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5)
- 2023(12434)
- 2022(11081)
- 2021(10447)
- 2020(8776)
- 2019(20061)
- 2018(19910)
- 2017(38010)
- 2016(21172)
- 2015(23543)
- 2014(23563)
- 2013(23279)
- 2012(21524)
- 2011(19393)
- 2010(19029)
- 2009(17315)
- 2008(16604)
- 2007(14411)
- 2006(12355)
- 2005(10851)
- 学科
- 济(77748)
- 经济(77652)
- 管理(57060)
- 业(54492)
- 企(45758)
- 企业(45758)
- 方法(37312)
- 数学(32175)
- 数学方法(31758)
- 学(22378)
- 农(20312)
- 财(19893)
- 中国(19841)
- 业经(17227)
- 地方(16426)
- 制(13910)
- 理论(13889)
- 贸(13866)
- 贸易(13859)
- 农业(13709)
- 易(13450)
- 务(12994)
- 财务(12932)
- 和(12918)
- 财务管理(12904)
- 技术(12720)
- 企业财务(12292)
- 环境(12138)
- 银(11495)
- 银行(11419)
- 机构
- 大学(297077)
- 学院(293543)
- 管理(112452)
- 济(107143)
- 经济(104646)
- 研究(104508)
- 理学(98155)
- 理学院(96913)
- 管理学(94936)
- 管理学院(94449)
- 中国(73994)
- 科学(71820)
- 京(64326)
- 农(59623)
- 所(55112)
- 业大(51695)
- 研究所(51128)
- 财(48472)
- 农业(47759)
- 中心(46355)
- 江(42673)
- 北京(39990)
- 财经(39206)
- 范(38855)
- 师范(38264)
- 院(38047)
- 经(35821)
- 州(34601)
- 技术(34086)
- 省(32205)
- 基金
- 项目(211712)
- 科学(164367)
- 基金(153163)
- 研究(145961)
- 家(137754)
- 国家(136667)
- 科学基金(114989)
- 社会(88327)
- 省(83869)
- 社会科(83474)
- 社会科学(83447)
- 基金项目(81845)
- 自然(79807)
- 自然科(77962)
- 自然科学(77935)
- 自然科学基金(76532)
- 划(71957)
- 教育(66651)
- 资助(63156)
- 编号(57788)
- 重点(48281)
- 成果(46688)
- 部(45314)
- 发(44754)
- 创(44125)
- 计划(42650)
- 科研(41916)
- 创新(41215)
- 课题(40757)
- 大学(38391)
- 期刊
- 济(113726)
- 经济(113726)
- 研究(82201)
- 学报(60208)
- 中国(55720)
- 农(53834)
- 科学(51703)
- 大学(43049)
- 管理(40968)
- 学学(40849)
- 农业(37312)
- 财(35769)
- 教育(32174)
- 技术(23545)
- 融(22153)
- 金融(22153)
- 业(19721)
- 财经(18646)
- 业经(18207)
- 经济研究(18177)
- 业大(16645)
- 图书(16038)
- 科技(15907)
- 版(15849)
- 经(15801)
- 问题(14695)
- 理论(14255)
- 林业(13606)
- 农业大学(13402)
- 实践(13237)
共检索到420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慕莲 霍滢朵 刘宗雨 缪煜琳 金鑫 汪桂玲
性类固醇激素与生物生殖、配子排放以及性腺发育密切相关,Srd5a1在性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酶基因Srd5a1对雌性三角帆蚌卵巢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应用RACE克隆得到了三角帆蚌Srd5a1全长c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原位杂交技术以及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和17α-甲基睾酮(MT)激素处理来探究Srd5a1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Srd5a1 cDNA全长2224 bp,包括446 bp 5′-UTR,953 bp 3′-UTR,825 bp ORF,编码274个氨基酸。Srd5a1在性腺中的表达呈二态性,在卵巢中表达量更高;Srd5a1在卵巢排放期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时期(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rd5a1在卵巢卵母细胞、卵泡以及精巢精母细胞中有表达。不同浓度E2和MT处理24天后,Srd5a1的表达发生了变化。综上,Srd5a1可能在雌性三角帆蚌卵巢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配子排放中发挥一定作用,对探索三角帆蚌性腺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实现三角帆蚌单性化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姝君 汪桂玲 白志毅 李家乐
以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研究材料,根据实验室构建的三角帆蚌cDNA文库中已标注的EST序列,利用RACE克隆了三角帆蚌AMP基因的cDNA全序列。该cDNA序列全长为970 bp,5′端非翻译区123 bp,3′端非翻译区52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300 bp,共编码99个氨基酸,包含一段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72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分子量为10 924.7 u。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存在明显的跨膜结构和疏水区。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海兔(Aplysia californica)theromacin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最高为56%,而与...
