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9)
2023(7868)
2022(6610)
2021(5743)
2020(4528)
2019(10175)
2018(10007)
2017(18995)
2016(9908)
2015(11040)
2014(11214)
2013(11336)
2012(11148)
2011(10546)
2010(10930)
2009(10201)
2008(9853)
2007(8939)
2006(8503)
2005(8184)
作者
(30771)
(25675)
(25657)
(24329)
(16539)
(12130)
(11509)
(9905)
(9897)
(9276)
(9057)
(8477)
(8445)
(8407)
(8078)
(7909)
(7648)
(7406)
(7342)
(7055)
(6817)
(6340)
(6259)
(6064)
(5910)
(5801)
(5683)
(5555)
(5301)
(5046)
学科
(71669)
经济(71621)
管理(24297)
地方(24011)
(22697)
中国(19845)
方法(17318)
(15579)
企业(15579)
地方经济(15494)
数学(15015)
数学方法(14947)
(14647)
业经(14428)
(11495)
(11244)
(10528)
金融(10528)
农业(10524)
环境(10035)
(9634)
银行(9625)
(9524)
(9218)
(8759)
贸易(8748)
产业(8377)
(8276)
发展(8260)
(8237)
机构
学院(154575)
大学(152087)
(78526)
经济(77080)
研究(63702)
管理(53142)
中国(48332)
理学(43672)
理学院(43088)
管理学(42530)
管理学院(42222)
科学(35707)
(33598)
(32951)
(32655)
研究所(29352)
中心(27054)
经济学(25514)
(25078)
财经(24955)
(23821)
(22601)
经济学院(22499)
(22391)
北京(22253)
(21895)
师范(21714)
(20218)
科学院(19879)
(19067)
基金
项目(91731)
科学(72376)
研究(69965)
基金(64854)
(55602)
国家(55113)
社会(46878)
科学基金(46609)
社会科(44586)
社会科学(44579)
(36908)
基金项目(33417)
教育(30382)
(29990)
(27933)
编号(27406)
资助(26560)
自然(26235)
自然科(25573)
自然科学(25569)
自然科学基金(25082)
发展(23447)
(23065)
成果(22732)
重点(21258)
课题(20668)
国家社会(19867)
(19812)
(18746)
(17753)
期刊
(104267)
经济(104267)
研究(56737)
中国(37366)
(23737)
管理(23377)
(23123)
科学(20253)
学报(19894)
(18403)
金融(18403)
经济研究(17851)
教育(16470)
农业(16262)
业经(16117)
大学(15533)
技术(15393)
学学(14628)
财经(13464)
问题(13130)
(11929)
技术经济(10156)
世界(9952)
(9768)
国际(9026)
经济问题(8578)
商业(8505)
(8281)
统计(8223)
经济管理(8210)
共检索到264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巍  
集聚经济内的企业普遍地享有集聚带来的外部性,其直接后果是导致集聚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得到比外部企业更多的利益,即集聚效应。从产业的角度看,集聚可以表现为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三种形式,但是,这三种形式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是不同的,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集中或产业集聚难以相比的。工业园区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其实质也是依靠政府和市场力量形成的集聚。为了提升工业园区的竞争力和增强入驻企业的根植性,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当走集群化发展之路,实现园区内相关企业的集群式生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晓国  李宗植  张玉春  
 循环经济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更少废物排放甚至零排放为目标的企业地域分布形式。具有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好实现形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喻春光  刘友金  
本文从分析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了工业园区概念的基本内涵及政府设立工业园区的主要动因,分析了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指出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并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思路。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孔桥  张明玉  党志刚  
生态工业园是人类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的产物,它可使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的需求三者之间达到平衡,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实行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得出建设我国石化生态工业园区的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金平  刘巍  赖玢洁  李星  刘婷  陈吕军  
本文研究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经济和环境绩效。研究表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土地面积、从业人数、工业增加值、COD和SO2排放量分别占所在地区的1.0%、2.1%、16.8%、1.4%和1.0%。比较验收基准年与规划基准年,14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9%和49%,排放强度下降45%和65%;能耗、新鲜水耗、废水排放量、固废产生量增加了7%、15%、18%和24%,但其强度下降25%、18%、14%和15%。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绩效,对中国150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生态化发展和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胜男  冯蕊  
当前,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工业园区作为从微观到宏观的衔接层面,在循环经济运行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并解决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问题,对于进一步指导循环经济实践,促进循环经济稳定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次利用。生态工业园区有主导产业链型、多产业关联共生型、全新混合型等三种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在我国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和制约因素,我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园区产业定位模糊,不利于其产业生态化的形成。应高起点地规划设计生态工业园区,建立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激励机制及运作机制,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条件及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缉慈  
在"产业集群"风靡我国的时候,两种倾向尤为显著:一是将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发展,二是在城市或区域内打造和拉伸产业链。这引发了两个基本的问题,其一,企业的地理邻近是否一定有利于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其二,产业链是否一定要在本区域中打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分析了我国的实例后提出,为提高区域和城市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不仅要重视企业的地理邻近,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联系的形成和增强,既包括近距离的联系,也包括关系邻近而地理距离遥远的产业联系。那种简单地把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混淆,以及把产业集群发展看成本地产业链的打造都是有害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芮世春  王永富  
针对当前皖北工业园区没有以本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前后关联效应性不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宽  郑勇  
工业园区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需要将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思路,重新定义和设计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为园区内企业培育形成战略协同的软环境,并借鉴新加坡与我国苏州工业园模式,打造具有惠州优势与特色的"花园式"工业园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桦  杨婷  
现阶段工业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分析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因素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中识别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等3个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节能与环保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及其实施机制、建立节能与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优化园区经济结构和有效利用资源等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工业园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鑫  吴文瀚  蔡圃  蒋梦婷  王博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治学  
生态工业园区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空间和条件,而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工业园区找到了有效的实现形式和抓手。生态工业园区作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代表了21世纪全球进步的大趋势,其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将是必然的趋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文红  陈森发  向文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芝  牛西  
新型工业化已成为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文章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对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并选取了2003—2011年有关江西省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承接产业转移对新型工业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表明基于承接产业转移角度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来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思路是有效和可行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