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4)
2023(6347)
2022(5339)
2021(4894)
2020(4148)
2019(9197)
2018(9092)
2017(16708)
2016(9609)
2015(10839)
2014(10810)
2013(10574)
2012(9981)
2011(9172)
2010(9413)
2009(8871)
2008(9173)
2007(8258)
2006(7441)
2005(6960)
作者
(31163)
(26288)
(26163)
(24924)
(16848)
(12529)
(11686)
(10160)
(9907)
(9626)
(9422)
(8890)
(8850)
(8806)
(8573)
(8097)
(7898)
(7829)
(7819)
(7673)
(6866)
(6758)
(6558)
(6110)
(6081)
(5935)
(5869)
(5864)
(5372)
(5330)
学科
(33305)
经济(33227)
管理(31433)
(27136)
(23336)
企业(23336)
方法(12666)
(12471)
(12451)
(11692)
数学(10380)
数学方法(10189)
(9569)
中国(8848)
(8816)
业经(8764)
(7483)
财务(7464)
财务管理(7442)
体制(7394)
(7171)
银行(7116)
企业财务(7080)
(6932)
金融(6928)
环境(6851)
(6806)
(6340)
贸易(6338)
(6200)
机构
大学(147422)
学院(144623)
研究(55661)
(55056)
经济(53805)
管理(48967)
理学(41767)
理学院(41179)
中国(40803)
管理学(40294)
管理学院(40033)
科学(36714)
(31792)
(31245)
(30357)
(29591)
研究所(27725)
业大(24937)
农业(24723)
(23881)
中心(23875)
财经(22546)
(20660)
(20359)
北京(19721)
(19017)
(18901)
师范(18584)
(17987)
经济学(17361)
基金
项目(98443)
科学(76062)
基金(71751)
研究(66756)
(65827)
国家(65352)
科学基金(53622)
社会(41918)
社会科(39614)
社会科学(39605)
(37836)
基金项目(37555)
自然(36207)
自然科(35329)
自然科学(35310)
自然科学基金(34714)
(33266)
教育(30400)
资助(29239)
编号(24864)
重点(23620)
(22404)
成果(21835)
(21766)
(20602)
(20355)
计划(20102)
科研(19403)
创新(19342)
课题(18725)
期刊
(63950)
经济(63950)
研究(42569)
学报(32084)
中国(30908)
(28688)
科学(26989)
(24611)
大学(23616)
学学(22644)
管理(19247)
农业(18722)
教育(13890)
(13534)
金融(13534)
财经(12042)
技术(10384)
(10291)
(9685)
经济研究(9468)
(9444)
业大(9111)
业经(8987)
问题(8354)
科技(7815)
农业大学(7354)
林业(7282)
(7101)
国际(6416)
世界(6394)
共检索到222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发墙  高露双  王晓明  
利用树轮学方法,以长白山雌雄异株植物红豆杉、山杨和水曲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判定雌雄异株树种生长释放/抑制事件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物种属性和性别因素对树木生长释放/抑制事件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响应机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雌雄植株的生长释放事件大多发生在幼龄阶段,生理特征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雌雄植株发生生长释放事件的时间和频率存在一定差异性。性别因素对山杨和红豆杉雌雄植株的生长释放存在显著影响,山杨雌株和红豆杉雄株对外界环境干扰更为敏感,水曲柳雌雄株对环境干扰的响应差异不明显;山杨更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发生生长释放事件;水曲柳植株发生生长释放/抑制事件可能与林窗干扰有关。红豆杉和山杨的生长释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云浩  辛本花  王娟  
【目的】检验鼠李个体大小对其生殖分配的影响,比较相同径级雌雄鼠李生殖分配的差异,探讨鼠李可能存在的生殖耗费补偿机制,对今后雌雄异株植物生理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提供论据支撑。【方法】在鼠李的花期和果期选择当年进行繁殖活动且生长状况与立地条件类似的植株作为调查样本,对每株鼠李的性别、叶生物量、花生物量(花期)、果生物量(果期雌株)进行了调查,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比较不同性别鼠李叶片的光合能力。【结果】(1)大径级鼠李的生殖生物量与营养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小径级鼠李(P 0.05)。(3)当光强处于500~2 000μmol/(m2?s)时,鼠李雌株单位叶面积的光合速率大于雄株。【结论】研究区域内鼠李的个体大小对其生殖分配有显著影响,这是不同个体可利用资源总量不同造成的。鼠李雌株相较于雄株,并没有因较高的生殖耗费而缩减对营养生长的投入。鼠李雌株通过光合作用获得了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来满足其生殖和营养生长过程需要,这种较强的光合能力是雌株在较高繁殖压力下进化出的一种生殖耗费补偿机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艳  宋子龙  徐萌  黄云浩  张新娜  王娟  
【目的】植物将大部分资源用于繁殖活动时必将导致其对生长发育等其他功能的资源投入下降,生活史理论把这种现象称为繁殖代价。植物繁殖代价主要体现为当年繁殖资源投入与当年营养生长资源投入之间的权衡,以及当年繁殖资源投入与未来生长发育资源投入之间的权衡,这意味着植物的繁殖代价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延迟效应。本文利用雌雄异株植物雌雄功能分离的属性,验证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中簇毛槭是否存在繁殖代价的延迟效应。【方法】2012年选取簇毛槭雌雄各90株,将不同性别植株分成3个处理组(A为对照组,B为摘除花朵即开花不结实组,C为摘除花蕾组)进行试验操作。2013年和2017年跟踪调查不同处理组中簇毛槭繁殖及生长状况。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处理方式下雌雄植株的1年生枝条长度和叶片生物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2013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和2级侧枝水平上1年生枝条长度顺序为C组> B组> A组。其中雌株的B组和C组显著大于A组,雄株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2013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和2级侧枝水平上雌株的叶片生物量顺序为C组> B组> A组;其中B组和C组显著大于A组。2017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雄株的叶片生物量顺序为C组> B组> A组,其中C组显著大于A组。【结论】构件水平影响着繁殖代价延迟效应的检测结果;雌雄异株树种簇毛槭的繁殖代价的延迟效应在营养器官上的表现具有性别和养分分配差异;繁殖代价延迟效应持续表现时间也具有性别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飞飞  孙振元  
