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
2023(1111)
2022(894)
2021(833)
2020(563)
2019(1162)
2018(1023)
2017(1667)
2016(1054)
2015(1105)
2014(1052)
2013(1028)
2012(994)
2011(904)
2010(925)
2009(796)
2008(831)
2007(725)
2006(652)
2005(601)
作者
(4787)
(4035)
(3897)
(3671)
(2732)
(2100)
(1887)
(1627)
(1546)
(1484)
(1472)
(1420)
(1409)
(1383)
(1363)
(1288)
(1282)
(1238)
(1229)
(1182)
(1161)
(1104)
(1072)
(945)
(938)
(926)
(912)
(904)
(893)
(889)
学科
(2793)
(2061)
经济(2059)
中国(1724)
(1600)
生物(1446)
(1387)
(1349)
金融(1346)
虫害(1267)
(1260)
银行(1256)
(1249)
病虫(1199)
病虫害(1199)
(1175)
(1077)
防治(1050)
(1048)
中国金融(1039)
水产(1030)
业经(999)
管理(996)
(974)
微生(970)
微生物(970)
及其(930)
生物学(928)
(884)
产业(771)
机构
大学(15733)
学院(15229)
(8348)
研究(7804)
科学(7226)
农业(6847)
(5228)
业大(5180)
研究所(4962)
中国(4934)
农业大学(4377)
(4363)
实验(4154)
实验室(4045)
(3889)
(3878)
重点(3787)
(3397)
中心(3302)
技术(3004)
生物(2872)
(2838)
(2791)
(2766)
科学院(2679)
(2675)
经济(2674)
研究院(2525)
(2379)
水产(2324)
基金
项目(12237)
(8431)
国家(8361)
科学(8312)
基金(8170)
科学基金(6267)
(5572)
研究(5518)
自然(5218)
自然科(5080)
自然科学(5069)
自然科学基金(4985)
(4774)
科技(4107)
基金项目(4105)
计划(3945)
资助(3602)
(3458)
重点(3230)
专项(3158)
(2909)
(2792)
科研(2707)
教育(2659)
农业(2618)
社会(2549)
(2517)
创新(2392)
社会科(2345)
社会科学(2345)
期刊
学报(8410)
(7548)
大学(5508)
学学(5371)
科学(5298)
农业(5213)
中国(4152)
研究(3062)
业大(3021)
农业大学(2835)
(2835)
经济(2835)
(2439)
(2100)
科技(1876)
教育(1752)
自然(1726)
自然科(1692)
自然科学(1692)
水产(1479)
中国农业(1465)
农林(1373)
(1373)
(1250)
金融(1250)
林业(1242)
渔业(1085)
西南(1079)
科技大(1066)
科技大学(1066)
共检索到23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红结  黄国庆  郭爱珍  陆承平  
江苏省某养殖场饲养的中华鳖发生败血症 ,特征为肺脏、脾脏等内脏广泛形成干酪样结节。从病鳖内脏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兼性厌氧 ,丙氨酸脱羧酶阳性 ,利用柠檬酸盐、吲哚和甲基红反应均为阳性 ,发酵甘露醇、肌醇、甘露糖 ,产酸。经鉴定为雷氏普罗威登菌 (Providenciarettgeri)。药敏试验表明 ,该菌对羧苄青霉素、先锋霉素、SMZ +TMP、氟哌酸、恩诺沙星敏感。以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中华鳖 ,接种鳖 1周后陆续发病死亡 ,并从其体内分离到同种细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移斌  艾晓辉  曹海鹏  杨先乐  姚嘉赟  沈锦玉  
对患病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肝、肾、脾及腹水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D01为本次引发中华鳖病害的病原菌,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4.48×106CFU/g。HD01株理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HD01株对氟苯尼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晓艺  郝贵杰  姚嘉赟  徐洋  沈锦玉  尹文林  
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从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肝脏中分离到的一株细菌TL5m进行了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毒力检测;此外分别提取该TL5m株的主要致病因子外膜蛋白、脂多糖和胞外产物,对中华鳖进行毒力和免疫保护率试验。结果显示:菌株TL5m的API 20E鉴定编码为4544000,99.9%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其16SrD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EF121756和GU563803)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和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刘至治  
从中华鳖(Trionyxsinesis)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宫兴文  
从中华鳖台湾群体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 97 7 2C、97 9 2A’ ,用这两种菌株人工感染 10~ 15g稚鳖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 10 0 %。经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 ,鉴定 97 7 2C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Yersiniaenterocolitica) ,97 9 2A’为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Y .pseudotuberculosis) ,这两种菌都会引起鳖败血症。肝、肾及肠等脏器的病变明显 ,肠的病变最为严重。2 0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对庆大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敏感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对甲氧苄氨嘧啶和呋喃妥因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巧真  何建国  翁少萍  张邦杰  叶普仁  梁仁杰  潘雷  
利用含类呼肠孤病毒和类腺病毒 的患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 病鳖组织匀浆过滤液及从病鳖中分离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进行病毒和细菌的相继 人工感染试验, 复制出典型的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症。研究发现, 细菌是红底板病的主要病原, 病毒是白底板病的主要病原,而病毒的感染不致死鳖, 细菌的继发感染是鳖最终死亡的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蓝江林  车建美  林营志  王秋红  朱育菁  
