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0)
- 2023(1944)
- 2022(1683)
- 2021(1586)
- 2020(1457)
- 2019(3296)
- 2018(3294)
- 2017(6326)
- 2016(3622)
- 2015(3718)
- 2014(3705)
- 2013(3612)
- 2012(3426)
- 2011(2926)
- 2010(2938)
- 2009(2600)
- 2008(2578)
- 2007(2242)
- 2006(2015)
- 2005(1836)
- 学科
- 济(14041)
- 经济(14037)
- 业(8938)
- 企(7668)
- 企业(7668)
- 管理(7639)
- 方法(6165)
- 数学(5579)
- 数学方法(5530)
- 学(4931)
- 结构(4883)
- 中国(4023)
- 财(4015)
- 产业(3911)
- 制(3500)
- 农(3247)
- 地方(3199)
- 产业结构(2917)
- 体(2876)
- 业经(2784)
- 务(2621)
- 财务(2619)
- 财务管理(2615)
- 体制(2562)
- 企业财务(2555)
- 融(2304)
- 金融(2304)
- 贸(2286)
- 贸易(2283)
- 银(2261)
- 机构
- 大学(48905)
- 学院(48265)
- 济(19663)
- 经济(19339)
- 研究(19174)
- 管理(15877)
- 理学(14063)
- 中国(13915)
- 理学院(13848)
- 管理学(13407)
- 科学(13318)
- 管理学院(13316)
- 农(11085)
- 京(10563)
- 所(10469)
- 研究所(9834)
- 农业(8824)
- 业大(8773)
- 财(8686)
- 中心(8189)
- 江(7397)
- 院(7232)
- 财经(7127)
- 经济学(6820)
- 范(6564)
- 经(6552)
- 北京(6436)
- 师范(6415)
- 经济学院(6211)
- 室(6150)
共检索到69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卉 彭克美 李升和 王岩 位兰 唐丽 杜安娜 靳二辉 王家乡
【目的】观察雏鸵鸟脾脏的解剖学、显微和超微结构特点,探明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脾内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制片及染色技术,并结合免疫组化SABC法对5-HT在脾脏内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雏鸵鸟脾脏被膜较薄,小梁不发达;白髓内动脉周围淋巴鞘薄,偶见脾小结,但无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内含较多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及少量RER,核膜双层,有明显的核膜孔;椭球体积小,其周围淋巴鞘较厚,且数量多,椭球与周围淋巴组织之间有强嗜酸性均质物形成的明显界限,鞘毛细血管外细胞胞质内富含RER、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体较大,胞质较多,核多位于细胞一侧,阳性产物位于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生 聂其灼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中华鳖脾脏的显微结构、某些组织化学特性和亚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脾脏被膜较薄,小梁少而细,实质由白髓和红髓相间排列组成,前者包括精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未见淋巴小结。白髓的发达程度表现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PELS的数量均远较APLS为多,且其淋巴细胞较密集,ANAE阳性细胞约占60%~70%,椭球周围还有一圈呈放射状排列的特殊网状细胞夹杂于淋巴细胞之间。PALS的结构比较疏松,ANAE阳性细胞不到30%,但嗜派若宁细胞(包括浆细胞)明显比PELS的多。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奎 李明 康相涛 刘英
为了探讨固始鸡脾脏内淋巴细胞自然凋亡的过程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固始鸡17日龄胚胎和4,19周龄固始鸡3组正常发育的脾脏内淋巴细胞自然凋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脾脏内自然凋亡的淋巴细胞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变化,其次是线粒体增多。核质凝集为新月形、C字形、圆环形、花瓣状等多种形态,凋亡细胞裂解为凋亡小体,最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固始鸡胚胎和4,19周龄固始鸡脾脏内自然凋亡细胞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固始鸡脾脏内淋巴细胞存在着自然凋亡现象,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变化,其次是线粒体增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福南 谭勋 杨德吉 郑保纹 冉茂菊
对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大肝和大脾病鸡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根据超微结构的变化,肝和脾是本病的靶器官,有时胰也受到损害。主要特征性变化是:肝和脾细胞的核周间隙增加,核染色质边移,线粒体浓缩,内质网扩张和空泡化,有时细胞器消失。在自然病例和接种后4周病鸡的肝和脾细胞的内质网池和胞浆中均见有大量病毒颗粒,间质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
关键词:
鸡 大肝和大脾病 超微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文超 区又君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驼背鲈肾小体主要分布于肾脏组织背侧肾细胞集中的区域,肾脏组织腹侧主要分布有肾小管,这种分布区域性较强,提示驼背鲈的进化地位较为高等。根据驼背鲈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5个部分。驼背鲈肾小体长径平均55.0μm,短径平均45.8μm。肾小囊中分布有较多的足细胞,足突发达,对于原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由肾小管超微结构显示,第二近曲小管重吸收作用最强。驼背鲈肾脏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为开展其泌尿功能及渗...
