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94)
- 2023(19844)
- 2022(16879)
- 2021(15450)
- 2020(13224)
- 2019(29921)
- 2018(29402)
- 2017(56541)
- 2016(30804)
- 2015(34225)
- 2014(33817)
- 2013(33851)
- 2012(30985)
- 2011(28108)
- 2010(28175)
- 2009(26637)
- 2008(26469)
- 2007(23725)
- 2006(21271)
- 2005(19311)
- 学科
- 济(143560)
- 经济(143378)
- 业(108378)
- 管理(104407)
- 企(96019)
- 企业(96019)
- 方法(59558)
- 数学(49012)
- 数学方法(48561)
- 财(40291)
- 农(38232)
- 业经(37651)
- 中国(32508)
- 制(29327)
- 地方(27924)
- 务(27350)
- 财务(27272)
- 财务管理(27232)
- 学(26723)
- 农业(26563)
- 企业财务(25890)
- 贸(22932)
- 贸易(22920)
- 技术(22557)
- 理论(22390)
- 和(22372)
- 易(22172)
- 体(21655)
- 划(21054)
- 银(20231)
- 机构
- 学院(451127)
- 大学(450055)
- 济(190755)
- 经济(186962)
- 管理(178388)
- 理学(153566)
- 理学院(151938)
- 研究(151024)
- 管理学(149609)
- 管理学院(148791)
- 中国(115247)
- 京(95510)
- 科学(91710)
- 财(90377)
- 农(79201)
- 所(76544)
- 财经(71432)
- 研究所(69094)
- 业大(68655)
- 江(67973)
- 中心(67615)
- 经(64850)
- 农业(62135)
- 北京(60010)
- 经济学(58079)
- 范(54179)
- 院(54060)
- 州(53731)
- 师范(53576)
- 财经大学(52717)
- 基金
- 项目(298233)
- 科学(234567)
- 基金(217977)
- 研究(214868)
- 家(190635)
- 国家(189023)
- 科学基金(162717)
- 社会(138055)
- 社会科(130965)
- 社会科学(130928)
- 省(116534)
- 基金项目(115298)
- 自然(106106)
- 自然科(103613)
- 自然科学(103585)
- 自然科学基金(101792)
- 教育(97391)
- 划(97002)
- 资助(89874)
- 编号(85529)
- 成果(68710)
- 重点(66547)
- 部(65712)
- 创(63462)
- 发(63365)
- 创新(58881)
- 课题(58833)
- 国家社会(57281)
- 科研(56882)
- 教育部(56434)
- 期刊
- 济(219273)
- 经济(219273)
- 研究(135516)
- 中国(85336)
- 财(72840)
- 农(72828)
- 学报(72686)
- 管理(70832)
- 科学(65763)
- 大学(55264)
- 学学(52817)
- 农业(49057)
- 融(41771)
- 金融(41771)
- 教育(40558)
- 技术(39096)
- 财经(36695)
- 业经(35551)
- 经济研究(35014)
- 经(31505)
- 问题(28129)
- 业(27310)
- 技术经济(24556)
- 现代(21285)
- 版(21282)
- 科技(21135)
- 商业(20983)
- 贸(20964)
- 理论(20606)
- 世界(20144)
共检索到675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莉苹
利润是常用的基础绩效评价指标,但其存在未考虑投入产出、资本成本等缺陷,无法提供企业综合绩效的信息。本文基于我国2008-2021年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经济附加值(EVA)作为企业综合绩效的度量指标,研究发现:零售企业开展的异地经营能够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降低员工密集度、抑制管理者私利获取,从而促使综合绩效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当集团母公司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或非东部地区时,零售企业异地经营无法对综合绩效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从区位选择视角研究了零售企业综合绩效提升的促进因素,为零售企业选择异地经营或跨地区投资提供了来自大样本经验数据的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在上游垄断与下游企业出口DVAR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打破制造业上游垄断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营营 白东北 高煜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文章系统考察了技术市场发展这一重要科技体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从地区划分看,技术市场发展对东部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企业;从行业要素密集度看,相对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DVAR受到技术市场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大。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市场发展会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相对价格渠道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对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并未以牺牲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为代价,更多地是通过引发企业贸易方式的结构转变为具体实现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营营 白东北 高煜
在构建贸易便利化影响企业附加值贸易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还是贸易便利化分领域指标,推进贸易便利化会显著提高企业出口DVAR。同时,相对于中西部企业、中低技术行业企业和本土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对东部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贸易便利化的相对价格渠道降低了企业出口DVAR,但通过成本加成渠道提高了企业出口DVAR,贸易便利化总体上对企业出口DVAR的净效应为正。上述结论意味着,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对于提高企业出口DVAR和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继勇 王保双 蒋艳萍
文章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的角度对中国异质性企业的工资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其弹性系数为3.6%;企业异质性特征对企业工资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但其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有关工资增长的动态研究显示,出口国内附加值与工资增长率正相关,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等对工资增长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规模则抑制了样本企业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因此,中国出口企业更应注重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出口规模的扩张,且中国出口企业还需结合自身的异质性特征来调整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进而实现产品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崔晓敏 余淼杰 袁东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07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研究了最低工资上涨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最低工资通过要素替代和成本加成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比。