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0)
2023(15788)
2022(13710)
2021(12671)
2020(10553)
2019(23662)
2018(23453)
2017(45071)
2016(24144)
2015(26954)
2014(26599)
2013(26225)
2012(24119)
2011(21897)
2010(21781)
2009(20236)
2008(18955)
2007(16404)
2006(14376)
2005(12473)
作者
(69350)
(57636)
(57360)
(54522)
(36644)
(27672)
(25910)
(22705)
(21889)
(20441)
(19534)
(19464)
(18270)
(18146)
(17744)
(17497)
(17153)
(17024)
(16512)
(16317)
(14243)
(14201)
(13762)
(13170)
(13048)
(12708)
(12679)
(12407)
(11579)
(11234)
学科
(114737)
经济(114630)
管理(67718)
(61305)
(49756)
企业(49756)
方法(45171)
数学(39377)
数学方法(38986)
地方(28323)
(27321)
中国(26553)
(23739)
业经(23709)
(22729)
农业(18696)
环境(17403)
(16912)
贸易(16901)
(16747)
地方经济(16427)
(16252)
(16002)
理论(15838)
技术(14511)
(14249)
金融(14247)
(13813)
(13638)
银行(13602)
机构
学院(342413)
大学(341598)
(144243)
经济(141290)
管理(134900)
研究(117769)
理学(117563)
理学院(116219)
管理学(114197)
管理学院(113582)
中国(84924)
科学(73356)
(71047)
(61954)
(58890)
研究所(53966)
(53230)
中心(52419)
业大(50618)
财经(50364)
(49213)
(46108)
(45799)
师范(45741)
经济学(44316)
北京(44302)
(43110)
农业(41568)
(39846)
经济学院(39762)
基金
项目(239418)
科学(189071)
研究(175372)
基金(173807)
(151089)
国家(149886)
科学基金(129166)
社会(112116)
社会科(106228)
社会科学(106199)
(95221)
基金项目(92628)
自然(83368)
自然科(81377)
自然科学(81361)
自然科学基金(79863)
教育(79550)
(78406)
编号(71216)
资助(70724)
成果(56321)
重点(53785)
(52620)
(52313)
(49610)
课题(48745)
创新(46309)
国家社会(46045)
科研(45209)
教育部(44942)
期刊
(162083)
经济(162083)
研究(101975)
中国(60898)
学报(53143)
科学(49602)
管理(49122)
(48378)
(45096)
大学(39959)
学学(37855)
教育(35059)
农业(33823)
技术(29820)
经济研究(26853)
(26276)
金融(26276)
业经(26187)
财经(24502)
(21105)
问题(20428)
技术经济(17896)
(16730)
图书(16655)
科技(16434)
资源(16257)
理论(16048)
商业(15566)
现代(15506)
统计(14984)
共检索到496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波  聂元飞  兰天  
产业集聚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世界上普遍的经济现象。工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利用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和N指数对云南工业的区域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云南集聚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云南工业行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一些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布局较为分散。云南工业集聚经济效应虽有增长趋势,但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本文基于空间统计学和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经济集聚较为显著的云南省为实证案例,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以及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工业化水平、资本密集程度、农业人均产值后,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经济集聚强度每增加1%,农民收入可增加约0.105%。进一步把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解为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两个维度后发现,仅有直接影响显著为正,而空间溢出并不显著,揭示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通过本土效应传导。据此提出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思勇  
本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云南省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三类领域,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戚悦  张晓艳  
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产业集聚的判别及其竞争力的规范性框架研究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以云南省为例,通过比较分析产业贡献率和主要行业的空间聚集程度,判断出云南省产业聚集最有可能产生于工业行业,随后基于GEM模型量化的三级(共23个指标)工业产业聚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出提高云南省工业集群竞争力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放度的结论,为云南省工业产业聚集科学统筹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敏  张瑀芮  韩帆  梁川  向凌菲  
云南省个旧、开远和蒙自区域,处于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发展中面临资源和生态环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的压力。文章将"微笑曲线"模型量化,拓展应用于原材料型产业链价值增值分析;并结合从区域资源"态"和"势"视角,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产业生态位宽度,研究区域资源"态势"对产业的支撑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产业链升级路径。结果表明:个开蒙区域四条主要产业链短且不完整,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价值环节薄弱,产业增值空间小等;今后应按照"全区一盘棋"的思路,充分利用并培育区域"战略性资源"。通过各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完善以及向产业增值空间大的方向进行延伸,引入关联产业配套发展等,实现产业链升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云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对多民族聚居地区云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得出云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OLS回归测算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具体模型,发现云南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表明云南省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桑月秋  杨琼芬  刘彦和  卢丽丽  李文娟  周俊  谢开云  隋启君  
通过调研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和周年生产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马铃薯是云南省主要的优势农作物之一,分布在16个州市的128个县市区,总种植面积48.58万hm2,总产量950.8万t。以曲靖市、昆明市和昭通市为主产区,3个主产市的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是34.78万hm2和762.1万t,占全省的71.6%和76.4%。全省10大马铃薯主产县生产面积为25.92万hm2,总产量547.6万t,分别占全省的53.4%和57.6%。从周年分布状态来分析,大春马铃薯主要集中在宣威市、会泽县、镇雄县和昭阳区等县(市)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6.1%和66.3%;小春马铃薯主要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冰臣  文杰  李建华  张建生  余建新  
