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5)
2023(5652)
2022(4386)
2021(4013)
2020(3176)
2019(7196)
2018(6836)
2017(12402)
2016(6724)
2015(7511)
2014(7503)
2013(7446)
2012(6494)
2011(5478)
2010(5819)
2009(5609)
2008(6009)
2007(5385)
2006(4842)
2005(4567)
作者
(18869)
(15908)
(15625)
(14690)
(10174)
(7279)
(7158)
(6138)
(5935)
(5835)
(5388)
(5338)
(5290)
(4958)
(4874)
(4833)
(4758)
(4699)
(4581)
(4438)
(3840)
(3829)
(3773)
(3699)
(3589)
(3567)
(3503)
(3471)
(3202)
(3055)
学科
(64009)
企业(64009)
(55560)
管理(44405)
(30093)
经济(30031)
(18449)
业经(17344)
(16532)
财务(16531)
财务管理(16527)
企业财务(15662)
方法(14391)
技术(11892)
企业经济(11637)
理论(10215)
(9691)
经营(9645)
(9441)
技术管理(9363)
(8867)
(8136)
决策(7982)
数学(7478)
数学方法(7422)
计划(7304)
经济理论(7151)
(7108)
体制(6688)
(6059)
机构
学院(101342)
大学(96232)
管理(45779)
(41500)
经济(40736)
理学(38688)
理学院(38397)
管理学(38090)
管理学院(37883)
研究(24861)
(22543)
中国(22464)
(20077)
财经(17541)
(17363)
(15752)
商学(14751)
商学院(14633)
(13489)
科学(12891)
财经大学(12846)
北京(12815)
中心(11918)
经济学(11883)
经济管理(11361)
(11263)
工商(11109)
公司(11012)
业大(10989)
技术(10931)
基金
项目(60826)
科学(49668)
研究(47032)
基金(44858)
(37422)
国家(36980)
科学基金(34415)
社会(30529)
社会科(28945)
社会科学(28934)
(24694)
基金项目(23319)
教育(22364)
自然(22240)
自然科(21790)
自然科学(21785)
自然科学基金(21481)
编号(19180)
(19166)
资助(17894)
(16754)
(15142)
(14808)
成果(14484)
创新(13856)
企业(13845)
(13326)
(13239)
项目编号(13151)
重点(12996)
期刊
(51573)
经济(51573)
研究(28378)
管理(24793)
(23764)
中国(19446)
技术(13031)
科学(11833)
教育(10828)
学报(10119)
业经(9998)
财经(9582)
财会(9049)
大学(8783)
(8426)
金融(8426)
(8319)
学学(8311)
经济研究(7847)
会计(7459)
技术经济(7210)
通讯(6248)
会通(6237)
商业(6072)
现代(5931)
经济管理(5913)
问题(5866)
(5469)
(5362)
企业(5362)
共检索到157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聂正安  
“复制和选择性干预不可能”,是威廉姆森关于企业规模边界的一个颇具权威性的命题,但是本文认为,这个命题已遭到零售企业扩张实践的质疑,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企业的扩张恰恰是由“复制和选择性干预”所支撑的。本文从零售企业“类似性活动”业务属性和“订购性生产”经营特征分析切入,对零售企业扩张中“复制和选择性干预”成为可能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文章认为,威廉姆森命题的遭遇与经济学的某种局限有关,这种局限的直接表现是经济学一直都将企业默认为生产企业,忽略流通企业的特殊属性,“工商合一”、“以工代商”。文章对这种表象背后的原因也作了一定的分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荣兆梓  
我们把市场与科层当作构成现代经济基本组织框架的两种不同组织形式,并且从市场与科层相结合的特殊方式中导出企业概念,但不认为市场与科层在现实生活中有非此即彼的严格界限。在企业制度中,一个既是边界线又是连接点的独立产权把市场与科层区别开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市场与科层在现实中的界线不象理论上那样容易分清,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中间型的组织形式,市场与科层不仅能够相互转化,而且还能够相互渗透,企业内部组织可能包含着市场因素,就象企业外部关系也可能浸入行政原则一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庆明  魏琳  
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是在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无法回答是什么和哪些因素,决定了一笔交易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的费用高还是通过市场交易的费用高;而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通过引入资产专用性等关键变量,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威廉姆森对企业边界问题的分析,包含在其治理结构与交易匹配理论、市场治理与企业治理选择的启发式模型和组织形式的分立结构分析中。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微观制度的认识,对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指导原则以及其他广泛的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崔兵  卢现祥  
威廉姆森因为对"经济治理,尤其是企业边界的分析"而荣膺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以"交易"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通过将交易维度化,分析了交易属性、治理结构属性与离散的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作为一种治理结构的企业边界理论。"面向真实世界"的经济治理研究要求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进一步考察企业的"生产"属性,并对企业边界变迁进行动态和历史的分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兆峰  胡郑波  
消费环境是满足消费者和某种消费品或劳务结合的必要外在条件的系统,是消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本文利用Huff模型分析了具体商圈内消费环境对零售企业扩张的四个影响方面,进一步用AHP分析法对消费环境的五个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消费环境,促进零售企业扩张的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文和  夏杰长  
国外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快速扩张和零售行业的拉动作用,使得国内零售企业扩张成为本能的冲动。零售企业连锁发展的基础在于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实质是制度化的管理协调。管理标准化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强化组织学习能力、增加专用性投资和实现网络化、规模化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剑钊  吴甦  
中国连锁零售行业高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推行店铺扩张战略的必然性。本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开设新门店、进入新省份、经营新业态三种扩张方式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论对于零售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设点、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永坚  俞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惠  
规模扩张是经济效益对所有经济活动的共同诉求。因此,企业客观上始终存在着追求规模经济的内在冲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零售企业追求规模扩张的诉求更加突出,但源于多种因素的差异,中外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存在诸多的不同。本文从中外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路径、目标、方式、行为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提供对我们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江  兰传海  李俊  
扩张模式是零售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其未来的生存与绩效。将扩张模式分为扩张顺序、扩张规模以及扩张速度三部分,通过对扩张模式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零售企业海外市场扩张模式选择的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定量研究了4家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经营的扩张模式,得到了和实际情况较为一致的结果,并与以往定性研究成果相符合,实证检验了模型的实用性。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定量研究零售企业海外市场扩张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霞  周殿昆  
零售企业通过分店复制方式(连锁经营)实施规模扩张的行为,在取得规模收益的同时放大了系统风险。企业控制幅度增加而引起的管理成本,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组织协调成本,企业在跨区域适应过程中的学习成本,这些构成了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硬性约束。本文在深入探究连锁企业扩张的经济学成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企业最优化决策模型得出了零售企业连锁扩张的最佳规模边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卫忠  
本文以上市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上市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和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零售企业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规模扩张还处在粗放式增长阶段。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星宇  王小佳  
本文以我国15家上市零售连锁企业为样本,通过对其在长三角地级市扩张的实证研究,表明零售商在选择扩张的目标城市时,依次考虑的是零售业发达程度、人力资本可获性、地理区位、消费能力与市场环境等因素,并提出从征地、税收等方面吸引零售商进驻,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费明胜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目前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的空间扩张战略大体可以归为三类:跳跃式、渗透式以及渗透跳跃结合式,并对跨国零售企业的空间扩张战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