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7)
- 2023(10207)
- 2022(8766)
- 2021(8187)
- 2020(6722)
- 2019(15316)
- 2018(14404)
- 2017(26115)
- 2016(14519)
- 2015(15843)
- 2014(15541)
- 2013(15354)
- 2012(14552)
- 2011(13334)
- 2010(13047)
- 2009(11979)
- 2008(11825)
- 2007(10038)
- 2006(8646)
- 2005(7887)
- 学科
- 济(57131)
- 经济(57050)
- 管理(38935)
- 业(38324)
- 企(30865)
- 企业(30865)
- 方法(25929)
- 数学(22629)
- 数学方法(22395)
- 学(17076)
- 中国(15610)
- 农(15431)
- 财(15080)
- 贸(12776)
- 贸易(12767)
- 易(12464)
- 业经(12201)
- 制(10931)
- 农业(10433)
- 地方(10332)
- 融(9326)
- 金融(9326)
- 银(9293)
- 务(9254)
- 财务(9242)
- 银行(9219)
- 财务管理(9215)
- 技术(9103)
- 企业财务(8853)
- 行(8815)
- 机构
- 大学(210644)
- 学院(206196)
- 济(83005)
- 研究(82363)
- 经济(81526)
- 管理(73490)
- 理学(64383)
- 理学院(63474)
- 管理学(62080)
- 管理学院(61727)
- 中国(60139)
- 科学(56206)
- 农(51753)
- 京(45396)
- 所(44829)
- 农业(41670)
- 研究所(41662)
- 业大(40269)
- 财(36225)
- 中心(36035)
- 江(30416)
- 院(29964)
- 财经(29141)
- 北京(28015)
- 经(26954)
- 农业大学(26859)
- 范(26157)
- 科学院(25883)
- 经济学(25706)
- 师范(25622)
- 基金
- 项目(150482)
- 科学(117173)
- 基金(112209)
- 家(104842)
- 国家(104071)
- 研究(95549)
- 科学基金(86076)
- 社会(61633)
- 自然(60924)
- 自然科(59566)
- 自然科学(59542)
- 基金项目(59368)
- 自然科学基金(58540)
- 社会科(58424)
- 社会科学(58407)
- 省(57221)
- 划(50976)
- 资助(45495)
- 教育(43377)
- 重点(35579)
- 编号(33785)
- 部(32984)
- 计划(32656)
- 发(31531)
- 创(31397)
- 科研(30512)
- 创新(29606)
- 科技(29015)
- 业(27878)
- 教育部(26906)
共检索到306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郭思鹏 汪桂玲 白志毅 孙田洋
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形态周年变化,并探究低氧环境对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形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三角帆蚌外鳃鳃瓣1月最薄,至5月增至最厚,较1月显著增厚173.86%,随后鳃瓣逐渐变薄,其鳃小腔宽度随鳃瓣厚度增厚也显著增大,至6月增至最宽较1月显著增宽171.22%,随后鳃小腔逐渐变窄,且3—6月在雌性三角帆蚌外鳃发育为育儿囊,其中发现大量早期胚胎。在低氧环境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1~5 d逐渐升高,第5天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显著提升131.1%,5~9 d缓慢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7 d逐渐下降,在第7天达到最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53%,7~9 d缓慢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1~7 d逐渐上升,7~9 d无明显变化,第7天活性最高,较对照组显著提升91.34%,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在1~9 d呈下降趋势,最低值出现在第9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8.9%;低氧胁迫5 d后,外鳃侧纤毛较对照组增宽了79.58%,外鳃小水管较对照组增宽了248.73%。本研究分别为怀卵期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结构变化和低溶氧对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为提升三角帆蚌繁育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外鳃 育儿囊 低氧 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郭思鹏 汪桂玲 白志毅 孙田洋
雌性三角帆蚌的外鳃不仅是呼吸器官,而且在繁育时期行使胚胎发育的育儿囊功能,并导致繁育期雌性三角帆蚌呼吸效率降低。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形态周年变化,并探究低氧环境对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形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三角帆蚌外鳃鳃瓣1月份最薄,至5月份增至最厚,较1月份显著增厚173.86%,随后鳃瓣逐渐变薄,其鳃小腔宽度随鳃瓣厚度增厚也显著增大,至6月增至最宽较1月份显著增宽171.22%,随后鳃小腔逐渐变窄;且3~6月在雌性三角帆蚌外鳃发育为育儿囊,其中发现大量早期胚胎。在低氧环境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1~5天逐渐升高,第5天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显著提升131.1%,5~9天缓慢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7天逐渐下降,在第7天达到最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53%,7~9天缓慢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1~7天逐渐上升,7~9天无明显变化,第7天活性最高,较对照组显著提升91.34%,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在1~9天呈下降趋势,最低值出现在第9天,较最对照组显著降低68.9%;低氧胁迫5天后,外鳃侧纤毛较对照组增宽了79.58%,外鳃小水管较对照组增宽了248.73%。本研究分别为怀卵期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结构变化和低溶氧对雌性三角帆蚌外鳃组织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为提升三角帆蚌繁育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外鳃 育儿囊 低氧 酶活性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 白志毅 李家乐 王建军
