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2)
- 2023(9812)
- 2022(8668)
- 2021(7866)
- 2020(6841)
- 2019(15614)
- 2018(15589)
- 2017(29751)
- 2016(16779)
- 2015(18976)
- 2014(18758)
- 2013(18278)
- 2012(16736)
- 2011(15136)
- 2010(15247)
- 2009(14223)
- 2008(13839)
- 2007(12626)
- 2006(10712)
- 2005(9448)
- 学科
- 济(65129)
- 经济(65076)
- 管理(40336)
- 业(40073)
- 方法(31989)
- 企(30105)
- 企业(30105)
- 数学(28733)
- 数学方法(28451)
- 农(21003)
- 中国(16860)
- 财(15945)
- 学(13947)
- 农业(13776)
- 地方(13320)
- 贸(13202)
- 贸易(13199)
- 业经(13025)
- 易(12808)
- 理论(11660)
- 制(10616)
- 务(9471)
- 财务(9448)
- 财务管理(9421)
- 环境(9353)
- 和(9335)
- 银(9070)
- 教育(9023)
- 银行(9018)
- 企业财务(8783)
- 机构
- 学院(234413)
- 大学(230619)
- 济(92422)
- 经济(90456)
- 管理(83926)
- 研究(79437)
- 理学(72567)
- 理学院(71715)
- 管理学(70205)
- 管理学院(69797)
- 中国(57677)
- 科学(51656)
- 农(49740)
- 京(48179)
- 所(41941)
- 财(41077)
- 业大(40359)
- 农业(39825)
- 研究所(38408)
- 中心(36625)
- 江(36101)
- 财经(32896)
- 范(31230)
- 师范(30867)
- 经(29739)
- 北京(29622)
- 经济学(28726)
- 技术(28554)
- 州(28346)
- 院(27760)
- 基金
- 项目(157068)
- 科学(120628)
- 研究(113202)
- 基金(110020)
- 家(97444)
- 国家(96656)
- 科学基金(80436)
- 社会(68805)
- 社会科(65113)
- 社会科学(65090)
- 省(64599)
- 基金项目(58439)
- 教育(54583)
- 划(54013)
- 自然(52316)
- 自然科(51083)
- 自然科学(51067)
- 自然科学基金(50151)
- 编号(47869)
- 资助(45248)
- 成果(38531)
- 重点(36539)
- 发(34752)
- 部(34238)
- 课题(33675)
- 创(33094)
- 创新(30902)
- 科研(30645)
- 计划(30180)
- 大学(29295)
共检索到338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边少锋 赵洪祥 徐克章 孟祥盟 王晓慧
【目的】对雨养条件下影响春玉米"吨粮田"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吨粮田"的增产因素。【方法】选用先玉335,采用增加种植密度、二次追肥和化学调控3项"吨粮田"栽培技术,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区,连续3年进行"吨粮田"和常规田栽培玉米大田试验,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研究"吨粮田"的光合生产能力,探讨"吨粮田"的增产因素。【结果】在雨养条件下,当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时,"吨粮田"春玉米的平均产量由12 535.5 kg/hm2提高到16 876.5 kg/hm2,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33.37%。分析其增产因素,认为通过增加密度提高了叶面积指数(LAI)、单位面积的光合能力及干物质积累量,使最大LA...