【目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型;脂肪酸Ⅱ型,弱化指数为0.6~0.8,回接发病率为6.7%~100%,属过渡型,脂肪酸Ⅲ型,弱化指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毛烁君  斯广杰  任晓金  石婷婷  章烨  王卓瑞  章晓栋  
从患典型鳃腺炎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肝脏和腹水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综合菌落形态,16 S rRNA序列进化分析和API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判定,所得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SX43)。动物回归实验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5CFU,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从实验幼鳖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常用药物的抗菌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SX43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高度敏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敏  刘勇  李梅云  姬广海  李永平  
为了解云南省烟草上青枯雷尔氏菌的多样性,对分离自云南省6个县烟草病株的菌株进行了致病力、生化型和致病型测定。烤烟品种K326的离体叶片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165个青枯雷尔氏菌株可划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群,分别占45.4%、46.7%和7.9%,强、中致病力菌株占优势。对其中具代表性的81个菌株的生化型测定结果表明,43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占53.1%;32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1,占39.5%;6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2,占7.4%。对其中55个来自不同采集地点和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致病型测定结果表明,弱毒力(Ⅰ)型菌株的比例最高,占63.6%,中毒力(Ⅱ)型菌株的比例其次,占2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燕梅  刘仪君  张勃龙  杨松  
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雄蜂蛹的寄生研究。结果表明:哈氏肿腿蜂能攻击寄生中华蜜蜂雄蜂蛹,寄生率随哈氏肿腿蜂接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蜂蛹:肿腿蜂为1∶4时,寄生率最高,可达76.19%;哈氏肿腿蜂寄生中华蜜蜂蛹后,能完成生长发育,出蜂率以及平均子代数(幼虫、蛹、成虫)均随哈氏肿腿蜂的接蜂量变化而变化,当蜂蛹∶肿腿蜂为1∶4时,出蜂率为76.19%,平均每个蜂蛹可产生幼虫、蛹及成虫数量分别为7.43、6.57和4.81头,均显著高于其它接蜂比例。接入哈氏肿腿蜂6~8 d,其开始在中华蜜蜂雄蜂蛹上产卵,卵期2~3 d;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佩芳  蔡完其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晓凤  周常义  青新  
对福建省福清、莆田和厦门等地区养殖鳖的“白板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菌种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等研究,得知该病的致病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同时还有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朱育菁  林抗美  肖荣凤  葛慈斌  蓝江林  冒乃和  
【目的】通过分析青枯雷尔氏菌在不同寄主发病植株、在同一寄主不同侵染状态植株和同一寄主不同发病阶段植株体内分布及其致病力的异质性,从生态位角度来初步探讨该病原菌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田间采样,室内测定样本的含菌量及其病原菌的致病性(弱化指数),统计分析比较青枯雷尔氏菌在寄主植株体内的分布和致病力的异质性。【结果】番茄和茄子病株体内青枯雷尔氏菌的平均含菌量>100×108cfu/g,显著高于烟草、花生和生姜(中部以上茎>中部以下茎;茄子和花生从根到上部茎依次含菌量逐渐降低;烟草根部和中部茎的含菌量显著高于下部和上部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牛洪涛  李陆逸  刘宝生  郭慧芳  
为明确粘质沙雷氏菌S-JS1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致病力的温度效应,采用饲毒法测定了该菌在不同使用温度和培养温度下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在22~31℃的使用温度范围内,粘质沙雷氏菌S-JS1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呈正温度系数,但在31~34℃,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下降,呈负温度系数。对于22~34℃的培养温度,28℃培养的粘质沙雷氏菌SJS1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致病力最高。因此,在一定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该菌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致病力与温度先呈正相关,到达最佳致病力温度后再呈负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庆华  马文元  陈彪  刘至治  徐华东  张秋月  王晓冰  贾亮  
为了分离鉴定实验室养殖的金钱鱼暴发性疾病的病原,利用传统病原分离的方法,从病鱼肝脏分离得到一株G–短杆菌(Ah201416),对其进行电镜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对病鱼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分析,并根据科赫法则,用分离株对健康金钱鱼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该菌株电镜下观察细菌大小为0.8~1.0μm×1.0~2.0μm(宽×长),无芽孢和荚膜,生理生化特性与嗜水气单胞菌基本一致;16S r rNA序列(登录号:Kr006248)与GeN BANK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 ATCC7966)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与Ah聚为一支。病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