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9)
2023(9036)
2022(7251)
2021(6528)
2020(5606)
2019(12387)
2018(12423)
2017(23691)
2016(12772)
2015(14279)
2014(14345)
2013(14105)
2012(12600)
2011(10986)
2010(11167)
2009(10742)
2008(10768)
2007(9895)
2006(8845)
2005(8265)
作者
(36485)
(30640)
(30631)
(28574)
(19522)
(14242)
(13742)
(11916)
(11637)
(11003)
(10356)
(10175)
(10052)
(9755)
(9531)
(9136)
(9028)
(8964)
(8837)
(8584)
(7622)
(7577)
(7447)
(7142)
(6958)
(6806)
(6781)
(6651)
(6349)
(5963)
学科
(74799)
(69960)
企业(69960)
(58632)
经济(58541)
管理(57108)
业经(25823)
方法(23741)
(23075)
(22967)
(18198)
财务(18175)
财务管理(18162)
企业财务(17183)
农业(16909)
数学(16108)
数学方法(16022)
技术(15247)
(14833)
(13328)
中国(13206)
(13116)
理论(12760)
(12379)
(12184)
企业经济(11944)
经营(11536)
体制(10603)
技术管理(10171)
(9096)
机构
学院(188876)
大学(180253)
(80483)
经济(79010)
管理(78977)
理学(67376)
理学院(66832)
管理学(66049)
管理学院(65711)
研究(56405)
中国(47104)
(39138)
(37573)
(34340)
科学(32433)
财经(30536)
(30388)
(28194)
(27625)
业大(27390)
农业(27023)
中心(26092)
研究所(25067)
(23400)
经济学(23189)
北京(23172)
商学(23066)
商学院(22855)
财经大学(22098)
经济管理(21788)
基金
项目(119415)
科学(96097)
研究(90013)
基金(87489)
(74657)
国家(73892)
科学基金(65762)
社会(58575)
社会科(55500)
社会科学(55482)
(48884)
基金项目(46202)
自然(41865)
自然科(40977)
自然科学(40966)
自然科学基金(40313)
教育(40250)
(38528)
编号(36890)
资助(34939)
(31897)
成果(28595)
(28310)
(26069)
重点(25795)
(25794)
创新(25443)
课题(24691)
(24620)
国家社会(24005)
期刊
(97010)
经济(97010)
研究(53464)
中国(40248)
管理(35067)
(35055)
(33219)
科学(24966)
学报(24498)
农业(22735)
业经(19934)
大学(19556)
技术(19169)
学学(18947)
(16939)
金融(16939)
教育(16202)
财经(15715)
经济研究(15087)
(14253)
(13696)
问题(12224)
技术经济(11834)
财会(11120)
商业(10724)
现代(10308)
世界(9780)
会计(9084)
经济管理(8964)
(8912)
共检索到288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朝彦  黄磊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开展营销活动、实施品牌推广、发布产品信息的重要平台,与个体用户重点关注自身主观感受不同,零售企业在选择移动社交媒体时,需要综合评估预期使用效果、企业获益情况以及可能付出的成本。基于此,可根据移动社交媒体的特征,借助价值采纳模型(VAM)、期望确认模型(ECM)等成熟理论,来分析零售企业持续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影响因素。对264个零售企业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感知有用性对感知价值和满意度均具有正向影响,期望确认仅正向作用于满意度;使用成本负向影响感知价值,而系统特性有助于提升零售企业满意度;感知价值和满意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均具有显著...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文韬  钱鹏博  丁雨辰  唐思捷  宋天骁  倪悦  
[目的/意义]探索个性化内容推荐关闭后用户体验的变化与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有助于相关监管部门正确恰当地规范算法不合理应用,促进算法相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方法/过程]在传统SOR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引入前因维度构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模型,采用移动经验取样法,在3天内追踪53位有长期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经验的用户在个性化内容推荐关闭后的使用体验和情绪变化数据,并结合实时问卷与半结构化访谈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混合分析。[结果/结论 ]在个性化内容推荐关闭的情境下,信息质量下降和信息冗余度上升会导致用户产生焦虑和倦怠的负面情绪,弱化用户沉浸体验感知,促使用户产生不持续使用意愿。依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启示:算法层面,应当构建梯度管控机制,为用户提供多种个性化推荐强度选项以避免引发戒断反应;企业层面,应当优化信息分发体系,尊重用户信息知情权;社会层面,应当督促头部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联合企业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帮助用户缓解焦虑倦怠心理;学科层面,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应当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警惕突变情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失衡,为促进信息环境健康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明红  郑洁萍  漆贤军  
[目的/意义]为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共享持续意愿,以感知价值理论、信息质量理论和沉浸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过程]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488份有效问卷,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信息共享价值、信息质量和用户习惯对信息共享持续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沉浸体验对信息共享持续意愿没有影响,用户习惯对感知价值与信息共享持续意愿之间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四清  王博  乔路  
文章从移动电商用户角度出发,引入风险容忍度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功能性和情感性两个维度,提出了风险容忍度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的假设,构建了移动电子商务用户风险容忍度对其持续使用意愿的假设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结合样本数据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户行为惯性正向作用于功能性和情感性风险容忍度,功能性和情感性风险容忍度又进一步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甘春梅  
文章基于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引入感知的影响,构建移动图书馆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搜集100份有效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任务—技术匹配显著影响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态度和感知的影响,而态度显著影响使用行为;使用行为直接作用于持续意愿并通过感知的影响产生间接作用,而任务—技术匹配对使用行为不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洪红  徐迪  