关键词:
雨养条件 春玉米 吨粮田 光合能力 源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迁
作者首先分析了“吨粮田”建设的内涵扩展及其特征,而后指出其增产增收的机理,包括光效应、异质互惠效应、协调效应和技术效应的综合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凯 周芳芝 徐卫
吨粮田栽培技术的形成始于 80年代初期 ,现已在粮食生产中得以广泛运用 ,并为农作物实现多熟制创造了条件。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以及人们对不同经济区域或流域内吨粮田生产技术认识的不断提高 ,吨粮田节本增效栽培不断充实了新的内容 ,并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区域特点。本文通过对吨粮田节本增效栽培新技术效果及潜在作用等进行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提出今后在喀拉喀什河流域应用吨粮田节本增效栽培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鸣 万泽璋
大连市采用三种不同的粮食生产种植形式,开发吨粮田4777亩,平均亩产粮食1069公斤。通过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开发吨粮田能取得增产增收效果,但由于机会成本、边际报酬递减及经营管理等原因,相对经济效益较低,进一步开发吨粮田的对策和措施是:合理区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兴修水利和建立服务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松 陈强 刘俊林 杨文彬 李彦 陆正铎
对粮、粮、豆立体多熟种植超吨粮田生产中,玉米地上1~4节茎粗、棒三叶、穗位以上叶面积、棒三叶和穗位以上叶质重、株型和穗型指数等15个性状因子与穗粒数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15个性状均与其穗粒数和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计算了第4节茎粗、穗位叶、穗位以上叶面积、穗位以上叶质重和穗型指数扩大单位量级后的增产效果。与此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逐步回归模式,其间二者共同性状因子是第4节茎粗、棒三叶面积、穗位以上叶质重和穗型指数,可视为二式的主导制约因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建国 青先国
应用多目标局势决策分析方法,利用6种吨粮种植模式,多年多点定位试验资料,对中高产田、吨粮田、超吨粮田各类种植模式的经济、生态、技术功能及其相应的总体功能进行了多目标局势决策分析。揭示了在现有耕作条件和技术水平下,从吨粮生产水平上升到超吨粮生产水平时,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技术功能及其相应的总体功能递减的规律。筛选出了总体功能良好的吨粮种植模式优势局势。指出了中高产田是目前吨粮开发的重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怀树
被调掉的220亩吨粮田又复位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三青村肖家坝上220亩肥沃的耕地,紧靠嘉陵江边,212国道从中穿过,七十年代就建成了吨粮田。前些年由于种粮效益低下,1993年受行政干预,下令公路沿线一刀切,将良田调整为果园,220亩吨粮田就这样出嫁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时西民
吨粮田建设与开发的思考安徽泗县农广校时西民一、吨粮田建设与开发的实践意义吨粮田建设与开发是90年代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实现科技兴农、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实践表明,它的建设与开发,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它是一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卞新民 李萍萍 高德明 章熙谷 邵汉池
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苏南地区稻田小麦套种玉米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组合问题。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种植麦套玉米可获得7000~7500kg/hm2以上的产量,技术优化后单产可达9000~10500kg/hm2。统计分析表明,播期、密度、施肥总量三项技术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密度和肥料运筹对净收入影响较大,肥料运筹、麦幅比和播期对利润影响最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世基
地处北纬40.2度的顺义县南彩镇500亩粮田,通过①改进耕作制度,采用栽培新技术,②提高复种指数,建立喷灌设施,③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克服了亩产1000公斤粮食缺少300度有效积温热量的困难,三年试验完成了既定吨粮田目标,并且使成本产值率,成本盈利率分别提高了29%和8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张瑞富 高聚林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及生理特性。研究表明,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生育期内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各生育时期均为ZGCGX>ZGC>GCGX>NH;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占总根重的比例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0~20 cm表现为NH>GCGX>ZGC>ZGCGC,20~40 cm和40~60 cm表现为ZGCGX>ZGC>GCGX>NH;不同栽培模式吐丝期根系活力最大,乳熟期最小,均为ZGCGX>NH>GCGX>ZGC;SOD和POD活性在吐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学范 姜蒋荣
海盐县以增产商品粮为目标开展吨粮田工程建设,效果明显。本文介绍该县的一些具体作法和出现的新局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浚 俞炳杲 王万超 宋令荣 李坤阳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切除玉米(掖单6号)雄性花序和果穗以及应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去雄的花轴切口等方法,分析比较了这些处理对植物顶叶和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穗位叶为界,生殖生长前期,与下部叶片由下而上逐步褪绿的同时.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仍继续增加至抽雄后30d才开始大幅度下降.整个生殖生长期间,越近果穗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越稳定,雄性花序可促进顶叶叶绿素含量上升,果穗在抽穗后30d内可延缓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下降.ABA和乙烯利可抑制顶叶叶绿素含量上升,它们与BA、GA3和NAA的作用相反.作者还从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相互作用的角度对玉米整株叶片衰老顺序作了分析。
关键词:
玉米 生殖器官 叶片 叶绿素 衰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居辉 钟兆站 郁小川
1997~ 1998年研究了春玉米在不同降水年型的耗水特征 ,并就肥力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及不同降水年型的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无论是正常降水年型 ,还是干旱年型 ,春玉米在不同的生育时期耗水规律基本是一致的 ,即拔节至抽雄期是玉米的耗水高峰期。在降水正常年份 ,降水量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 ,提高自然降水的水分利用率是本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玉米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的生产潜力还有约50 %的开发程度
关键词:
春玉米 农田 耗水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旭光 冯勇
以内单4 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 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群体光合性能指标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叶面积系数(LAI) 和总光合势(LAD) 与产量的关系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最大LAI< 5-8 或总LA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