对三角帆蚌胚胎在其外鳃育儿囊内的形态变化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0℃-23℃时,受精卵发育为膜内钩介幼虫需11 d;受精卵吸水后,卵膜膨胀,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其大小无显著变化,但膜内胚胎生长明显;整个发育期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经过这4个时期,胚胎最大长度增长了82.8%,生长速度在后期快于前期,并且以原肠期和膜内勾介幼虫期增长速度最快。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与外鳃特征具相关性。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外鳃育儿囊 胚胎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叶丹 尚跃勇 袁明哲 陈雪英 周作强 胡梦红
为了阐明缺氧和有毒铜绿做囊藻对三角帆蚌鳃和主要消化器官的毒理效应和组织病理,实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暴露于缺氧和有毒铜绿做囊藻下三角帆蚌的鳃、胃、肠以及晶杆体等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从第7天开始缺氧和有毒藻类复合胁迫组三角帆蚌的鳃丝及柱状细胞出现大量坏死和脱落,胃肠腔面纤毛脱落、上史细胞破裂坏死,晶杆体在第5天已经完全消失;第7天单独缺氧组和单独有毒藻类组的鳃和消化道出现少量的病变,单独缺氧组晶杆体在第7天完全消失,单独有毒藻类组晶杆体则一直存在。胁迫消失后,3个实验暴露组的晶杆体都未恢复正常对照组水平,因此缺氧和有毒铜绿做囊藻对三角帆蚌鳃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可恢复性损伤,双重胁迫组影响最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杜兴伟 闻海波 马学艳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00%、93.3%和50%;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钩介幼虫寄生胁迫使寄主鱼排氨率显著增加(P<0.05),钩介幼虫寄生数量与排氨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性,与寄主鱼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呼吸代谢O∶N显著降低,寄生组(B、C组)分别为29.64、27.22,接近以蛋白质和脂肪功能的比值24,未寄生组(A组)O∶N未出现明显变化。
关键词:
钩介幼虫 寄生胁迫 黄颡鱼 呼吸代谢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慕莲 霍滢朵 刘宗雨 缪煜琳 金鑫 汪桂玲
性类固醇激素与生物生殖、配子排放以及性腺发育密切相关,Srd5a1在性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酶基因Srd5a1对雌性三角帆蚌卵巢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应用RACE克隆得到了三角帆蚌Srd5a1全长c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原位杂交技术以及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和17α-甲基睾酮(MT)激素处理来探究Srd5a1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Srd5a1 cDNA全长2224 bp,包括446 bp 5′-UTR,953 bp 3′-UTR,825 bp ORF,编码274个氨基酸。Srd5a1在性腺中的表达呈二态性,在卵巢中表达量更高;Srd5a1在卵巢排放期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时期(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rd5a1在卵巢卵母细胞、卵泡以及精巢精母细胞中有表达。不同浓度E2和MT处理24天后,Srd5a1的表达发生了变化。综上,Srd5a1可能在雌性三角帆蚌卵巢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配子排放中发挥一定作用,对探索三角帆蚌性腺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实现三角帆蚌单性化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月花 郭世荣 杜南山 孙锦 束胜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根际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形态解剖结构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耐低氧性较弱的‘中农6号’黄瓜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通N2形成低氧逆境的方法,深入探讨了根际低氧逆境对黄瓜幼苗生长、形态结构及细胞壁降解、乙烯合成有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根际低氧胁迫7 d后,黄瓜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植株干质量、叶面积、叶长、根长、根尖数均显著低于通气对照,相对生长率大幅降低;幼苗叶片组织细胞结构致密度增大,栅栏组织的相对比例增加;下胚轴部分肿胀,出现大量皮孔和不定根,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之间相互分离出现孔隙;根系伸长区皮层出现通气组织。低氧胁迫初期黄瓜幼苗乙烯生成速率显著提高,乙烯合成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易凡 强俊 王辉 徐跑 马昕羽 赵文强
研究了高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中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鳃、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得出96 H L C_(50)的基础上,设置对照(pH7.6)和实验(pH10.2)2个pH处理组,进行96 H高pH胁迫,于胁迫后0、2、8、24和96 H测定鳃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延胡索酸还原酶(fumaraTe reduCTase,frd)、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并采集完整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钢春 华丹 顾若波 闻海波 邵仙萍 孔令龙
Enzyme analytical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ctivities and distributions of protease, amylase, cellulase in straight intestine, middle intestine, inner intestine, digestive gland, stomach and crystalline from three different styles of Hyriopsis cumingii.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crys...
