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7)
2023(5153)
2022(4321)
2021(3950)
2020(3282)
2019(7444)
2018(7060)
2017(13677)
2016(7671)
2015(8134)
2014(8147)
2013(8005)
2012(7437)
2011(6631)
2010(6643)
2009(5761)
2008(5726)
2007(5060)
2006(4205)
2005(3721)
作者
(24159)
(20310)
(20080)
(19058)
(12711)
(9989)
(8941)
(7844)
(7569)
(7233)
(6974)
(6822)
(6543)
(6475)
(6347)
(6279)
(6201)
(5958)
(5951)
(5658)
(5165)
(4957)
(4911)
(4601)
(4580)
(4457)
(4371)
(4313)
(4160)
(4104)
学科
(28996)
经济(28964)
(20845)
管理(20319)
(16437)
企业(16437)
方法(15590)
数学(14198)
数学方法(14059)
(8253)
(7936)
(7686)
中国(6790)
业经(5899)
农业(5494)
(5332)
(5205)
财务(5200)
财务管理(5189)
技术(5157)
企业财务(5063)
(4882)
贸易(4880)
(4746)
地方(4734)
(4485)
银行(4450)
环境(4409)
(4278)
(4265)
机构
大学(109637)
学院(108583)
(42801)
经济(41986)
研究(39881)
管理(39548)
理学(35229)
理学院(34704)
管理学(33968)
管理学院(33752)
中国(28357)
科学(27827)
(25945)
(22981)
(21621)
业大(21306)
农业(20917)
研究所(20341)
(18921)
中心(17686)
(15811)
财经(15715)
(14470)
(14278)
(14086)
农业大学(14032)
师范(13848)
北京(13780)
经济学(13382)
科学院(12691)
基金
项目(80901)
科学(63871)
基金(60621)
(55993)
国家(55583)
研究(52172)
科学基金(46653)
社会(33848)
自然(32688)
基金项目(32427)
社会科(32257)
社会科学(32247)
自然科(31988)
自然科学(31978)
自然科学基金(31456)
(31399)
(27471)
资助(24644)
教育(24227)
重点(19072)
编号(18646)
(17773)
计划(17214)
(16987)
(16945)
科研(16407)
创新(15934)
科技(14976)
国家社会(14814)
教育部(14611)
期刊
(40443)
经济(40443)
研究(27631)
学报(24954)
(22084)
科学(21079)
中国(20429)
大学(17835)
学学(17242)
农业(15147)
(14684)
管理(13214)
教育(9558)
(8488)
(8333)
金融(8333)
财经(7876)
技术(7467)
业大(7309)
经济研究(7169)
(6799)
(6506)
资源(6342)
农业大学(6107)
业经(6103)
科技(5752)
统计(5397)
问题(5301)
(5111)
林业(5099)
共检索到148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修云芳  邵良平  徐素慧  王德春  陈婷  翁妮娜  陈玉村  
在5只雌性成体小熊猫发情期和妊娠期内(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连续23次采集血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小熊猫繁殖周期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雌性小熊猫进入发情期,血清E2含量迅速升高,并多次出现峰值,仅有一个峰值与交配行为一致,发情周期14-48 d,平均(28.26±13.24)d(n=5);在怀孕小熊猫的妊娠期内和未孕小熊猫的黄体期内都出现血清E2峰值.(2)血清P含量的升高出现在怀孕小熊猫的妊娠期和未孕小熊猫的黄体期,P含量在配种后开始升高.可见:(1)小熊猫在发情季节出现多次发情;(2)在妊娠期和黄体期可能仍有卵泡发育;(3)根据血清P含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娣  田永胜  齐文山  温海深  陈松林  
为了探索温度对半滑舌鳎幼鱼生长及性别的影响,本研究以半滑舌鳎家系为材料,在受精后32 d,将建立的家系鱼苗分别置于9、21、23、25和27℃水温下进行培育,在32~142 dpf测量各培育温度下半滑舌鳎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利用SPSS软件中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多重比较分析幼鱼生长规律、温度与体长和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98 dpf时,25℃下幼鱼生长最快,但培养至129~142 dpf时,23℃温度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23和25℃下的半滑舌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42%和4.63%,明显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组。温度与半滑舌鳎家系体长、体质量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27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颖  孙慧武  徐伟  孙大江  曲秋芝  刘晓勇  张永旺  
采用不同大豆卵磷脂添加量[0、1%、2%、4%(w/w饲料)]的4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简称SL0、SL1、SL2和SL4)投喂5+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后备亲鱼14个月,通过比较各饲料组实验鱼的血清卵黄蛋白原(Vg)、卵径和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探讨大豆卵磷脂对施氏鲟性腺发育的影响机理,并为今后深入研究鲟亲鱼磷脂营养代谢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卵磷脂含量对施氏鲟的卵径发育无显著影响,对血清中Vg、睾酮(T)和雌二醇(E2)的浓度影响显著。投喂量为2%组的血清E2质量浓度(147.91pg·mL-1)显著高于0%(113.72pg·mL-1)和1%(129.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汶励  姜鹏  白俊杰  
