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8)
- 2023(9349)
- 2022(8503)
- 2021(8211)
- 2020(6873)
- 2019(16051)
- 2018(16195)
- 2017(31319)
- 2016(17238)
- 2015(19630)
- 2014(19741)
- 2013(19418)
- 2012(17939)
- 2011(15972)
- 2010(15861)
- 2009(14584)
- 2008(14239)
- 2007(12436)
- 2006(10827)
- 2005(9286)
- 学科
- 济(66098)
- 经济(66015)
- 管理(50730)
- 业(47068)
- 企(40486)
- 企业(40486)
- 方法(32653)
- 数学(27849)
- 数学方法(27454)
- 农(16915)
- 财(16378)
- 中国(16337)
- 学(15970)
- 业经(14597)
- 地方(13212)
- 理论(12487)
- 贸(11759)
- 贸易(11752)
- 和(11590)
- 易(11391)
- 制(11339)
- 农业(11135)
- 务(10799)
- 财务(10736)
- 技术(10720)
- 财务管理(10715)
- 环境(10392)
- 企业财务(10151)
- 教育(10027)
- 划(9767)
- 机构
- 大学(245496)
- 学院(242452)
- 管理(99840)
- 济(90189)
- 经济(88009)
- 理学(87145)
- 理学院(86188)
- 管理学(84581)
- 管理学院(84164)
- 研究(77777)
- 中国(56737)
- 京(52802)
- 科学(50818)
- 财(40323)
- 所(39063)
- 农(37848)
- 业大(37648)
- 研究所(35799)
- 中心(35377)
- 江(33981)
- 北京(33371)
- 财经(32971)
- 范(32726)
- 师范(32429)
- 经(29897)
- 农业(29757)
- 州(28394)
- 院(28305)
- 师范大学(26288)
- 技术(25926)
- 基金
- 项目(169184)
- 科学(132008)
- 研究(123195)
- 基金(121934)
- 家(105851)
- 国家(104963)
- 科学基金(90250)
- 社会(75041)
- 社会科(70944)
- 社会科学(70924)
- 省(66102)
- 基金项目(65657)
- 自然(60303)
- 自然科(58881)
- 自然科学(58867)
- 自然科学基金(57782)
- 教育(56526)
- 划(55659)
- 编号(51168)
- 资助(50768)
- 成果(41545)
- 重点(37055)
- 部(36768)
- 发(34872)
- 创(34735)
- 课题(34551)
- 科研(32362)
- 创新(32281)
- 项目编号(31979)
- 大学(31704)
共检索到344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华 杨姣 黄俊
彼得陷阱是劳伦斯·彼得对在当前岗位表现优秀的雇员,在晋升后却对新岗位不胜任现象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雇员晋升后遭遇彼得陷阱将对企业和个人绩效带来双重打击。通过对企业与雇员晋升博弈分析,得出了彼得陷阱形成的范围,并将彼得陷阱分成了“强、较强、较弱、弱”4种类别,进一步给出了不同类别下解决彼得陷阱的策略。
关键词:
彼得陷阱 晋升 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文玲 蒋晓蕙
在各类层级组织中“彼得原理”的发生非常普遍,该原理的产生给社会资源造成了巨大的不经济。文章从企业的角度探讨企业如何防范内部晋升中“彼得原理”的发生,以减少“彼得原理”对企业的危害。
关键词:
晋升 彼得原理 职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颖 张凤林
在企业内,雇员专用性技能的获得会面临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导致其技能投资不足。已有研究分别从垂直晋升层级和水平晋升层级研究晋升在某种情况下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些晋升方式都会产生一定的无效率,并且多是基于企业与雇员一次性博弈的环境,并没有考虑企业对声誉的关注。本文在一个重复博弈的框架中引入基于声誉的关系合约,分析既存在垂直晋升又存在水平晋升的双重层级结构对雇员技能获得的激励以及效率问题。分析表明,对于声誉较高的企业,双重晋升层级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对雇员技能获得的激励以及有效的工作配置;且随着企业声誉的提高,企业会更多地依赖水平晋升层级、较少地依赖垂直晋升层级来诱使雇员技能的获得。
关键词:
专用性技能 晋升 声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龙 刘洪
本文从企业摒弃长期雇佣制度,青睐短期雇佣制度的现象切入问题,指出盲目实行短期雇佣制度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雇佣流动成本,揭示了企业忽视这一成本的原因,进而阐述了雇员流动成本的计算方法,最后就降低员工流动率提出了“六个正确”。
关键词:
