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2)
- 2023(15920)
- 2022(13511)
- 2021(12599)
- 2020(10343)
- 2019(23762)
- 2018(23525)
- 2017(45231)
- 2016(24262)
- 2015(27330)
- 2014(27233)
- 2013(26926)
- 2012(25153)
- 2011(22685)
- 2010(23119)
- 2009(21359)
- 2008(20048)
- 2007(17615)
- 2006(15734)
- 2005(14325)
- 学科
- 济(101527)
- 经济(101416)
- 业(67192)
- 管理(66910)
- 企(55060)
- 企业(55060)
- 方法(40539)
- 中国(34671)
- 数学(34240)
- 数学方法(33892)
- 融(29027)
- 金融(29026)
- 地方(27645)
- 银(27228)
- 农(27218)
- 银行(27187)
- 行(26322)
- 财(25373)
- 业经(24354)
- 制(20876)
- 学(19896)
- 贸(19671)
- 贸易(19652)
- 易(19032)
- 农业(18803)
- 理论(17047)
- 务(16259)
- 财务(16185)
- 财务管理(16157)
- 和(15982)
- 机构
- 大学(339279)
- 学院(338485)
- 济(139474)
- 经济(136372)
- 管理(132559)
- 研究(119769)
- 理学(113360)
- 理学院(112074)
- 管理学(110365)
- 管理学院(109742)
- 中国(95202)
- 京(73858)
- 科学(71174)
- 财(64557)
- 所(60110)
- 中心(55610)
- 研究所(54415)
- 农(53427)
- 财经(50851)
- 江(49729)
- 业大(47789)
- 北京(47663)
- 经(46216)
- 范(45927)
- 师范(45518)
- 院(43472)
- 经济学(41677)
- 州(41517)
- 农业(41418)
- 财经大学(37918)
- 基金
- 项目(226722)
- 科学(178114)
- 研究(169490)
- 基金(163280)
- 家(141302)
- 国家(140042)
- 科学基金(120213)
- 社会(106170)
- 社会科(100708)
- 社会科学(100682)
- 省(88293)
- 基金项目(86520)
- 教育(76898)
- 自然(76606)
- 自然科(74819)
- 自然科学(74804)
- 划(74310)
- 自然科学基金(73447)
- 编号(69728)
- 资助(67576)
- 成果(57393)
- 发(52258)
- 重点(50800)
- 部(49993)
- 课题(48420)
- 创(47279)
- 创新(44045)
- 国家社会(43293)
- 项目编号(43088)
- 教育部(43084)
- 期刊
- 济(157805)
- 经济(157805)
- 研究(107245)
- 中国(70038)
- 学报(50255)
- 管理(50143)
- 农(49406)
- 科学(47155)
- 财(46917)
- 融(45313)
- 金融(45313)
- 教育(40684)
- 大学(38451)
- 学学(35870)
- 农业(34151)
- 技术(29105)
- 业经(25810)
- 经济研究(25174)
- 财经(24557)
- 经(21004)
- 问题(20300)
- 图书(18554)
- 业(17788)
- 理论(17736)
- 贸(16693)
- 国际(16364)
- 实践(16254)
- 践(16254)
- 技术经济(15992)
- 科技(15964)
共检索到522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于永达 王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亟需适时建立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本文通过对英国伦敦金融城集聚金融优势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分析,以构建金融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相关要素的综合评判,进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亚敏 王浩
本文选取英国伦敦金融城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翔实有效的数据和事实,验视伦敦金融城发挥金融集聚效应,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进而从构建金融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出发,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判,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伦敦 金融集聚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懿
英国灵活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监管环境,有助于实现高效监管与保持市场活力的平衡,从而使伦敦金融中心的全球领先地位弥久不衰伦敦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要素高度集中,金融文化悠久浓厚,金融生态环境优良,不仅是英国的金融名片,也是欧洲和全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其核心区域"伦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邦彦 彭薇
从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金融中心的运行体系以及金融中心的成长环境等三个方面将香港与伦敦、纽约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探寻香港的比较优势及劣势,并提出香港打造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比较 战略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时辰宙
监管环境已日趋成为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而监管环境的优劣取决于金融中心的监管艺术。同为全球两个顶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和纽约却有截然不同的监管艺术和监管文化。本文总结了监管艺术和监管文化给伦敦和纽约在发展历程中带来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上海在金融监管所中面临的难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提高上海的金融监管艺术、优化上海监管环境的对策建议,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关键词:
金融中心 监管艺术 监管理念 经验教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望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城市经济 金融机构 金融中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卫锋 赵福昌
笔者基于观察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激烈竞争同时伴随衍生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这一现象,以伦敦和纽约两个城市的竞争为切入点,考察衍生品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上海 中西部 金融 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优劣势 上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主动金融 网络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谌斌
中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目前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金融、经济、城市、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制约。我们应坚持整体发展、重点倾斜的基本思路,改善和强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又好又快地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强中国金融竞争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监管水平、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以促进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日形成。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制约因素 金融市场 金融环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发展 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上海的选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如何将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邓小平同志“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海正迈开大步,促进金融走向国际化。本文拟就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江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向全世界展示金融改革开放"中国经验"的重要窗口。大型银行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面临紧迫而严峻的形势,必须主动作为、敢为人先,加快自身转型创新发展,尽快实现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怀谷 郑紫衡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香港经济的“生命线”之一。到1992年9月底,香港共有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及接受存款公司共306家,其分行网络遍布全港各个角落。来自27个国家的161家海外注册银行中,大部分属于全球最大的500家银行。据1992年6月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显示,香港银行业总资产额为56160亿港元,存款额为14440亿港元,银行同业拆放总额迭27680亿港元,其中79%以上业内交易是与海外银行进行的。由此可见,香港与全球银行体系皆有紧密的联系,拥有一个对外资银行较为开放的市场,对居民在本地与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