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9)
- 2023(7531)
- 2022(6551)
- 2021(6274)
- 2020(5492)
- 2019(12849)
- 2018(12701)
- 2017(25277)
- 2016(14055)
- 2015(15915)
- 2014(16107)
- 2013(16283)
- 2012(15365)
- 2011(14009)
- 2010(14409)
- 2009(13611)
- 2008(14021)
- 2007(12948)
- 2006(11452)
- 2005(10194)
- 学科
- 济(64970)
- 经济(64909)
- 业(49417)
- 农(45706)
- 管理(36518)
- 农业(30047)
- 方法(29282)
- 企(28999)
- 企业(28999)
- 数学(26822)
- 数学方法(26611)
- 财(17027)
- 业经(16866)
- 中国(14236)
- 制(13924)
- 地方(12706)
- 学(11368)
- 贸(11067)
- 贸易(11065)
- 务(10859)
- 财务(10845)
- 财务管理(10819)
- 易(10783)
- 企业财务(10362)
- 农业经济(10049)
- 体(9938)
- 发(9795)
- 策(9413)
- 村(9093)
- 农村(9084)
- 机构
- 学院(210177)
- 大学(206341)
- 济(89657)
- 经济(87775)
- 管理(81269)
- 理学(70367)
- 研究(70066)
- 理学院(69648)
- 管理学(68544)
- 管理学院(68162)
- 农(58104)
- 中国(55180)
- 农业(44887)
- 科学(43240)
- 京(42946)
- 财(39777)
- 业大(39061)
- 所(36822)
- 中心(33961)
- 研究所(33080)
- 江(32579)
- 财经(31522)
- 经(28627)
- 农业大学(27591)
- 北京(26596)
- 经济学(26401)
- 范(25629)
- 州(25500)
- 师范(25384)
- 经济管理(25384)
- 基金
- 项目(134620)
- 科学(105142)
- 研究(98306)
- 基金(97240)
- 家(84284)
- 国家(83496)
- 科学基金(70995)
- 社会(61785)
- 社会科(58146)
- 社会科学(58124)
- 省(53964)
- 基金项目(52304)
- 自然(45824)
- 自然科(44702)
- 自然科学(44686)
- 划(44633)
- 教育(43977)
- 自然科学基金(43892)
- 编号(42059)
- 资助(39619)
- 成果(33387)
- 农(32698)
- 部(30684)
- 发(29833)
- 重点(29699)
- 创(27573)
- 课题(27339)
- 科研(26075)
- 创新(25776)
- 业(25653)
- 期刊
- 济(103036)
- 经济(103036)
- 农(61674)
- 研究(58474)
- 农业(41605)
- 中国(40900)
- 学报(34368)
- 财(31780)
- 科学(31389)
- 大学(26252)
- 学学(25215)
- 管理(23751)
- 融(23080)
- 金融(23080)
- 业经(23007)
- 业(20241)
- 技术(17111)
- 教育(16479)
- 问题(15547)
- 财经(15499)
- 农村(14125)
- 村(14125)
- 农业经济(13843)
- 经济研究(13738)
- 经(13103)
- 版(12804)
- 世界(11835)
- 技术经济(11390)
- 经济问题(11261)
- 资源(10398)
共检索到311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袁振兴 许静 付思思 贾飞宇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股票期权激励产生的原因和源条件,股票期权为解决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主契约的衍生契约,在解决代理问题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合同的不完全性。本文以公开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期权行权条件的设计及其激励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黏合"不仅导致了大股东而不是经营者主导股票期权制订过程,采取措施提高股票期权的行权门槛,产生新的代理问题,而且使股票期权失去了激励的源条件,股票期权业绩考核指标与激励对象不再相关,最终导致股票期权激励效应难以发挥。
关键词:
股票期权 代理问题 股权激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振兴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股票期权激励产生的原因和源条件,股票期权是为解决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主契约问题的衍生契约,在解决代理问题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合同的不完全性。文章以公开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期权行权条件的设计及其激励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不同,在股权高度集中且大股东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总裁的公司中,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黏合"不仅导致了大股东(而不是经营者)主导股票期权制定过程,采取措施提高股票期权的行权门槛,产生新的代理问题,而且使股票期权失去了激励的源条件,股票期权业绩考核指标与激励对象不再相关,契约双方认真预测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与契约条款的匹配性...