由于移动社交应用较低的切换成本,使得用户使用或者弃用一项移动社交应用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因此,增强用户黏性对移动社交应用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网络外部性和羊群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移动社交应用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对该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感知收益(包括感知有用性和沉浸体验)和羊群行为均正向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其中,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最大;直接网络效应(感知使用性)和间接网络效应(感知互补性)均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其中,感知使用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本研究结论对于移动社交应用的提供商和使用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李嘉兴  杨梦晴  赵丹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社交软件用户量的增加和功能的丰富,其用户使用过程中引发的隐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移动社交软件隐私安全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将对社交软件服务商完善功能和行业部门加强对隐私安全的监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建立移动社交软件隐私安全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信息内容安全是用户愿意使用移动社交软件的最关键影响因素,其次是信息人素质和信息环境对使用态度也产生正向影响,移动社交软件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信息技术对使用态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张敏  罗梅芬  聂瑞  张艳  
【目的】探究影响移动医疗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方法】从信息生态的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4类影响因素,并基于期望确认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结果】选取多个移动医疗APP用户为实验者,采用"日志追踪实验+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288份有效数据并利用Smart PLS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期望确认模型中的关系在移动医疗情境下均成立;信息准确性和一致性、信息人的感知健康威胁、信息技术的易用性和响应性、信息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网络外部性均会正向促进移动医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琪  李欣  殷猛  
移动团购发展迅速,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是移动团购发展和竞争的关键,ECM、IS成功理论以及两者整合研究是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方式,哪个模型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解释力度更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移动团购为研究对象,基于ECM和IS成功理论比较和整合研究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构建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使用SPSS和Smat PLS分析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ECM、IS成功理论以及两者整合研究模型均适用于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且ECM对于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解释力度均大于IS成功理论,而整合理论的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王凡  
本文以TAM模型和D&M模型为基础,引入UTAUT中的"社群影响"变量,并结合移动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移动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实际调查。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以及社群影响对移动图书馆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推动移动图书馆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国虎  孙凌  许芳  
网络用户对移动签到服务的接受程度如何以及持续使用意愿是否强烈,对我国位置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在用户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融合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研究模型,探讨了用户价值、感知易用性与服务体验等因素对网络用户移动签到服务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功能价值、情感价值、感知易用性及服务体验都对用户移动签到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功能价值与社会价值还会显著影响情感价值,进而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为此,应从扩大用户群体、深度融合社交网络、丰富签到应用、强化客户工作与提升用户体验等途径入手推广移动签到服务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宁昌会  胡常春  
当前移动App高下载量与高卸载量并存现象明显,基于期望确认理论(ECT),本文构建了移动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理论模型,试图分析App用户不能保持持续使用的原因。结果显示:App品质体验正向影响确认程度,确认程度又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有趣性;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有趣性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甘春梅  邱智燕  徐维晞  
[目的/意义]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讨不同维度的感知价值对移动地图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期望阐释不同价值维度组合的作用机理。[方法/过程]以感知价值为理论基础,将移动地图APP使用情境下的感知价值划分为便利价值、信息价值和质量价值,构建移动地图APP持续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收集448份有效样本,采用fsQCA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信息价值和质量价值是促进移动地图APP持续使用意愿的核心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徐孝娟  
[目的/意义]分析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体使用动机、错失焦虑(FoMO)与沉迷之间的关系,探究FoMO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为预防FoMO和沉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已有研究与理论推导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以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相关量表为基础,结合研究情境设计量表项目;以青少年为调研对象,获取有效样本818份;基于全样本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变异检验、信效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分别抽取男性数据和女性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结论] 使用动机能显著正向预测FoMO和沉迷;FoMO在信息动机与沉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使用动机、FoMO与沉迷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