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2)
2023(6791)
2022(5720)
2021(5453)
2020(4554)
2019(10805)
2018(10694)
2017(21010)
2016(11164)
2015(12121)
2014(11772)
2013(11882)
2012(11035)
2011(10070)
2010(10008)
2009(9182)
2008(8746)
2007(8031)
2006(7363)
2005(6590)
作者
(29922)
(26050)
(25000)
(23986)
(16043)
(12627)
(11470)
(9941)
(9734)
(9087)
(8764)
(8491)
(8261)
(8022)
(7817)
(7686)
(7517)
(7492)
(7314)
(7062)
(6426)
(6267)
(6254)
(6143)
(5771)
(5727)
(5679)
(5496)
(5259)
(5127)
学科
(48363)
经济(48324)
(45907)
(33445)
农业(30544)
管理(19546)
业经(14298)
(14137)
贸易(14133)
地方(14080)
(13879)
方法(13786)
数学(12479)
数学方法(12334)
(11898)
企业(11898)
中国(11708)
(11417)
农业经济(10422)
(9422)
(9327)
(9227)
农村(9215)
(8943)
(8387)
(8220)
出口(8215)
出口贸易(8214)
土地(8201)
发展(7395)
机构
学院(148299)
大学(144039)
(64636)
经济(63360)
研究(54401)
管理(54273)
(48469)
理学(46670)
理学院(46148)
管理学(45337)
管理学院(45066)
中国(43012)
农业(36685)
科学(33090)
(30931)
业大(30073)
(27938)
(26646)
中心(26070)
研究所(25159)
(24977)
农业大学(22624)
(20506)
(20462)
师范(20374)
财经(20203)
(19267)
经济学(18903)
(18840)
北京(18797)
基金
项目(100266)
科学(77936)
研究(76750)
基金(71355)
(62200)
国家(61543)
科学基金(51677)
社会(48749)
社会科(45695)
社会科学(45685)
(41075)
基金项目(38555)
编号(32842)
(32653)
教育(32552)
自然(31495)
自然科(30700)
自然科学(30693)
自然科学基金(30118)
(28661)
资助(27829)
成果(25726)
(23850)
(22368)
重点(22008)
课题(21798)
(20438)
国家社会(20179)
发展(19675)
(19564)
期刊
(81540)
经济(81540)
(54476)
研究(44097)
农业(36935)
中国(35047)
学报(24760)
科学(22798)
业经(19983)
大学(19829)
(19079)
学学(18589)
(17460)
(16435)
金融(16435)
管理(14653)
教育(14577)
农村(13736)
(13736)
农业经济(13721)
问题(12819)
技术(12009)
世界(11051)
经济研究(10055)
(9808)
农村经济(9182)
(9050)
经济问题(9029)
资源(8945)
财经(8714)
共检索到237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严金泉  曾六福  马建伟  柴玲欢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普遍面临着不断衰败的趋势。先行经历"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欧美、日韩在这方面探索出许多有益的尝试,做了大量的研究。只是由于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如何借鉴这些成果需要慎重思考。相对于欧美来说,日本除了政治体制差异较大以外,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与中国有诸多共同点,特别是农耕文化有着显著的同根性,对其研究探索对中国借鉴意义颇大。本文聚焦于日本农业经营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形式——集落营农,集落营农作为一种综合性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在离农倾向的增加、农业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发挥着维持地域农业发展、整合地域资源、维系区域经济等重要作用。集落营农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效益,对中国小农的未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宏伟  
日本集落营农组织是为了改变农业离农化、农业劳动力不足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将村落联合起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是日本重要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态。本文分析了日本集落营农业组织的发展动因,介绍了其类型与功能,并探讨了其法人化的发展趋势,最后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雨露  
小农生产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的生产模式,农户不在外界雇佣劳动者,也没有能力去其他家庭农场务工,而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这一生产方法也是日本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分析了日本农业生产的特点,总结了解决小农生产问题的"日本模式",包含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实施多种农业政策、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六种方式。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将小农经营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积极修改法律法规,使之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匹配;融合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稳步推进农业政策目标实现和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斌  
日本农业生产具有超小规模、兼业化、副业化的特点。日本政府通过完善和创新现代农业生产制度、经营制度、组织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灾害保险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等政策目标。建议我国要逐步把小农生产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用法律手段保障农业生产长期稳定、重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有效融合、循序渐进稳步推动实现农业政策目标、在农业政策各个环节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海东  
刚刚跳出贫困陷阱不久的中国农民又陷入温饱陷阱,温饱生活水平成为较长时期内农村资源配置的一种均衡状态。其原因是:人地关系紧张,农村就业不充分,我国将长期维持小农经济状态,农村长期淤积大量剩余劳动力。跳出温饱陷阱的出路在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由农业为主向非农业为主转变。一个可行的方案是从宏观发展战略层面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霞  刘晓君  
