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7)
- 2023(6331)
- 2022(5276)
- 2021(4652)
- 2020(3956)
- 2019(8349)
- 2018(7863)
- 2017(14319)
- 2016(8171)
- 2015(8656)
- 2014(8251)
- 2013(8015)
- 2012(7239)
- 2011(6479)
- 2010(6302)
- 2009(5787)
- 2008(5554)
- 2007(4755)
- 2006(4029)
- 2005(3337)
- 学科
- 济(28396)
- 经济(28366)
- 管理(21666)
- 业(21451)
- 企(16407)
- 企业(16407)
- 方法(14386)
- 数学(13108)
- 数学方法(13018)
- 学(9203)
- 农(8690)
- 财(7910)
- 贸(7358)
- 贸易(7356)
- 易(7194)
- 中国(7100)
- 业经(6760)
- 农业(6166)
- 环境(5448)
- 技术(5351)
- 务(5015)
- 财务(5011)
- 财务管理(4997)
- 制(4979)
- 银(4762)
- 企业财务(4761)
- 银行(4714)
- 产业(4539)
- 行(4408)
- 划(4319)
- 机构
- 大学(117612)
- 学院(117183)
- 济(43973)
- 研究(43293)
- 经济(43233)
- 管理(41183)
- 理学(37142)
- 农(36834)
- 理学院(36623)
- 管理学(35788)
- 管理学院(35613)
- 科学(32906)
- 农业(30022)
- 中国(29903)
- 业大(28381)
- 所(24724)
- 京(23820)
- 研究所(23426)
- 农业大学(20401)
- 中心(18950)
- 财(17594)
- 江(16900)
- 室(16381)
- 省(15944)
- 业(15739)
- 实验(15574)
- 院(15356)
- 财经(14978)
- 实验室(14961)
- 科学院(14632)
- 基金
- 项目(91473)
- 科学(69938)
- 基金(67222)
- 家(63923)
- 国家(63436)
- 研究(54254)
- 科学基金(52348)
- 自然(37988)
- 省(37181)
- 自然科(37173)
- 自然科学(37148)
- 自然科学基金(36529)
- 基金项目(36374)
- 社会(35181)
- 社会科(33459)
- 社会科学(33449)
- 划(31844)
- 资助(26764)
- 教育(24521)
- 计划(21704)
- 重点(21244)
- 科技(20229)
- 创(19587)
- 发(19197)
- 科研(18961)
- 业(18764)
- 部(18752)
- 编号(18487)
- 创新(18459)
- 农(17186)
共检索到155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秀萍 郭文硕 冯丽贞 叶小真 谢婉凤
用雷公藤角斑病致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培养液处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枝条,使得雷公藤体内保护酶增量表达,减弱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雷公藤的抗病性.结果表明40%福木假尾孢菌毒素为最佳处理浓度.
关键词:
雷公藤 福木假尾孢 毒素 抗病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婉凤 郭文硕 陈玉森 方树民 冯丽贞 许文耀 刘金燕
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角斑病病原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ra elaeodendri)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方式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7-29℃,以胡萝卜培养基生长最好,pH值4.5-9.0适合生长.产孢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6,燕麦培养基最适产孢.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3,雷公藤汁液及暗培养条件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接种24 h时萌发芽管直接从背面气孔侵入雷公藤叶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韩洪强 高颖 陈捷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国庆 宋萍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为了解雷公藤内生真菌的雷公藤甲素合成能力以及内生真菌间互作对雷公藤甲素合成的影响,本试验从雷公藤中筛选出1株产雷公藤甲素的内生真菌NS-1,鉴定为Fusarium nisikadoi;通过NS-1与其它内生真菌共培养,发现青霉菌属(Penicilliumn)内生真菌NS-8能够显著促进NS-1的雷公藤甲素合成(P<0.05),是对照的1.6倍.以此为基础,通过制备和添加NS-8菌丝体提取物和发酵液诱导子,进一步研究内生真菌NS-8诱导子对NS-1雷公藤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S-8发酵液诱导子促进了NS-1的糖消耗速率,提高了NS-1生物量和培养液pH值,明显促进了NS-1胞外雷公藤甲素的积累,最高含量是对照的4.2倍;NS-8菌丝体提取物诱导子对培养液pH值的影响不显著,NS-1糖消耗速率略有下降,对NS-1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胞外雷公藤甲素含量低于对照.两种诱导子对NS-1胞内雷公藤甲素合成均未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NS-8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强化NS-1雷公藤甲素的合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笑宇 于肖夏 于卓 张武全 琚亮亮 薛玉凤
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以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PPO、SOD和CAT这4种防御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36~96 h时,POD、PPO、SOD活性快速升高,抗病品种底西芮酶活性的增加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大西洋的增加值;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60 h达到最高,但处理时间内酶活性的增加值和品种抗病性不相关。处理96 h以后,POD和SOD的活性仍升高,但酶活性增加值在抗感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PO和CAT的活性增加值降低。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毒素 马铃薯 防御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都强 秦建春 张兴
测试雷公藤甲素对粘虫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并对中毒试虫的中肠组织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处理试虫脂肪酶活性在痉挛期和麻痹期分别下降 2 6 .0 %和 39.1% ,达极显著水平 ;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均不显著 ;中肠细胞变厚且混乱变形 ,组织许多部位呈消融状 ,肠壁细胞层排列不规则 ,柱状细胞与杯状细胞排列不整齐 ,并有纵肌、微绒毛脱落现象。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中肠消化酶 显微结构 粘虫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俊卿 张浩 于红威 葛善欣 尹春梅
用稀释50、100、200倍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分别处理1月龄人参幼苗,测定0、1、3、6、12、24h后人参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经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处理后,人参幼苗防御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则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关键词:
