)
- 江(6779)
- 北京(6463)
- 财经(6435)
- 院(6075)
- 农业(5965)
- 经(5859)
- 经济学(5748)
- 范(5389)
- 师范(5257)
- 州(5195)
- 经济学院(5169)
共检索到62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金爱武 郑建新
对雷竹地下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雷竹地下鞭鞭段数为5.6条/m ̄2,鞭长为9.6m/m ̄2,体积为4.7×10 ̄(-4)m ̄3/m ̄2。在土中分布可深达60cm,11~40cm之间占80.0%以上,其中2~4龄鞭占总鞭数的85.0%。②壮芽占总芽数的31.1%,集中着生在3~4龄鞭上,发笋能力以3~4龄最强,占当年发笋总数的70.0%~80.0%;③壮芽和发笋位置在鞭段中部最多,6~15节壮芽占58.7%,发笋占70.1%,岔鞭多发生在鞭段前梢,在1~6节占67.0%;④鞭的延伸方向以平行林地和向上生长的类型为多,约占80.0%以上,向上坡伸展的在50.0%左右,向下坡伸展甚少;⑤以土壤...
关键词:
雷竹 竹笋 芽 竹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卓文 汤景明 熊艳平 曾纪双
雷竹引种后地下鞭生长发育实地调查结果表明 :雷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鞭龄及土层深度对鞭长的影响显著。鞭龄对壮芽数及出笋芽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竹鞭节位第 6~ 2 0节段上出笋最多 ,竹鞭节位对出笋芽数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竹鞭生长方向以顺坡向下的最多。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 ,竹鞭直径细小且节密 ,无发笋现象 ,应及时覆土。母竹地径与竹鞭直径 ,及竹眉高直径与竹笋地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适当地挖掘鞭梢以促进分岔鞭数目 ,同时竹鞭长度以 1~ 2m为宜。松土、除草、施肥和适宜厚度的覆盖有利于竹鞭的生长和单位面积笋的产量
关键词:
雷竹 食用笋 鞭侧芽 竹鞭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炳松 金爱武 董林根
在雷竹竹鞭笋芽分化期(8月至翌年4月)用恒重法、伯川法和双缩脲法对雷竹竹鞭的含水量、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幼龄鞭含水量依次高于壮龄鞭、老龄鞭,其中以8~9月笋芽分化期含水最为丰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在8~9月含量很低,而后逐渐升高,在笋期(3~4月)下降至最低点。这种变化关系和竹鞭的发育及笋芽的分化消耗营养物质相关。营养分析表明,8~9月做好肥水管理,以满足行鞭和笋芽分化的养分需求,对提高笋芽分化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雷竹 竹鞭 含水量 图水化合物 蛋白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坚钦 刘力 章滨森 裘丽珍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了雷竹 (Phyllostachyspraecox)地下鞭侧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在 1a生鞭中生长促进激素 (IAA ,ZT ,iPA)具相似的月波动规律 ,而与ABA变化规律相反 ;未覆盖 1a生鞭梢部侧芽的生长促进激素 3月份快速增长 ,比其基部侧芽早 1个月形成高峰值 ;覆盖后 1a生鞭基部侧芽同样比对照基部早 1个月形成生长促进激素。 7月份 ,ZT、iPA在 1a生鞭侧芽内含量较低 ,IAA则相对较高 ,ABA在鞭基部侧芽具较高的含量 ,而在鞭梢部具较低的含量。因此 ,生长素 脱落酸与芽的萌动有关 ,产鞭与产笋则与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有关。并探讨了覆盖提早出笋的...
