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9)
- 2023(5988)
- 2022(5178)
- 2021(4846)
- 2020(4003)
- 2019(8554)
- 2018(8531)
- 2017(15240)
- 2016(8527)
- 2015(9286)
- 2014(8578)
- 2013(8295)
- 2012(7284)
- 2011(6514)
- 2010(6733)
- 2009(6282)
- 2008(6091)
- 2007(5339)
- 2006(4588)
- 2005(3947)
- 学科
- 济(26837)
- 经济(26806)
- 管理(21847)
- 业(20620)
- 企(16331)
- 企业(16331)
- 方法(12549)
- 数学(10886)
- 数学方法(10631)
- 农(8889)
- 学(7827)
- 业经(7235)
- 财(7110)
- 制(6994)
- 教育(6646)
- 中国(6642)
- 贸(6123)
- 贸易(6121)
- 易(5952)
- 理论(5851)
- 农业(5841)
- 务(4968)
- 财务(4948)
- 财务管理(4939)
- 研究(4863)
- 和(4471)
- 企业财务(4470)
- 教学(4443)
- 环境(4420)
- 生(4261)
- 机构
- 学院(114272)
- 大学(111492)
- 研究(40298)
- 管理(39090)
- 济(38655)
- 经济(37458)
- 理学(33664)
- 理学院(33232)
- 管理学(32188)
- 管理学院(32013)
- 中国(28218)
- 科学(27805)
- 农(26340)
- 京(23906)
- 所(21552)
- 业大(21396)
- 农业(21069)
- 研究所(19724)
- 江(18189)
- 财(17588)
- 中心(17470)
- 技术(16029)
- 院(15529)
- 省(14962)
- 州(14581)
- 北京(14559)
- 范(14407)
- 师范(14118)
- 农业大学(13788)
- 财经(13753)
- 基金
- 项目(79106)
- 科学(59486)
- 研究(54893)
- 基金(54144)
- 家(49266)
- 国家(48880)
- 科学基金(40529)
- 省(33597)
- 社会(31775)
- 社会科(30054)
- 社会科学(30048)
- 自然(27956)
- 划(27659)
- 基金项目(27527)
- 自然科(27327)
- 自然科学(27310)
- 自然科学基金(26764)
- 教育(26465)
- 资助(23290)
- 编号(23231)
- 重点(18389)
- 成果(17691)
- 发(17377)
- 创(16805)
- 课题(16756)
- 计划(16410)
- 部(15765)
- 创新(15761)
- 科研(15703)
- 科技(14812)
共检索到168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博超 杨运楷 王海亮 宋晓玲 黄倢
为探索应用益生菌的凡纳滨对虾零换水育苗技术,选择具有不同生态学功能的四株益生菌进行配伍形成两个益生菌组合PBE和PBN,并应用于凡纳滨对虾无节V期幼体(N5)至仔虾第五天(PL5)的育苗实验。每个实验组包含6个平行,同时设置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不换水,PBE和PBN组的水体中连续施用益生菌组合。当幼体发育至蚤状幼体Ⅲ期(ZⅢ)、糠虾幼体Ⅲ期(MⅢ)和PL5时,检测幼体变态率、幼体体内和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总数(total culturable bacterial count,TBC)和假定弧菌总数(total presumptive Vibriobacteria,TPVB);在实验结束时统计各实验组幼体成活率,并用Illumina测序PL5幼体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果显示:在整个育苗周期内,未发生疫病;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合显著降低了(P 0. 05),红杆菌科是微生物群落中最具优势的菌群,在各实验组中的相对丰度为40%~86%。研究表明,零换水条件下,益生菌组合能够有效抑制弧菌在育苗水体和凡纳滨对虾幼体体内的过度增殖,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实现育苗的健康生产。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复合益生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窦春萌 左志晗 刘逸尘 张亦陈 耿绪云 孙金生
为获得具有消化酶活性且安全的益生菌,从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初步分离得到576株细菌,对菌株进行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能力的定性及定量测试,筛选出产酶种类多且产酶能力强的菌株11株。对筛选出的11株菌进行了幼虾浸浴实验、药敏性实验和溶血性实验,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将11株菌的菌悬液添加到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养殖水体中进行浸浴实验,浸浴结束后用鳗弧菌进行刺激,测定不同浸浴组幼虾相关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确定其对幼虾的保护效果。综合消化酶活性、菌株对幼虾的保护效果及生物安全性,筛选得到4株效果较好的菌株。菌株的16S r 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细菌1号、2号和4号分别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益生菌 肠道 鉴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戈 朱开玲 张庆起 王志杰 黄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毅 谭北平 麦康森 艾庆辉 郑石轩 程开敏
以初体质量为(0.11±0.00)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室外水泥池进行10周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肠道和粪便菌群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虾乐333(复合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虾乐333+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1)各1g/kg,配制5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饲喂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益生菌 生长 消化酶 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尚碧娇 左志晗 窦春萌 李文悦 孙金生
