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85)
- 2023(16686)
- 2022(13925)
- 2021(12538)
- 2020(10785)
- 2019(24212)
- 2018(23678)
- 2017(46014)
- 2016(24411)
- 2015(26768)
- 2014(26187)
- 2013(26063)
- 2012(23484)
- 2011(20746)
- 2010(20492)
- 2009(18983)
- 2008(18473)
- 2007(16003)
- 2006(13762)
- 2005(12037)
- 学科
- 济(106276)
- 经济(106131)
- 业(95915)
- 企(84380)
- 企业(84380)
- 管理(83454)
- 方法(50014)
- 数学(41167)
- 数学方法(40717)
- 业经(32832)
- 农(32668)
- 财(32236)
- 中国(24676)
- 农业(23188)
- 务(22622)
- 财务(22569)
- 财务管理(22540)
- 企业财务(21383)
- 制(21320)
- 技术(21140)
- 贸(19693)
- 贸易(19684)
- 易(19181)
- 地方(18949)
- 和(17089)
- 划(16877)
- 理论(16251)
- 策(16034)
- 学(15620)
- 产业(15616)
- 机构
- 学院(346747)
- 大学(342045)
- 济(149995)
- 经济(147442)
- 管理(144165)
- 理学(125962)
- 理学院(124804)
- 管理学(122971)
- 管理学院(122332)
- 研究(106169)
- 中国(82372)
- 京(68929)
- 财(67736)
- 科学(64263)
- 农(60861)
- 财经(54978)
- 业大(53489)
- 所(51385)
- 中心(50503)
- 江(50372)
- 经(50235)
- 农业(48090)
- 研究所(46787)
- 经济学(46263)
- 经济学院(42191)
- 北京(41712)
- 财经大学(40911)
- 商学(40042)
- 商学院(39685)
- 州(39291)
- 基金
- 项目(242635)
- 科学(193606)
- 基金(180502)
- 研究(173060)
- 家(157980)
- 国家(156648)
- 科学基金(136842)
- 社会(115402)
- 社会科(109783)
- 社会科学(109758)
- 基金项目(96235)
- 省(94902)
- 自然(89128)
- 自然科(87226)
- 自然科学(87201)
- 自然科学基金(85717)
- 划(78663)
- 教育(77401)
- 资助(72258)
- 编号(67192)
- 重点(53961)
- 创(53664)
- 部(53412)
- 发(52147)
- 成果(51215)
- 创新(49519)
- 国家社会(49040)
- 业(48399)
- 科研(46933)
- 教育部(46313)
共检索到490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硕 殷凤
文章基于FDI区位选择模型和FDI存量调整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21个省(直辖市)服务业FDI区位选择中的集聚效应进行产业维度(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二次分解与测度,并对集聚效应的影响机理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服务业FDI区位选择的集聚效应包括外资集聚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对两类集聚效应进行再分解后,测度结果显示,外资集聚效应强于产业集聚效应,而产业内集聚效应强于产业间集聚效应;集聚效应对服务业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存在产业异质性,非房地产服务业FDI存在显著的服务业集聚效应,而房地产业FDI未显示出该类集聚效应。据此,文章进一步提出一系列FDI服务业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金菁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初步形成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必然成为该时期的重要任务,通过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提高服务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文章采用2000—2014年中国省份数据,利用区位商指数计算出服务业集聚程度;从需求、供给和制度环境三方面选择解释变量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后建议通过加强统筹规划、促进产业互动发展、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制度环境来推动服务业集聚,加快服务业供给侧改革进程。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服务业集聚度测算 区位商指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金晓雨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出现新的变化。关联性增强促进两者在区位上倾向共同集聚。而在城市体系上,关联性不同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倾向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共同集聚,从而带来制造业在空间中的再配置。通过计算E-G共同集聚指数,并用2003-2007年中国城市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产业层面上,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倾向于共同集聚,并且共同集聚水平随着产业关联度增加而提高;从空间层面上看,产业关联和空间互动促使制造业在城市间再配置;在集聚经济和拥挤成本共同作用下,关联性高的制造业和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晓东 邱丹逸 林映华
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出发,采用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和区位熵3个指标指数对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并基于1997—2013年各省域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情况及特征,全面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从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大财政科研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协同创新、强化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空间集聚 测度分析 区位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凯 王永乐
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日趋呈现集中化,它一方面表现为地理集中,另一方面表现为产业集中。本文对这种集中化趋势的机理进行了阐述,认为产业集聚的经济外部性机理、知识共享和共同学习机理、交易成本节约机理和资源分包协作机理等给跨国公司和集聚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需要界定好政府角色,突出产业集聚的特征,加强地方政府与跨国公司的耦合效应等。
关键词:
FDI 区位选择 产业集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帅
通过收集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本文实证考察了金融资源集聚对企业区位选择和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因素和金融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均有显著影响,金融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整体上要大于传统因素,并呈上升趋势,其中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有利于企业区位选择,而证券业集聚则不利于企业区位选择;传统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度对企业区位选择产生正效应,影响程度有上升趋势,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区位选择产生负效应,土地成本的影响程度略有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程度则有大幅度下降。在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中,金融因素总体...
