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0)
2023(10377)
2022(8813)
2021(7937)
2020(6519)
2019(14486)
2018(13980)
2017(26782)
2016(14683)
2015(16139)
2014(16148)
2013(16003)
2012(14682)
2011(13339)
2010(13610)
2009(13032)
2008(13045)
2007(12184)
2006(10920)
2005(10131)
作者
(41857)
(35564)
(35071)
(33579)
(22147)
(16894)
(15862)
(13549)
(13488)
(12689)
(12144)
(11850)
(11286)
(11167)
(11124)
(10785)
(10384)
(10209)
(10183)
(10151)
(8795)
(8757)
(8700)
(8217)
(8031)
(7985)
(7886)
(7806)
(7134)
(6844)
学科
(61421)
经济(61325)
(53485)
管理(48037)
(46094)
(32654)
企业(32654)
农业(30183)
方法(20679)
(19884)
业经(19664)
(19353)
数学(18303)
数学方法(18178)
中国(16228)
(14126)
(12593)
贸易(12578)
(12327)
(11881)
银行(11868)
(11417)
(11111)
金融(11109)
地方(11039)
体制(10964)
(10254)
农业经济(10194)
(10060)
财务(10038)
机构
学院(214964)
大学(210317)
(95828)
经济(94032)
管理(84748)
研究(72558)
理学(72483)
理学院(71840)
管理学(70961)
管理学院(70577)
中国(60047)
(54425)
(47408)
(43618)
农业(41498)
科学(40181)
业大(36516)
(36187)
财经(35887)
中心(35079)
(33810)
(32554)
研究所(31812)
经济学(28720)
北京(26892)
(26085)
财经大学(26065)
经济学院(25842)
经济管理(25772)
农业大学(25506)
基金
项目(138506)
科学(110159)
研究(104513)
基金(102281)
(88309)
国家(87502)
科学基金(75554)
社会(69155)
社会科(65400)
社会科学(65382)
(54333)
基金项目(53687)
自然(46611)
教育(46212)
自然科(45547)
自然科学(45539)
自然科学基金(44763)
(44104)
编号(42865)
资助(40656)
成果(34649)
(33234)
(32237)
(31045)
重点(30661)
(30336)
国家社会(29196)
(28992)
课题(28869)
(27709)
期刊
(116425)
经济(116425)
研究(65854)
(59155)
中国(48686)
农业(39814)
(37717)
学报(31467)
科学(30028)
管理(29896)
(28037)
金融(28037)
大学(25642)
业经(24947)
学学(24699)
(19281)
财经(18555)
教育(17915)
技术(17243)
经济研究(16299)
问题(16146)
(15810)
农村(14716)
(14716)
农业经济(14133)
世界(13355)
(12207)
经济问题(11347)
技术经济(10423)
理论(10340)
共检索到336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小梅  卞敏敏  
控制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在于增强上下游生产和零售企业控制质量安全的激励和能力。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演变经历了城乡集市与庙会、"统购统销"、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和生鲜电商等五个时期。不同零售业态下,市场机制对企业控制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激励存在差异。目前生鲜农产品零售业以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和电商等多种业态并存。随着连锁超市和电商市场份额的增加,生鲜农产品零售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这个过程中,市场声誉机制和纵向契约协作在控制质量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零售企业控制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激励和能力逐步增强。与此同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芬   向南   陈红华   焦永香  
零售业态演变是促进零售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更是实现“调结构、扩内需”的内生动力。以生鲜产品零售业态为研究对象,从供需角度构建经济学模型,理论推导生鲜产品零售业态演变的机理,并结合我国生鲜业态的演变实践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鲜零售业态的演变是零售市场供求均衡不断变动的过程,企业供给行为和消费者选择行为共同决定业态演变结果;(2)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下,不同业态通常以各自经营一定比例的优势产品呈现共存关系;(3)零售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可吸引消费者,但需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以扩大优势产品种类,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彬  
近些年,随着各级政府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政府主导的单一规制模式所付出的高成本和可能面临的"政府失灵"问题是我们取得目前规制成绩后所要及时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生鲜农产品产销链两端主体的小规模经营是政府规制成本高昂和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为降低规制成本,提高规制效能,应充分发挥生鲜农产品产销链上各类经营组织的质量安全约束作用,并通过各类经营组织的生成和零售业态的变革,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和可追溯制,促进质量安全声誉机制的形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中东  支军  
本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理论分析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框架、控制范围和控制内容。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于翔  王成林  
通过探究实验分析了在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然后提出针对性优化改进措施,从宏观角度采用冷链运输可以提升农产品品控能力,从中观角度防止农产品发生机械损伤有利于品质维持,从微观角度采用科学合理的包装对于农产品质控制十分有效,为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闻卉  王先甲  陶建平  曹晓刚  
在零售商具有合作偏好行为的背景下,针对自然灾害影响产出的特性,设计基于"优先保证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促进农户增收"的灾害年的不同政府补贴政策,建立了政府、零售商和农户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政府的不同补贴政策以及零售商的合作偏好行为对政府的最优补贴率、零售商的最优收购价格、农户的最优生产投入量和三方利益的影响,并给出了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研究结果表明:(1)当零售商的合作偏好程度低于某一临界值,且"丰收年"发生的概率适中或偏高时,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是对农户提供补贴;否则,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是对零售商提供补贴;(2)政府的补贴政策可以实现政府、消费者和未受补贴方三方共赢的局面,但获补贴方不一定增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梅星星  