利用养殖草鱼雌性个体所表现出的生长优势,探讨通过性逆转培育全雌草鱼品种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实验采用拌料投喂诱导方式,在饲料中设置0、50、100和200 mg/kg 4个浓度梯度的17α-甲基睾酮(MT),连续投喂150 d,观测不同处理水平草鱼性腺结构和血液中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睾酮(T)和11-酮基睾酮(11-KT)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草鱼性逆转过程中的特征变化。性腺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从投喂30 d开始,各处理组卵巢中开始出现精原细胞。30~150 d,50 mg/kg MT处理组草鱼卵母细胞的生成及成熟受到抑制,发育迟缓;100 mg/kg MT处理组的生殖细胞受抑制程度要高于50 mg/kg MT处理组,实验结束时性腺已被大量精原细胞占据,有向精巢发育的趋势;200 mg/kg MT处理组精卵兼性状态较50 mg/kg MT处理组明显,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少于100 mg/kg MT处理组,对照组卵巢未出现精原细胞。血清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投喂不同剂量的MT,E_2浓度均显著升高,于45 d时达到最高值,之后趋于平稳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未经处理的雄性草鱼,随着早期精巢的发育,其E_2水平也逐渐升高。随着MT投喂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T浓度分别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5 d时各处理组降幅最大,且与MT浓度呈正相关,11-KT则有不同程度升高。研究表明,100 mg/kg MT为其性逆转较适宜的浓度,MT可使早期雌性草鱼血清E_2升高,发挥雄激素效应,从而促进卵巢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鹏  吴志昊  尤锋  李军  
通过放射性免疫方法测定和比较了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成鱼血清中两种重要的性类固醇激素—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周年变化规律。在雄性个体中,从4月份开始,随着水温的升高及繁殖期的开始,T和E2含量显著上升并在6月份达到最高峰;之后,T和E2含量逐渐下降并在第二年3月左右降低至最低水平。雌性牙鲆个体的E2含量于3月份开始慢慢增高,于6月份达到最高峰;随后,E2的含量逐渐降低并在1月份达到最小值;而雌性个体中的T的含量在2月和6月份出现两次高峰。结果表明,T和E2对牙鲆的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雌雄个体中T和E2均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齐茜  刘晓勇  孙大江  徐翱  麦丽开  
以鱼油和玉米油作为脂肪源,配制4种等氮饲料(蛋白含量38%,脂肪含量12%~13%),使脂肪酸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比例分别达3.1%、2.5%、1.9%、1.3%(分别简称SL1、SL2、SL3和SL4),以其饲喂处于性腺发育Ⅲ期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亲鱼5个月,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其繁殖性能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个月养殖,施氏鲟亲鱼平均体质量增加14.5%,经过低温刺激及升温处理至产前体质量下降6.8%,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n-3HUFA和n-3PUFA水平对繁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SL1组和SL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邱弈树  丁小雨  李振通  段鹏飞  王心怡  黎琳琳  王林娜  刘阳  马文辉  庞尊方  李胜忠  田永胜  
为了探究杂交种“金虎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tukula ♂)和母本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卵巢发育和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对10、18、24、36月龄的金虎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进行了卵巢组织切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11-酮基睾酮(11-KT)、睾酮(T)、孕酮(P)含量。结果显示,杂交种金虎石斑鱼卵巢正常发育,没有出现卵母细胞萎缩、退化的现象,且36月龄时金虎石斑鱼卵巢发育至Ⅲ期早期,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体积明显增大,核仁多位于核膜外侧。棕点石斑鱼卵巢发育较快,36月龄时卵巢已发育至Ⅲ期末期,卵母细胞与核体积进一步增大。卵膜外又形成了一层滤泡膜,形成双层滤泡膜结构。金虎石斑鱼与棕点石斑鱼血清中E2、11-KT、P的水平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24月龄时达到最大,但棕点石斑鱼高于金虎石斑鱼。金虎石斑鱼血清中T的水平与其他性类固醇激素变化一致:在24月龄时达到最大,在36月龄时显著下降,而棕点石斑鱼血清中T在36月龄时依然维持和24月龄相似的高水平。棕点石斑鱼血清中E2、T、P的水平在24月龄时显著高于金虎石斑鱼(P<0.05)。结果表明,杂交种金虎石斑鱼在36月龄前的卵巢可正常发育,但较同期母本棕点石斑鱼卵巢发育慢,金虎石斑鱼各发育时期血清中E2、11-KT、P、T水平略低于或显著低于棕点石斑鱼。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种金虎石斑鱼在细胞学上具有良好的育性基础,可为石斑鱼杂交种性腺发育及可育性研究提供细胞和血清学基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蒲金成  湛嘉  刘登攀  杜力  黎原谷  刘利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腾飞  张鼎元  郭春阳  王亚军  徐善良  