在乡村居民主导下进行内生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应对传统外生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乡村产业凋敝、人口外流等问题,日本乡村地区以内生式发展的方法开展了乡村振兴实践。岛根县邑南町正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在当地居民的主导下,邑南町通过创新性地开发地区内部资源建立了乡村产业体系,依靠对区域内外生产要素的统筹运用弥补了本地发展的短板,实现了城乡互补的协调发展。邑南町的内生式发展实践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人口回流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满足了本地居民的发展需求。在推动乡村振兴由外生驱动转向内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邑南町的经验,重视培育和提升乡村居民参与乡村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者和建设者;完善城市生产要素下乡机制,弥补乡村发展短板,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打造服务型政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哲  
通过对日本农业结构及集落营农组织现状、相关政策的分析,本文认为日本的农业结构正处于家庭经营向组织经营的转换期。与大规模农户经营相对应,集落营农通过村域农业经营的组织化,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另一条路径。集落营农组织既是守护地域资源和农村社会的集体组织,也是追求有效率的、稳定的组织经营主体。其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在农业全生产过程中实现共同化经营的困难导致其存在收益性和持续性问题。为了综合解决集落营农面临的问题,可以在更广义的层面,通过营农组织的双层构建法来构建统(劳动力、生产资料)分(不同形态的经营)结合的经营体制,促进农业农村共同发展,而集落营农组织双层构建的关键在于地权者集体组织功能的发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司明宇  金紫薇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小农户生产在我国依旧根深蒂固,小农户所具有的生产经营规模小、收入低等众多特点阻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展开城乡大变革的历史过程当中,精准把握我国在小农生产领域的现实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长期所坚持的传统承包农户展开研究,分析其发展前景以及最终的出路,首先对小农户的概念进行阐述,探讨了众多与小农户相关的理论以及思想;其次,对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理论展开分析,发现它们对于中国小农发展的重要意义;最终得出我国小农经济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我国应该走多元化混合型发展道路的结论。以期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道路有一个良好的借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文一  姚晓迅  江发文  
农村薄弱小学在整个义务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尽管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一局面,但造成薄弱学校困境的根本性原因——社会损蚀,却需要更为长远的乡村社会改造计划。文章在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小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社会损蚀造成乡村义务教育困境的具体机制。研究表明,在现代文明与乡土文明存在张力,乡村社会结构出现坍塌的背景下,扎根于乡村的中小学无法实现人、财循环回流,这对乡村社区乡村学校产生缓慢地、日益沉沦式的侵害。但由乡村社区自发建立起来的基金会可以改善这种状况,通过基金会的运行,部分地实现了乡村人、财的循环回流,这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及社区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园争  
本文立足于"健康中国2030"和农村医卫服务供给侧,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为H省的"三险合一"、二次统筹、"1+N"家庭医生等有益探索提升了医卫服务供给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公卫服务供需双侧受阻、基药制度负效应显现、过度医疗问题凸显和基层诊疗机构发展乏力等问题。最后在制度设计和政策落地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新华  曾红  周娟  
既有研究都认为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将被规模经营主体替代。但是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小农户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完全可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其途径便是服务规模化。不过,我国小农户"小而散"的固有属性使农业社会化服务难以实现规模化,从而直接制约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唯有通过组织化才能助推小农户在服务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以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担纲者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晓春  
推进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是日本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农业循环经济是这个基本战略的重要实践内容。通过对日本滋贺县爱东町农业循环经济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探讨了日本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度、措施和组织保证,分析总结了日本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尚虎平  李逸舒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盈江地震、西南大旱等由西部生态脆性引发的生态危机有向全国蔓延之势,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对中国西部生态脆性问题如何解决做了不少探索,对其观点进行综述性的梳理可以了解国内外本领域专家提出的各种解决措施,并找到可能被遗漏的"良药"。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普遍忽视了对西部生态进行评估性研究,这使得以政府为主的主体在应对中缺乏针对性,因此,建议从构建西部生态脆性评价数据库、开发科学的脆性评估准则、选取有代表性的证据数据等方面来寻找一种以评估来预防、控制生态脆性的出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迪军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县一级。县域如何建设好新农村,中央提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指导方针,而欠发达县域由于城市和工业都不发达,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此,文章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提出了农村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实现第三次能量释放,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三次繁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