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5)
- 2023(8650)
- 2022(7856)
- 2021(7495)
- 2020(6283)
- 2019(14675)
- 2018(14779)
- 2017(28552)
- 2016(15714)
- 2015(17705)
- 2014(17685)
- 2013(17563)
- 2012(15978)
- 2011(14290)
- 2010(13944)
- 2009(12575)
- 2008(11997)
- 2007(10147)
- 2006(8628)
- 2005(7300)
- 学科
- 济(58192)
- 经济(58128)
- 管理(43666)
- 业(41284)
- 企(34966)
- 企业(34966)
- 方法(29548)
- 数学(25538)
- 数学方法(25255)
- 学(15432)
- 农(15055)
- 中国(13982)
- 财(13881)
- 业经(12917)
- 地方(12026)
- 理论(10482)
- 和(10296)
- 农业(10113)
- 贸(9981)
- 贸易(9977)
- 技术(9737)
- 易(9669)
- 环境(9655)
- 务(9298)
- 财务(9241)
- 财务管理(9224)
- 制(8986)
- 企业财务(8742)
- 教育(8642)
- 划(8399)
- 机构
- 大学(219717)
- 学院(217518)
- 管理(89571)
- 济(79034)
- 理学(78758)
- 理学院(77892)
- 经济(77159)
- 管理学(76470)
- 管理学院(76101)
- 研究(71324)
- 中国(49994)
- 科学(48508)
- 京(46936)
- 农(38195)
- 业大(37029)
- 所(36281)
- 财(34294)
- 研究所(33701)
- 中心(31680)
- 农业(30222)
- 江(29879)
- 北京(29300)
- 范(28572)
- 财经(28518)
- 师范(28259)
- 院(26221)
- 经(25989)
- 州(24896)
- 技术(24213)
- 师范大学(22949)
- 基金
- 项目(159184)
- 科学(123591)
- 基金(114473)
- 研究(113666)
- 家(100588)
- 国家(99766)
- 科学基金(85202)
- 社会(68420)
- 社会科(64685)
- 社会科学(64667)
- 省(63119)
- 基金项目(62179)
- 自然(58135)
- 自然科(56733)
- 自然科学(56717)
- 自然科学基金(55677)
- 划(53201)
- 教育(51706)
- 资助(47228)
- 编号(46631)
- 成果(37169)
- 重点(35322)
- 部(34068)
- 发(33242)
- 创(33131)
- 课题(31706)
- 科研(31065)
- 创新(30833)
- 计划(30024)
- 大学(29421)
共检索到298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都强 冯俊涛 胡瓒 祝木金 张兴
提取、分离了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根皮中总生物碱 ,并对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 5龄菜青虫有很强的麻醉、拒食和毒杀作用 ;拒食中浓度AFC5 0 为 2 75 .5 3m g/L,毒杀中浓度 L C5 0 为 77.86 m g/L,麻醉中量 ND5 0 为 2 .2 9μg/g;雷公藤总生物碱无触杀和熏蒸作用。试虫中毒症状主要为幼虫表皮出现黑斑 ,形成黑斑部分不能脱去旧表皮 ,最终死亡
关键词:
雷公藤 总生物碱 杀虫作用 菜青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伟 曹忠军 何军 马志卿 张兴
【目的】评价雷公藤生物碱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为推动该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采用土壤吸附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雷公藤生物碱在3种土壤(东北黑土、河南二合土和关中土娄土)中的吸附性能;采用土壤降解试验,以灭菌和未灭菌的桃园、小麦田、甘蓝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检测了雷公藤生物碱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性能。【结果】雷公藤生物碱在东北黑土、河南二合土及关中土娄土上的吸附性能可以用Freundlich平衡方程进行拟合,其在以上3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d分别为15.21,8.62和11.05,均属较难吸附,也难淋溶。在未灭菌的桃园土壤、...
关键词:
雷公藤生物碱 土壤降解 吸附 淋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琰 冯俊涛 王永宏 郭小虎 祁新帅 张兴
【目的】建立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体系,为雷公藤通过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奠定基础。【方法】以雷公藤枝条扦插苗的根、幼茎、叶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激素、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检测了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结果】MS培养基有利于雷公藤愈伤组织的诱导;雷公藤的根、茎、叶3种外植体均可用来诱导愈伤组织;供试激素中,2,4-D的诱导效果较NAA好,KT的效果优于6-BA,低质量浓度的KT与2,4-D组合能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根、茎、叶3种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粘虫幼虫均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对粘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 h拒食中质量浓度(AFC50)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修伟 张兴
【目的】研究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4龄幼虫的杀灭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以及GST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摇蚊4龄幼虫为试虫,分别用5,10,15μg/L雷公藤总生物碱进行处理,以用丙酮处理为对照,24~72 h后观察幼虫反应,测定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并用RT-PCR方法,检测了摇蚊11个GS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4龄幼虫具有杀灭活性,24,48,72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3.019,19.092和16.760μg/L。在亚致死质量浓度(5,10,15μg/L)下,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4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琳
雷公藤生物碱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中的主要杀虫活性物质。为进一步阐明雷公藤总生物碱的杀虫活性及杀虫作用机理提供线索和依据,研究采用载毒叶片法测定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三龄幼虫的胃毒毒力,观察了粘虫五龄幼虫的中毒症状,并测定了其对不同中毒阶段粘虫五龄幼虫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三龄幼虫48,72,96,120 h的胃毒LC50分别为306.39,216.12,157.18,129.92 mg/L;试虫中毒后行动迟缓,停止取食,继而软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琳 马志卿 冯俊涛 李修伟 张兴
测定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室内毒力,以及0.1%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3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228.28和136.67 m g/L,对菜青虫5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307.61和238.18 m g/L;1.0%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小菜蛾的毒杀作用较强,其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69.62和20.35 m g/L,对菜青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93.18和44.62 m g/L。250倍稀释的雷公藤生物碱乳油(有效含量为40 m g/L)田间喷雾处理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阮秀春 斯金平 吴健 黄文华 郭宝林 许元科
历时4 a,调查了我国27个县(市)雷公藤属Tripterygium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库,定期观察雷公藤母本及无性系表型性状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雷公藤的萌蘖性、生长势与造林成活率均存在差异,雷公藤T.wilfordii萌蘖性能明显优于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野生植株、种质资源收集库内母本及无性系后代均表现一致;在浙江丽水低海拔地区栽培,雷公藤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势也明显优于昆明山海棠。浙江类似地区雷公藤药材栽培应优先选用雷公藤,良种选育重点在雷公藤分布区内进行,既可提高良种选育效率,又可保证选育的良种适合丽水地区环境条件。表4参5
关键词:
植物学 雷公藤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伟 杨细明 林勇明 吴承祯 陈灿 李键 侯智勇
应用非直角与直角双曲线模型、二项式回归方法及叶子飘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了雷公藤幼苗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雷公藤幼苗光合速率与光强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叶子飘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最大,模拟值与实测值最符合;利用该模型重新拟合出雷公藤幼苗的饱和光强为468.98μ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为21.41μmol.m-2.s-1,这些数据与试验测量值较符合;其内禀量子效率为0.076,表观量子效率为0.069,在光补偿点处的量子效率为0.072.
