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8)
- 2023(15653)
- 2022(13277)
- 2021(12321)
- 2020(10040)
- 2019(22899)
- 2018(22810)
- 2017(43718)
- 2016(23525)
- 2015(26311)
- 2014(26607)
- 2013(26376)
- 2012(24586)
- 2011(22440)
- 2010(22747)
- 2009(20843)
- 2008(20047)
- 2007(17790)
- 2006(15981)
- 2005(14431)
- 学科
- 济(117496)
- 经济(117396)
- 管理(64468)
- 业(61629)
- 企(49571)
- 企业(49571)
- 方法(42466)
- 数学(36115)
- 数学方法(35771)
- 中国(31063)
- 地方(30496)
- 农(28555)
- 业经(26052)
- 学(23075)
- 财(20791)
- 农业(19567)
- 制(18122)
- 地方经济(17986)
- 贸(17506)
- 贸易(17491)
- 环境(16888)
- 易(16805)
- 和(16621)
- 理论(16482)
- 技术(16325)
- 融(16209)
- 金融(16207)
- 银(16089)
- 银行(16049)
- 产业(15637)
- 机构
- 学院(341293)
- 大学(340723)
- 济(145177)
- 经济(142120)
- 管理(132835)
- 研究(121725)
- 理学(113846)
- 理学院(112552)
- 管理学(110817)
- 管理学院(110206)
- 中国(89647)
- 京(73889)
- 科学(73675)
- 财(62974)
- 所(61491)
- 研究所(55723)
- 中心(53384)
- 农(53213)
- 江(50871)
- 财经(49928)
- 业大(48657)
- 北京(47504)
- 范(46670)
- 师范(46266)
- 经(45161)
- 院(44144)
- 经济学(43793)
- 州(41511)
- 农业(41132)
- 经济学院(39060)
- 基金
- 项目(227365)
- 科学(178672)
- 研究(169840)
- 基金(162599)
- 家(140661)
- 国家(139436)
- 科学基金(119358)
- 社会(107249)
- 社会科(101668)
- 社会科学(101643)
- 省(89882)
- 基金项目(86275)
- 教育(76786)
- 自然(75087)
- 划(74870)
- 自然科(73265)
- 自然科学(73253)
- 自然科学基金(71918)
- 编号(69750)
- 资助(66466)
- 成果(56909)
- 发(53501)
- 重点(50973)
- 部(49399)
- 课题(48897)
- 创(47268)
- 创新(44007)
- 国家社会(43717)
- 发展(43393)
- 展(42721)
- 期刊
- 济(171814)
- 经济(171814)
- 研究(107529)
- 中国(68441)
- 管理(51191)
- 学报(50507)
- 农(49807)
- 科学(48328)
- 财(45126)
- 教育(40015)
- 大学(38405)
- 学学(36055)
- 农业(34761)
- 技术(31320)
- 融(30949)
- 金融(30949)
- 业经(28053)
- 经济研究(27748)
- 财经(24556)
- 问题(22044)
- 经(21195)
- 技术经济(18427)
- 图书(18021)
- 业(17337)
- 科技(16612)
- 理论(16507)
- 现代(16310)
- 商业(16154)
- 贸(15532)
- 世界(15285)
共检索到519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巍
集聚经济区内的企业普遍享有集聚带来的外部性,即集聚区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得到比外部企业更多的利益,即集聚效应。从产业的角度看,集聚可以表现为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三种形态,但是,这三种形态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是不同的,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集中或产业集聚难以比拟的。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其实质是依靠政府和市场力量形成的集聚。为了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和增强入驻企业的根植性,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当走集群化发展之路,实现园区内相关企业的集群式生存。
关键词:
集聚经济 产业园区 集群化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璟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产生以来,便在新技术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集群是高技术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空间。因此,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产业集群的角度论述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群化发展道路,并提出发展对策,对加快浑南新区产业园区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浑南产业园区 产业集群 发展道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静野
产业园区作为加速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动力,近年来被推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发展的最前沿。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对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有着极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但也面临转型升级、园区规划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强、集聚效应较弱,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企业根植性不强、土地集约水平低等问题,特别是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为促进产业园区集聚发展,从新型工业化视角出发,一是要做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定位产业方向,合理布局园区功能,大力发展特色园区;二是集聚方式要科学合理、注重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聚优势项目等,以此助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晓宏
上海产业园区经历了工业郊区化的起步阶段和产业集群化的扩张阶段,目前正在向产城融合化的转型阶段迈进。下一步,应走产业主导型、城市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推动上海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上海 产业园区 产城融合 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宏兵 刘芬 庄军
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是联系密切而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组概念,旅游产业集聚是集群形成的前提,但旅游产业集聚不一定形成集群,影响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因素较多。选择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代尔系数等指标,以相关数据为依据,探讨了中国旅游业的空间集聚问题,指出中国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分布与分散相结合的集聚特征。分析了中国旅游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我国旅游业集群化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有可能的。