一方面,当最低工资上涨时,直接受约束的企业可用其他生产要素进行替代,但替代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对低技术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最低工资影响企业的定价决策,进而会促使其调整出口国内附加值比。经验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对加工贸易企业、低生产率企业和低资本劳动比企业的负向影响显著小于其他企业;最低工资上涨会使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下降,进而降低其出口国内附加值比。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国内附加值 要素替代 成本加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浩然 李坤望
2003年中国首次明确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转型升级政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转型升级政策提升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多重检验得到稳健一致的结论。微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过程与企业动态变化和经营主体结构调整密切相关,转型升级政策通过促进企业退出、进入和贸易方式转化等形式对提升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泽琛 刘健
本文基于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零售业上市企业数据,从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的视角实证检验平台经济对新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平台经济对新零售企业绩效改善存在积极作用,该结论在加入总资产净利率、企业年限、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性质等控制变量后依然成立;规模经济的中介传导效应显著,新零售企业能够通过平台经济的规模经济机制改善企业绩效;技术创新的中介传导效应不显著,新零售企业无法通过平台经济的技术创新机制改善企业绩效。为此,文章提出推动新零售企业与平台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和鼓励平台经济对新零售企业开放式创新等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夏天添 张振铎 万鹏宇
为探讨现代企业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立足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以经验取样法为研究范式,以高管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体验及创新成效为对象,展开连续15周日记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会积极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规划性博弈与功利性博弈具有中介作用,技术吸收能力具有调节作用。由此证明,在“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合作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水平在历经组织间博弈后,将显著调节由技术转化而形成的创新绩效增幅。建议相关企业主动开展创新合作,并通过均衡性博弈机制完善自身技术吸收体系,实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双赢”初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祖光 张煜
经济效益指标应是某种产出与某种投入之比,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应由哪几个指标组成,才能比较科学、合理呢? 《中国商报》历年所载的大型百货商店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表中有如下四个经济效益指标:平均每一职工销货额、销售百元商品开支的费用、平均每百元流动资金提供的利税及平均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的天数。仔细分析这四个指标,就可以看出:平均每一职工销货额是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哲远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背景,采用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其传导路径为降低企业套利动机、提升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增强企业创新投资意愿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等四种机制;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并且营商环境改善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燕妮 张襄英
EVA( 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 ,一般译为经济附加值 )是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的一个新名词 ,也是企业价值评估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在分析 EVA产生背景、涵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得出 :EVA源于剩余收益 ,又是比剩余收益更优的一种方法。当然 ,EVA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如 :EVA理论研究比较欠缺 ,EVA公式的运用以一定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等
关键词:
经济附加值 EVA 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英亮
本文根据2010-2022年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资本市场信息有效性为视角,研究个体企业金融化对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资产金融化现象降低了向资本市场传递信息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股价同步性的提升,个体股价变动更受制于市场整体的波动;第二,以个体超额换手率度量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是其中的重要机制。拓展性分析显示:资产金融化对信息有效性的负面作用在代理成本更高或过度金融化的零售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在“企业行为-市场反应”的研究框架中嵌入投资者行为的机制作用,研究表明出于套利和预防动机的金融化行为不利于零售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为引导零售企业“脱虚返实”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陈华
针对规模报酬的现有文献大都没有关注零售企业规模问题。特别地,Williamson等人的"复制与选择性干预不可能"假说集中于生产企业的垂直一体化,而没有考虑零售企业的连锁扩张,对于前者来说,复制只是一个理论假说,对于后者来说,复制却是产业现实。基于品牌和统一经营模式的分店扩张,以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分店控制,是从理论上解释零售企业连锁复制的关键所在。基于沃尔玛1971-2008年间数据的扩展DEA分析结果表明,沃尔玛近40年来没有出现明显效率下降,而是倾向于保持规模报酬不变。
关键词:
规模报酬 连锁复制 沃尔玛 扩展DE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