为掌握养殖银鲳的性腺发育规律及其与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养殖条件下银鲳的精巢与卵巢发育特征和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并分析性腺成熟指数(GSI)、肝重指数(HSI)和肥满度(CF)与性腺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养殖银鲳雌鱼1龄即可发育成熟,成熟卵巢呈一对">"形的囊状结构。11月份有近一半个体发育至III期,33.3%已发育至IV期,12月—翌年1月越冬期间约2/3退化至II期,3月又迅速发育至IV期,4月份达到V期并产卵,5月份产卵结束卵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倪娜  柳学周  徐永江  赵明  曲建忠  
采用组织学方法、形态测量法、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雌性亲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发生变化,表现出与性腺发育协同一致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GSI和HSI值与CF值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SI值的变化与水温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6月份开始升高,9月份达到年周期中的第1个小高峰,翌年2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大江  曲秋芝  王丙乾  马国军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得养殖施氏鲟群体 5个年龄组及亲鱼 (8龄 )血液中睾酮 (Testosterone ,T)、雌二醇 (17β-estradi ol,E2 )的不同含量 ,并与其对应年龄的性腺组织学观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龄性腺刚刚完成性分化发育初期 ,T( X±SD) =(1.8± 0 .72 4 )nmol/L ,α =0 .0 1;E2 ( X±SD) =(5 5 .8± 2 .879)pmol/L ,α =0 .0 5。 2龄精巢Ⅱ期 ,卵巢I期 ,T( X±SD)=(2 .2± 0 .934)nmol/L ,α =0 .0 1。E2 ( X±SD) =(38.9± 2 .34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圆琴  徐后国  曹林  卫育良  郑珂珂  梁萌青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对发育前期的大菱鲆亲鱼性类固醇激素合成量及合成过程的影响,配制3种等氮等脂(脂肪含量13%)的实验饲料,分别含有不同梯度水平的花生四烯酸:0.72%(不添加花生四烯酸精制油的对照组,C),5.63%(添加低水平ARA的处理组,ARA-L)及15.03%(添加高水平ARA的处理组,ARA-H)(各数值均为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每组饲料投喂3个实验桶,每桶放25尾3龄大菱鲆亲鱼(雌雄比例约为1:1)。养殖实验在室内流水系统内进行,每天饱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广  柳学周  徐永江  王妍妍  孙中之  
采用组织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雄性亲鱼精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条斑星鲽精巢中可见5个时相的生殖细胞类型,精巢发育可分为5期。条斑星鲽雄鱼GSI值自10月开始升高,12月达峰值(P≤0.05),之后显著下降并保持较低值至下一次生殖周期开始。HSI值在11~12月保持较高表达值,其他各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CF值在5~8月保持较高水平,其他月份保持平稳状态。雄鱼血浆中睾酮(T)水平自9月开始升高并在12月(Ⅴ期精巢)达到峰值,其后显著下降并在其后的月份保持较低水平,而雌二醇(E2)在2月出现峰值,其他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静  湛嘉  帅滇  王婷  王倩  王磊  俞雪钧  刘利平  
为分析成年花鳗鲡经多次注射鲤鱼脑垂体(carp pituitary extract,CPE,每周12 mg/k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每周300 IU/kg)后,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6种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及变化,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方法对花鳗鲡性腺内这6种类固醇激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睾酮(testosterone,T)、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17β,E2)、雌三醇(estriol,E3)、17α,20β-二羟基-4-孕烯-3-酮(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友  王成乐  
小熊猫(Aliurus fulgens Cuvier)最东亚地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的特增珍贵动物.小熊猫寄生虫的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在小熊猫体内、外共发现18种寄生虫,其中吸虫3种、绦虫1种、线虫9种、原虫3种及外寄生虫2种.文中对小熊猫列叶吸虫(Ogmocotyle ailure Price,1954)的虫种有效性作了讨论,并就小熊猫的主要寄生虫病:印度列叶吸虫病、小熊猫弓蛔虫病、肺线虫病等作了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