关键词:
三角帆蚌 蛋白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 晶杆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根芳 王旦旦 方爱萍 李家乐
对怀卵期三角帆蚌的外侧瓣鳃分别从水平、横、纵等三个方向作组织切片,利用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在怀卵期外侧瓣鳃增至(2 876.77±123.58)μm,两鳃小瓣之间被鳃间隔分成许多鳃小腔,其宽度为(474.06±32.01)μm(纵切),(410.74±70.69)μm(水平切)。瓣间隔的厚度为(244.92±17.23)μm(纵切),(288.80±35.16)μm(水平切)。从横切面观察,瓣间隔又由横向隔板组成瓣间隔孔,隔板宽度为(309.2±50.56)μm,两隔板间的孔宽度为(365.22±37.74)μm。鳃小腔通过瓣间隔孔而互相连通,从而形成鳃腔育儿囊。同时还观察到:在...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鳃腔育儿囊 鳃小瓣 受精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李亚南 张明洲 毛树坚
对健康及患瘟病三角帆蚌的13种脏器组织作了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病蚌的肝脏、胃和直肠等组织。病毒侵袭蚌体后,肝脏的吸收细胞、未成熟细胞以及胃、直肠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包涵体,DNA和RNA等正常代谢受到抑制,AKP和ACP酶的活性和分布发生异常,细胞内消化作用受阻,最后病变细胞解体,导致肝脏、胃和直肠等的广泛受损。病蚌因消化系统坏死和消化功能丧失而死亡。还就正常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了探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巧林 许宝红 钟蕾 葛熹凯 肖调义
在人工感染三角帆蚌瘟病病料组织后第3、5、7、9、11天,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鳃和斧足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病毒对3种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外套膜和鳃的病变比较严重,斧足稍轻.光镜下,前5d内各组织结构变化不大;从第7天开始,出现上皮组织细胞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落甚至完全坏死等显著的病理变化.电镜下,前5d细胞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只出现了少量的病毒粒子;从第7天开始,病毒粒子数量增加,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解体,细胞空泡化,但斧足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董志国 李家乐 王美珍 陈汉春 陈贤龙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格和温度对处于标准代谢下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大小、温度以及二者的综合效应均对其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温度>二者综合效应。个体大小与耗氧率的关系为随着体重的增加,三角帆蚌的耗氧率降低,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体重与耗氧率的方程OR=aW-b,b值均在0.7715~0.9709之间,平均为0.875。温度对三角帆蚌的影响表现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但超过适温上限的临界点则表现出下降趋势,甚至停止呼吸。
关键词:
三角帆蚌 耗氧率 规格 温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士力 李家乐 张根芳 汪桂玲 白志毅 潘彬斌
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8μm,此时帆没有形成,全高等于壳高;前4 d里稚蚌增厚显著,为贝壳增厚期。5 d后到第23天,壳顶开始突起,为壳顶突出期;此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到15 d时,壳顶后端生长速度超过了前端。23 d后到第34天,翼开始出现,为两翼形成期。34 d后到第60天,帆开始形成,为帆生长期;此期全高和壳高的比例加大,壳顶不再是稚蚌的最高点。从第60天开始,外型与成体相似,稚蚌...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稚蚌 形态发育 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