关键词:
三角帆蚌 AMP基因 RACE 分子特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郭思鹏 汪桂玲 白志毅 孙田洋
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形态周年变化,并探究低氧环境对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形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三角帆蚌外鳃鳃瓣1月最薄,至5月增至最厚,较1月显著增厚173.86%,随后鳃瓣逐渐变薄,其鳃小腔宽度随鳃瓣厚度增厚也显著增大,至6月增至最宽较1月显著增宽171.22%,随后鳃小腔逐渐变窄,且3—6月在雌性三角帆蚌外鳃发育为育儿囊,其中发现大量早期胚胎。在低氧环境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1~5 d逐渐升高,第5天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显著提升131.1%,5~9 d缓慢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7 d逐渐下降,在第7天达到最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53%,7~9 d缓慢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1~7 d逐渐上升,7~9 d无明显变化,第7天活性最高,较对照组显著提升91.34%,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在1~9 d呈下降趋势,最低值出现在第9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8.9%;低氧胁迫5 d后,外鳃侧纤毛较对照组增宽了79.58%,外鳃小水管较对照组增宽了248.73%。本研究分别为怀卵期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结构变化和低溶氧对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为提升三角帆蚌繁育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外鳃 育儿囊 低氧 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郭思鹏 汪桂玲 白志毅 孙田洋
雌性三角帆蚌的外鳃不仅是呼吸器官,而且在繁育时期行使胚胎发育的育儿囊功能,并导致繁育期雌性三角帆蚌呼吸效率降低。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形态周年变化,并探究低氧环境对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形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三角帆蚌外鳃鳃瓣1月份最薄,至5月份增至最厚,较1月份显著增厚173.86%,随后鳃瓣逐渐变薄,其鳃小腔宽度随鳃瓣厚度增厚也显著增大,至6月增至最宽较1月份显著增宽171.22%,随后鳃小腔逐渐变窄;且3~6月在雌性三角帆蚌外鳃发育为育儿囊,其中发现大量早期胚胎。在低氧环境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1~5天逐渐升高,第5天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显著提升131.1%,5~9天缓慢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7天逐渐下降,在第7天达到最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53%,7~9天缓慢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1~7天逐渐上升,7~9天无明显变化,第7天活性最高,较对照组显著提升91.34%,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在1~9天呈下降趋势,最低值出现在第9天,较最对照组显著降低68.9%;低氧胁迫5天后,外鳃侧纤毛较对照组增宽了79.58%,外鳃小水管较对照组增宽了248.73%。本研究分别为怀卵期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结构变化和低溶氧对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为提升三角帆蚌繁育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外鳃 育儿囊 低氧 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敏 李文娟 施志仪 曹玉香 陆阿利
珍珠贝细胞体外培养存在细胞分裂迟缓问题,目前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制约了珍珠培育新工艺的发展。本研究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中克隆了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基因的cDNA,得到长度为1024 bp的序列信息,包括768 bp的ORF,197 bp的3’-UTR,编码255个Aa。进一步分析表明,三角帆蚌cyclin B基因与牡蛎、扇贝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一个典型的周期蛋白框(cyclin-box),并存在2个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的作用位点。通过RT-Q PCR研究显示,三角帆蚌cyclin B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最高,且cyclin B基因在雌性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沉默cyclin B基因后,除外套膜,其在性腺和鳃的表达显著降低(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瑶 刘瀚璐 陆婷婷 颜玲 吕雪峰 王昊 王志炎 白志毅