为分析荚膜红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2株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本实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30 d的养殖饲喂实验,饲喂后期利用高通量测序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16S rDNA V4区,来分析不同益生菌饲喂后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对虾体质量增加率和攻毒后累计死亡率的宏观指标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空白组(CK)、荚膜红细菌组(Rc)和蜡样芽孢杆菌组(Bc)样品OTU范围为374~506,其中CK组对虾肠道菌群OTU数量最低,饲喂益生菌后的2组对虾肠道菌群中OTU数量相对较高;(2)在门分类水平上,3组的变形菌门数均为最多,CK组主要为变形菌门和少量拟杆菌门,Bc组主要有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无壁细菌门、厚壁细菌门和假单胞菌,Rc组主要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放线细菌、梭杆菌门和蓝细菌;(3)稀释曲线和Shannon指数结果可见,CK组样品物种丰度和复杂度最低,且Bc组样品丰度和复杂度相对较高;(4)PCA分析发现,Rc组和CK组样品微生物组成较为接近,结合宏观对虾体质量增加率和攻毒后累计死亡率的结果分析,可见相较于荚膜红细菌,蜡样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更显著,且益生效果更佳。研究表明,饲喂益生菌可以扩增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度,并能抑制弧菌属等有害菌群的生长,提高对虾体质量增加率并降低死亡率,从而达到益生效果,其中以饲喂蜡样芽孢杆菌菌株效果更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运楷 宋晓玲 王海亮 谢国驷 黄倢
本研究选择1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L-9、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S-12、1株金丽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flavipulchra) CDM8,以1∶1∶1将其组成复合益生菌,各益生菌水体添加浓度为107 CFU/ml,进行为期30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实验。实验分为暂养期(7d)、益生菌处理期(15d)、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期(10 d)。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显著增加水体和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总数(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桂英 宋晓玲 孙艳 麦康森 谢国驷 黄倢
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Bacillus firmus)、坚强芽孢杆菌活菌(1.0×108 CFU/g)+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灭活菌(1%)、坚强芽孢杆菌活菌(1.0×108 CFU/g)+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灭活菌(1%)配制3种免疫饲料。每组3个重复,对个体质量为(3.2±0.26)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每5 d取样,以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英 王晓璐 刘洪军 王友红 李乐 盖春蕾 许拉 叶海斌 穆川川 马星坤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营养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投喂仅用蛋白液包裹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含活菌量达10~8 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28 d。于试验第7,14,21和28天取样,测定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苹果酸脱氢酶(MDH)、脂肪酶(LPS)、已糖激酶(HK)、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试验结束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2个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肌肉中粗蛋白质、肌糖原含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显著提高(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血清中TP、TC及TG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凝结芽孢杆菌组GS活性在试验第14天显著高于其他2个组(P<0.05);2个试验组HK活性在第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MDH活性在第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LPS活性在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凝结芽孢杆菌组T-AOC活性在试验第7天最高(55.21 U/mL),地衣芽孢杆菌组在第14天最高(45.08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CAT活性在第21天最高,SOD活性在第7天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GSH-PX活性在第28天最高(957.30 U/mL),地衣芽孢杆菌组在第21天最高(932.25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NOS活性和NO含量均在第14天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NO含量在第28天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均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增强其营养物质代谢水平,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磊 赵明军 张洪玉 唐夏 杨铿 杨润清
对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中分离出的鲍鱼希瓦氏菌(Shewanella haliot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双壳气单胞菌(Aeromonas bivalvium)3株有益菌株,利用正交设计得到9种复合比例,通过饲料中添加上述9种比例混合的菌体(菌数总量为109 cfu/g)饲喂凡纳滨对虾,经过28 d养殖实验,评价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指标的影响。随后,利用氯化铵调节水体氨氮浓度至26.67 mg/L,经过16 d的氨氮毒性实验,研究不同比例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抗氨氮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9个复合益生菌实验组的增重率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练小军 朱开玲 张庆起 万晓媛 谢国驷 郭程程 黄倢
