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5)
2023(14841)
2022(12846)
2021(11979)
2020(10049)
2019(22611)
2018(22439)
2017(42553)
2016(23216)
2015(25667)
2014(24711)
2013(24231)
2012(21977)
2011(19766)
2010(19408)
2009(17650)
2008(17054)
2007(14768)
2006(12674)
2005(10550)
作者
(67026)
(55709)
(55327)
(52297)
(35285)
(26829)
(24894)
(21846)
(21085)
(19552)
(18910)
(18699)
(17732)
(17420)
(17075)
(16942)
(16905)
(16601)
(15855)
(15750)
(14051)
(13465)
(13356)
(12719)
(12529)
(12375)
(12323)
(12207)
(11189)
(11162)
学科
(86451)
经济(86364)
管理(67663)
(66089)
(56275)
企业(56275)
方法(40923)
数学(34911)
数学方法(34505)
(23188)
中国(23091)
业经(21375)
(21186)
技术(19883)
(19854)
地方(18105)
(16309)
贸易(16298)
农业(15882)
(15802)
理论(15630)
(14814)
(14244)
环境(14123)
(13640)
财务(13578)
财务管理(13561)
技术管理(13432)
(12913)
(12865)
机构
大学(318758)
学院(317947)
管理(128927)
(122064)
经济(119474)
理学(113316)
理学院(112050)
管理学(110023)
管理学院(109463)
研究(104941)
中国(75369)
科学(69282)
(67387)
(57142)
业大(53441)
(52671)
(52507)
研究所(48662)
中心(47382)
农业(45316)
(44966)
财经(43115)
北京(41818)
(41123)
师范(40602)
(39332)
(38283)
(36585)
经济学(35730)
技术(34766)
基金
项目(230849)
科学(180887)
基金(166726)
研究(163315)
(148008)
国家(146773)
科学基金(125723)
社会(102479)
社会科(97192)
社会科学(97168)
(92486)
基金项目(89974)
自然(84336)
自然科(82406)
自然科学(82381)
自然科学基金(80907)
(77627)
教育(74407)
资助(67131)
编号(65246)
(52173)
重点(51760)
成果(50709)
(49212)
(49046)
创新(48037)
课题(45065)
科研(44356)
计划(43932)
大学(42263)
期刊
(126233)
经济(126233)
研究(87299)
中国(58367)
学报(57204)
(50704)
科学(50405)
管理(46836)
大学(42189)
学学(40024)
(38120)
农业(35257)
教育(34857)
技术(27028)
(22897)
金融(22897)
业经(22290)
经济研究(20700)
财经(19841)
科技(19103)
(18889)
(16938)
问题(16243)
图书(16126)
(15728)
技术经济(15671)
业大(15535)
商业(14660)
理论(14649)
现代(13864)
共检索到443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福涛  钟书华  
创新集群是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其演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创新集群演化机理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创新集群演化研究存在的理论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市场集中、产业地理集聚、技术创新聚集耦合角度思考演化机理,制定相关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凤  
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理论和区域创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通过理论归纳,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获得两者互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已掌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立足于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探讨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对策研究;对理论分析和量化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瑞  李北伟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互动协调的理论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为例,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较强的动态反馈关系;产业集聚度提高和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使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区域创新水平也越高;区域城市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静  刘诗琳  
文章借鉴物理学中耦合理论,将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作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发展的评价尺度,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间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系统之间在一定区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系统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金融集聚系统;东、中、西、东北部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地区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情况优于西北部,但南北差异相对于东西差异更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海燕   苏博谦  
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并结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高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趋势,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异质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地区间及地区内部间耦合协调水平仍有较大差距。(3)全国耦合协调度的泰尔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正向空间集聚特征,并具有较强稳定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婷  王海天  
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3—2017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耦合协调度总体稳步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等级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滞后、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滞后3种耦合协调类型;耦合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热点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迁移。最后,从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3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的耦合,与技术创新网络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文化氛围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耦合,与技术创新人才资源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政府体制的耦合。文章提出,产业集群应以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中心为核心,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与带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实现经济与科技互动的良好局面。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龙笔锋  
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的耦合是指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一种现象。本文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国际化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的耦合关系,认为产业集群与税源集聚耦合的最基本理论依据就是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原理。建议首先要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工作思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其次要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推行依法治税,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优越的税收环境;最后还要加强产业集群区的税源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仁祥  郭晓媛  
文章选取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区域、行业研究金融集聚对“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集聚对邻地“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的影响远大于其对本地“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的影响,且影响方向相反;在不同行业中,银行业与保险业的集聚均能显著影响“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证券业的集聚增加了“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存在拥挤集聚风险;在不同区域中,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能够显著降低本地“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西部地区则相反。协调不同金融行业、不同区域的发展,是降低“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成泷  党兴华  蔡俊亚  
以198家企业为数据样本,实证分析创新网络成员间不同组织耦合水平如何促进或阻碍突破式创新。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耦合对网络惯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耦合和网络惯例都与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网络惯例在组织耦合与突破式创新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网络惯例的两个分解维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即规范共识与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行为默契与突破式创新仅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中叶  
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促进和发展集群的能力,其核心是集群式创新网络的发展。企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彼此相互影响,使该区域形成一种集群式的自组织力和自生成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协调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使之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鑫  张鑫静  
创新资源的稀缺性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传统创新范式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知识耦合使得创新链上不同知识资源禀赋的企业合作成为可能。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构建出以知识耦合为自变量、接力创新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并将知识共同生产和知识隐匿程度纳入该分析框架,探究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同生产在知识耦合与接力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知识耦合对知识共同生产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同生产对接力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隐匿程度对知识耦合与接力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知识隐匿程度越强,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正向影响较小,反之较大。研究结论对于提升知识管理对创新绩效的融合度、发掘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内在影响路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企业开展非常规创新活动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巾  
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体系的成熟能促成产业集群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台州产业集群面临的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项目驱动的科技平台进行发展、完善集群与区域创新政策、培育企业孵化器、打造学习型和竞争合作集群文化方面,提出了加强区域创新和集群创新耦合发展的建设性方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莉萍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体系,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和互动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耦合效应。文章基于中原城市群产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程度与城市化程度的区位商指数,对中原城市群第二产业集聚指数、第三产业集聚指数与城市化指数的耦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耦合优势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一步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彬  张笑  
基于31个省的统计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性。研究表明:2010—2015年中国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高度耦合性,协调度不断由中度协调回落到濒临失调;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经济越发达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越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