文章在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流域内耕地自然质量等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范围1~26等,各等别面积差异较大,呈典型的偏态型分布,空间差异明显。耕地的自然质量等与土壤类型变化、纬度的变化、气候带的变化等呈现一定的非线性相关性,随着纬度的递增,气候带热量的减少,土壤质地的降低,耕地自然质量趋于下降。探讨澜沧江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优化流域内水量调配,为准确的掌握土地数据、合理利用土地、制定差异化的耕地质量提升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  
本文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份的沟域地区,如何利用沟域经济工具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丰收展开研究。整个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结构分析与对比分析方法展开,以北京地区成功开展沟域经济的三地为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深入问卷调查与分析,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确定了成功开展沟域经济的隐藏节点与隐藏路径。在此基础上,基于对云南省西部地区的深入调研,并参照对成功地区的深入分析结果,提出了对云南省西部地区有效开展沟域经济的四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具体为古文化旅游、红色革命旅游、季节性景观旅游、特色农产品种植相互结合的四位一体实施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  
本文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份的沟域地区,如何利用沟域经济工具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丰收展开研究。整个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结构分析与对比分析方法展开,以北京地区成功开展沟域经济的三地为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深入问卷调查与分析,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确定了成功开展沟域经济的隐藏节点与隐藏路径。在此基础上,基于对云南省西部地区的深入调研,并参照对成功地区的深入分析结果,提出了对云南省西部地区有效开展沟域经济的四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具体为古文化旅游、红色革命旅游、季节性景观旅游、特色农产品种植相互结合的四位一体实施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和瑞芳  孙久文  
山地边疆云南省发展较为滞后,表现为长期以来的发展环境欠佳、城乡差距较大、对外经济开放度过低。在相对封闭的山地边疆环境下,云南省经济水平与全国和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较大,资源环境承载优势也并不突出。因此,"桥头堡战略"机遇下的云南省经济发展模式应是发挥资源环境特色和区位优势,形成山地工业、旅游服务业和门户经济为一体的衔接国内、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开放经济体,促进产城融合的滇中城市群为载体的因地制宜小城镇建设,培育特色品牌企业集聚的经济。在这一发展模式的践行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云南省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先行建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智勇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空间,因而有可能会受到地形和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利用GIS对数字高程数据(DEM)进行提取计算,获得县域层面的地形起伏度,采用2005—2014年云南省县域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回归和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估算地形起伏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起伏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市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此外,分析还表明,气温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显著负影响,降雨量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有显著负影响。交通路网密度有助于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并推动城镇化发展。因而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县市经济发展,应充分重视地形起伏度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应加大交通网络建设以降低运输成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雨芩  徐虹  程晋昕  
研究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是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的基础,也是指导森林防火与补救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根据云南省1996—2013年的林火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云南省林火时空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特别是12月—翌年5月,3月和4月的森林火灾最为严重,森林火灾以人为火源为主,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2)从行政区划上看,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滇西北的迪庆南部、怒江大部、丽江、大理,滇西南的保山北部、德宏北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斌涛  陶和平  孔博  何兵  
水资源安全是山区资源环境安全和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分析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状态以及优、劣势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滇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在95%保证率下,昆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11m3,水资源压力最大。对云南省各市(州)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表明,云南省水资源安全地域差异突出,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水资源安全形势较好,其中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水资源安全指数超过0.58,属安全等级;云南省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敏  陈晓鸣  孙龙  冯颖  叶寿德  
对云南省15个地区26个县(市、区)的调查表明,喙尾琵琶甲在云南民间广泛利用,是一种具有重大利用价值的民族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中、滇东高原分布较为集中,适生区年均气温为13~19℃,年均降水量为750~1 100 mm,海拔为1 500~2 100 mm。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760~2 450 m之间。喙尾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根据其适生的温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目前通称的云南琵琶甲应为喙尾琵琶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