对虾苗种带毒而导致养殖期病害爆发是当前养殖业常常面临的难题,益生菌的应用作为一种可替代药物的解决方案备受关注。采用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KL-3 2010和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KL-C2 2014作为益生菌进行纳滨对虾投喂实验,研究上述菌株对带毒对虾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假交替单胞菌KL-3 2010对致急性肝胰腺坏死副溶血弧菌(VP_(AHPND)20130629002S01)有拮抗作用和胞外蛋白酶活性,微小杆菌KL-C2 2014有胞外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盛静 赵小金 宋晓玲 王春迪 刘文亮 黄倢
以初体重为(7.20±1.3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箱进行3周的养殖实验和2周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人工感染实验,其中对照组每日投喂普通商品饲料,实验组每日投喂在普通商品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0×10~8 cfu/m L配制成的实验饲料。目的是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toLL受体及溶菌酶基因表达量和抗哈维氏弧菌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对虾抗哈维氏弧菌感染的能力,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22.22%。与对照组相比,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福佳 李雪菲 刘永坚 田丽霞 杜震宇 张志豪 李宇明 阳会军
为了探讨低盐度(0.6~0.8 g/L)条件下初始体质量为(0.38±0.004)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亮氨酸需求量,以鱼粉、花生麸和L-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含粗蛋白400 g/kg的6种等氮饲料,标记为L7~L12组,各组亮氨酸水平分别为15.95、17.95、19.95、21.95、23.95和25.95 g/kg(饲料干物质)。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进行56 d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增重率随饲料亮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亮氨酸水平达到23.95 g/kg(L11组)时,增重率达到最高值(1143.11±36.40)%,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艳艳 刘小林 黄海洪 钱昭英 王宪宗 相建海 李义军
【目的】研究凡纳滨对虾Crustin-like基因(即CL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探明CL基因是否参与副溶血弧菌侵染条件下的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机制和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凡纳滨对虾CL基因;用DNAstar、Clustalx、MEGA 5.0、PROSITE、TMpred和SignalP软件,分析CL基因序列及其蛋白结构,并预测蛋白功能;利用副溶血弧菌进行攻毒试验和实时定量PCR,检测CL基因在病原侵染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了凡纳滨对虾CL基因(登录号:JQ824114)的cDNA,全长为501bp,含有33bp的5′非翻译区(1~33b...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桂英 孙艳 宋晓玲 黄倢 谢国驷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配伍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活菌(1.0×108 CFU/g)、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灭活菌(1%)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灭活菌(1%)作为实验饲料,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实验所用凡纳滨对虾初始质量为3.2±0.26g,投喂15d后进行WSSV感染实验并继续观察14d。实验期间定期取样测定对虾肠道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并分析可培养肠道细菌总数和优势菌数量。结果表明,实验组对虾肠道中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整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尚碧娇 左志晗 李文悦 邵迎春 刘逸尘 孙金生
以霍氏肠杆菌(E3)和乳酸菌(R3)2株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4周的养殖饲喂实验,饲喂后期利用Biolog-ECO方法对实验组及空白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霍氏肠杆菌(E3)或乳酸菌(R3)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显著上升,表明益生菌增强了肠道微生物活性;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整体能力显著增强,表明益生菌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代谢功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有明显差异,表明饲喂2株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其中,停喂霍氏肠杆菌后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停喂乳酸菌后的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二者在第10天取样的结果中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肠道内原有菌群的数量和结构,促进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维持或者促进对虾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此两株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停留时间最少为5 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