本研究借用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体制演变进行分析。首先,将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制度演变总体概括为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分离与合一两个历史时期,监管体制变迁轨迹为"单部门监管—多部门监管—两部门监管",进而逐一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监管体制;其次,对食品安全法规制度的演变轨迹予以分析,认为法规约束的核心问题由食品卫生逐步向食品质量和营养转变;第三,政府监管的内涵演变表明,随着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值的不断降低,社会对食用农产品安全关注侧重点不同,政府监管内涵演变轨迹表现为"数量安全—卫生安全—质量安全—营养与质量并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梅星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罗明  陈勇  
"农超对接"模式减少了流通的中间环节,为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创造了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监管体系、质量追溯体系等六个方面,对"农超对接"模式下如何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农趣对接"模式的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素霞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的健康,而且也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及对外贸易。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是由政府、企业、农户、消费者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一个完整的机制。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豆志杰  郝庆升  
农业生态安全系统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章梳理了两者在技术、信息、价格、组织方面的传导机制。建议在农业系统安全的大视角下,通过完善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安全农产品的市场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第三方主体等方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循环推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秦利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农产品协会对政府监管行为和农产品供给者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协会能够提高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管能力,并促使农产品供给者遵循行业标准,既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促进了农产品供给者利益最大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南  张磊  陈红华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与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中国生鲜产品零售业态不断发生演变。研究宏观环境因素对中国生鲜产品零售业态演变的影响,对于总结中国生鲜产品零售业态演变规律,利用规律促进中国生鲜零售行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05—2019年统计年鉴及产业报告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回归模型,对农贸市场到生鲜超市演变、生鲜超市到生鲜电商演变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经济发展程度、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物流配送水平和消费者需求水平均对新业态创新发展起到积极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发展建议:政府层面,需加强宏观指导,利用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规律,引导和鼓励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优化业态结构;企业层面,因地制宜地选择市场进入和拓展策略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业态发展的核心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南  张磊  陈红华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与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中国生鲜产品零售业态不断发生演变。研究宏观环境因素对中国生鲜产品零售业态演变的影响,对于总结中国生鲜产品零售业态演变规律,利用规律促进中国生鲜零售行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05—2019年统计年鉴及产业报告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回归模型,对农贸市场到生鲜超市演变、生鲜超市到生鲜电商演变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经济发展程度、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物流配送水平和消费者需求水平均对新业态创新发展起到积极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发展建议:政府层面,需加强宏观指导,利用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规律,引导和鼓励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优化业态结构;企业层面,因地制宜地选择市场进入和拓展策略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业态发展的核心目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杰贤  郑少锋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周至猕猴桃"和"眉县猕猴桃"种植户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基于质量安全的政府规制研究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政府规制显著影响农户农资投入行为,降低农户农资成本,有利于农户接受和执行政府规制政策;(2)政府规制促进了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接受政府规制的农户对综合防治技术和果园生草技术采用概率更高,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持续提高和改善;(3)政府规制对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无显著影响,接受政府规制的农户也没有显著降低膨大剂类生物激素的使用概率,该类激素的使用对猕猴桃质量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