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3)
- 2023(20630)
- 2022(17191)
- 2021(16057)
- 2020(13229)
- 2019(30409)
- 2018(29933)
- 2017(57727)
- 2016(31059)
- 2015(34650)
- 2014(34661)
- 2013(34043)
- 2012(31296)
- 2011(28072)
- 2010(28294)
- 2009(26322)
- 2008(25152)
- 2007(22364)
- 2006(19830)
- 2005(18072)
- 学科
- 济(128414)
- 经济(128277)
- 业(90334)
- 管理(89955)
- 企(73606)
- 企业(73606)
- 方法(54685)
- 数学(47070)
- 数学方法(46505)
- 中国(41992)
- 农(35746)
- 财(33837)
- 银(31628)
- 银行(31585)
- 融(31563)
- 金融(31561)
- 业经(30972)
- 地方(30702)
- 行(30344)
- 制(28266)
- 学(24641)
- 农业(24097)
- 贸(23680)
- 贸易(23658)
- 易(22908)
- 务(22132)
- 财务(22043)
- 财务管理(21994)
- 理论(21614)
- 企业财务(20943)
- 机构
- 大学(434089)
- 学院(433448)
- 济(178041)
- 经济(174154)
- 管理(172110)
- 理学(147224)
- 研究(145718)
- 理学院(145663)
- 管理学(143116)
- 管理学院(142338)
- 中国(119840)
- 京(92879)
- 科学(86655)
- 财(85081)
- 所(72087)
- 中心(68996)
- 农(68850)
- 财经(67185)
- 江(65056)
- 研究所(65012)
- 业大(61492)
- 经(61102)
- 北京(59171)
- 范(56354)
- 师范(55811)
- 经济学(54101)
- 州(53339)
- 农业(53322)
- 院(52903)
- 财经大学(50168)
- 基金
- 项目(289880)
- 科学(228984)
- 研究(213766)
- 基金(211071)
- 家(182558)
- 国家(180995)
- 科学基金(156936)
- 社会(135927)
- 社会科(128874)
- 社会科学(128840)
- 省(112329)
- 基金项目(111205)
- 自然(101170)
- 自然科(98886)
- 自然科学(98864)
- 教育(98255)
- 自然科学基金(97075)
- 划(94273)
- 编号(87452)
- 资助(87383)
- 成果(70677)
- 重点(64539)
- 部(64044)
- 发(63863)
- 创(60091)
- 课题(60000)
- 创新(56077)
- 国家社会(55994)
- 教育部(55534)
- 科研(55173)
- 期刊
- 济(198563)
- 经济(198563)
- 研究(134538)
- 中国(88714)
- 财(65317)
- 管理(65009)
- 学报(64121)
- 农(63241)
- 科学(60462)
- 融(58844)
- 金融(58844)
- 大学(50093)
- 教育(47765)
- 学学(47088)
- 农业(42404)
- 技术(38333)
- 财经(33356)
- 业经(33352)
- 经济研究(31665)
- 经(28511)
- 问题(25776)
- 理论(22228)
- 业(22074)
- 图书(21339)
- 技术经济(20852)
- 实践(20181)
- 践(20181)
- 商业(20059)
- 贸(19824)
- 现代(19610)
共检索到661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恒宇 吴俊 张宗益
本文采用2000~2010年中国银行业"管住上限"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前期14家主要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全面考察该时期银行资金竞争行为的基础上,将批发资金融资条件引入研究框架,实证检验银行业零售存款竞争、批发资金融资与银行风险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住上限"并未避免非价格及变相价格竞争环境下银行风险动机的形成;银行间批发资金市场成功发挥了独立资金配置体系的功用,成为调节银行竞争压力的重要渠道;批发资金融资压力促成了银行整体风险的缓解。为此,监管当局应协力实现竞争与银行稳定的有效相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喻微锋 周永锋
本文基于96家中国商业银行2007—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存款竞争对信贷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贷款总额上,存款竞争显著增加了中国商业银行总贷款投放。(2)在贷款价格上,存款竞争能显著增加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但是这种关系因银行面临存款竞争压力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银行面临的存款竞争压力较大时,存款竞争显著地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而当银行面临的存款竞争压力较弱时,存款竞争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无明显影响。(3)在不良贷款率方面,存款竞争整体上提高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在银行面临不同的存款竞争压力时,这二者的关系也存在差异。当银行面临的存款竞争压力较大时,存款竞争显著地增加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而当银行存款竞争压力较弱时,存款竞争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无明显影响。(4)存款竞争对贷款利率与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贷款竞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贷款竞争强度的加剧,存款竞争对贷款利率及不良贷款率均无明显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忠伟 刘妤洵
在当前中国统一的官定利率体制下 ,银行不具有资金定价权。在银行信用风险忽略不计的情况下 ,居民选择哪一家银行存款 ,其期望收益是相同的。这使得各个银行的存款产品对存款人而言具有同质性 ,但正是这种存款产品的同质性掩盖了存款对各个银行边际效用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模型分析 ,证明在现阶段 ,居民的存款对小银行有更大的边际效用。所以 ,利率市场化以后 ,小银行会比大银行更高的价格 (利率 )来吸收存款。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存款
[期刊] 预测
[作者]
吴恒宇 吴俊 张宗益
针对理论和实务界所担忧的利率市场化所激化的存款竞争风险问题,本文基于一个两期空间竞争模型,将为传统理论所忽略,但对我国银行业吸储行为有深刻影响的银行间市场批发资金融资引入经典存款竞争框架,通过对银行融资组合行为的数理建模,明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市场竞争对银行稳定的作用机理,并据此导出了维护系统安全的制度建设建议。研究发现:当无银行间市场约束时,存款竞争在整体上会导致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增加;而在该约束条件下,竞争通过降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高存款市场份额银行的风险,使银行体系呈现出更强的稳定性。这启示监管当局建立及巩固银行间市场约束机制可作为未来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实现银行长期稳定的一个有效路径。
关键词:
存款利率市场化 存款竞争 银行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宗益 吴恒宇 吴俊
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格局形成的重要步骤。本文采用1998~2010年14家主要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利用似不相关回归技术对银行贷款价格竞争度指标Lerner指数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Driscoll-Kraay稳健标准差,实证检验了银行价格竞争与其风险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10月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成为商业银行深化价格竞争的开端;(2)现阶段,价格竞争有助于缓解银行的信贷风险,但对于其整体经营风险的控制并无显著影响;(3)利率上限的取消并不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调整行为,不过却可能造成其阶段性的经营风险。
关键词:
贷款利率市场化 价格竞争 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黎灵芝 胡真 邓坤
