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3)
2023(12561)
2022(10910)
2021(9898)
2020(8395)
2019(18833)
2018(18700)
2017(35870)
2016(19574)
2015(22168)
2014(22454)
2013(22003)
2012(20373)
2011(18754)
2010(19123)
2009(17983)
2008(17570)
2007(16208)
2006(14312)
2005(12917)
作者
(57260)
(48252)
(47842)
(45683)
(30349)
(23043)
(21961)
(18764)
(17950)
(17248)
(16390)
(16029)
(15370)
(15181)
(14904)
(14781)
(14648)
(14151)
(14032)
(13677)
(12040)
(11897)
(11601)
(11028)
(11024)
(10720)
(10706)
(10454)
(9703)
(9445)
学科
(100831)
经济(100753)
管理(54108)
(49164)
方法(38635)
(38615)
企业(38615)
数学(34031)
数学方法(33736)
(24377)
地方(24196)
中国(24091)
(19949)
(19338)
业经(19147)
(16471)
(16446)
贸易(16439)
农业(16403)
(15821)
地方经济(15219)
(13908)
环境(13529)
理论(13489)
(12732)
金融(12730)
(12719)
银行(12685)
(12095)
(11770)
机构
学院(287762)
大学(284206)
(125208)
经济(122513)
管理(105585)
研究(98319)
理学(90203)
理学院(89108)
管理学(87419)
管理学院(86885)
中国(74545)
科学(59919)
(59307)
(55453)
(50838)
(46549)
研究所(45776)
(45234)
中心(44924)
财经(44123)
业大(40414)
经济学(39788)
(39714)
(38224)
师范(37873)
北京(37359)
农业(36466)
(35924)
经济学院(35619)
(34902)
基金
项目(182401)
科学(142646)
研究(134945)
基金(130113)
(112350)
国家(111407)
科学基金(94799)
社会(85471)
社会科(80878)
社会科学(80855)
(72886)
基金项目(68385)
教育(62559)
(60312)
自然(59445)
自然科(58031)
自然科学(58015)
自然科学基金(56945)
编号(56321)
资助(53706)
成果(45711)
重点(41514)
(41198)
(40010)
课题(39199)
(37523)
创新(35129)
国家社会(34872)
科研(34714)
教育部(34291)
期刊
(148728)
经济(148728)
研究(86161)
中国(57699)
(44209)
学报(42441)
(42414)
科学(39296)
管理(38409)
大学(31557)
教育(30609)
学学(29787)
农业(28274)
技术(26732)
(25487)
金融(25487)
经济研究(24919)
业经(24120)
财经(22460)
(19486)
问题(18690)
技术经济(15969)
商业(15324)
统计(15219)
(14824)
(14704)
(13532)
(13319)
图书(13271)
理论(13230)
共检索到437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曰影  
作为一种新兴就业形态——零工经济,反映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导致的工作模式、就业模式的巨大变化,对劳动关系形态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从新的视角来挖掘。本文阐释了零工经济的概念、特征和经济贡献,梳理了劳动关系相关理论的发展,重点分析了零工经济“新”型劳动关系的根本转变和面临的挑战,指出“平台—个人”的模式转变、算法控制导致的权力失衡、情感工作对劳动过程的定性强化,是零工经济下“新”型劳动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的主要区别,进而对零工经济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向东  张凤  Paul M.A.Baker  
本文综合"零工经济"(Gig经济)的国际国内典型研究文献,聚焦知识工业时代"Gig经济"改造和提升"劳动"品质的潜力,提出了知识工业时代赋予"Gig经济"与"分享经济"相互支撑、互为发展机会的关系,特别是其赋予劳动除传统形态产业实践之外更为前瞻性的发展机会,给出了这一发展背景下的更为贴切的概念内涵及其相关发展机制,更强调了这一背景下"Gig经济"经由分享经济专业化发展方向再造劳动的匠心价值、从而提升劳动品质的独特作用。而其间作为支撑平台的分享经济及其数字软件平台,也需要高品质和高度多样化劳动的需求来创造和促进自身差别化发展,这一发展关系也可能为我国发展新工业经济业态及其相应的政策和战略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慧慧  杨小勇  
灵活就业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型就业方式,如何加强数字零工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数字零工进行概念辨析与界定可以发现,平台企业和数字零工的劳动关系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体现在资本从生产、分配、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方面加剧了对数字零工剩余价值的压榨,引发了数字零工职业保障不足、收入分配不公、“泰罗制”管理和职业晋升不畅等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际,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应明确数字零工的法律身份,健全配套职业保障制度,加强对平台企业无序扩张的反垄断监管力度,并打破数字零工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崔学东  曹樱凡  
"共享经济"是对数字资本主义或平台资本主义的叙述修辞。本文认为,西方"共享经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利用数字技术修复后工业和金融资本主义新"滞胀"(停滞与资产价格膨胀)崩溃后所面临的积累危机,转向从受众无酬劳动、家庭生活资料的再商品化中提取剩余价值;利用数字化的零工劳动重塑雇佣劳动关系,解决在开放分散劳动场所下的劳动组织与监督问题,创造更为弹性和不稳定的劳动后备军;以数字创新扰动者的角色,挤压和取代有管制行业和企业,削弱政府管制,强化新自由主义。因此,"共享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替代或终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经济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旦  
零工经济劳动领域存在立法滞后、社保体系不健全、劳资关系不平衡、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导致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在劳动时长管理、劳动收入分配、劳动信息获取、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均处于弱权状态。增进互联网“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劳动权益,政府应在零工行业的法律规划、社保福利、行业监管等方面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企业应在入职资格、评价监管、社保福利、数据安全等方面规范治理机制,零工群体应在集体合作维权、组建行业组织、设置职业互助金等方面有所作为。三方协同合作实现零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实质性突破,从而促进互联网零工经济的健康发展,助力我国经济新业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富胜  吴越  
借助能够广泛采集和匹配信息的数字平台,零工经济实现了众包劳动和按需服务的大规模组织,是一种符合资本弹性积累要求而产生的新型用工关系。在零工经济中,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但需要接受"独立承包商"的地位并付出社会保障缺失的代价。零工经济为高技能劳动者和兼职劳动者提供了更灵活的工作机会和较高的总收入。低技能全职零工劳动者则迫于生活和竞争的压力主动选择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工作强度的增大,日益面临收入和工作日程的不稳定化。只有考虑多方利益对零工经济进行规制和引导,才能使应用新技术的零工经济实现劳资双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戴鑫岳  卢朝佑  
