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9)
2023(16061)
2022(13073)
2021(11794)
2020(10094)
2019(23078)
2018(22577)
2017(44331)
2016(23662)
2015(26710)
2014(26743)
2013(26331)
2012(24157)
2011(21662)
2010(21514)
2009(20024)
2008(19353)
2007(17159)
2006(14976)
2005(13444)
作者
(67452)
(56729)
(56450)
(54069)
(35884)
(26999)
(25830)
(22208)
(21376)
(20051)
(19264)
(18920)
(18001)
(17799)
(17680)
(17361)
(16987)
(16981)
(16243)
(16184)
(14123)
(13891)
(13796)
(13029)
(12918)
(12726)
(12412)
(12181)
(11378)
(11119)
学科
(120332)
经济(120235)
管理(66606)
(64539)
(52671)
企业(52671)
方法(48421)
数学(42660)
数学方法(42182)
中国(28693)
(28425)
地方(26966)
业经(25343)
(25287)
(22064)
农业(19115)
(18839)
(17921)
贸易(17912)
(17287)
地方经济(16242)
产业(16069)
(15730)
(15693)
财务(15642)
财务管理(15604)
环境(15480)
理论(15283)
技术(15176)
(15106)
机构
学院(343293)
大学(341522)
(153209)
经济(150392)
管理(133021)
研究(115784)
理学(115255)
理学院(114021)
管理学(112022)
管理学院(111380)
中国(85968)
(70434)
科学(69361)
(65916)
(57398)
(54114)
财经(53339)
中心(53280)
研究所(52252)
(50862)
业大(49131)
经济学(48730)
(48349)
(43931)
经济学院(43744)
北京(43551)
师范(43468)
农业(42333)
(41626)
(40013)
基金
项目(230763)
科学(183395)
基金(169143)
研究(168007)
(146679)
国家(145525)
科学基金(126175)
社会(109897)
社会科(104398)
社会科学(104373)
(90668)
基金项目(89763)
自然(80362)
自然科(78555)
自然科学(78535)
自然科学基金(77127)
教育(76888)
(75448)
资助(68542)
编号(66933)
成果(53363)
重点(52274)
(51742)
(51298)
(48244)
国家社会(46252)
课题(45793)
创新(45170)
教育部(44482)
科研(44203)
期刊
(169618)
经济(169618)
研究(99288)
中国(60462)
(51868)
学报(50532)
管理(49462)
(49164)
科学(47812)
大学(38989)
学学(37082)
农业(33109)
技术(31704)
教育(29706)
(29290)
金融(29290)
经济研究(28578)
财经(27120)
业经(27099)
(23529)
问题(22590)
技术经济(18998)
统计(18259)
(17498)
(16757)
商业(16626)
(16622)
(15573)
现代(15545)
世界(15237)
共检索到498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程惠芳  杜群阳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意义上集聚经济圈的视角研究了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的形成因素与结构,转型动力与结构等因素,认为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是构成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其竞争力来源于经济圈内部多元化富有活力集群产业的支撑。与强调单一集群竞争引起资源稀缺或者制度锁定、路径依赖等因素导致集群产业衰退的理论不同,认为全球化背景下集聚经济圈内部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演化和多元化集群产业的集聚竞争是促进低层次集群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向外扩散与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结构转型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邦彦  谭裕华  
本文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了澳门的产业结构问题。澳门产业结构应当适度多元化,这是理论界的共识。本文的产业集群的视角,更着重于澳门的产业结构应当如何多元化的问题。产业集群的思路,更适合于谋划地区的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晶晶  何自力  杨志强  
本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环渤海经济圈40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估,据此总结出该区域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和腹地的发展现状,同时总结了区域内三大板块的核心城市及其腹地的发展现状,从而得出资源在该区域以及区域内三大板块之间聚集与扩散的路径,以及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在该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章奇  何凌云  
随着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日益凸显,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扩散加快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众多利益主体关注的重要内容。基于演化经济视角,在对现有分析框架进行系统梳理与述评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微观企业技术创新扩散驱动的宏观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这个新的框架中,微观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会驱动宏观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发展,宏观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发展也会约束微观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一步,以此分析框架为基础,本文分别从区域经济结构演化模拟、区域间污染物转移的核算及其减排政策模拟等两个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一方面以期从理论上深入理清微观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与宏观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另一方面以期在应用上也为相关研究人员探讨微观尺度上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对宏观尺度上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环境污染减排的影响等提供一条新的分析途径,从而在弥补已有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不足的同时,也将助力于破解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代明  张杭  罗婉婷  