人参 立枯丝核菌毒素 防御酶活性 丙二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建仁 祁高富 包宏 封维忠
用毒素粗提液处理寄主愈伤组织 2d后 ,可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严重的细胞原生质泡囊化现象 ,这是寄主受到毒素作用后于细胞水平所表现出的伤害症状。经毒素诱导后用ESR仪检测 ,寄主愈伤组织于 2h内即可产生比对照高得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继而诱发膜脂脂过氧化反应 ;随着毒素作用时间的延长 ,寄主细胞膜脂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 ,总的变化趋势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 ,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 ;毒素作用后于 4h以内即可产生大量的MDA ,6h内则可检测到严重的离子渗漏 ,造成膜的破坏 ,细胞受到伤害并死亡
关键词:
松针褐斑病菌 毒素 致病机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琰 冯俊涛 王永宏 郭小虎 祁新帅 张兴
【目的】建立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体系,为雷公藤通过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奠定基础。【方法】以雷公藤枝条扦插苗的根、幼茎、叶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激素、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检测了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结果】MS培养基有利于雷公藤愈伤组织的诱导;雷公藤的根、茎、叶3种外植体均可用来诱导愈伤组织;供试激素中,2,4-D的诱导效果较NAA好,KT的效果优于6-BA,低质量浓度的KT与2,4-D组合能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根、茎、叶3种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粘虫幼虫均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对粘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 h拒食中质量浓度(AFC50)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都强 冯俊涛 胡瓒 祝木金 张兴
提取、分离了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根皮中总生物碱 ,并对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 5龄菜青虫有很强的麻醉、拒食和毒杀作用 ;拒食中浓度AFC5 0 为 2 75 .5 3m g/L,毒杀中浓度 L C5 0 为 77.86 m g/L,麻醉中量 ND5 0 为 2 .2 9μg/g;雷公藤总生物碱无触杀和熏蒸作用。试虫中毒症状主要为幼虫表皮出现黑斑 ,形成黑斑部分不能脱去旧表皮 ,最终死亡
关键词:
雷公藤 总生物碱 杀虫作用 菜青虫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月 魏松红 王海宁 孔令春 张优 李思博 罗文芳
为探明防御酶系在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Rhizoctonia solani)和双核菌株(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与水稻互作过程中的寄主抗性响应差异,选取多核菌株(LND06)和双核菌株(JLS10)进行粗毒素提取,用菌株及毒素分别接种相对抗病水稻品种港源8号和相对感病水稻品种秋田小町,测定接种后7种防御酶活性及ASAFR和H2O2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港源8号和秋田小町接种多核与双核菌株及其毒素后,体内POD、PAL、APX、PPO、CAT、T-SOD、GSH-PX活性及ASAFR和H_2O_2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较为感病的水稻品种秋田小町与较为抗病的水稻品种港源8号相比寄主抗性响应较晚,接种多核菌株及其毒素的寄主防御酶峰值更高、达到峰值的时间更早,部分在36h达到峰值,其余在36~48h达到峰值,但达到峰值后下降速率也更快;接种双核菌株及其毒素的寄主抗性响应较晚,在48~72h达到峰值,但达到峰值后防御酶下降的速率较慢,维持在略高于对照的稳定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艳丽 肖浪涛 胡先奇
【目的】明确晚疫病菌毒素对马铃薯的毒害作用,及不同生理小种产生的毒素对不同抗病品种的毒性差异。【方法】将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在液体培养基(每升用黑麦粒60g,含10%番茄汁)中,置于17℃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个月,4层纱布过滤,滤液用(NH4)2SO4盐析,透析后的液体为毒素液。将该毒素液作为介体来测定马铃薯3个品种(叶片和薯块)的抗性。【结果】接种该毒素的马铃薯的叶片和薯块产生的症状与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囊产生的症状相似。马铃薯品种不同对不同浓度的毒素稀释液和源于不同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的毒素的反应不同。推测毒素介导下马铃薯和晚疫病菌间的特异性是存在的。马铃薯的叶片和薯块对毒素的反应是不同的,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毒素 品种抗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清 张涛 孙华 徐秀德
选用Fries培养液培养,采用浓缩浸提的方法提取玉米灰斑病菌粗毒素,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比色法测定了处理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玉米灰斑病菌粗毒素对玉米胚根保护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玉米种子胚根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等保护酶活性明显降低,为对照组的7.97%~51.44%,说明毒素对寄主保护酶起抑制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菌 毒素 玉米胚根 保护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慧芹 刘慧平 韩巨才
以番茄不同抗性品种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研究了低浓度的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防御酶(SOD、POD、PAL)活性及活性氧(O2-和H2O2)的诱导作用,为探讨病菌毒素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经叶霉菌粗毒素诱导后,抗、感品种叶片的SOD活性下降,但抗病品种的下降比率小,且比感病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抗、感品种的POD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二者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大;抗、感品种PAL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增加更快,且增加比率高于感病品种;抗、感品种的O2-产率和H2O2含量的变化呈增加趋势,抗病品种的增加比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增加峰值出现早。说明叶霉菌粗毒...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秋林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本文采用L16(45)正交试验方法,研究超声提取法中料液比、甲醇浓度、超声时间和中性氧化铝用量对雷公藤甲素提取率的影响,从而优化雷公藤甲素提取方案.结果表明,料液比、甲醇浓度、超声时间、中性氧化铝用量对雷公藤甲素的提取率均有影响,中性氧化铝用量对雷公藤甲素的提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甲醇浓度次之,超声时间对雷公藤甲素的提取率影响最小;当甲醇的浓度为80%,液料比为1∶35,超声时间为25 min,中性氧化铝的用量为5 g时,雷公藤甲素提取率最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