类胡萝卜素代谢是影响三角帆蚌贝壳颜色和珍珠颜色的重要功能物质。本实验从已有的全基因组库中获得的HcSR-B1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开放阅读框长1 626 bp (GenBank:OR296620),编码541个氨基酸,包括一个典型的CD36结构域及2个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及氨基酸比对分析证实,HcSR-B1基因进化较为保守,与文蛤相似性最高。以具有高、中、低类胡萝卜素代谢能力的三角帆蚌品系金蚌、紫蚌和白蚌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结果显示,HcSR-B1基因在肝胰腺、边缘膜、中央膜、斧足及闭壳肌中表达量均为金蚌最高、白蚌最低,且在肝胰腺及外套膜两个组织中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原位杂交实验发现该基因在外套膜边缘均具有阳性信号,并且在外褶(OF)、中褶(MF)、中褶与内褶连接处及腹膜区(VM)中出现的阳性信号较其余部分更强;RNA干扰沉默基因表达72 h后,最佳干扰组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71.72%,该组外套膜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 (TCC) 相应降低50.5%。研究表明,HcSR-B1基因能够影响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转运过程,进而通过生物矿化过程影响贝壳或珍珠颜色。本研究可以深化对三角帆蚌壳色和珍珠颜色形成分子机制的理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李亚南 张明洲 毛树坚
对健康及患瘟病三角帆蚌的13种脏器组织作了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病蚌的肝脏、胃和直肠等组织。病毒侵袭蚌体后,肝脏的吸收细胞、未成熟细胞以及胃、直肠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包涵体,DNA和RNA等正常代谢受到抑制,AKP和ACP酶的活性和分布发生异常,细胞内消化作用受阻,最后病变细胞解体,导致肝脏、胃和直肠等的广泛受损。病蚌因消化系统坏死和消化功能丧失而死亡。还就正常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了探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亚 王雅昱 汪桂玲 何方殊 李家乐
与传统的母系遗传不同,双壳贝类线粒体有M和F型2种mt DNA,称为双单亲遗传(doubly uniparental inheritance,DUI)。为了探究DUI的形成机制,实验利用RACE方法得到三角帆蚌M、F-type COⅡ基因的cDNA全长;荧光定量检测各时期各组织中M、F-type COⅡ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1)M-type COⅡ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244 bp,F-type COⅡ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808 bp,M型3′端较F型有一段546 bp的特异性延长序列;跨膜结构预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祁晓翔 李文娟 尚朝 周子睿 尚攀 施志仪
为了发掘更多三角帆蚌具有EF-hand结构域的功能基因及其蛋白质,本研究运用RaCE-PCR技术,克隆得到了三角帆蚌包含EF-hand结构域钙结合蛋白1基因(EF-hand CalCium-binding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EFCb1)的C dna全长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了EFCb1基因在三角帆蚌10个组织,以及内脏团、外套膜插核后不同时间点的时空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三角帆蚌EFCb1基因C dna序列全长981 bP,oRF为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残基,5'-utR 239 bP和3'-utR 2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祁晓翔 李文娟 尚朝 周子睿 尚攀 施志仪
为了发掘更多三角帆蚌具有EF-hand结构域的功能基因及其蛋白质,本研究运用RACE-PCR技术,克隆得到了三角帆蚌包含EF-hand结构域钙结合蛋白1基因(EF-hand calcium-binding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EFCB1)的c DNA全长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了EFCB1基因在三角帆蚌10个组织,以及内脏团、外套膜插核后不同时间点的时空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三角帆蚌EFCB1基因c DNA序列全长981 bp,ORF为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残基,5'-UTR 239 bp和3'-UTR 2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毛媛媛 郑荣泉 张启鹏 梅祎芸 孔绅绅 刘志芳