关键词:
雷竹 鞭芽 内源激素 覆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钧潮 方伟 卢学可 楼金善 李小武
对试验地50个样方的地下结构的调查表明,雷竹地下鞭侧芽存在三大分布规律:①平面分布活芽二分之一规律;②垂直分布规律;③年龄分布规律。从竹笋产量与鞭侧芽分布的相关性来看,竹笋产量与21~30cm深度的鞭侧芽数及2年生鞭上侧芽数紧密相关,说明21~30cm层是主要发笋层,2年生鞭是主要发笋鞭。不同的覆盖厚度对已发芽与烂芽数有显著的影响。林地覆盖技术延长了笋芽分化季节和出笋期。
关键词:
雷竹 竹笋 芽 根状茎 产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陆媛媛 郑林水 刘仙(石玄) 周紫球 吴礼栋
对毛竹笋竹两用林地下鞭系结构进行了8 a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在冬笋、春笋、竹材的产量与对照产量持平的条件下,每公顷还能获得2 527 kg的鞭笋产量;地下鞭系中的岔鞭鞭径比主鞭鞭径小0.1 cm,但整体平均鞭径却增加了0.32 cm,且没有因多年的鞭系调控而变小;竹鞭的节间长度比对照增加0.31 cm;每条竹鞭主鞭生发岔鞭的条数平均增加2条;竹鞭的鞭段总长度、平均总条数也分别增加了545.0 cm和4.3支;分布在土层深度15 cm以内的竹鞭鞭段总长度增加18%、竹鞭条数增加10%。
关键词:
毛竹 笋竹两用林 竹鞭 调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 ,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 1 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 90 0~ 1 3 50株 /hm2 时 ,壮龄鞭比例比较高 ,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 ,更新快 ;毛竹竹鞭有 92 8%分布在 0~ 4 0cm土层中 ,其中 0~ 2 0cm土层中占 60 %以上 ,大于 4 0cm土层中仅占 7 2 %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 ,随杉木密度的增加 ,0~ 2 0cm层鞭根减少 ,2 0cm以上鞭根明...
关键词:
杉木 毛竹 混交林 鞭根结构 密度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亚文 陈双林 汪舍平 郭子武 何玉友 张玮
[目的]毛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近年来主产区疏于管理乃至荒废的毛竹林面积不断增大,影响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林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及其适应性生存策略尚不清楚。[方法]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竹材6~8 a采伐一次形成的林下植被演替9、21a和纯林(对照)的三类试验毛竹林,按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20 cm以下(深层)土层逐层挖掘2 m×2 m样方中所有地下鞭,分离竹鞭、鞭根(粗根),调查其形态和生物量,分析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地下鞭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特征。[结果]:(1)随着林下植被演替的进行,毛竹鞭径、鞭段数、鞭节数变化不明显,演替21 a毛竹林鞭长和演替9 a毛竹林竹鞭侧芽数较毛竹纯林分别增加48.2%、20.74%(P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覃晖 耿铁锁 谭岩斌 王骞
设计了跨孔雷达检测地下结构缺陷的实验系统,由地下连续墙模型和跨孔雷达系统2部分组成。内置缺陷的地下连续墙模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5.0 m×3.0 m×4.0 m,为跨孔雷达检测提供测试条件。跨孔雷达系统硬件部分采用步进频率体制,包括网络分析仪、控制主机以及收发天线等部分;软件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显示和储存等功能。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跨孔雷达对地下结构内部缺陷的准确检测,创新性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无损检测 跨孔雷达 实验教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本智 傅懋毅
综述了竹林地下鞭根系统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竹林地下鞭根系统的数量结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的研究,竹林鞭根系统生长特性以及经营措施对它影响的研究,竹根和竹鞭的解剖研究,竹林鞭根的生物量、能量和物质循环的研究,竹林鞭根的吸收能力、根际固氮以及内源激素和生物酶的研究等;总结了竹林地下系统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竹林 鞭根系统 地下结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金爱武 张卓文
