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5)
2023(12465)
2022(10513)
2021(9890)
2020(8336)
2019(19045)
2018(19071)
2017(35971)
2016(20025)
2015(22569)
2014(22919)
2013(22507)
2012(21446)
2011(19584)
2010(20219)
2009(18828)
2008(18813)
2007(17705)
2006(15743)
2005(14087)
作者
(59386)
(50117)
(49774)
(47601)
(31618)
(23872)
(22777)
(19567)
(18829)
(18057)
(17030)
(16643)
(15969)
(15942)
(15734)
(15416)
(15416)
(14510)
(14503)
(14482)
(12660)
(12557)
(12280)
(11496)
(11490)
(11403)
(11286)
(10991)
(10344)
(10221)
学科
(83074)
经济(82989)
(59231)
管理(52506)
(48185)
(37468)
企业(37468)
方法(32085)
农业(31645)
数学(28170)
数学方法(27846)
中国(23071)
业经(21887)
(20571)
(19814)
地方(18073)
(17382)
贸易(17377)
(17226)
(16902)
(14964)
(14754)
银行(14721)
(14152)
(14133)
(13392)
金融(13384)
(12602)
理论(12229)
及其(12178)
机构
学院(291841)
大学(286036)
(121246)
经济(118468)
管理(108641)
研究(103148)
理学(92098)
理学院(91107)
管理学(89495)
管理学院(88965)
中国(80507)
(69230)
科学(62903)
(60994)
(56215)
(53896)
农业(53550)
业大(49185)
中心(48958)
研究所(48513)
(47521)
财经(42948)
(38752)
(38748)
师范(38379)
北京(38311)
(36908)
(36117)
经济学(35488)
(34435)
基金
项目(185532)
科学(143968)
研究(139506)
基金(130800)
(113528)
国家(112457)
科学基金(94531)
社会(85928)
社会科(80923)
社会科学(80897)
(74829)
基金项目(68411)
教育(63447)
(61792)
编号(60316)
自然(59137)
自然科(57605)
自然科学(57584)
自然科学基金(56556)
资助(53664)
成果(50245)
(41813)
重点(41806)
课题(41690)
(41223)
(37945)
(37118)
(36157)
创新(35486)
科研(35007)
期刊
(145212)
经济(145212)
研究(86617)
(70752)
中国(63347)
农业(47449)
学报(46966)
科学(42361)
(42299)
管理(35891)
大学(35622)
学学(33694)
教育(33376)
(33000)
金融(33000)
业经(29625)
技术(25396)
(23505)
经济研究(21673)
财经(20541)
问题(20114)
(17700)
(16487)
世界(15675)
农村(15592)
(15592)
农业经济(14910)
(14773)
技术经济(14438)
商业(13852)
共检索到452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平利  
零农赋时代的到来,使农民对未来有了稳定预期,但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这一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社会性原因,又有体制和制度性原因,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不仅需要政府继续提供制度支持,还需要配套政策,本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郝英慧  熊勇  姜小鹏  
文章认为,保护农民工劳动权,是农民工生存并摆脱弱势境况的前提和基础。劳动权具体包括就业权、获得报酬权、福利权、休息权和安全保障权。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的身份壁垒,加之劳动权保护法律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农民工劳动权受侵害的现状令人堪忧。文章提出了应该改革户籍制度,健全劳动权保护法律机制,严格劳动保障执法,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使农民工弱势群体劳动权切实得到保护等政策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欣  孔荣  王雷  
将农民工健康问题纳入弱势群体概念模型分析框架,依据13个省份的545个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资源可用性、相关风险和农民工健康状况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可用性与农民工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活状况、基本医疗和生存压力等相关风险显著影响了农民工健康。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申罡  
以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为研究视角,概述了我国农民工群体现状,分析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初步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模型。认为公共图书馆应以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入为使命,向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逐步消除弱势群体融入主流社会过程中的障碍。同时,提出公共图书馆应采取构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泛在服务网络、举办培训、讲座与文化活动、加强社会合作,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等举措,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军  陈希勇  
一、我国农村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关于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形成的原因,国内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探讨,如马卫国(2004)归纳为不思进取的意识、自然条件和非正常因素(不公正所产生的贫富差距),黄会杰(2004)、赵常兴(2005)等学者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分配制度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农村弱势群体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探索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保军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受监护权缺失、发展权受限,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有效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的应有之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燕平  谷小勇  杨学军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市化的关键,难点在于农民工就业的弱势特征。本文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力产权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几点思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君  马茹茜  
教育是增长农村弱势群体知识,提高他们整体素质、能力和农村社区品味的关键所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给予农村弱势群体在教育服务方面以强势关怀,这是坚持先富与共富并重、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的体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育服务农村弱势群体的价值,认真剖析教育服务农村弱势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创建科学、高效、合理的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有效运用多种教育服务策略,大力提升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的教育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利蕊  
农村弱势群体救济及权利保护政策在时序上的连贯性及其创新是政策整合的重要维度,而在救济及权利保护对象和内容的多领域、宽视角的趋势和背景下,更须增强协同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翔,张亮,南京辉,冯占春  
从健康—经济收入2个维度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阐述了“弱势临界点”的观念。同时,对农村弱势群体在健康状况、卫生需要和满足程度、卫生服务筹资以及健康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弱势状态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农村弱势人群健康弱势”的概念,对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健康弱势状态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笑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机构单一,金融供求总量存在较大缺口,金融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农信社作为唯一的农村供给机构,面对农村弱势群体巨大的金融需求,没有足够实力提供金融供给,并且已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不符合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村银行的经验证明,加强"弱势群体金融"是弱势群体由"弱"变"强"的出路。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要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来补充金融供给,同时,加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分工协作,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弘峰  刘尚洪  
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本文认为,通过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殊规定,实现国家对农民经济生存权的倾斜性保护,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正义原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宪浩  许梦莹  王利群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农民工在许多方面表现"强势":即在数量及部分行业就业方面渐趋优势,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贡献巨大,对城市管理形成很大冲击,违法犯罪方面也表现突出。这些强势表现有利于改善其自身发展条件,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也存在加剧群体内自我封闭、阻碍融入城市社会,不利于城市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影响社会治安及和谐社会建设等风险。农民工服务管理需由差别式转向平衡型:确立平衡公平、和谐融洽的社会建设理念,创新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平衡型的身份管理制度、基本社会保障模式、公共服务体系、民主参与模式、新苏州文化的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危兆宾  
农村弱势群体属于我国弱势群体中的一类,农村弱势群体除了包括老年人群体、残疾人群体、未成年群体、疾病弱势群体,还包括因自然条件限制而处于贫困状况的农民。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是社会公正、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理念需要,防止市场经济"马太效应"的加剧和社会问题"水桶效应"的发生应从农村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开始。忽视农村弱势群体将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社会惨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