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6)
- 2023(15492)
- 2022(13031)
- 2021(12300)
- 2020(10483)
- 2019(24510)
- 2018(24297)
- 2017(46337)
- 2016(24694)
- 2015(28394)
- 2014(28335)
- 2013(28002)
- 2012(25919)
- 2011(23484)
- 2010(23422)
- 2009(21927)
- 2008(21315)
- 2007(18724)
- 2006(16395)
- 2005(14724)
- 学科
- 济(123837)
- 经济(123726)
- 管理(70108)
- 业(66457)
- 方法(53800)
- 企(53285)
- 企业(53285)
- 数学(48421)
- 数学方法(47719)
- 中国(30289)
- 农(29041)
- 财(26167)
- 地方(25498)
- 业经(23260)
- 学(22597)
- 贸(21624)
- 贸易(21611)
- 易(20983)
- 农业(19646)
- 制(19154)
- 和(16363)
- 环境(16314)
- 融(16061)
- 金融(16057)
- 理论(15940)
- 银(15927)
- 银行(15895)
- 务(15844)
- 财务(15780)
- 财务管理(15739)
- 机构
- 大学(361947)
- 学院(361488)
- 济(162397)
- 经济(159440)
- 管理(140272)
- 研究(124393)
- 理学(121634)
- 理学院(120236)
- 管理学(117984)
- 管理学院(117304)
- 中国(95304)
- 京(75969)
- 科学(74234)
- 财(70370)
- 所(62449)
- 农(57375)
- 研究所(56846)
- 财经(56793)
- 中心(56758)
- 江(51840)
- 经(51647)
- 业大(51556)
- 经济学(51316)
- 北京(47950)
- 经济学院(46115)
- 范(45452)
- 师范(45010)
- 农业(44988)
- 院(44352)
- 财经大学(42131)
- 基金
- 项目(241425)
- 科学(191517)
- 基金(178812)
- 研究(173562)
- 家(156128)
- 国家(154929)
- 科学基金(133616)
- 社会(112923)
- 社会科(107211)
- 社会科学(107186)
- 基金项目(93849)
- 省(91808)
- 自然(86578)
- 自然科(84674)
- 自然科学(84651)
- 自然科学基金(83168)
- 教育(80339)
- 划(77843)
- 资助(74807)
- 编号(68474)
- 成果(54844)
- 部(54580)
- 重点(54464)
- 发(52395)
- 创(49937)
- 国家社会(47997)
- 教育部(47180)
- 课题(46978)
- 创新(46824)
- 科研(46552)
- 期刊
- 济(176219)
- 经济(176219)
- 研究(105995)
- 中国(66812)
- 财(54979)
- 学报(53940)
- 管理(52192)
- 科学(51663)
- 农(51474)
- 大学(41540)
- 学学(39448)
- 农业(35040)
- 技术(33686)
- 教育(32065)
- 融(30772)
- 金融(30772)
- 经济研究(30097)
- 财经(28689)
- 业经(26140)
- 经(24820)
- 问题(22987)
- 统计(21246)
- 技术经济(20168)
- 贸(19915)
- 业(19708)
- 策(18798)
- 世界(18174)
- 国际(17353)
- 决策(17086)
- 商业(16259)
共检索到532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利学 傅晓霞
本文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集聚经济的生产函数,分析了城市化和市场化对中国各地区集聚经济效应的影响。基于1978-2004年的省级地区数据,本文发现中国各地区集聚经济效应显著;集聚经济效应在地区经济增长中作用明显;市场化和城市化对资本和劳动力效率具有不同影响。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城市化 市场化 地区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峰
文章以C-D生产函数为例,说明了非规模报酬不变技术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稳定状态。该稳定状态下,总资本和总产出以相同速度增长,但增长速度不等于人口增长率。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增长特性则与规模报酬性质有关。如果技术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质,人口增长也能通过资本积累引起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增长;反之,如果技术具有规模报酬递减性质,人口增长则会通过资本积累引起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减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胜会 李红锦
笔者研究了我国地区要素集聚以及由此导致的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通过计算各省就业密度和就业集中度指数发现,在我国的确存在地区劳动力集聚的情况。通过计算各地区的劳均资本存量的绝对差距指数和相对差距指数以及运用马尔可夫转换矩阵的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存量在省际间具有明显的两极化趋势。根据面板数据模型估算的结果发现不同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弹性效应差异很大,并且中、西部地区的规模弹性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高于东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已经出现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行业结构、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的约束: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小城市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适合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模式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要素供给结构是要素在生产活动中配置产生的直接结果。理论分析表明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前提假设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供给结构与均衡产出正相关,产出是二者供给结构变量的增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表明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物质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要素供给结构对产出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来看,相对于巨大的物质资本积累而言,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太少,要素间配置效率开始恶化,这将制约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并优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规模报酬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艳 刘亮
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新的亮点,有大量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针对经济积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然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并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集聚对于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不考虑经济集聚的内生性问题,会得到向下偏误的结果。本文运用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具有内生性,它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经济增长 工具变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柴志贤 黄祖辉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19个二位数行业的3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收敛性检验表明各行业的生产率增长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收敛特征。回归结果显示,不论传统行业还是高新技术行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都不尽相同。主要发现有:(1)专业化更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效率提高,而不太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2)多样化对一些行业的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但与行业特征并无特别关联;(3)竞争效应总体影响较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部分行业的生产率提高,对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作用有明显差异,技术效率普遍有负面影响,但对技术进步有积极作用;(4)FDI对各行...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锐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中部和西部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已经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了经济增长。本文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产业聚集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持续增长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增加型转向效率提高型的经济学内涵在于报酬递增机制的形成。从这样一个视角出发,运用了35个工业行业2000-2008年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规模报酬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对中国报酬递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分工与技术创新仍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向报酬递增驱动的机制,最为根本的在于分工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
报酬递增 技术创新 分工 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邵军 薛玉立
本文基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集聚对于人均GDP的增长和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集聚的增长效应则转变为负方向。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活动的集聚的确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一定的门槛后,集聚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集聚趋势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提供保障,金融的稳健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效应及其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基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构建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模型;进而以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例,经验分析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江利 田丽
流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经济增长水平。本文采用双固定SDM模型,选取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流通产业面板数据,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具有差异性,即多元化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专业化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促进方式上,多元化集聚主要通过协同本地区的其他产业,并且以空间溢出效应为传播导向,进而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专业化集聚则是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技术等,形成具有专业化的集聚水平,进而提升地区经济增长。因地制宜的发展流通产业、提高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报酬递增 内生增长 迂回生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武 熊俊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姚钟华 李立辉
一、引言 在评价地区经济近年来经济增长目标完成情况时,人们都认识到地区经济要进一步增长面临着很大困难。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升级,不仅是地区经济的“九五”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在下世纪初能否持续增长的基本因素。对地区产业结构研究,分析各产业产出弹性和规模报酬,有利于了解各产业劳动力和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利于比较各产业之间在劳动力使用、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使用中的竞争优势和潜力;从而为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推进产业升级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LMDI分解技术的中国分行业劳动报酬增长因素分析
知识生产函数、规模报酬和经济增长模式——R&D模型对中国的实证检验
空间集聚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91~2010年
一个基于产业集聚的西部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过滤模型分析
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基于人力资本集聚视角
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规模效应与拥堵效应视角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空间集聚对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个城市群的理论与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