关键词:
旅游业 空间集聚 旅游业集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彪 张丽琴 康在龙
通过研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园区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现象,提出对产业园区内的各大产业进行产业循环、产业关联分析的思路,寻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产业战略的发展问题,提高产业园区的经济收益,增强产业园区的经济实力,最终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再生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少和 梁明珠
在我国环城市(群)游憩带地区,因城市规模市场、旅游出行便捷、核心资源吸引、城乡环境差异、旅游用地宽裕等因素,成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理想空间。通过对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上广东各市在建、待建山海旅游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及其规划文本分析,发现在南部滨海休闲游憩带与北部山区生态游憩带上,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趋势,已从单纯资源景区组团式集聚(资源景区组团)发展到度假要素配套式集聚(度假娱憩综合体),乃至旅游产业集群式集聚(旅游产业园区)阶段,反映了资源、资本、智力等因素的不同作用,并在依赖资源环境、城市城镇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促成了观光游览型、度假娱憩型、文化创意型、装备制造型等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为发挥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效应,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地方政府需要在旅游产业规划、公共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旅游用地审批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立宏 费文博
产业园区是开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而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招商选资也能促进园区升级。本文实证研究中国石化产业园区与循环经济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中国石化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园区化趋势明显,为循环经济的推广创造了必要条件。然而,循环经济的提升作用仍未显现,这要求政府进一步采取政策支持。
关键词:
产业园区 循环经济 石化产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平 王月波 贾琳琳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推进环保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园区的区域分布特征、业务类型特征、驱动因素特征、园区定位特征和发展阶段特征,指出进一步发展环保产业园区的对策包括:明确园区发展的内外环境、选择适当的经营发展战略、明确政府的恰当角色、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注重打造低成本环保产业园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金祥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载体和依托。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兴建文化产业园区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衍生了发展理念不科学、规划定位不合理、集聚效应不明显、创新能力不显著等问题,亟待通过控制园区数量和规模、优化园区生长外部环境、理顺体制完善机制等路径逐步加以解决。
关键词:
城市文化产业园区 主要问题 破解路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迟梦筠 龚勤林
产业园区与城市同为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空间节点,其互动发展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园区与城市在发展功能定位、制度体系形成和要素聚集类型方面存在客观差异,但又不断调整和适应,园-城互动关系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以城带园、城促园强、园城对接和园城共兴四个阶段性变化。依据园区与城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演化趋势,园-城空间分布具有独立开发式的离散型、边缘开发式的毗邻型、内嵌开发式的一体化三种空间形态。引导园城互动发展的四条路径是规划引领园区和城市的地域与产业空间互动、产业协调推动园城功能互动、要素整合助推园城资源配置互动、生态建设加速园城环境互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喻春光 刘友金
本文从分析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了工业园区概念的基本内涵及政府设立工业园区的主要动因,分析了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指出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并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思路。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 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军林
产业园区的生命周期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它向人们揭示了产业园区从建设到衰落的周期性过程,产业园区的生命周期长短、发展潜力大小由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探索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不仅能了解产业园区发展的规律,还可以为探讨产业园区自我救赎的时机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业园区 生命周期 城市经济 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发明
创意产业园区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和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集群理论角度,探讨了园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以及知识共享性所形成的协同效应,根据产业链的分工以及因长期合作所建立的信任基础,形成了非正式的合作契约,在这些个体、企业之间,既有相互竞争,又有基于知识共享和专业分工形成的协作。文章重点考察集聚效应的空间要素间的关联机制,力图解释基于集群效应的园区经济整体动力机制。
关键词:
创意产业园 集群效应 产业集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文婷
本文将产业集聚的模式分为外源型集聚、内源型集聚和混合型集聚三类,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三种集聚模式发展路径的特点和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开发区的适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