雌雄异株的性系统在木本植物中普遍存在,关于雌雄差异已有很多研究,且一直是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木本植物雌雄株在形态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化学防御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以期为雌株、雄株在生产实践中的选择性运用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在形态解剖学方面,多年生植物雄株株型高、叶片和生物量大,逆境条件下细胞器受损较轻,适应不良环境的结构特征明显,其生长优势;而结一次果或生命较短、结多次果的植物则是雌株占生长优势,如叶生物量比及叶面积比大、叶片旱生结构特征明显、生态可塑性大等。在生理学方面,虽然正常条件下一些植物的雌雄株无显著差异,但是逆境条件下差异显著。大多数植物雄株的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作用、保护酶活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琦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王娟  
【目的】探讨东北鼠李雌雄异株植物对种间竞争的性别差异性响应,为解析东北鼠李在竞争胁迫下的生活史策略奠定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7月在吉林蛟河建立1块23.76 hm2的永久性固定监测样地,测量样地内木本植物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记录其位置坐标,并分别于2014年7月和2019年7月进行复测。于2019年花期和果期、2020年果期在样地内选择一定数量的东北鼠李雌雄植株,对每株东北鼠李的新生枝、叶、花和果进行调查取样,计算每株的各组分生物量。通过Hegyi指数量化来自相邻异种树木的竞争强度;采用线性回归比较雌雄性别个体的营养生长和繁殖对种间竞争强度的响应差异;利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2019年果期与2020年果期东北鼠李果数和果生物量的差异。【结果】雌树的胸径大小受种间竞争显著抑制(P<0.05),而雄树的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没有显著相关性。雌雄植株的繁殖都未受到竞争强度的显著影响,而雌树的新生枝及叶生物量在花期受到种间竞争显著抑制(P<0.05)。雌树在2020年果期的果数和果生物量均显著高于2019年果期(P<0.05),其营养生物量在2020年受到种间竞争显著抑制(P<0.05),而在2019年受种间竞争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东北鼠李的繁殖活动对种间竞争的响应没有性别差异,雌雄植株的繁殖均不受竞争强度影响。而营养生长对种间竞争的响应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种间竞争对雌树的营养生长具有更多的负面影响。雌树对繁殖的投入量越大,其营养生长受种间竞争的负面影响也越大。这表明雌树繁殖投入的增加会导致种间竞争对雌树的负面影响增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辰  田娜  程小琴  
【目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净化空气、改善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夏秋季节油松叶片BVOCs的成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于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揭示油松叶片释放BVOCs组分与规律,探索其抑菌特性,为森林康养型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进行油松叶片BVOCs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城市微生物采集点与油松样地空气微生物含量测定的对照试验计算油松叶片BVOCs的抑菌率。【结果】(1)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共测定出11类173种化合物,其中,夏季共测定出11类113种化合物,秋季共测定出11类103种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烷烃与烯烃,夏季含量最高可达70%以上,秋季最高可达90%以上。夏季较秋季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组成成分更丰富且总量高但夏季油松叶片BVOCs释放峰值要滞后于秋季。(2)在环境因子中,油松BVOCs释放量与大气温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不显著负相关。(3)油松叶片BVOCs抑菌物质释放量呈现出“一峰一谷”的日变化趋势,夏、秋季抑菌物质释放峰值分别为14:00与12:00,且夏季较秋季抑菌物质释放总量高。油松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以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且抑菌率表现为早上>中午>晚上。(4)综合考虑油松BVOCs对人体有益及有害影响,夏季在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在秋季,14:00至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上升,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下降,且在16:00左右抑菌物质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接近于零。【结论】在一天不同时间和一年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油松叶片释放BVOCs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松叶片BVOCs对空气中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改善空气质量作用。夏秋季节14:00至16:00左右林内对人体有益的油松植物挥发物质较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挥发物质较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油松释放BVOCs调节人体健康的生理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凑贵  蔡崇法  张光远  王运华  