关键词:
驼背鲈 肾脏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隗黎丽 刘胜高 张俊 朱长生 江波 周秋白
为了了解黄鳝(Monopterus albus)肝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鳝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鳝肝脏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不规则放射状分布,肝血窦交织成网状;肝细胞核大,核中位或偏位,偶见双核。肝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显著,核孔明显且数目多;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发达,呈区域化的层层排列,线粒体非常丰富且成群分布,紧密排列在核周围或与粗面内质网紧密接触;糖原颗粒丰富;可见溶酶体和脂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蔡文超
利用石蜡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卵形鲳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5个部分。卵形鲳鲹肾小体长径平均70μm,短径平均40μm;比淡水鱼种类的肾小体直径要小。肾小管中第一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端具有丰富的微绒毛,并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应为重吸收的主要场所。而第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较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内壁均没有微绒毛,但三者均可见有较多的线粒体,表明它们仍具有一定的重吸收功能。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肾脏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方展强 郑文彪 符路娣
以透射电镜观察 4月龄、体长 12~ 16cm、体重 16~ 2 5 g的苏氏鲶 (Pangasiussutchi)的肝脏组织。结果表明 ,苏氏鲶肝细胞存在双态现象。根据胞质内电子密度不同 ,鲶肝细胞可以区分“淡”细胞和“暗”细胞 2种类型 ,越冬前“淡”细胞占优势 ,越冬后“暗”细胞数量增加。鲶肝细胞与周边细胞之间存在有 3种不同的联系状态 :①相邻肝细胞间以桥粒结构连接 ;②与血窦的间接连接 ;③与胆小管邻接 ,显示了肝脏具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功能的特点。本文还比较了越冬前后肝细胞中细胞器和内含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认为鲶越冬前贮备足够的糖原对于顺利越冬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苏氏鲶 肝脏 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彩芳 沈伟良 霍礼辉 刘浩明 林志华
研究了镉(Cd)的各个不同暴毒浓度(5,15,45,90μg/L)对泥蚶鳃和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及高浓度暴毒情况下对泥蚶鳃和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处理时间为96 h。结果发现,随着暴毒浓度的升高,鳃丝内腔隙肿胀,内有血细胞堆积,最后鳃丝出现断裂融合,其上的呼吸上皮细胞脱落,超微结构发现鳃上皮细胞中出现黑色嗜锇性物质,且次级溶酶体和线粒体数量都增加,最后细胞内出现空泡现象;Cd对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不大,仅出现了黄色沉积物,超微结构表明,肝细胞内亦出现了嗜锇性物质,次级溶酶体亦大量增加,这些现象与鳃丝内出现的情况一致,且肝细胞核还出现变形皱缩,甚至产生空泡,细胞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最为敏...