成人学历教育的产出与回报率密切相关。分析发现成人学历教育的回报率并非简单的资金收益,由于其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使得成人教育回报率的估算要考虑工作意愿、工作经验以及工作习惯在内的多种变量。因此需从劳动经济的视角来看待成人学历教育的产出。劳动与成人学历教育间的经济关系可以概括为:成人学历教育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市场中的优化配置,补充长期劳动力市场需求,劳动力市场需求间接影响成人学历教育回报率。提升成人学历教育的产出应从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入手,既要推动成人学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衔接,又要完善成人学历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补充,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劳动力市场的成人学历教育产出提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鲍春雷  
零工经济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趋势,进而推动零工劳动力市场发生新变化,呈现出就业形式多元化、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安排任务化、用工管理数字化、兼职工作便利化、用工关系复杂化等特点,其发展过程中也带来就业管理服务和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需要在统计监测、政策支持、权益保障、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协同治理等方面进一步补齐短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费翔  唐虹  
本文考察了数字技术对外包零工劳动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美国纵向雇主-家庭动态数据库(LEHD)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显著降低了外包零工的劳动收入,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通过减弱外包零工对自身劳动过程的控制能力、减弱外包零工的集体议价能力以及提升外包零工对平台的依附性三条渠道削弱其自身的议价能力,进而降低了外包零工的劳动收入。结合研究结论与中国零工经济特征提出以下相关建议:补齐制度短板,加强外包零工劳动权益保障;约束数字权力,加强数字平台算法治理;推动工会和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并探索国有资本主导的合作制平台组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峰  
分享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以Uber、滴滴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迅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对工业化背景下产生的用工方式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以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之间的关系为例,探讨分享经济与传统劳动法律体系的冲突,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皓琰  李明  
网络生产力催生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平台为核心组织的多种新型经济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就业、生产、消费等活动的运作形式,并引发了劳动关系的新变化。网络生产力下的新型经济模式看似带来了就业权利、生产资料、劳动成果等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共享,但究其本质则是资本为实现更大范围内控制所运用的手段,且剥削与控制的范围更大、方式也更加隐蔽。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生产力,必须牢牢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加强对数字劳动和信息商品的研究,有效实施政府引导、完善立法执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峰  
分享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以Uber、滴滴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迅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对工业化背景下产生的用工方式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以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之间的关系为例,探讨分享经济与传统劳动法律体系的冲突,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苏晓艳   胡屹  
以往对就业质量的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与农民工群体,较少针对平台零工劳动者。本研究以237名平台零工劳动者三阶段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理论与工作特征模型,从平台零工劳动者、平台企业、顾客及零工工作灵活性共四个维度七个因素,构建平台零工劳动者就业质量前因模型,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平台零工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前因组态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工作灵活性是影响平台零工劳动者高就业质量的必要条件;第二,促进平台零工劳动者高就业质量的路径有4条,分别是零工-平台交互型、零工-顾客交互型、平台-顾客交互型及零工-平台-顾客三方交互型;第三,导致平台零工劳动者低就业质量的路径有3条,分别是资本兴趣缺失型、工作环境制约型、平台管控过度型。本文弥补了以往文献仅仅考虑单一变量影响的局限,系统提出平台零工劳动者高(或低)就业质量的多条前因组态因果路径,从而为提升平台零工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鹏   刘铖   陈沛酉  
零工经济引起的劳动变革已广受关注,然而零工劳动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还未被充分讨论。以外卖骑手为例,通过网络民族志和视频图像,分析该群体中存在的“过渡”“爆单”“APP”“电动车”“卡餐”“差评”等具有“焦点隐喻”的本土概念发现,零工经济在依靠平台算法而为零工者提供较低的入职门槛“、自由”的工作时空“、精准”的供需匹配等多个“诱惑”的同时,也隐藏着去技能化的“陷阱”、职业团体的瓦解、劳资矛盾的“转嫁”等多个“暗面”。这一发现所内隐的逻辑是:零工劳动与职业教育需要从“脱嵌”走向“互嵌”。这要求职业教育突破既有框架,为零工者提供贯穿于个体生命历程的技能增值与流动、校企深入合作的职业生涯规训,并构建基于算法的职业教育社会契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勇   项楠  
“数字零工”以其“去雇佣化”、灵活自由等突出特征,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形态。作为资本数字化增殖逻辑的产物,“数字零工”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背景下,是资本摆脱工作日约束的增殖新路径。资本借助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模糊了工作日产休界限,依靠算法逻辑突破工作日生理及道德极限,通过“去雇佣化”使工作日隐形化,消弭资本逻辑下的“数字零工”工作日约束。基于此,在“数字零工”人数众多的中国,应通过加快完善零工权益保障、加强平台教育与政府监管职能,创新完善零工维权渠道,引导资本在中国的良性规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