研发产业的空间集散与一般产业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对城市和区域的产业选择及定位具有特殊意义,值得关注和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和深圳案例的分析表明,规模报酬、要素成本及交易费用是研发产业集散的内在动因,中心与外围的联系互动是其与制造业及其他产业之间关系的空间形态,其产业扩散具备特殊的内部、外部路径。据此,研发业者、中心城市和周边区域可分别采取相应的产业攻略并加强发展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海湘  刘晓  黎金玲  刘龙辉  
文章根据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中国30个城市群201个城市2005~2009年的经济集聚和扩散能力进行了定量的测算,并按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外向功能量产业结构的比重对30个城市群进行了分类。最后重点分析了丹东、宁德两个经济集聚和扩散能力进步较大的城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各种区域经济集团的成立,成员国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逐渐降低,这必然引起产业在成员国之间的重新集聚和扩散,从而导致将产业在成员国之间的转移。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由交易成本降低原因,产业经历了一个从集聚到扩散的过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志杰  贺斌  
本文利用SIR传染病模型,建立了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相轨分析,对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行为和种群增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与企业种群的增长,有赖于集群内优先掌握知识的企业数量、知识扩散的环境和企业知识吸收能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付江月  陈刚  
对物流产业集聚、扩散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演化模型与规律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集聚经济、集聚不经济出发,提出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框架,分析其基本演化过程,讨论了影响物流产业演化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柏  张艾莲  
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能够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就需要针对我国经济现实状况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通过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对构建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进行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体现了外汇市场的非线性。由于在长期内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长期目标不确定,汇率易受到投机行为的冲击。我国可以实行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在短期内允许汇率频繁小幅波动以释放市场供需变化对升值的压力,并在长期内当经济的增长使得累积的外汇市场偏离时,一次性修正使之符合经济基本面状况,避免汇率水平的压抑引致的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集聚经济圈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但其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什么样的空间特征,国内外鲜有人研究。本文认为,集聚经济圈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产业集聚是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点轴增长特征。在不平衡增长的理论视角下,本文基于集聚经济圈内部次区域城市比较优势变化,以及城市增长相互联系、影响,结合增长收敛的分析框架,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内在机理和收敛特征。研究不仅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空间特征的"黑箱",而且从经验上证实了"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收敛研究仅具统计意义"的理论观点,丰富了增长收敛的理论研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幸平  
产业集群内技术进步、扩散和应用对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产业集群的技术进步成果扩散有序进行,本文从技术进步成果扩散的动态管理、组织、实施,以及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焕峰  
本文从辨析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优化等几个重要概念入手,分析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技术扩散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鹤  
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优化都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如何辩证地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优化各自的概念和影响因子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技术扩散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影响机制,具体为技术扩散通过改变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子和技术矩阵水平,以此作用于产业机构优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丽芳  张福进  尚洁  
基于网络结构和优先连接模型,构建了集群网络扩张中的知识扩散、集群创新模型,并经数值模拟发现:集群网络结构随着转移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并在转移因子δ∈[0.3,0.9]时基本保持稳定;集群的效率与集群的集聚程度正相关;在集群形成中期培育领军企业能有效影响集群的网络结构和收益。研究证明,提高知识溢出效率、优化集群网络结构、适时培育领军企业是提高产业集群平均收益行之有效的办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