关键词:
金融资源集聚 区位选择 产业集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善浪 张惠萍
本文以上海265个邮编区为空间单元,着重研究都市内部通达性对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影响。预期通达性好的区位信息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并应用负二项分布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个观点。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服务业企业倾向于选择通达性较好的区位,尤其是倾向于选择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位,同时也充分考虑接近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等交通便利的区域。分行业的估计结果表明,软件服务企业对通达性要求更高,比其他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地铁、轻轨沿线的区域,更看重邻近两个机场的区位;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对邻近人民广场和火车站的区位较为看重,选择城市中心点的区域布局;计算机服务企业区位选择和全行业的结果相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珮 孙永平
本文以跨国公司区位选择微观理论为基础,利用条件Logit模型,对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1995年到2007年期间,457家美国子公司和537家欧洲子公司在华个体区位选择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集聚效应是样本公司区位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华投资的欧美制造业公司普遍采用"集聚"这一战略,其子公司大量集聚在东部地区,盲目吸收外资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并不合适,尤其是中部地区。因此,在文章末,本文对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减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合理引用外资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佳
本文在分析广东省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以广东省服务业各行业2005-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广东省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比较分析广东省服务业集聚效应的行业差异程度。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都存在显著正向效应,但服务业集聚效应存在行业差异。其中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较大,而传统服务业集聚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广东省应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产业集聚效应较大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服务业 行业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艳 朱文霞
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划分为集聚效应和与其他产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利用中国252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重点探索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利润率提高的作用。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明显,对于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在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显现。针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协同 集聚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矫萍 姜明辉
本文从空间相关性因素和传统因素两个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我国24个省市2004~2011年的数据,借助Moran’s I指数、空间滞后及空间误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存在空间正相关和空间集聚的特征,同时也呈现出空间负相关和空间离散的特征,但空间正相关和空间集聚的特征更为明显,存在空间正相关的相邻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值是相似的,某个区域生产性服务业FDI的流入量与相邻区域FDI流入量的多少有关。传统因素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程度是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最重要的正相关因素,制造业FDI规模是第二重要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陈健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效应 城市化 面板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霞
本文从外部经济、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等角度分析了企业集聚、经济集聚状况、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HML)检验了集聚效应对服务业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程度对服务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市区位也对服务业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城市比中部或西部地区城市的服务业生产效率高,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推动力强;中部和西部具有同质性,二者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 分层线性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耀德 易魁
伴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提出,中三角经济区集聚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基于区位熵方法对湘鄂赣服务业资源集聚度的评估可知,湘鄂赣服务业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但是该区域经济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条件欠佳、人才储备不足。因此,若要发挥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带动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整合湘鄂赣三省服务业资源,规划特色产业集聚区,实施PPP发展机制和实施互补型人才基地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桑瑞聪 彭飞 熊宇
本文将新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相结合,把服务业FDI、产业共同集聚与地区生产率纳入到统一分析框架中进行系统研究。利用2003-2012年欧盟外商投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以吸引服务业FDI为主要手段的外向型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以产业共同集聚为主要方式的内源性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生产率以及细分行业和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服务业FDI对地区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产业共同集聚对于地区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细分行业来看,服务业FDI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共同集聚对
关键词:
服务业FDI 产业共同集聚 地区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