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1)
- 2023(19128)
- 2022(15584)
- 2021(14072)
- 2020(11600)
- 2019(26054)
- 2018(25586)
- 2017(49472)
- 2016(26453)
- 2015(28727)
- 2014(28315)
- 2013(27507)
- 2012(24953)
- 2011(22349)
- 2010(21838)
- 2009(19653)
- 2008(18583)
- 2007(16091)
- 2006(14047)
- 2005(12454)
- 学科
- 济(113248)
- 经济(113150)
- 管理(74167)
- 业(72325)
- 企(57601)
- 企业(57601)
- 方法(44907)
- 数学(39267)
- 数学方法(38802)
- 中国(33412)
- 农(32104)
- 地方(28262)
- 业经(28069)
- 财(25499)
- 学(21960)
- 农业(21812)
- 贸(21343)
- 贸易(21332)
- 环境(20851)
- 易(20690)
- 制(19864)
- 技术(18051)
- 银(17847)
- 银行(17792)
- 融(17363)
- 金融(17362)
- 产业(17361)
- 行(17122)
- 发(16610)
- 和(16576)
- 机构
- 学院(362003)
- 大学(357901)
- 济(151678)
- 经济(148945)
- 管理(140439)
- 研究(123921)
- 理学(122018)
- 理学院(120691)
- 管理学(118534)
- 管理学院(117887)
- 中国(92425)
- 科学(76793)
- 京(75026)
- 财(66034)
- 农(64651)
- 所(61133)
- 中心(57054)
- 业大(56773)
- 研究所(56049)
- 江(53456)
- 财经(53184)
- 农业(50696)
- 经(48504)
- 范(47045)
- 经济学(46849)
- 师范(46436)
- 北京(46228)
- 院(45610)
- 经济学院(42359)
- 州(42342)
- 基金
- 项目(255063)
- 科学(202759)
- 基金(186674)
- 研究(182331)
- 家(164795)
- 国家(163452)
- 科学基金(141080)
- 社会(119329)
- 社会科(113445)
- 社会科学(113422)
- 省(101290)
- 基金项目(99231)
- 自然(91654)
- 自然科(89647)
- 自然科学(89627)
- 自然科学基金(88015)
- 划(85102)
- 教育(83007)
- 资助(74366)
- 编号(71337)
- 发(60057)
- 重点(58289)
- 部(55361)
- 成果(55024)
- 创(54438)
- 创新(50950)
- 国家社会(50437)
- 课题(49510)
- 科研(49130)
- 教育部(47535)
- 期刊
- 济(163286)
- 经济(163286)
- 研究(100618)
- 中国(69312)
- 农(59211)
- 学报(59030)
- 科学(54830)
- 管理(52726)
- 财(49452)
- 大学(45085)
- 学学(43039)
- 农业(40412)
- 教育(35259)
- 融(33164)
- 金融(33164)
- 技术(31699)
- 业经(30022)
- 经济研究(27186)
- 财经(25395)
- 问题(22094)
- 经(22013)
- 业(21747)
- 商业(18088)
- 科技(18076)
- 版(17475)
- 技术经济(17224)
- 贸(16290)
- 资源(16201)
- 统计(16048)
- 现代(16025)
共检索到524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源明
“双碳”目标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为零售产业重新定义了绿色化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但关于如何加速零售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化转型,仍是各地方政府与企业自身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借力互联网推动服务载体与发展模式逐步从线下转变为线上,能够促进零售产业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推动零售产业集聚,能够促进零售企业共享资源,提高运行效率。由此可知,产业集聚与互联网发展均是影响零售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潜在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双碳”目标驱动下零售产业集聚与互联网发展影响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机理,旨在为各地方政府引导零售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抑制零售产业集聚;零售产业集聚具有明显滞后性;互联网发展水平与零售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显著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效率和零售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中对环境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零售产业集聚协同效应无法显著影响零售产业结构高级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狄寒梅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热点地区之一,流通业发展迅猛,但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势必会带来排放大、资源消耗多等问题。因此,在碳达峰目标下,提高流通业绿色发展效率无疑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本文选取环渤海地区157个城市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技术变革与流通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理,以期为相关地方政府制定流通业发展新战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的流通企业聚集水平并不均衡,技术变革主要分布于少部分城市,且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悬殊。流通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产业聚集对流通业绿色发展呈“U”型变化关系,即先抑制后促进,技术变革对流通业绿色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产业聚集可以通过技术变革这一中介来促进流通业绿色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素素
本文通过微观和宏观地区层面数据,测度绿色物流与零售业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中部地区零售业经营效率增长率、绿色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相对较高;二是绿色物流有利于促进零售业发展,消费价格指数在控制变量中对零售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大;三是从中介效应分析来看,绿色物流可以通过研发投入的提升对零售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效果。最后,文章提出进一步推进绿色物流技术、推动零售业转型发展、发挥绿色物流对零售业发展促进作用等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晶梅 钟晴柔 张立岩
绿色经济增长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根本保障,而产业集聚对于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及中国绿色经济收敛起到重要作用。论文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无关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三种模式,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对中国绿色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显示:(1)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呈现上升趋势,无关多样化呈下降趋势。(2)产业集聚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收敛,绿色纯技术效率为主要影响路径。(3)无关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相关多样化具有抑制作用;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4)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均促进了八大地区的绿色经济收敛,南部沿海、东北地区和长江中游收敛速度最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晶梅 钟晴柔 张立岩