在竹鞭侧芽分化过程中,脱落酸仅在秋末冬初已分化的侧芽即将进入冬季休眠前出现痕迹。赤霉酸和玉米素含量均为分化前期高,分化后期低。侧芽无论在早春、夏季还是在秋末冬初分化皆遵循这一规律。不同鞭龄的侧芽分化时,随鞭龄的增大赤霉酸呈上升趋势,玉米素则呈下降趋势。夏季分化的侧芽,上述两种激素含量均高于秋末冬初和早春分化的侧芽。吲哚乙酸含量随分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随鞭龄和分化季节而变化,与赤霉酸含量变化相一致。
关键词:
雷竹 根状茎 芽 分化 植物激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范慧慧 申展 黎祖尧 张艳华 李应兰 李苑 孙娅东
为了揭示厚竹孕笋成竹过程中竹鞭系统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探索内源激素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对厚竹孕笋成竹的调控作用。采集厚竹笋芽萌动期、竹笋速生期和新竹长成期竹鞭的鞭节间、鞭节、鞭根和鞭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分析4种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动态变化及各种激素间的比值。结果表明:厚竹在孕笋成竹过程中,竹鞭系统4个器官中各个时期均是IAA和AB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GA和ZR,新竹长成期鞭根中IA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ABA,鞭节中AB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IAA。同一发育期仅竹笋快速生长期鞭节间的G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鞭根;同一器官中各种内源激素的绝对质量分数排序在不同发育期不同。随着竹林系统生长中心的转移,竹鞭系统中内源激素质量分数会发生相应变化,但不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不同。相同发育期内不同器官中各种内源激素所占的质量份数差异较小,但同一器官中相同的内源激素比值在不同发育期之间却差异较大。从孕笋到成竹,4种器官中ZR/GA值均逐渐增大且差异显著,笋芽膨大期鞭芽中ZR/IAA值显著偏低,鞭节间、鞭根和鞭芽中GA/IAA值显著高于新竹长成期。综合分析得知:不同的内源激素对厚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调控作用不同,内源激素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较大,其中ZR和GA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影响显著。
关键词:
厚竹 竹鞭 内源激素 分布特征 动态变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模 金爱武 郑炳松 方伟浩 余伟朵
在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东天目乡调查的44个样地材料表明:竹林的平均立竹度为1.7万株·hm-2,变异系数为31.1%,各样地间立竹度变异极大;连续实施覆盖栽培时间越长,竹林开花越严重,覆盖3a或3a以上竹林高达11%的立竹开花。为使覆盖栽培竹林具有良好的竹林结构,保持雷竹的持续丰产,应采用2a覆盖1a休闲的方法留养母竹,覆盖年份少留养,休闲年份多留养,并使雷竹立竹度保持在1.65万株·hm-2左右。
关键词:
雷竹 保护地栽培 覆盖 立竹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陈礼光 张田华
在福建省毛竹产区内设置标准地 1 80块 ,每块标准地挖小样方 2个 ,调查高产竹林的地下结构 (鞭长、鞭重、鞭龄和壮芽数、弱芽数等 ) ,并进行分布特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丰产竹林竹鞭大部分分布在 0~ 40cm土层中 ,总鞭长的大小顺序为 :笋竹两用林 >材用竹林 >笋用竹林 ,但均占 90 %以上。总鞭重的大小顺序为 :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笋用竹林的幼龄竹鞭鞭长和鞭重比材用竹林大 ,壮龄竹鞭鞭长与鞭重的大小顺序为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壮龄竹鞭大约有 55 %~ 66 %分布在 0~ 40cm深的土层中 ;竹鞭生长方向多为“平行”方向 ,材用竹林占 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宗明 邓智文 李秉钧 李士坤 温伟庆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目的】研究不同宽度带状采伐下毛竹地下竹鞭结构和数量特征的差异,旨在探究毛竹鞭根生长对带状采伐的适应机制,为毛竹林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立地条件和竹龄结构一致、坡向相同的毛竹纯林,在2016年11月进行带状采伐,采伐带宽分别为6、8、10 m,设置3种采伐带宽的长度为30 m的采伐带样地,并在采伐带样地之间设置同样标准的保留带;在2019年10月对不同宽度采伐带和保留带样地的竹鞭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测定不同土层、不同鞭龄的竹鞭的总鞭长、鞭节数、平均鞭径、平均节间长、鞭干质量等指标,分析其对不同采伐带宽的响应差异。【结果】1)在8 m采伐带的竹鞭的总鞭长和鞭干质量显著高于6 m采伐带(P
关键词:
毛竹 带状采伐 竹鞭 数量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