关键词:
泥蚶 镉 鳃 肝 超微结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栾新红 王越 曹中赞 刘明春 尹荣焕
试验旨在探讨阿特拉津对雄性大鼠骨髓微核率及肾脏和脾脏组织学变化的影响。选取60只4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5只。剂量组大鼠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32LD50(55.625mg)、1/16LD50(111.5mg)、1/8LD50(225.5mg)于试验的0,30,60d腹腔注射阿特拉津,并于试验的30,60,90d处死大鼠,分别采集骨髓、肾脏和脾脏等组织,检测骨髓微核率、肾脏和脾脏的组织学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长时间应用阿特拉津,骨髓微核率升高,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7.14%、133.33%和119.52%;而高剂量组以60d时最高,分别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向乾乾 丁刘勇 张超 孙洁 王迪 丁城志 陈礼强
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鳃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怒江裂腹鱼鳃基本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相似,均由鳃耙、鳃弓、鳃丝以及鳃小片构成,且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于整个鳃表面,其表面的纹路主要有3种类型,在鳃上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密集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基部,仅有一种细胞类型,顶端膜内凹呈浅滩型,细胞内具有大量圆形的线粒体。怒江裂腹鱼鳃内扁平上皮细胞和线粒体密集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在急流中游泳和摄食活动等生活习性相适应。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怒江裂腹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并为阐明鱼类鳃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超 杨瑞 郭其强 袁德义
[目的]从显微和超微层面探究油茶柱头和花柱的结构特征,可为探讨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细胞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油茶杂交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开花当天的雌蕊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学方法研究油茶柱头和花柱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油茶雌蕊具完整的柱头、花柱和子房结构,湿性柱头其表面密布乳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细胞器丰富,细胞间具有丰富的分泌物。基本组织细胞内含物和细胞器较少,细胞壁薄且壁外无分泌物。整个花柱由3~5根独立花柱组成,上端约2/3部分相互分离形成离生区,从2/3处开始到花柱基部相互连接形成合生区。每根花柱中空,由外表皮、基本组织和花柱道内表皮构成。花柱通道细胞外充满大量分泌物,该细胞比基本组织细胞大而规则、细胞质浓厚,具有腺质细胞的特点。花柱道从上到下贴合逐渐紧密,花柱基部的各花柱道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狭小的缝隙。[结论]本研究分析了油茶柱头和花柱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特征,探明柱头乳突和花柱通道细胞为分泌型细胞,基本组织细胞结构单一,从柱头到子房花柱道逐渐变窄,在基部相互连通形成狭小的缝隙,花柱通道细胞从上至下壁外分泌物和细胞内细胞质浓度、细胞器数量与种类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和特点。
关键词:
油茶 柱头 花柱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新栋 孙雪婧 赵巧雅 黄宇飞 陈秋生 林金杏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心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斑马鱼心脏由心室、心房、动脉球和静脉窦构成。心室呈棕红色,分层明显,分为心外膜区的致密层和心内膜区的海绵层。心房呈亮红色,仅由疏松的海绵层构成。心室的前方会发出一条动脉干(腹主动脉),动脉干的起始部膨大呈椭球状,称为动脉球。动脉球呈梨形,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层、中间层和外膜层3层。静脉窦单独进行分离较难,因此未对静脉窦进行单独分离观察。本实验在心室、心房和动脉球中同时观察到telocyte间质细胞的存在,它们的形态瘦长,可分为细部和膨大部。在心室的心肌细胞内观察到多泡体的存在,它们常分布在心肌细胞的外缘,贴近肌纤维膜或者邻近心肌细胞外缘的线粒体。
关键词:
斑马鱼 心脏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龙珍 乔振国 庄平 黄晓荣 张涛 冯广朋 赵峰
对经人工催产获得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精子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观察,日本鳗鲡精子有两种形态结构,一种精子的细胞核为圆形或近似圆形,这精子较小,细胞核长径为(2.57±0.62)μm,短径为(2.11±0.59)μm,鞭毛长度为(38.35±7.71)μm;另外一种精子的细胞核为“眉形”或“新月形”,精子较大,细胞核长径为(7.66±1.09)μm,短径为(2.54±0.46)μm,鞭毛长度为(38.35±9.02)μm。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圆形精子头部的顶端无顶体,植入窝位于细胞核底端的中间,由细胞核向内凹陷而成,呈一沟状,其走向与精子的长轴平行。中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都金丹 孙霁宇 佟金
详细描述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苹果果皮样品在不同时 间段的超微结构,分析其粗糙度的变化,并对AFM在果皮结构分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苹果果皮 原子力显微镜 超微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