绿色经济增长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根本保障,而产业集聚对于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及中国绿色经济收敛起到重要作用。论文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无关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三种模式,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对中国绿色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显示:(1)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呈现上升趋势,无关多样化呈下降趋势。(2)产业集聚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收敛,绿色纯技术效率为主要影响路径。(3)无关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相关多样化具有抑制作用;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4)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均促进了八大地区的绿色经济收敛,南部沿海、东北地区和长江中游收敛速度最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战友 孟钰博 孙晓
从我国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着手,分析了当前绿色食品产业面临的问题。对"互联网+"背景下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推动"互联网+"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绿色食品 产业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熊文娟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革命,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双碳”目标下的碳减排路径分析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兵 王伟龙
运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出中国269个地级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经济和地理属性构建两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考察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互联网和产业结构升级协同作用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不同区域、不同创新政策和不同资源类型下的城市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互联网与产业结构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兵 王伟龙
运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出中国269个地级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经济和地理属性构建两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考察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互联网和产业结构升级协同作用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不同区域、不同创新政策和不同资源类型下的城市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互联网与产业结构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史征斌
在新零售发展路径中,网络零售与线下零售能够取长补短并相互依存,高效物流则能够将网络零售与线下零售连接起来以形成商业闭环。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渗透程度势必将影响网络零售业的发展空间,而物流效率则将影响网络零售业的发展程度。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索互联网渗透视角下物流效率影响网络零售业发展的机理,旨在为网络零售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网络零售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渗透程度显著正向作用于网络零售业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物流效率显著正向作用于网络零售业发展,同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柳志娣 张骁
本文利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并检验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考察市场化水平在互联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受地方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地方市场化水平越高,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加速"互联网+"战略落地与深入、深化市场改革等方面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丽莉 侯宇琦
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双引擎——区域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空间关联视角,就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差异化作用进行考察,分析专业化产业集聚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进而以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减弱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地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2)多样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3)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相关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间接抑制效应,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上的邻近,还体现在经济联系和人力资本联系上,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相邻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影响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绿色发展 专业化 多样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书敬 邹玉琳 胡姚雨
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96个地级市2006-2011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以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综合效应。结果显示:2006-2011年全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显著提升,但变异系数增加;绿色发展效率高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相对较低;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产业集聚的增强,绿色发展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提升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若凡
绿色发展是促进农业生态保护与产业提质增效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增值、发展增能的必然途径。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为助力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需要以保持绿色、生态的产业优势为基础,以高效利用产业资源为支持,通过密切关注大众绿色消费需求,合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精品的绿色农产品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增值与绿色发展有机融合的产业链。
关键词:
“双碳” 绿色农业 产业链 发展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毅敏 储小平
本文构建SBM-ML模型,从实证视角对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际情况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面板模型的构建,围绕3种不同类型的规制工具(分别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参与型)展开,研究与探讨其在工业绿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具体影响,最后,通过Sobel调节因子检验模型揭示绿色技术创新这一指标在上述影响中所发挥的主要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5.6%的增长率在不断增加,中部、东部、西部依次递减,其中工业绿色进步值发挥着主导作用;从3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上来看,命令型和市场型均会在相应程度上形成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公众参与型产生的影响则有所不同,具体以先促进后抑制为体现;采取相应手段及措施创新绿色技术,发挥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