将鄂东南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棕红壤分别与 5种植物物料混合 ,进行腐解试验。研究表明 :各种作物的秸秆在初期分解量较大 ,物料混合土样的含硼量在分解初期迅速下降 ,最后接近土壤有机硼含量 ;硼的释放较有机物矿化要快 ,其半释放期在 30~ 43d ,99%的有机硼释放时间要 2 74d ,而 99%的有机物分解在 5 74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英  乌云塔娜  
利用花药绒毡层特异BoA9基因启动子及类细胞毒素基因BoCysP1创造雄性不育,利用雌蕊特异表达S12-RNase基因启动子启动BoCysP1基因创造雌性不育,构建了雌雄不育植物表达载体BoA9pro-CysP1-PpS12pro-CysP1-pB I101.2,该载体可用于雌雄同株及雌雄异株的雌株进行转基因,生产无果无籽的园林绿化新品种,为果实、种子污染空气、地面的园林绿化树种的改良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思路,也可为园林绿化树木育种提供新途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桂婷   杨丽媛   任广兵   赵宏波  
【目的】花香是观赏植物的重要特性,对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探讨蜡梅属Chimonanthus植物花香物质的生物合成和释放机制,为蜡梅属植物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蜡梅C. praecox、柳叶蜡梅C. salicifolius和山蜡梅C. nitens等3种蜡梅属植物的花香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3种蜡梅属植物共鉴定出44种花香物质,蜡梅、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花中分别鉴定出19、23和18种物质。蜡梅花中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而柳叶蜡梅与山蜡梅的花香物质中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3种蜡梅属植物花香物质的白天释放节律存在差异。柳叶蜡梅和山蜡梅在上午、中午和下午的花香物质差异较大,但蜡梅的花香物质在不同时段变化较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亲缘关系比蜡梅更近。【结论】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花香物质较为相似,验证了两者在系统发育上的关联性。鉴于蜡梅特殊的低温开花环境,其传粉昆虫与花香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花香物质产生独特性的原因。图3表3参3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媛媛  曹明  樊小林  
【目的】探讨香蕉4个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的植物油包膜控释尿素(PCU)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征曲线和静水培养中特征曲线的差异,为应用静水溶出率法简单而准确地预测香蕉生长期PCU在土壤中的供肥速度和数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土壤培养法测定PCU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及肥效期,以静水培养为对照,研究香蕉4个生育时期内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结果】除攻蕾期外,大田苗期、旺盛生长期、幼果期土壤中PCU的养分释放曲线不同于静水的,均由静水的"S"型变为"抛物线"型,且前42 d供肥量大,而攻蕾期的供肥量较小,后期则相反;同一PCU的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28 d累积释放率于各生育时期土壤中的测定值均大于静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玥莹  王天舒  陈冠雄  
为区分植物在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中的贡献,用封闭式箱法对田间栽培的大豆植株及土壤、大豆植株-土壤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影响N2O的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观测结果表明:田间栽培的大豆的N2O排放通量昼间变化模式是10∶30有一个排放高峰,153∶0有一个排放低谷,甚至表现为可吸收大气中的N2O;在生育期内,大豆植株有两个释放高峰,分别位于6月下旬和8月中旬。从6月下旬至8月末,大豆对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的贡献率约为25%~57%。大豆植株、大豆植株-土壤系统N2O排放通量与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4954和0.5357,大豆N2O的排放通量同光合速率有一定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西方  
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发展高等教育,必须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的要求,谋求高等教育新的变革,拓展大学功能,特别要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仁烨  郑金贵  程祖锌  朱贵金  阮晧然  翁海勇  
脉冲电场作用下对丰两优1号(r1)等6个水稻品种释放负离子的浓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6个水稻品种的植株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很弱,负离子浓度最高为特优420(22 ion·cm-3),最低为冈优527(15 ion·cm-3).适当的脉冲电场刺激水稻根部,6个水稻品种较常态下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均大幅度提高,以脉冲电场u2(脉冲电压15 kV,脉冲频率1 Hz,脉冲宽度50 ms)的效果最大,释放负离子浓度最高为冈优527(r2),达4168100 ion·cm-3,是对照组刺激无水稻植株的土壤(r7)的24959倍,是自然状态下(未刺激)的208405倍;最低为糯广优201(r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