为筛选影响三角帆蚌珍珠颜色的候选基因,采用转录组测序平台Illumina Hi Seq TM2500对蚌壳珍珠层颜色为紫色和白色的三角帆蚌中央膜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组装后比对到NR、Swiss-Prot、COG、KOG、KEGG、GO和Pfam数据库中注释,并进行差异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获得干净数据共72 800 581 bp,拼接获得了89 529个Unigene,差异表达基因2644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323个,下调表达基因1321个。根据GO功能分类可分为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珍珠颜色 差异表达 转录组测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上官宵兆 刘美玲 毛颖睿 王晓强 王雅昱 汪桂玲 李家乐
本实验通过RACE技术、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原位杂交和17β-雌二醇注射来探究17β-HSD11基因在三角帆蚌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合成中的表达特性和作用。结果显示17β-HSD11基因的cDNA全长为1134 bp, 其中5' UTR 40 bp,开放阅读框(ORF)923 bp,3' UTR 171 bp,编码307个氨基酸。17β-HSD11基因在肝胰腺、性腺中表达量较高,且卵巢极显著高于精巢(P < 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雌性三角帆蚌卵母细胞、滤泡膜和卵膜上均存在杂交信号。注射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之后发现17β-HSD11基因在雌雄性腺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被抑制,其中低浓度注射后,17β-HSD11基因的表达量在卵巢中下降33.38%,在精巢中下降37.74%。而高浓度注射后,17β-HSD11基因的表达量在卵巢中下降57.78%,在精巢中下降61.31%。由此推测17β-HSD11可能与三角帆蚌性腺发育和雌激素合成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华丹 顾若波 白云飞 闻海波
用150个随机引物对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最终筛选出20个引物,分别能扩增出1~10条大小不等的片段,片段长度在500~2000bp之间。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的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787和0.833,显示野生种群基因组发生的变异较养殖种群大。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54,表明三角帆蚌野生和养殖种群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进盼 白志毅 张梦莹 颜玲 陆风辉 王贺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是一种重要的脂质代谢酶。为明确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HcLPCAT1基因在类胡萝卜素代谢中的功能,探究该基因与三角帆蚌壳色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HcLPCAT1基因cDNA全长1675 bp,ORF区1296 bp编码431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HcLPCAT1基因在紫色三角帆蚌各组织中表达量均高于白色三角帆蚌相应组织,且在肝胰腺、外套膜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1),同时相应组织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极显著升高(P<0.01)。采用直接测序法鉴定出三角帆蚌HcLPCAT1基因5个SNP位点的基因型与内壳色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单倍型分析发现H1、H2两种单倍型为紫色三角帆蚌优势单倍型,H3、H5、H6三种单倍型为白色三角帆蚌优势单倍型。本研究鉴定的HcLPCAT1基因可为解析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代谢和壳色形成的机制提供研究基础,筛选出的与内壳色相关SNP及单倍型可用于分子辅助育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秀琳 汪桂玲 白志毅 李家乐
为研究淡水珍珠形成相关基因及调控机理,以三角帆蚌为研究对象,借助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三角帆蚌的钙网蛋白基因(calreticulin,HcCRT)cDNA序列,该序列长1 437 bp,包含231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和615 bp 3'UTR以及59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196个氨基酸残基,包含一段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一段由175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分子量约为22.4 ku,理论等电点5.0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不存在跨膜结构,疏水性分析显示该蛋白整体为亲水性蛋白。氨基酸列比对分析显示,Hc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