本文选取2008~2013年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没有限制存款竞争,价格和非价格引起的存款竞争有可能会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但有助于刺激银行改善流动性。存款市场约束通过数量渠道约束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行为,通过价格渠道约束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会提高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变化会对存款市场竞争产生显著的影响,银行提高流动性的行为及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会加剧存款市场竞争,中国银行业的存款竞争存在显著的顺周期性特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这次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理时,并没有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理,除了"先贷款、后存款"的既定利率市场化顺序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没有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原因2013年7月20日,中央银行全面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由金融机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咬亮
本文基于样本银行近5年客户的真实账户数据,将资金往来数据归为现金、转账、投资、理财、消费、还款、跨行、批量扣收八类,再通过OLS法分别就储蓄存款及金融资产与八类资金往来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并结合银行实务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在当前银行业储蓄存款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应该重视客户金融行为的动态变化和趋势,甄别资金往来作为储蓄存款、金融资产源头的关键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破解储蓄存款增长乏力、金融资产结构失衡的发展难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晶
随着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的不断扩大,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与大额存单的推出,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接近尾声。本文基于2008—2013年38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高,外资银行的存贷利差最低;存款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破产概率,同时也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而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啸 卜俊飞
存款为什么对于商业银行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商业银行风险跨期平滑的视角,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我们的理论模型表明,零售存款的利率黏性特征使其能够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得以跨期平滑短期市场利率变化引起的收益波动,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合乎逻辑的假说就是零售存款越多的银行风险越低。本文用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为存款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零售存款更多的银行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风险承担意愿更弱,这在零售存款相对较少的非上市银行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监管当局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市场约束作为巴塞尔协议Ⅱ三大支柱之一以及衡量金融深化的重要标准,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利率市场化等又是提高银行市场约束程度的实质性推动力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藉此评估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政策影响及利率市场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我国银行整体的市场约束能显著抑制其风险承担,但分类的结果则表明地方性银行的市场约束效应最明显,大型银行次之,外资银行则不显著;进而,在考虑利率市场化因素之后,除外资银行以外的市场约束效应均有所增强,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对价格约束效应的作用要远强于其对数量约束效应的影响。(2)基于合成控制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市场约束对地方银行的影响更明显,且存款保险制度通过价格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较之其通过数量约束的作用效果要更强。(3)综合而言,存款保险制度会增加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约束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影响开始趋于明显,并使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逐渐与国外相符,但仍然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唐兴国 刘艺哲
以基于贷款利率的Lerner指数衡量贷款竞争,运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White异方差稳健标准差,对中国银行业2001~2012年贷款竞争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成为银行深化贷款竞争的开端,而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对金融稳定没有直接的影响;Lerner指数与银行收入波动、银行破产风险呈正相关关系,与银行资本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贷款竞争程度越强,金融体系越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品 沈悦
本文通过构建纳入互联网金融的银行环形城市模型,推演了"互联网金融→存款结构/付息成本→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6年我国8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发展经由恶化存款结构和抬高付息成本两种渠道显著加重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其中,恶化存款结构效应的相对贡献为50%左右,抬高付息成本效应的相对贡献为35%左右;(2)相较于互联网渠道构筑业态,互联网支付结算、互联网资源配置和互联网财富管理业态对银行存款结构和付息成本的不利影响更为强烈;(3)相对于国有、大规模、低流动性和低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非国有、小规模、高流动性和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流失更快,平均付息成本上涨更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陆军 赵越
为了分析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结构变动,构建一个符合中国银行业特征的寡占模型,推导得出存、贷款利率和利差水平的长短期变动路径,并采用国际上已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的38个国家(地区)197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存、贷款利率和利差水平的长短期影响。理论推导和实证结果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初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会同步上升,但存款利率比贷款利率上升得更快,存贷利差会收窄;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长期来看,存、贷款利率会回落,利差水平会回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冯传奇 洪正
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开启时期正是银行经营快速转型阶段,研究银行经营结构对存款利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7年中国105家银行数据,本文验证了银行经营结构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两类非利息收入影响存款利率的方向不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降低了存款利率,而其他经营收入提高了存款利率。(2)存款负债占比越高,存款利率越高,且这一作用在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更明显。(3)非利息收入和存款负债存在交互作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存款负债减弱了彼此调节存款利率的作用,其他经营收入、存款负债增强了彼此调节存款利率的作用。(4)影子银行规模越大、存款利率越高,但这一作用随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扩大而减弱。随着利率"双轨制"的逐步取消与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银行需尽快完善存款定价机制,防范利率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