关键词:
光合响应曲线模型 雷公藤 光合速率 光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都强 秦建春 张兴
测试雷公藤甲素对粘虫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并对中毒试虫的中肠组织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处理试虫脂肪酶活性在痉挛期和麻痹期分别下降 2 6 .0 %和 39.1% ,达极显著水平 ;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均不显著 ;中肠细胞变厚且混乱变形 ,组织许多部位呈消融状 ,肠壁细胞层排列不规则 ,柱状细胞与杯状细胞排列不整齐 ,并有纵肌、微绒毛脱落现象。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中肠消化酶 显微结构 粘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国庆 宋萍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为了解雷公藤内生真菌的雷公藤甲素合成能力以及内生真菌间互作对雷公藤甲素合成的影响,本试验从雷公藤中筛选出1株产雷公藤甲素的内生真菌NS-1,鉴定为Fusarium nisikadoi;通过NS-1与其它内生真菌共培养,发现青霉菌属(Penicilliumn)内生真菌NS-8能够显著促进NS-1的雷公藤甲素合成(P<0.05),是对照的1.6倍.以此为基础,通过制备和添加NS-8菌丝体提取物和发酵液诱导子,进一步研究内生真菌NS-8诱导子对NS-1雷公藤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S-8发酵液诱导子促进了NS-1的糖消耗速率,提高了NS-1生物量和培养液pH值,明显促进了NS-1胞外雷公藤甲素的积累,最高含量是对照的4.2倍;NS-8菌丝体提取物诱导子对培养液pH值的影响不显著,NS-1糖消耗速率略有下降,对NS-1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胞外雷公藤甲素含量低于对照.两种诱导子对NS-1胞内雷公藤甲素合成均未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NS-8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强化NS-1雷公藤甲素的合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秋林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本文采用L16(45)正交试验方法,研究超声提取法中料液比、甲醇浓度、超声时间和中性氧化铝用量对雷公藤甲素提取率的影响,从而优化雷公藤甲素提取方案.结果表明,料液比、甲醇浓度、超声时间、中性氧化铝用量对雷公藤甲素的提取率均有影响,中性氧化铝用量对雷公藤甲素的提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甲醇浓度次之,超声时间对雷公藤甲素的提取率影响最小;当甲醇的浓度为80%,液料比为1∶35,超声时间为25 min,中性氧化铝的用量为5 g时,雷公藤甲素提取率最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秀萍 郭文硕 冯丽贞 叶小真 谢婉凤
用雷公藤角斑病致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培养液处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枝条,使得雷公藤体内保护酶增量表达,减弱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雷公藤的抗病性.结果表明40%福木假尾孢菌毒素为最佳处理浓度.
关键词:
雷公藤 福木假尾孢 毒素 抗病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婉凤 郭文硕 陈玉森 方树民 冯丽贞 许文耀 刘金燕
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角斑病病原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ra elaeodendri)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方式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7-29℃,以胡萝卜培养基生长最好,pH值4.5-9.0适合生长.产孢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6,燕麦培养基最适产孢.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3,雷公藤汁液及暗培养条件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接种24 h时萌发芽管直接从背面气孔侵入雷公藤叶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荣华 斯金平 阮秀春 黄文华 郭宝林 许元科
为了了解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的主要经济性状生长规律,先后测定55个2年生、62个3年生雷公藤无性系植株的根系生物量、枝条鲜质量、枝条条数、主要枝条粗度与长度、主要根系条数及粗度与长度,并分析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雷公藤生物量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比为1.0∶1.7~2.0;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根系生长进一步分化,主要根系数量明显减少;雷公藤全根鲜质量与枝条鲜质量、植株枝条数、最粗枝条粗度、最长枝条长度、主要根系条数、最粗根的粗度、最长根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通径分析结果来看,枝条鲜质量对地下根鲜质量具最大的正效应,分枝数的影响效应次之。雷公藤人工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琰 崔宏安 冯俊涛 丁虹茹 易晓华 张兴
The callu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asic media,differ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rowth regulators on regeneration of T. wilfordii. And the process of the somatic embryogenesis was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A was more effect...
关键词:
雷公藤 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发生 植株再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