关键词:
股票期权 代理问题 股权激励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华
股票期权是破解现代公司制企业委托-代理难题,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维护股东利益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而正是这一制度却在企业经营中存在着诸多负面作用。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股票期权制对企业高管人员激励失效的原因,给我国企业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提供一些对策。
关键词:
股票期权 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岳颖 张成虎
为了解决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现代企业普遍利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来调节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作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行权条件是衡量经理人是否完成预期业绩目标的关键,并对经理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本文针对企业行权条件设置是否合理的问题,通过描述统计的方法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多角度分析,发现目前多数企业在行权条件设定上存在不足;本文针对其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上市企业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行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红英
股票期权(Stock Options)是指一个公司授予其员工在一定的期限内,按照固定的期权价格购买一定份额的公司股票的权利。以委托代理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股权激励政策的重要方式,虽然作为所有者的股东与经营者的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信息不对称与利益不一致性,但是通过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公司股权,获得一定的经济权利,能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谭三艳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等规范的相继出台,股权激励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是一个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祥华 吕昌会
本文在简单介绍股票期权激励的相关概念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分析了在股票期权激励和传统激励方式中公司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并对激励效果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公司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对公司盈利的影响比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直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不如传统激励方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蔚
股票期权激励已经成为美国高科技公司员工激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员工激励和薪酬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员工所有权中心等机构对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调查,分析美国高科技公司现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目的和对象、股票期权类型和期权比例、等待期和有效期、期权定价及再定价、宣传方式等内容,总结美国高科技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经验,以此对国内高科技公司开展股票期权激励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美国 股票期权 激励计划 高科技公司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顺勇 雷鹏 蓝先德
许多国外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近年来采用虚拟股票期权计划(PSOP)来激励员工 ,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虚拟股票期权计划(PSOP)具有激励员工、提高企业凝聚力等多种功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慧辉 葛文雷 程安林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出台后,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了法规的指导,但这种理论上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现实中可能由于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无效。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7年的经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披露事件为样本,分析了经理利用信息优势选择信息披露内容和时间影响股价,进而影响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确定的机会主义行为,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借此提出对我国经理股票期权实施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巍 郑勇强 余成勇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证明了股票期权的真正激励效果主要在于其降低员工的离职率(第二种激励效应),而在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方面的效果很小,且员工努力的效果是增加公司价值,还是降低公司的价值还很不明确。而大量关于股票期权的文章都在强调激励的第一种效果,几乎完全忽视真正有意义的股票期权的第二种激励效应;这些观点误导了目前许多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企业的实践。文章将要证明希望用股票期权来激励公司的大量关键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员工(即把激励的员工面尽量扩大)是不可能的、是矛盾的。笔者想以此来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对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要有正确的认识,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关键词:
股票期权 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文清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在西方国家普遍盛行,并被认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引进股票期权制度作为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工具。本文首先对美国和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特点、外部资本市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身的设计等。在不同条件下,股票期权激励得出的效果不同,这也使得国内外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同。股票期权激励不只发挥积极作用,在条件不成熟时还可能起负面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激励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晶
股票期权是现代公司薪酬制度中一种重要的激励形式,我国许多国有控股公司、高科技公司等上市企业也正在纷纷尝试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关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规范框架,如何制定既能保证对股票期权收益征税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能体现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激励和认同的税收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早在2005年和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过《通知》和《补充通知》,①但两份通知的规定内容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