雇员流动成本 长期雇佣 短期雇佣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乔永忠 王键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政治锦标赛制度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激励作用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对劳动契约的逆向激励也成为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中国目前已步入改革深水区,面临经济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等重大问题,但以经济绩效为主要考核标准的政治锦标赛制度却与上述转型在深层次的制度设计上存在冲突,因此政治锦标赛制度的转型迫在眉睫。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亮
企业中的职位晋升有两个基本功能,它们是职位分配和提供激励,但企业中的职位晋升往往无法实现职位配置的效率,职位晋升不足和职位晋升过度是职位配置无效率的两种形式。企业中的职位晋升的激励功能包括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和激励员工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中的职位晋升可能无法同时实现这两个基本功能,这时就会产生职位晋升决策的动态不一致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途径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且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强制退休计划能否成为职位晋升决策动态不一致问题的解决途径是未来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伟
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虽然从1986年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反贫困计划,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极为缓慢。面对政府日益增大的扶贫投资与下降缓慢的贫困人口数量两者并存的现状,不能不重新反思我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卿石松
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分析性别工资差距,而对女性在高层职位代表性不足的现象缺少分析。本文利用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CGSS2006)考察了职位晋升中的性别差异问题。与职位晋升中的性别歧视理论预期一致,Ordered probit回归结果发现女性的晋升能力标准高于男性,而且能力特征变量对职位晋升的影响也存在性别差异。进一步的差距分解结果也表明,职位层级和职位晋升概率的性别差距,有一半左右无法由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可观测变量解释。除了性别歧视,其他潜在的解释因素,如竞争偏好差异和性别分工都不足以解释职位晋升概率的性别差距,而差别性退休年龄政策则可能加剧职位层级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职位晋升 性别歧视 职位隔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金萍 张伟
本文在对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帕特里克·霍诺汉(Patrick Honohan)所著《使用PPP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霍诺汉对PPP(世行购买力平价)值进行生产率调整的方法,并对霍诺汉生产率调整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认为,霍诺汉购买力平价(PPP)调整方法的理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具体方法过于简单,测算结果随机性较大。实际上当前世行PPP数据最主要的缺陷在于,用以计算PPP值的各国规格品价格难以做到同质可比。最后提出了霍诺汉生产率调整方法带给我们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
国际比较项目 购买力平价 生产率调整方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丽颖
彼得原理是解开层级制度之谜的钥匙,"彼得现象"因彼得原理而生。美国学者劳伦斯J.彼得(Laurence J.Peter)和雷蒙德·赫尔(Raymond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了
劳伦斯J.彼得和雷蒙德.赫尔所著的《彼得原理》(1969年第1版)一书,虽然出版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但书中描述的关于层级组织的普遍现象依然存在,所揭示的彼得原理即换一个视角看组织、看个人职业发展,今天读来仍具新意。书中了列举大量例子,从学校到政府部门再到各类企业,揭示工作中的不胜任现象,并从这些现象深入挖掘,分析造成不胜任的原因——在层级组织中,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晋升
关键词:
彼得原理 员工行为 财务分析 组织层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华斌
彼得斯的“走动管理法”高华斌“走动管理法”又叫“巡视管理法”,可以这样讲,它诞生于80年代初美国的一片“管理危机”的呼声之中。当时,著名的麦肯齐管理顾问公司出动两批管理专家对日本的崛起和美国一些优秀的大公司成功的奥秘进行了考察研究。前者的成果我们知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